养生健康

肥胖老年人需警惕7种疾病

肥胖老年人需警惕7种疾病

1、高血压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一项对中、老年的调查显示,体质指数小于20者高血压患病率为7.55%,体质指数24~26之间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0.26%,当体质指数大于28时,患病率达36.89%。

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机体需要,长期心脏负荷过重使左心室肥厚,血压升高。其次,肥胖者多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促进肾远端小管对钠的再吸收,使钠潴留并引起高血压。另外,肥胖症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活跃,皮质醇转换率增加,皮质酮和脱氧皮质酮羟化增强,可使血压升高。因此,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2、糖尿病

肥胖症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调查表明,糖尿病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26%,而超重者的发病率为2.82%,是前者的10倍多。

肥胖症者进食量超过机体需要,过多进食刺激胰岛分泌过量胰岛素,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由于肥胖症者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将进一步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胰岛负荷加重,胰岛细胞增生肥大,长期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

3、易患脂肪肝

肥胖可以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导致肝脏肿大。肥胖病人由于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及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率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或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4、胆道疾病

肥胖症者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发病率随肥胖程度和年龄增加而增加,与肥胖症患者肝脏和其他组织合成内源性胆固醇增多有关。正常胆汁中胆盐加卵磷酯与胆固醇之比为11:1,若胆固醇比例增加,则胆固醇将析出结晶和沉淀,易融和成胆结石。胆结石对胆囊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而形成胆囊炎。

5、呼吸功能不全

临床称为肥胖一通气不足综合征,也称低换气综合征。极度肥胖者胸壁和腹壁脂肪过多,呼吸活动受到限制,呼吸浅表,补呼气量减低而致功能残气量降低,使肺处于接近呼气位置,由于潮气量减低,使肺泡通气量减少,换气受限,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可出现紫绀。由于长期缺氧,可继发红细胞增多症,同时血液粘度增加,加重了循环阻力,心脏负荷加重,发生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6、动脉硬化及冠心病

有调查资料显示,体质指数小于20者冠心病患病率4.72%,体质指数24~26者,冠心病患病率9.91%,体质指数大于28者,患病率高达16.51%。肥胖症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体重超重、体表面积增大、脂肪组织过多、心脏负荷加重(包括心肌内外脂肪沉积引起的心肌负荷加重)等因素可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肥胖症者体力活动减少,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7、其他

皮肤可有细的淡红色纹,分布在臀外侧、大腿上内侧、上腹部等处。皮肤折皱处易磨损发生皮炎和癣。长期负重可有腰背痛及关节病变。

中老年人需警惕冬季缺氧症

“冬季缺氧症”可有如下临床症状: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疲惫无力和嗜睡等;二、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不适,呼吸困难,咽痒咳嗽等;三、循环系统症状:心悸不适,心跳加快或心跳减慢等;阳、外周循环不良症状:口唇发绀,四肢不温,脸色苍白,易生冻疮等;五、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腹胀不适和大便秘结等。此外,有的人可因缺氧而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感冒次数增多且不易痊愈等症状;原有心、肺疾病者可因“冬季缺氧症”而使原心、肺疾病症状加重;如因生火(如煤火、炭火或柴火等)取暖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者,则可有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昏迷不醒和呼吸循环衰竭等症状。

怎样预防“冬季缺氧症”

定时打开窗门通风换气:有环境保护研究资料显示,家居或办公室内每换气一次,可去除居室或办公室内50%~60%的混浊和有害气体;可使机体血氧浓度升高65%或以上;可使机体二氧化碳排出80%以上;并可大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通风换气的具体做法为:每天早、午、晚各打开窗门一次,每次15~30分钟即可;如换气时室内外无明显空气流动,则可适当借助于抽风机、电风扇或空调机来通风换气。

使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北方高寒地区室内外温差大,不大适宜每天几次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则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现代家电通风换气。如有条件的家庭或单位可安装室内空气净化器,每天定时开启,以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室内二氧化碳,提高室内氧气浓度;如果空调有“通风”或“换气”功能,则可通过使用此二种功能来通风换气。

保健品骗局多老年人需警惕

市场现状 保健品市场近年发展迅速

专家指出,从市场供给现状来看,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比重持续加大,老年人是主要消费群体。近些年,保健品市场发展迅速,除了与保健品生产企业注重保健品本身的开发和研究,提高保健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外,人们渴望长寿和对功能食品的认同也是保健品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

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术大揭底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1、“专家”义诊免费讲座

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2、大肆宣传疗效

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女性需警惕7种不孕前兆

你是否存在月经紊乱?

1、月经周期改变:月经提早或延迟;

2、经量改变:经量过多、过少;

3、经期延长:常见于黄体功能不全及子宫内膜炎症。

是否年纪轻轻就出现闭经?

年龄超过18岁尚无月经来潮;月经来潮后又连续停经超过6个月。闭经引起的不孕为数不少。后者按病变部位又有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下丘脑性之分。

你是否痛经?

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等疾病存在时可出现行经腹痛。

你有月经期综合症吗?

少数妇女月经前后周期性出现“经前乳胀”、“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前面部痤疮”、“经行风疹块”、“经行抑郁或烦躁”等一系列症状常因内分泌失调而黄体功能不健引起,常可导致不孕。

注意白带是否异常?

有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及各种性传播疾病存在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有气味、呈豆腐渣样或水样,或伴外阴痒、痛等,而这些疾病又都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受孕。是否经常感到腹痛、腰痛?

慢性下腹、两侧腹隐痛或腰骶痛常常是在有盆腔炎、子宫肌炎、卵巢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卵巢、肿瘤时出现。

非哺乳期竟然溢乳?

非哺乳期乳房自行或挤压后有乳汁溢出,多提示有下丘脑功能不全、垂体肿瘤,泌乳素瘤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也可以由避孕药及利血平等降压药引起。溢乳常常合并闭经导致不孕。

老年人需警惕阴道炎的发生

1在平时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多加关注一些老年阴道炎疾病,因为身体的体质的不同,导致老年出现分泌物的数量也可能不一样,出现老年阴道炎,往往会导致分泌物增多的现象发生,也有的会呈现淡黄色的现象发生的,这样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还有就是外阴瘙痒,这样的情况是老年疾病一个比较突出和折磨人的症状表现之一,对于外阴瘙痒的治疗我们也要多加重视但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药物的选择我们一定要多加谨慎起来,避免走上治疗疾病的误区。

3一旦出现老年阴道炎疾病的时候,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人们的生殖器官出现病菌感染的现象发生,由于细菌的出现,是非常的容易引发老年阴道炎的,而且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细菌侵袭到我们的生殖器官,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殖器官的健康。

老年人需警惕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三分之一左右病人都有家族史,所以和遗传有很大关系。有些老年人觉得有震颤了就怀疑自己是帕金森病,实际上是两种病。这两种病都有一个症状就是震颤,但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惟一症状,而帕金森病除了震颤,还有一些别的症状。震颤部位也不一样,帕金森容易发生在手部、下肢、躯干,而特发性震颤主要是在手部、头部还有下颌、舌,躯干和下肢不容易震颤。特发性震颤病人在做动作时,比如说夹菜,端水容易洒,这种情况为异向性震颤。而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是在静止状态出现震颤,严重的时候一清醒就开始震颤。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年轻人群当中是1.7%以下,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是5.5%,等到65岁以上的人群中就达到了10%以上。

特发性震颤在生活上尤其是心理上对老年人的影响比较大。对有震颤的病人,首先要进行详细地询问病程,因为帕金森病震颤出现得比较快、病程短一些。特发性震颤病程很长,它可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发展不大。这是和帕金森病明显不一样的。其次,就是进行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发现有没有其他的症状。

特发性震颤治疗通常采取两种措施:一个是心理治疗,一个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就是首先要正视这个现实,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对病程有好处。对于一些病人需要药物治疗,比如从事某些工作需要止颤,就要服用药物。用药量根据病人的情况,震颤轻时可以服量低,或者间断服用,严重的就要持续服用。同时还应该服一些维生素类药物,比如维生素E、维生素C,对神经有保护、抗衰老的作用。

如果对药物治疗不理想,或是很严重,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帕金森病的止颤治疗相同的。这种病不能根治,但是通过积极及时的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延缓病程。

有这种病的老年人在康复期间应该注意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比如太极拳、体操。在饮食方面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有些病人饮酒以后可以使症状减轻,但是一般也就维持2~4个小时,此后症状又会加重,所以饮酒不能治疗此病,反而使症状加重,应该严格限制。

老人要警惕打呼噜的毛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使病人长期缺氧,从而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改变,导致严重后果,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该病的发生。

李大爷有睡觉打呼噜的毛病,十几年了一直没当回事,这两天不仅晚上吵得老伴睡不好,白天醒来后还老是打不起精神,头疼乏力,而且脾气暴躁,容易着急。老伴硬拖着他来医院检查,原来李大爷患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很常见但是不容易引起大家警惕的疾病。

上海沪申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介绍说,老年人常常合并高血压、心肌梗塞、脑中风,出现了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因此这种病也被称为睡梦中的“隐形杀手”。根据统计结果,在打鼾的病人中约20%左右出现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应该引起老年朋友的高度警惕。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症。一般每晚7个小时睡眠中,每次持续时间≥10秒的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有30次以上。该病常见于男性中老年肥胖的病人,多是由于肥胖、咽部肌肉松弛、咽壁周围脂肪组织过多、睡眠时舌后坠压迫气道引起的。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打鼾,鼾声时而终止;由于缺氧,睡醒后仍感觉疲倦无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影响工作和学习;性情改变,容易着急生气或者出现抑郁;记忆力衰退。

沪申专家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使病人长期缺氧,从而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改变,导致严重后果。如,循环系统:血管内膜增厚,红细胞数量增多、聚集、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加,这些都会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生,还可以引起高血压,很多病人单纯口服降压药物效果一直不理想,就是因为忽略了该病的治疗;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紊乱引起肥胖,而肥胖反过来又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形成恶性循环;神经系统:脑部缺氧,可以导致头疼、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严重者会形成血栓,引起中风。

虽然这种疾病可以引起很多严重的后果,但是它的诊断却比较容易,治疗也不费事,关键是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该病的发生。沪申专家提醒,当出现严重的打鼾、睡眠质量不好时,到医院做个检查,排除一下就可以放心了。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做到:勤锻炼,增强体质,过度肥胖的朋友要适量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保持良好的睡姿,宜侧卧,防止松弛的软腭及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症状明显的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引起严重的后果。

春季老人需警惕六种疾病

春季老人容易出现哪些疾病?

1、痛风发作

痛风一般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剧烈,此时可选用秋水仙素、消炎痛等治疗。

2、心绞痛

老年人由于劳累、气候突变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以及夜间睡眠时静脉血液回流增加,致心脏负荷加重。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时便可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绞痛。此时,家人应立即将老年人扶起,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多可缓解。

3、哮喘发作

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肺心病的老年人,由于夜间睡眠时副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亢进,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而发生哮喘。哮喘发作时可给氨茶碱,或异丙基肾上腺素等,严重时应立即给予吸氧。

4、急性腹痛

有些老年人患有胆结石、肾结石等疾病,当夜间睡眠体位发生改变时,结石移动嵌塞胆道或输尿管导致痉挛而引起急性腹痛。有些患有溃疡病的老年人,由于饮食不节或受凉,加上夜间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增多可致胃痛。

对于因胆结石和肾结石引发的腹痛,应立即变换体位,同时按压足三里、胆囊穴、内关、关元等穴位可缓解疼痛。胃溃疡病人则服用654-2等解痉药以缓解症状。

5、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6、脑梗塞

老年人一般都有脑动脉硬化,有些人害怕夜间饮水使夜尿增多而限制饮水,结果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而发生脑梗塞。当老年人夜间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肢体不能活动时应想到可能发生脑梗塞,这时家人千万不要晃动老年人,否则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引发其他一些并发症。

处理方法是保持安静,立即给予溶解栓子的药物。平时应遵医嘱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调整饮食结构,夜间睡觉前饮水稀释血液,晚上起来时最好喝一杯凉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警惕老年人易患的5种眼部疾病

警惕!老年人易患的5种眼部疾病

眼睑内翻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溢泪症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另外一种淌泪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得了面神经麻痹,致使口角歪斜、下眼睑闭不紧,形成外翻,此时泪小点向外下翻,泪液就不能通过泪小管而排出。对面神经麻痹者,可做手术治疗。

眼睑萎缩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多发生在45岁左右。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晴看近的调节肌肉的力量愈来愈弱。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眼内晶状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硬化,像照相机一样,不能对准焦距,拍出的底片就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是戴老花眼镜,如果戴了老花眼镜仍不能矫正视力,这可能是眼底已变性,或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白内障早期在眼前有片状或黑点状阴影,但眼部并不发红,也无疼痛。随着白内障的逐步发展,视力渐渐减退,后连人影也看不清,而且还无法用镜片来矫正。这是因为瞳孔后面原来透明的圆形晶状体发白混浊,形成障翳遮住了视线的缘故。白内障可在专家指导下择机手术。

相关推荐

食欲旺盛有可能预示3大疾病

中医医生表示,有时候食欲旺盛可能预示着三种疾病。首先是糖尿病。糖尿病人的大量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糖不能充分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就会反馈性地刺激大脑进食中枢,让患者时常处于饥饿状态,因而要多吃东西来进行代偿。肥胖的人,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从前血糖较高的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冬季是糖尿病高发期,也是血糖波动较大的季节,人们要高度警惕。食欲过于旺盛有可能是甲亢的信号。尤其是食欲旺

老人脾气变怪警惕8种疾病

8种疾病可导致怪脾气老年病科主任王东旭介绍说,上面的研究有一定道理,一些老年朋友的确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一些古怪的脾气。但是,有的怪脾气背后是某些疾患在作祟。以下8种疾患都可能导致老年人脾气改变,值得大家注意。糖尿病 老年病科主治中医师朱莹介绍说,血糖升高会引起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甚至导致人体内B族维生素的缺乏。缺乏B族维生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出现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现象

鲶鱼的适合人群

鲶鱼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鱼,一般人群均能食用,但也有些特殊情况要大家注意哦。1、老、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2、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食品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利萨?撒波博士表示,年轻父母应该警惕7种鱼——鲨鱼、箭鱼、旗鱼、枪鱼、罗非鱼、方头鱼以及鲶鱼。这些鱼除了体型相对较大以外,它们还是生命周期更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它鱼偏

老年人过分消瘦的原因

老来瘦也要注意可能是由于某些老年性疾病引起的不正常的消瘦,最常见的引起老年人消瘦的疾病有:1.恶性肿瘤。任何恶性肿瘤都会先有无原因的消瘦,近期有原因不明的明显消瘦者更应提高警惕。2.慢性传染病。如老年结核病老年寄生虫病,特别是老年慢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都是造成老年人消瘦的原因之一。3.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由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也会引起

老年人过胖容易患这7种疾病

高血压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一项对中、老年的调查显示,体质指数小于20者高血压患病率为7.55%,体质指数24—26之间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0.26%,当体质指数大于28时,患病率达36.89%。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机体要,长期心脏负荷过重使左心室肥厚,血压升高。其次,肥胖者多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可促进肾远端小管对钠的再吸收,使钠潴留并引起高血

鲶鱼适合哪些人吃

1、一般人群均能食用2、老、产后妇女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为适用;适宜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乳汁不足,小便不利,水气浮肿者食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食品管理局首席科学家利萨·撒波博士表示,年轻父母应该警惕7种鱼——鲨鱼、箭鱼、旗鱼、枪鱼、罗非鱼、方头鱼以及鲶鱼。这些鱼除了体型相对较大以外,它们还是生命周期更长的食肉鱼,其体内汞含量比其它鱼偏高,儿童不宜食用。3、食物相克:鲇鱼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

肥胖老年人的“健身之旅“

一、初级阶段8周:早晨起床后到户外跳大秧歌或跳中老年健身迪斯科,目的是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祛脂减肥。具体做法如下:(1)随集体扭大秧歌,跳20~30分钟。(2)放松走600~1000米回家。(3)大步走(慢速)600~1000米到公园。以上训练,运动量因人而异,以每分钟脉搏=220-年龄×0.7为好。二、中级阶段8周:(1)减肥垫上形体练习应完成仰卧起坐3组(50~60)次;跪撑后踢腿(50~60

老年人警惕药源性疾病

人到老年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不少老人常常集数病于一身,无奈只好同时服用几种甚至十几种药物。这样下去,不但药物不良反应增多,而且还容易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发生。药源性疾病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老年人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过敏性。轻度的过敏可出现发热、皮疹、浮肿、嗜酸性细胞增多;严重者则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甚至致死。最常引起过敏的药物除抗生素(青霉素最多见)外,还有磺胺类、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功能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3、病程长、反

​老人要警惕“打呼噜的毛病”

李大爷有睡觉打呼噜的毛病,十几年了一直没当回事,这两天不仅晚上吵得老伴睡不好,白天醒来后还老是打不起精神,头疼乏力,而且脾气暴躁,容易着急。老伴硬拖着他来医院检查,原来李大爷患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很常见但是不容易引起大家警惕疾病。专家介绍说,老年人常常合并高血压、心肌梗塞、脑中风,出现了这些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因此这种病也被称为睡梦中的“隐形杀手”。根据统计结果,在打鼾的病人中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