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为什么很多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太极拳分类不同
太极拳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如今太极拳的功能发生变化,大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练习的都是保健养生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而并非是擂台技击用的太极拳。故而很多人看到老年人练习太极拳,会认为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没有真正技艺
技击太极拳的学习,需要一个专业的师傅带领指导,并且所花费的时间也会非常长,然而真正有本领的师傅确却是非常难找,加上技击太极拳真正学习起来要掌握很难,所以很多人只得其形不得其意,也就导致了所学的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打太极拳的作用
一、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
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
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二、太极拳的防身作用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
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
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
三、太极拳的修身作用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练习太极的同进也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如《黄帝内经》道家学说。
24式太极拳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三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两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右边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令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伸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手和脚并不是一个整体运动,而太极拳也如此动作,无异于练太极操。体操是体操,太极拳是太极拳,同是肢体在动,但其质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太极拳诞生至今从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拳理论《授秘歌》计算,也有千余年的发展史。太极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山野农村走向京都,进而越过长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吴图南先生说得好,他说:“(太极文化)科学化,群起研究,互相探讨。成为真善美的体育活动,推而广之。渐及于全世界,全人群,岂不伟欤!”这就显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极决不是干巴巴练一套拳架子。太极拳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太极内涵诸如阴阳变化,举动轻灵,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变换,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太极文化的内涵靠学练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么去悟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修炼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贤也提倡悟,从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体验出从研究拳理、心态调整、太极拳思维等三个方面去悟,是进入太极拳内功的准确通途。
第一条途径:研究拳理
陈鑫、宋书铭两位先贤,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极大师、太极拳理论家。他们的拳论字字珠玑,烩炙人口,像“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怀中不支离。”“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万象包罗易理中”(宋书铭)。“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引一进,奇正相生”“柔中富刚,人所难防。”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返真归朴后,就是活神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秀岩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显大雅风规。”(陈鑫
研究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提到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就容易了。足见学拳明理多么重要。
第二条途径:心态调整
学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经络想血道,想这想那什么拳也练不好。请重温金庸先生关于习练太极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界的太极拳,甚至不求发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敌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吧。
没有平和安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是太极文化的特性。
第三条途径:建立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练太极拳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常人的思维,以常人的观念很难领悟到太极拳的特性,通俗说,要逆向思维,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人类有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因为人类的主观、主动随时表露出来,这种主观和主动是人类习惯性的生活规律。人类活动跟太极拳活动是不相容的。要习练太极拳,人类要放弃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服从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不能主观主动。练拳应用减法练拳,应被动练拳。减法被动练拳并不复杂,操作并不麻烦。练拳中,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可体验到太极拳的真谛。因为太极拳有“太极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极无手”之说。
主动、主观永远练不好太极拳。减法被动习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之特性。
太极拳真的可以实战吗 太极拳多久时间可以减肥
因人而异。
太极拳一般需要练表较长的时间才能起到消耗脂肪的作用,而每个人的体质以及对于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不一样,因此要想通过打太极拳减肥,每次最好运动1-2个小时的时间,每周锻炼3-5次,但具体的减肥时间,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常练太极拳有降血压作用
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 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压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
武当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乾坤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太极拳的副作用 膝盖疼痛
太极拳属于温和的运动,但是也不能过度或者说在进行练习时动作过猛。对于身体较弱或者是已经上了年纪的锻炼者,更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强迫自己每一个动作都一定要做到位。比如深蹲,实在蹲不了90度,可以先浅蹲,慢慢来才行。不然,出现腰酸背痛膝盖痛都是正常的。严重地可能因为动作过大过猛出现拉伤。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 太极拳和太极操的由来
太极拳曾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同一改编为强身健体的体操运动。在改革开放后才部分恢复原本面貌,从此分为两种:1.技击所用的太极拳;2.体操运动所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高血压做什么运动好
1、散步
散步可以说是高血压患者最合适的一种运动方法了,散步的时候一般步调不是那么急,缓慢的散步可以舒缓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要注意散步一般多在早晨黄昏或者是临睡前,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为宜。
2、跑步
高血压患者平时还可进行跑步锻炼,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症状轻微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36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血压平稳下降,脉搏平稳,消化功能增强,症状减轻。
3、太极拳
由于太极拳的舒缓,很多老年都喜欢打太极拳,帮助自身改善心境,保持稳定的状态,所以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适当的打打太极拳,实验证明,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着的作用。
一些慢动作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因此家人要帮助老年预防和护理这种疾病,因为该病如果病情恶化,对患者的生命有直接的危害。
太极拳有实战作用吗
太极拳是武术,在旧时,习武的目的就是便是为了格斗。从武术产生的第一天起,技击就是它的核心功能,即便在今日,技击仍是不少武术爱好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大门派,最初要具备的主要功能也是实战技击。河北永年学太极拳的杨露禅当年在北京与众多武术大师交手而不败,从而被称之为“杨无敌”,可见,太极拳是有实战作用的。
太极拳很慢怎么实战 注意事项
太极拳是格斗技,具备实战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如今社会,大部分人习武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也能起到防身的作用。即便练习了技击类的太极拳,也应当慎用,不可以轻易与人逞凶斗狠。
太极拳真的可以实战吗
可以实战。
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太极可不可以进行实战,但其实太极是可以用于实战的,只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多把太极拳当做一种养生拳,很多动作也进行了柔化,但其实在古代太极拳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
要知道流行的太极拳和太极拳大师教授徒弟的时候,基本以练力量为突破,快速的让学员达到技击的水平,但其实,传统的太极拳套路分为练功架、功夫架、快架等步骤,其次还具有辅助联系推手。
太极拳很慢怎么实战 为什么很多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太极拳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如今太极拳的功能发生变化,大部分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练习的都是保健养生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而并非是擂台技击用的太极拳。故而很多人看到老年人练习太极拳,会认为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技击太极拳的学习,需要一个专业的师傅带领指导,并且所花费的时间也会非常长,然而真正有本领的师傅确却是非常难找,加上技击太极拳真正学习起来要掌握很难,所以很多人只得其形不得其意,也就导致了所学的太极拳没有实战作用。
太极拳对帕金森的治疗 太极拳对帕金森治疗的作用
帕金森治疗需要很多的费用。而通过太极拳锻炼辅助治疗所需要的却很低廉。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运动,不需要器械,只需要一小块平地,不受时间的限制,动作强度不大,因此患者完全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利用太极拳锻炼来恢复帕金森症患者的运动能力。
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受损,尤其是保持站立能力平衡的丧失,会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稳定性丧失,产生步行困难,日常生活活动自我料理困难,经常跌倒。太极拳练习能帮助患者在任何方面倾斜,而不会失去平衡,从而有助于身体方向性的掌控和步行能力,使得其躯体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有研究表明,人在走直线的时候大脑运动是最少的,转弯等动作,则需要更多用脑,而太极的招式繁复,动作很多,对于动作的连接和动作都有要求,需要用到更多的脑力,可以充分锻炼大脑功能,延缓脑神经组织的衰老。
练太极拳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享受太极拳练习带来的欢乐和安宁,缓解精神压力,营造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