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按哪里能止痛 按揉率谷穴
偏头痛按哪里能止痛 按揉率谷穴
率谷穴属于足少阳胆经,正坐或侧卧,将耳部向前折区,于耳翼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按揉这个穴位具有清热熄风之功,是治疗偏头痛的特效穴。偏头痛发生的时候,赶紧点揉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后顶在什么地方 后顶的配伍疗法
1.后顶穴配玉枕穴、颔厌穴:缓解治疗风眩;
2.后顶穴配风池穴:缓解治疗脱发;
3.后顶穴配率谷穴、太阳穴:缓解治疗偏头痛;
4.后顶穴配百会穴、合谷穴:缓解治疗头顶剧痛。
穴位按摩法有助缓解头痛
穴位按摩法有助缓解头痛
推揉风池 用双手大拇指指面指峰推揉风池穴,1~2分钟。
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 用双手食指的第二节指骨偏峰推揉印堂、攒竹,阳白、太阳穴,每穴l~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 用双手四指或中指,从前向后,从里向外循环推上星、百会、风池,率谷、太阳若干次,每次1~2钟。
推揉合谷 用拇指指峰或指腹交替推揉左右手的合谷穴,每穴1~2分钟。
如果风寒头痛,有发热、恶风寒、流清涕等症状,项强者,重点推风池穴,加推拿肩井穴。
如果是风热头痛,有发热、微恶风、口渴、流黄稠涕等症状,加推揉外关穴。
偏头疼刮痧哪里最有效
定穴
风池、翳风、头维、率谷、太阳、合谷、列缺、阳陵泉、丰隆、血海、足三里、足临泣、印堂。
取穴方法
风池:风池在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头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太阳: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列缺:在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1.5寸处。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足三里: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寸。
足临泣: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
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凹陷中。
刮痧工具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
刮拭顺序:先刮颈部风池;点揉头部翳风、头维、率谷、太阳;刮手部合谷、列缺;刮下肢部阳陵泉、丰隆、血海、足三里及足部足临泣。放痧穴:印堂、太阳。
具体操作方法:
(1)在风池、合谷、列缺、阳陵泉、丰隆、血海、足三里和足临泣穴上均匀涂抹红花油。
(2)风池、合谷、列缺、阳陵泉、足临泣穴采用角刮法:用刮痧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
(3)丰隆、血海、足三里采用斜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
(4)翳风、头维、率谷和太阳采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5)对印堂和太阳穴进行严格消毒,然后用消毒好的小号三棱针点刺出3~5滴血。
中医认为偏头疼主要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肝阳上亢,上扰清空所致,上述挂噶方法有有平肝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偏头疼患者。有偏头痛疼痛剧烈,钻痛,胀裂痛持续发作,发作时多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多汗,心率加快等伴随症状。
5次为1个疗程,大部分经1~2个疗程刮痧治疗后即可痊愈,少部分有所改善,小部分无效。
期间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头痛怎么按摩缓解 第五步:按揉率谷穴
位置:位于耳尖直上1.5寸处。
方法:用两手中指螺纹面同时按揉100次。
动作要领:按揉时要以指端力量带动深层组织进行按摩,手法力度适中,以同侧的颞部有轻松感,局部有轻度的酸胀疼痛感为佳。
右半边偏头痛按摩什么穴位
1、揉捏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额,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置于风池穴揉捏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
2、按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半分钟,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酸胀感向头部四周发散为佳。
3、按揉头维穴
头维穴位于头前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用两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头维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头部和两侧发散为佳。
4、按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角孙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1分钟,以头部向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5、按揉率谷穴
率谷穴位于两耳尖直上2横指宽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率谷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约2分钟,以头部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治疗偏头痛针灸的方法
头痛持续2~3小时后进入头痛后期,患者入睡,醒后头痛消失,故睡眠一般能缓解偏头痛。女性常随月经来潮出现周期性发作的颞侧头痛,间歇期往往如常人。
治疗选穴
局部痛点、丝竹空透率谷、颔厌透悬颅、中脘、足临泣。
操作
头部诸穴沿皮刺,在疼痛局部施中强刺激,间隙运针,留针20~30分钟,亦可配合使用电针。
实用小技巧
揉太阳穴:用双手中指按太阳穴转圈揉动,先顺揉再倒揉七至八圈。
梳摩痛点:将双手的十个指尖,放在头部最痛的地方,像梳头那样进行轻度的快速梳摩。
热水浸手:偏头痛发作时,可将双手浸没于一壶热水中,水温以手入水后能忍受的极限为宜,坚持浸泡半个小时左右。
中药塞鼻:取川芎、白芷、炙远志各15克焙干,再加冰片7克,共研成细粉后用绸布包少许药粉塞右鼻,一般塞后15分钟左右便可止痛。
吃含镁食物:如核桃、花生、大豆、海带、桔子、杏仁、杂粮和各种绿叶蔬菜。
饮浓薄荷茶:取干薄荷叶各15克放入茶杯内,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5分钟后服用
头痛针灸的部位图 率谷穴活血止痛
定位: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刺法:取患侧率谷穴,用30号2寸亳针,沿头皮水平进针后朝丝竹空方向平刺1.0-1.5寸,得气后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将针朝角孙方向平刺1.0-1.5寸,得气后再将针退回至皮下,然后将针朝脑空方向平刺1.0-1.5寸,获得强针感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次。
功效:偏头痛临床上多表现为颞部或头侧部疼痛,是少阳经循行区域,属少阳头痛,率谷属足少阳胆经,施以针刺法,能达到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有明显的止痛功效。
偏头痛怎么办 穴位按摩巧缓解
揉捏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的两边大筋外侧凹陷处。一手扶住被按摩者前额,另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置于风池穴揉捏半分钟,以局部酸胀为佳。
按揉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交点。用拇指按压百会穴半分钟,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酸胀感向头部四周发散为佳。
按揉头维穴
头维穴位于头前侧,在两侧额角发际向上约1指宽处。用两手拇指同时顺时针方向按揉头维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整个前头部和两侧发散为佳。
按揉角孙穴
角孙穴位于耳尖直上,与发际交点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角孙穴约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1分钟,以头部向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按揉率谷穴
率谷穴位于两耳尖直上2横指宽处。用拇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头两侧的率谷穴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按揉约2分钟,以头部两侧感到酸胀为佳。
治疗偏头痛还有这些小妙招
热敷颈部
热敷或冷敷治疗偏头痛没有任何危险,孕妇也可以用。热毛巾敷脖颈后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但是,偏头痛患者最好用冰袋冷敷太阳穴,降低流过这个区域血液的温度,可以有效缓解头痛。
头缠毛巾
看起来可能会很可笑,不过这的确是治疗偏头疼的好方法。疼痛时,使用毛巾或柔软的布条松紧适宜地缠在太阳穴周围,如此可达到抑制血管扩张、缓解疼痛的目。
按摩穴位可以治疗偏头痛吗
现代生活的人们大都有过偏头痛的经历,还有一些长期被偏头痛困扰的人群,很容易造成生活和工作的困扰。缓解偏头痛不仅是要从精神方面进行调整,另外还是由于过度疲劳、压力大、失眠所致。中医认为,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偏头痛。
在遇到偏头的痛的情况时,患者可按压或环形按揉以下3个穴位。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交连线和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百会穴是全身气之汇集处,头痛时按压此穴,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有效缓解头痛。
风池穴,位于耳后头枕骨下,发际附近的凹陷处,此穴具有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其止痛作用迅速。
合谷穴,又名虎口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中点处。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