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验血可诊断出早老年痴呆

验血可诊断出早老年痴呆

正如大多数健康问题一样,早期发现是关键,这就是为什么研究人员想确定一种方法,来尽可能快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其他以前的研究,已经检测了用放射性染料和正电子发射层析扫描(PET scan)发现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可能性。

根据2014年7月8日在科学杂志《阿尔茨海默氏病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发表一份科学报告,英国科学家发现血液中的10种蛋白质,可以预测老年痴呆症的发作,从而对于开发这种疾病的血液检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这项研究中,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1000名受试者,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最大的一项。

在过去的10年中,研究小组在452名健康者、220例轻度认知障碍(MCI)和476例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液中寻找差异。他们分析了这些血样中的26个蛋白,以前的研究证明这些蛋白质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研究人员确定了其中16个蛋白与MCI或老年痴呆症的脑萎缩是密切相关的。

在第二组试验中,他们确定了10个蛋白质,在之后1年内诊断出罹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当中,有87%的人血液中含有这些蛋白质。

本文第一作者Abdul Hye博士指出:“记忆问题是很常见的,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确定谁可能发展为痴呆。在血液中有数以千计的蛋白质,多年来确定哪些蛋白是临床相关的众多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达到了一个顶点。”

用血液检测来识别老年痴呆症,有助于研究人员在患者症状严重前发现前兆,可以有效地改变老年痴呆症的治疗,因为这会让患者更早地开始治疗。通常,患者开始接受老年痴呆症药物治疗时,疾病已经发展,药物所提供的疗效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如此多的老年痴呆症药物失败的原因。

本文资深作者、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Simon Lovestone称:“许多药物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到了患者终于确诊、开始服药的时候,大脑功能已严重受损。简单的血液检测有助于更早期地发现可能患病的患者,并参与新试验,希望有助于研发出避免症状恶化的治疗方法。”

根据研究人员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在更多的样本集中验证他们的研究结果,看看他们是否能提高准确性和减少误诊风险,并制定适合医生使用的可靠检测方法。

验血可预知老年痴呆

比利时学者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检测血液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患上额颞叶型痴呆症(FTLD)的风险。

额颞叶型痴呆症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一种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患者由于大脑额颞叶皮层萎缩,导致一些局部神经变性,在临床上表现为行为改变或语言障碍。2006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Broeckhoven博士等人发现,PGRN基因遗传缺陷与额颞叶型痴呆症的发生有关。血液中PGRN基因表达的前颗粒蛋白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因此这种蛋白可作为判断额颞叶型痴呆症的可靠标志。

研究者最初的研究对象是比利时的一个大家庭,其中有很多家庭成员携带有PGRN突变基因。研究人员选择了有临床表现的携带者、没有临床症状的携带者、非携带者的一级亲属以及健康对照人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额颞叶型痴呆症患者血清中前颗粒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未携带PGRN突变基因的人。这种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用于判断颞叶型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研究者说,通过血液检测就可以预知一个人是否会患上颞叶型痴呆症,可以让那些高危人群,特别是有颞叶型痴呆症家族史者提前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延缓发病或减轻症状。此外,这种快速检测方法还可以让医生尽快对患者进行治疗。

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躯体检验。痴呆本身并无固定体征,但原发病常可出现一定的体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齐、两则不等大,阿一罗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环、白发及皮肤皱纹。铅中毒患者齿龈可见铅线等。某些原发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

西医诊断。主要为: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可有一段时间不恶化,但不可逆。这些症状也属于老年痴呆症的诊断范围。老年痴呆症的诊断要求病程在四个月以上。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CT检查排除脑动脉硬化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都是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方法。根据病史及精神检查其主要临床相为痴呆综合征也是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方法。

全面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痴呆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并可自动缓解,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缺乏症状引起的痴呆可随躯体症状的缓解可减轻,老年性及其他变性引起的萎缩,其痴呆症状多持续进行,不断恶化。

综上所述,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早期诊断老年痴呆常用的方法,相信通过上述介绍大家都已经详细了解了诊断老年痴呆的方法了,只有在平时进行早期的诊断,才能够早日发现,从而进行早日的治疗早日康复。

老年痴呆如何检查

老年性痴呆发病初期的症状是记忆障碍,通常表现为对以前的记忆的缺失,还有一部分人则表现出性格孤僻,非常自我,对身边的东西不感兴趣,没有生活热情,与发病前相比简直是两个人。有权威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交往活动会对人体的脑部形成必要的刺激,可以很好地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出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可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可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可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无运动障碍;(4)有无明显的情感障碍;(5)有无脑积水。根据上述痴呆诊断步骤,可确定大多数痴呆患者的病因。

3、依据临床表现、日常能力受损情况、认知坪估等确定痴呆的严重程度。常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或总体衰退量表(CDS)做出严重程度的诊断。

老年性痴呆症的诊断标准:

痴呆的诊断标准包括痴呆本身的诊断标准和痴呆亚型的诊断标准。

1、怀疑标准:在发病或病程中缺乏足以解释痴呆的神经、精神及全身性疾病;痴呆合并全身或脑部损害但不能把这些损害解释为痴呆的原因;无明显病因的单相认知功能进行性损害。

2、可能标准:临床检查为痴呆,并由神经心理检查确定;进行性恶化;意识状态无改变;40—90岁起病,常在60岁以后;排除了系统性疾病或其他器质性脑病所致的记忆或认知障碍。

3、支持可能诊断标准:特殊认知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如失语、失用、失认);日常生活能力损害及行为的改变;家族中有类似病人;实验室检查结果,腰穿脑压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如慢波增加。

4、排除可能AD的标准:突然及脑卒中样起病;病程早期出现局部的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野缺损等;发病或病程早期出现癫痫或步态异常。

对一个可能性的老年痴呆病人,第一步就是要评定有无认知方面的障碍,如果有,认知障碍影响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碍的严重性。一般来说,在认知方面,老年痴呆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记忆测试和简易智商测量表。对认知方面的测试,还可以通过记忆测试、脑电图等仪器来进行诊断。

如何诊断老年性痴呆

早老性痴呆症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医学难题,早老性痴呆症是由于人的大脑细胞逐渐萎缩受损而造成的。目前,早老性痴呆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出现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其大脑内部分区域会出现代谢失常,并最终导致脑功能的异常。虽然早老性痴呆症真正出现痴呆症状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但是早老性痴呆症有可能在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病潜伏期可能会很长。患有早老性痴呆症的人会出现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统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成的人患有早老性痴呆症,但对它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认为对早老性痴呆症最好和最有效的治疗是提前作出诊断,以便及时修补大脑的受损部位。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新诊断技术,是利用体外大脑扫描技术作为手段以便在早老性痴呆症出现症状之前作出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诊断。研究人员首先给试验病人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名叫FDBNP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血液迅速进入大脑,找到大脑中的病变组织并沉积在哪里。同时,再在体外使用PET(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对大脑进行逐层扫描,这样那些大脑发生病变组织就会在屏幕上呈现出特有的颜色,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大脑的病变受损部位。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乔治巴里奥医生乐观地表示,这种技术完全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地知道大脑的受损部位,而不必等到发病以后才能确定病变的位置。目前这种诊断方法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医生就可以利用这一最新的诊断技术在大脑组织受损较轻的时候及时对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了。

Florbetaben作为未来的临床工具得到应用,也会是另人激动的事情,未来的临床研究目标将关注于如何减少脑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这项研究得到了伯林的贝耳健康公司的资助。

什么是老年痴呆

大家都知道老年痴呆这个疾病在日常生活当中并不是特别的少见了,老年痴呆的发病率现在是越来越高了,对于老年痴呆这个疾病有不少的朋友们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到底什么是老年痴呆这个问题的一些相关内容的介绍吧:

老年痴呆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并可见老年斑 (sp),神经原纤维结(nft)等病变,胆碱乙酰化酶及乙酰胆碱含量显著减少。起病在65岁以前者旧称老年病前期痴呆,或早老性痴呆,多有同病家族史,病情发展较快,颞叶及顶叶病变较显著,常有失语和失用。

只有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死亡之后才能诊断出他们患有此病,因为只有对大脑中中神经细胞的损失情况和衰退情况(脑组织的减少情况或者萎缩情况)进行 检查后才能对这种病做出诊断。我们可以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发现衰老的色斑(神经细胞丧失或者蜡状的沉淀物,学名为淀粉状蛋白)。它们通常位于靠近大脑中被认为是控制记忆和更高的认知过程(比如自我感知,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 的区域。

在所有受到痴呆症影响的人中,有近50%的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当痴呆症患者的年龄超过85岁时,这个比例将增长到70%。阿尔茨海默病是渐进性的,衰退性的。虽然这种病在任何年龄都能出现,但是通常在60~70之间出现。当人们被诊断出患有该病时,通常还能活5~10年,然而新的研究显示这种病的存活率正在不断下降,目前,患上该病之后大约还能存活3.3年。

通过以上这些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到底什么是老年痴呆这个疾病有所了解了吧,希望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给有所需要的朋友带来帮助,老年痴呆的症状是非常的可怕的,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治疗这个疾病,祝愿患者朋友们能够早日康复!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

如何防治老年痴呆?老年痴呆是最近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出现往往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老年痴呆的治疗工作,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患者的护理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不断的朝着老龄化发展,老年痴呆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最近几年它严重的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为了避免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我们要积极的做好老年痴呆的防治工作,最近有专家指出,一些食物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防治此病,那么吃什么可以防治老年痴呆呢?

吃什么可以防治老年痴呆:

葡萄:对于防治气血虚弱的早老年痴呆较为适宜。

大枣:可养血安神、补养心脾。对于心脾气血两虚的老年痴呆病人较为适宜。

桑椹:对肝肾亏损、心脾气血双亏的老年痴呆病人尤为适宜。

桂圆肉:适合心脾气血两虚,兼有畏冷乏力、面足浮肿的早老年痴呆患者。

鱼:多吃鱼对预防早老性痴呆有好处。因为痴呆病人脑部的DHA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偏低,而鱼肉尤其是金枪鱼中,这种脂肪酸的含量很高。

荔枝:对防治心脾气血两虚,兼有胃阴不足、心烦口渴的老年痴呆患者较为适宜。

松子:用于防治早老年痴呆,尤其适用肝肾精亏伴有肺燥阴虚、干咳少痰及肠燥便秘者。

山楂:常用于治疗老年痴呆兼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对痰浊蒙闭脑窍、血淤气滞的患者尤为适宜。

其他:如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苭、海参等食物,对防治早老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目前我们在治疗老年痴呆的时候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治疗方法,还可以通过患者的饮食进行有效地调理,帮助他们早日恢复。

痴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老年痴呆的诊断方法:认知功能测验及智力测验:痴呆筛选测验有Folstein(1975)创用的简易智力状态检验(MMSE)、长谷川和夫(1974)创用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Pattie等(1979)创作的认知量表(CAS)等。这些测验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较简单,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都设成痴呆的划界分,因此颇为实用。

老年痴呆的诊断方法:全面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痴呆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并可自动缓解,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缺乏症状引起的痴呆可随躯体症状的缓解可减轻,老年性及其他变性引起的萎缩,其痴呆症状多持续进行,不断恶化。

老年痴呆的诊断方法:躯体检验;痴呆本身并无固定体征,但原发病常可出现一定的体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齐、两则不等大,阿一罗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环、白发及皮肤皱纹。铅中毒患者齿龈可见铅线等。某些原发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

关于老年痴呆的诊断方法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希望能给广大朋友带来帮助,同时老年痴呆看似没事,其实非常可怕所以一定要及时准确的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及早诊断早老年痴呆有新方法

早老性痴呆症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医学难题,早老性痴呆症是由于人的大脑细胞逐渐萎缩受损而造成的。目前,早老性痴呆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出现早老性痴呆症的患者其大脑内部分区域会出现代谢失常,并最终导致脑功能的异常。虽然早老性痴呆症真正出现痴呆症状一般多见于老年人,但是早老性痴呆症有可能在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病潜伏期可能会很长。患有早老性痴呆症的人会出现语言、智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统计,8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30%的人患有早老性痴呆症,但对它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认为对早老性痴呆症最好和最有效的治疗是提前作出诊断,以便及时修补大脑的受损部位。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的新诊断技术,是利用体外大脑扫描技术作为手段以便在早老性痴呆症出现症状之前作出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诊断。研究人员首先给试验病人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名叫FDBNP的新药,这种药物可以通过血液迅速进入大脑,找到大脑中的病变组织并沉积在哪里。同时,再在体外使用PET(正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对大脑进行逐层扫描,这样那些大脑发生病变组织就会在屏幕上呈现出特有的颜色,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找到大脑的病变受损部位。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乔治·巴里奥医生乐观地表示,这种技术完全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地知道大脑的受损部位,而不必等到发病以后才能确定病变的位置。目前这种诊断方法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果试验成功的话,医生就可以利用这一最新的诊断技术在大脑组织受损较轻的时候及时对早老性痴呆症患者进行治疗了。

痴呆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目前常采用1992年第十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1)存在痴呆。

(2)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3)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维生素B12缺乏、烟酸缺乏、神经梅毒、正常压力脑积水或硬膜下血肿)。

(4)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肢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及运动协调不良(但这些症状会在疾病晚期出现)。

我国中华医学会于1989年也制定了老年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1)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2)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

(3)起病缓慢,痴呆的发展也缓慢,可有一段时期不恶化,但不可逆;

(4)不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痴呆;

(5)通过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痴呆;

(6)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排除抑郁所致的假性脑器质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尚可通过各种痴呆量表如MMSE、HDS、HIS以及ADL,并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是否存在痴呆或可疑痴呆,是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痴呆的程度?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

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成立了一个工作组,提出了一个内容详尽、具体的诊断标准,称为NINCDS-ADRDA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将阿尔茨海默病根据诊断方法和把握度分为明确的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性大的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阿尔茨海默病。此标准也较常用。还有其他一些诊断标准,都大同小异,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老年痴呆有什么诊断原则

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肢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及运动协调不良。这是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之一。

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可引起老年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

通过病史和精神检查,排除抑郁所致的假性脑器质性痴呆。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也是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之一。通过病史、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特定原因所致的痴呆。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是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

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老年痴呆的诊断1、全面了解病史:首先了解其发病年龄,痴呆者的年龄均相对偏大,再者了解其起病形式及病程,外伤及脑血管疾病等常为急性起病,其他原因引起者多为慢性起病。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症状起伏,并可自动缓解,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缺乏症状引起的痴呆可随躯体症状的缓解可减轻,老年性及其他变性引起的萎缩,其痴呆症状多持续进行,不断恶化。

老年痴呆的诊断2、认知功能测验及智力测验:痴呆筛选测验有Folstein(1975)创用的简易智力状态检验(MMSE)、 长谷川和夫(1974)创用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Pattie等(1979)创作的认知量表(CAS)等。这些测验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较简单,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都设成痴呆的划界分,因此颇为实用。以MMSE为例,若得分〈15分这痴呆,15~24分为可能痴呆。

老年痴呆的诊断3、躯体检验:痴呆本身并无固定体征,但原发病常可出现一定的体征。麻痹性痴呆患者可有瞳孔不整齐、两则不等大,阿一罗瞳孔。老年性精神病患者多有角膜老年环、白发及皮肤皱纹。铅中毒患者齿龈可见铅线等。某些原发病常伴有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

老年痴呆的诊断4、实验室检查:疑有器质性痴呆的患者应在选择性作腰椎穿刺,血液生化检验,脑电图,脑超声波,同位素脑扫描,头颅X线平片,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

相关推荐

如何检查老年痴呆症呢

当人们到了中老年时期,身体越来越不听人们自主调控,记忆力下降、体力大不如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断涌现,人们有时候也会过于的敏感、紧张,导致错把正常表现当做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所以为了避免同类事的产生,有必要对疑患者进行检查。那么,如何检查老年痴呆症呢? 1、目前通用的老年性痴呆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验记忆时间或者进行昂贵的脑部扫描,患者患病的确凿证据却只能在患者去世后对大脑进行检查才能得到。而新型老年痴呆检查方式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人的反应时间进行简单的测试。 2、如果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痴呆,就以提前采取预防

老年痴呆疾病的诊断方法

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诊断思路: 1、根据痴呆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明确是否为痴呆:对于既往智能正常,之后现获得性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障碍,并有失语、失用、失认和抽象思维或判断力中至少一项障碍),妨碍患者的社会活动或日常生活,拟诊痴呆(建议认知功能损害最好由神经心理评估客观证实)。最后还应排除意识障碍、谵妄,排除假性痴呆(抑郁等导致)以及短暂意以混乱和智能下降(药物、毒物等导致)等后方确立诊断。 2、确定痴呆类型:病因学诊断步骤分为几步:(1)皮质性特征还是皮质下特征;(2)有无多发性缺血发作特征;(3)有

老年痴呆诊断依据是什么

虽然老年痴呆患者脑组织有其病理特征,但生前尚无靠的诊断标志,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征,结合CT、MRI等辅助证据综合分析,排除引起痴呆的其他躯体和脑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脑炎后遗症性痴呆、脑外伤后遗症性痴呆等。 一、存在老年痴呆。 二、老年痴呆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三、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引老年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例如

如何检测老年痴呆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随之明显升高,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目前的中国,约有60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7.2%。而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人数更是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1、目前通用的老年性痴呆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测验记忆时间或者进行昂贵的脑部扫描,患者患病的确凿证据却只能在患者去世后对大脑进行检查才能得到。而新型老年痴呆检查方式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对人的反应时间进行简单的测试。 2、如果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痴呆,就以提前

扩瞳早期筛查老年痴呆

据了解,扩瞳试验首先由美国科学家辛托教授在1994年底提, 此后经世界各国科学家验证,80%~90%的老年性痴呆病人在滴入极稀的扩瞳药托吡卡胺后,都会现异常明显的扩瞳,但也有一小部分目前无病的老年人现阳性反应。辛托教授对一些目前无病而扩瞳试验阳性的老年人随访2—4年,发现他们的智能都现了一定程度的减退,他认为这些人很能已经患有极早期的还没有症状表现的老年性痴呆。 由于人的瞳孔是经常变化的,要判定它是否扩大15%以上(阳性结果),并非易事,检测仪器须十分精密,因此国内一直未见此项检测的开展报告。颜

阿尔茨海默的诊断标准

虽然老年性痴呆患者脑组织有其病理特征,但生前尚无靠的诊断标志,故目前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符合老年痴呆症的诊断标准,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征,结合CT、MRI等辅助证据综合分析,排除引起痴呆的其他躯体和脑的疾病,如血管性痴呆、脑炎后遗症性痴呆、脑外伤后遗症性痴呆等。 目前常采用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1)存在痴呆。 (2)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3)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

3个小测试让早期痴呆无所遁形

画种试验结束后,问老人第一步中提到了哪几个物体,答对一个得1分。 让老人算数,“100-7”,得结果后再连续4次“减7”,分别得5个数字。算对一次得一分。 陆正齐指,三个自测分别针对老人的记忆、认知和视空间,任何一项有异常(画钟试验低于2分,记忆、算数试验低于3分),都要尽早前往记忆门诊查明,千万不要误了病情。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逆的神经变性疾病,它的普遍性远高于人们的想象。老年痴呆的危害1、老年痴呆患者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任何人,包括配偶、子女,

老年痴呆症会不会遗传

老年痴呆症会不会遗传 流行病学显示5%的老年痴呆患者有明确家族史,那些遗传了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将表现痴呆。致病突变基因已被确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知染色体1、14、19、21与老年痴呆发病有关。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早老素1(PS-l)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早老素2(PS-2)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这些基因的突变将导致家族性老年痴呆的发生。遗传性老年痴呆约占所有发病人数的5%以下,往往在40~50岁就显示痴呆综合征。

老年痴呆会发生遗传吗

流行病学显示5%的老年痴呆患者有明确家族史,那些遗传了突变基因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将表现痴呆。致病突变基因已被确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多基因遗传病,目前已知染色体1、14、19、21与老年痴呆发病有关。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早老素1(PS-l)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早老素2(PS-2)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这些基因的突变将导致家族性老年痴呆的发生。遗传性老年痴呆约占所有发病人数的5%以下,往往在40~50岁就显示痴呆综合征。

老年痴呆症对于死亡的影响力增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美国老年痴呆症的死亡率紧随心脏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和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现在,基于美国死亡信息统计,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将老年痴呆症列为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提高老年痴呆症及其治疗的意识。” 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部门老年痴呆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布莱恩.杰姆斯博士,是这六人研究团队的首席作者。 这项研究从1997年9月开始到2013年2月结束,其参加者为年龄在65岁及65岁以上人群,共计2566人。这些人在研究开始时都没患有痴呆症,且参与了拉什记忆研究项目、老龄化研究项目或宗教秩序研究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