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样才算暴食症

什么样才算暴食症

受到现代人对美的定义影响,许多爱美的女性坚持认为「瘦」即是「美」。殊不知如果一味地排斥吃东西来达到减肥的效果,严重者会罹患厌食症或者暴食症,如此,不但无法达到预期的瘦身效果,更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厌食症与暴食症患者对自己身材的要求非常严格,暴食症或厌食症的发生一般都不只是饮食方面的问题,有些暴食症的病人在性方面也有问题,如黛安娜王妃就是如此,因为饮食中枢与性中枢只是在隔壁而已,两者会互相影响。

厌食症与暴食症的差异

光看体重无法了解暴食症的病情是否好转,医师必须深入暴食症的心理问题,若是次发性引起的,则可会同精神科一同会诊。另外,还包括一些细碎的营养学问题,甚至是一些亲子之间的问题,也不是一次门诊就能根治的。

厌食症的症状是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不需要催吐;暴食症的特色是会吃大量的东西,同时又有催吐、清泻的情形,也会很焦虑,容易有亲子冲突。暴食症与厌食症同样的地方,是患者每天都相当在意自己的体重、身材、形象,不一样的是暴食症的年纪通常较大。暴食症患者过去不一定会有厌食症,可是厌食症患者时间一久,约一半的人会变成暴食症,因为厌食饿太久了,就会非常想吃而得到暴食症,吃了之后又会有罪恶感,於是将吃的东西吐掉,所以暴食症除了暴食又有清泻。

厌食症与暴食症的表徵

厌食症外表会偏瘦,且是极端的瘦,暴食症则是瘦、胖、中皆有,所以厌食症一看就可以看出,因为他们的体重通常低於标准体重的85%以下,例如:标准体重50公斤的人,瘦到42.5公斤时还嫌太胖。

目前治疗厌、暴食症的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医师须慢慢与病人详谈,除此之外,家属也必须常与病人沟通。暴食症也可以用药,多用控制中枢神经的药物来治疗,不过都是暂时的,最主要还是透过沟通,让病人能够轻松下来。厌食症不会在病历上特别注明,但是暴食症的人较多,这些人又要花很多时间做心理治疗,而且与他们谈话时,必须在很舒服的情况下。

厌食症与暴食症严重影响健康

暴食症的诊断标准中没有经期正常与否的条件,除非瘦到营养不良的情况,月经才会停止,且暴食症的人多为偏胖及过胖。厌食症患者多是一、二十岁的人,其诊断标准中,有一个是三个月内没有月经,此外,经常徘徊在减肥瘦身中心的人,许多是厌食症及暴食症的患者。有些人会使出「一指神功」(用指头将食物催吐出)或灌酒等不良方式来减肥。

很多暴食症或是厌食症并不是光吃药就好了,而是要点醒病人,好好的与他谈谈,医生更要切入正题,了解病人的生活背景,甚至是病人的家人、朋友状况、职业。从多方面了解罹患厌食症与报食症的原因,才能针对问题加以治疗。

暴饮暴食后怎么减肥呢

1、首先,需要调整的是情绪。

很多人在暴食后痛心疾首,恨不得什么都不吃,或者24小时运动,企图通过这些行动来弥补暴食的危害;或者就是自暴自弃,放弃减肥。其实,就算暴食会让体重上升,但如果接下来的几天按计划饮食和运动,体重也是会回落的。

所以,要做的就是喝点醋、散散步,促进消化。控制情绪,不要太自责,不要太“瞻前”,需要“顾后”,关键是调整今后的习惯,防止暴饮暴食的持续。

2、其次,可以通过适量减少食量、增加运动来补救。

饮食更清淡,每天在正常的基础上减少100~200大卡的热量摄入,或者运动时间延长15~30分钟,或者每周增加1~2次运动,这样一周后体重就会正常下降。

注意:一定不要过于少吃,或运动超过身体承受的范围,这样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有不良影响。

3、最后,需要总结经验:要保证长期的减肥效果,更需要做的,是要预防暴饮暴食频繁出现,而不是为了一次暴食就自暴自弃,但却忘记找出暴食的根本原因,让减肥毁于一旦。

暴饮暴食的危害 调整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在暴食后痛心疾首,恨不得什么都不吃,或者24小时运动,企图通过这些行动来弥补暴食的危害;或者就是自暴自弃,放弃减肥。其实,就算暴食会让体重上升,但如果接下来的几天按计划饮食和运动,体重也是会回落的。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跑跑步,促进消化。控制你的情绪,不要太自责,不要太“瞻前”,你需要“顾后”,关键是调整今后的习惯,防止暴饮暴食的持续。


长期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据发生的频率和心理作用会发展成暴食症。 暴饮暴食症(BED) 暴饮暴食可能是最长进的饮食紊乱,其特征是间断性无法控制暴饮暴食(通常是隐蔽进行),但是于食欲过盛不同,暴饮暴食患者不会强迫自己呕吐或者吃泻药。结果暴饮暴食必然会导致体重极大增加。暴饮暴食症患者发现很难处理伤心、愤怒、抑郁或焦虑的感觉,所以她们就是通过吃东西来排遣。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描绘称一个恍忽状态,说她们一旦不浪费她们吃的食物,她们就是全部塞到嘴里,然后咽下去。所有肥胖的暴饮暴食症者中,约有一半患有抑郁症,而肥胖但不暴饮暴食的人中只有5%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暴饮暴食患者通常精神沮丧,没有自信,可能还会有其它的问题,如恋爱或工作困难。

得了暴食症怎么办 暴食症的危害

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晚餐过饱,鼓胀的胃肠会对周围器官造成压迫,使兴奋的“波浪”扩散到大脑皮质其他部位,诱发神经衰弱。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极易发生胃穿孔、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暴食症的心理治疗方法是什么

1、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大意是指暴食症患者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医生交谈自己的病症及相关症状来改善自己心理状态的做法。一种被称为CBT的心理疗法可能对暴食症患者最有效。CBT的具体做法通过冥想引导患者了解自身,找出不健康、负面的信息,代以健康的、积极的信息。一个常见的错误信念是:限制饮食就会变瘦。而实际上,过度节食通常会引发暴食。

2、家庭疗法

以家庭环境为基础的暴食症心理疗法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通常更有效。这种做法首先假定,患病的青少年已经不能自己控制饮食,必须由家人来帮忙确定他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全家人出动,确保了患者的饮食习惯即刻被纠正。

3、物理疗法

暴食症患者也可以选择即刻植入胃内水球。胃内水球使用胃镜植入胃内,水球的体积大约是400-600毫升,水球刺激胃部神经,产生饱胀感。从物理上即刻断绝暴食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患者的自责内疚感,改善抑郁症状。

4、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会改善暴食症装。FDA批准的可用于暴食症的唯一药物是:PROZAC,目前国内尚未引进。但是医生也可以给病人推荐一些其它的抗抑郁药物,改善暴食症的副症状,例如焦虑沮丧等。

暴食症是心理疾病吗

1、暴食症又叫“神经性贪食症”,是指反复发生无法自控的多食、暴食行为。暴食症患者会对暴食肥胖而感到恐惧,常采取进食后催吐、导泻的极端方式进行应对。

2、心理学上认为暴食症的实质是一种心理问题,患者意识到暴食症对自身造成的影响,却无法控制,从而引起郁郁、焦虑、负罪感等负面情绪。

3、同时害怕自己的怪癖被其他人所知,极大地限制了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这种难以摆脱的心理问题如果不正确认识并及时治疗,很可能会直接毁掉一个人。


怎样算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跟精神因素有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吃饭可以吃很多,但是吃了之后会吐出来,这种人一般比较消瘦,精神不好。还有一种是感觉自己已经吃饱了,肚子已经很胀了,看到食物还是要吃,并且控制不住自己,根本停不下来,这种人会造成肥胖。暴饮暴食症的病人知道自己饮食是不正常的,想要改变饮食方式,但是根本改变不了。时间长了,会造成精神压力过大,容易抑郁。

胃胀算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是指在短时间内进食大量食物,超过了胃肠的负荷。如此,可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胃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炎,以及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如果有大量食物在短时间内进入胃肠,可使胃极度膨胀,胃壁肌肉失去弹性而不能蠕动,即为“急性胃扩张”。已“急性扩张”了,胃壁已经很薄了,会导致胃穿孔;胃溃疡患者再暴饮暴食,更易胃穿孔。

医生分析,一则,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若连续不停进食,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再则,不停进食,再加上熬夜、精神亢奋等因素,导致胃分泌功能紊乱,诱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胃出血,如果胃本来就不太好,就可能引起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暴饮暴食还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原因是,在胃肠壁中,存在完整的神经系统网络,当胃肠受到食物刺激时,感觉神经元就释放出神经递质,“通知”负责运动的神经元对胃肠道的运动进行调控,以保证人体每天有规律地出现食欲和排便。

暴饮暴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而致病。

暴食症的初期症状 如何预防暴食症

1、要一直吃到感觉撑得难受。

2、不饿的时候也要进食。

3、由于感觉大量进食难堪,常常单独秘密进食。

4、大量进食后感觉恶心、抑郁或愧疚。

5、减肥免不了要节制饮食,但是节食要有度,不要一下子减少大量食量,而让自己处于极度的饥饿感中。建议通过少吃多餐的方式来节食。

6、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进食,减少每一餐的食量,吃完以后,感觉饿了再吃下一顿。这样子,不挨饿就能瘦下来,还能避免自己因为饥饿感到愤怒而暴食。

7、消极的情绪如忧郁、愤怒、伤心等往往是引发暴食症的导火线。当你控制或宣泄了这些消极的情绪时,你也就远离了暴食症。


相关推荐

厌食症的诊断方法

根据ICD-10规定,肥胖被当作一般性医学症状,但是并未确立肥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DSM-IV并没有将肥胖收录在内。然而,若某些证据显示特殊的肥胖个案之心理因素对其病程发展影响甚巨,则可以使用“影响医学状况之心理因素”加以讨论,包含心因性厌食症、心因性暴食症以及其他饮食疾患等。心因性厌食症之基本特质为“患者拒绝维持正常之体重下限”,强烈害怕体重增加,并伴随着对自己身材和体重的知觉障碍。

厌食症是精神病吗 厌食症是不想吃东西吗

厌食症不是简单的不想吃东西。简单的说,厌食症是不想吃东西的升级版,厌食症也会有有食欲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暴食的情况,但是暴食后会担心自己的体重而出现负罪感,从而会通过催吐,吃泻药或者减肥药等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障碍,是由于对自己的体重的错误认知所导致的。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即使是日渐的消瘦,患者仍对体重增加忧心忡忡,焦虑不已。患者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否认患病。患者不会主诉厌食或体重下降,通常对治疗有抵触情绪。就诊的原因要么是被家人带来,要么是因为其他并发症或者主诉其他症状(如浮肿,腹痛,便秘等)。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常见的精神状态是什么,患者常常作伪,在食物摄入上撒谎,隐瞒自己诸如引吐之类的某些行为。50%的厌食症患者都会在暴食后引吐

什么是交替性暴食厌食症

暴食厌食症是一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的饮食功能失调。此症的患者仅仅接受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还要接受心理治疗。循环性的自发拒食以及暴饮-呕吐(猛进猛出)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影响。厌食症的症状是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不需要催吐;暴食症的特色是会吃大量的东西,同时又有催吐、清泻的情形,也会很焦虑,容易有亲子冲突。暴食厌食症是一种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的饮食功能失调。此症的患者仅仅接受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还要接受心理治疗

暴饮暴食加重抑郁

情绪化饮食,是目前很多女性难以控制饮食摄入的重要因素,压力大、工作忙碌,唯一能够让自己放松的就是暴饮暴食,但是研究表明长期以暴食来抵御抑郁症,反而会加重你的抑郁症。过分关注食物暴食症患者往往很难控制眼前的食物,一定要全部都吃掉这类食物才放心,这种对食物的过度关注与渴求,也是暴食的重要诱因。不稳定的情感关系不少人暴饮暴食是由于曾经有过不和谐的个人情感经历,食物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保护自我的方式。伴有其他

怎么容易得厌食症 行为因素

为了减肥长期节食甚至是绝食也会导致厌食症。患者早期一般都是偶尔节食,逐渐发展为一看到食物就恶心,想吐,最终发展为厌食症。而许多女性朋友还会出现暴饮暴食的行为,同时伴有催吐行为,这样会导致一旦进食就呕吐的条件反射行为,很容易导致厌食症。

暴饮暴食症的护理

1、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吃东西:对于成人来说,在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无聊的时候、高兴的时候,不管自己是不是饿,都会潜意识地想吃东西。尽管身体的这种行为我们很难改变,但是当你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下次你会三思而后"食"的。2、了解自己暴饮暴食的动机:将自己一周计划外的饮食都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在办公室、电视机前、看杂志时都吃了些什么。然后把你的记录分成四栏。A、时间,记录什么时间你最想吃东西。B、地点和人。C

暴食症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暴食症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在一些吃货的身上,因为你们在生活中会无节制的吃东西,这样就会容易引发暴食症的发生。暴食症这种疾病可能会造成我们的肠胃出现破裂以及促使胃酸等逆流和食道炎等疾病,所以对于有暴食症的朋友,我们建议大家最好是要及时的控制病情的恶化。虽然神经性暴食症者常陷入暴食——催吐之恶性循环,但大多数患者仍维持标准或接近理想体重。由于反复出现不适当的补偿性行为而造成身体不良之生理效应,包括因自行

贪食症分为两种

1.神经性贪食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和强烈的控制体重的愿望为特征,为防止暴食对体重的影响患者采用各种措施,如呕吐、导泻、增加活动量等,致使体重反低于正常范围。神经性贪食症多见于年轻女性。早在1959年,美国Stunkard就报道在肥胖和正常体重的人群中,存在暴食、继之呕吐、导泻等现象,并称之为“狂吃综合征”,后改为“贪食症”。1979年,英国Russell首次提出“bulimia nervosa”这一术

婴儿厌食易混淆的症状

夏季厌食症:是指孩子食欲不振、胃口不开,就连平时喜欢吃的正常饭菜都不想吃,而孩子的全身脏器并没有异常的病变。引起厌食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厌食与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如维生素B1缺乏时肠蠕动减少,食欲就会降低。神经性厌食症:又称精神性厌食症,简称为厌食症,它是一种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交替性暴食厌食:暴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