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洗手儿歌30首
幼儿园洗手儿歌30首
儿歌1:洗手小朋友,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冲冲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
儿歌2:饭前要洗手小朋友,要记牢,饭前洗手很重要.没有细菌不生病,讲卫生,好宝宝。
儿歌3:洗手自来水,清又清,小朋友,讲卫生,伸出小手洗一洗,看谁洗得最干净。
儿歌4:洗手打开水龙头,淋湿小小手擦擦小肥皂,相对搓搓手。手心对手背,相互搓一搓。互握大拇指,相互转转转,指关节弯弯腰,掌心上面来搓搓。手腕洗一洗,龙头冲一冲。关紧擦干净,细菌全跑掉。
儿歌5:洗手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湿湿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缝指尖都搓到。哗哗流水冲一冲,我的小手洗净了。
儿歌6:洗手排排队,挽挽袖,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湿手,打肥皂,手心相对搓一搓,掌心正对揉一揉;手指交叉搓手背,十指交错擦擦掌,扣实小手扭一扭;拇指为轴转转手,换手攥紧小拳头;手成小铲掌心划,轮流完成六步骤,洗得细菌无处躲;捧水三洗水龙头,龙头拧紧擦干手;好习惯,每天做,身体健康乐呵呵。
儿歌7:洗手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儿歌8:洗手小朋友们来洗手,先卷起袖伸出手,再来拧开水龙头,水流放成细水流。不要光洗手指头,要从前来洗到后。打上香皂弄一弄, 再用清水冲冲手,手上细菌全冲走,拿过毛巾擦干手,我们再看这双手,这才是双干净手。
儿歌9: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肥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
儿歌10:洗手玩玩具,小手脏,快把小手洗一洗,先卷袖子再开水,手心手背湿一湿。关上龙头抹肥皂,搓出满手白泡泡,打开水龙冲一冲,再把小手擦干净。
儿歌11:洗手歌洗手了,排排队,卷起袖,抹香皂,手心手背手指间,洗完手后水关掉。
儿歌12:洗手谣小朋友们快快来,跟我来学洗手谣;先把小手来打湿,再把肥皂搓手上;左右掌心擦一擦,掌心手背也要擦;手指交叉搓掌心,两手握握搓指背;大拇指儿擦一擦,指尖掌心也要擦;手指手缝洗仔细,再用清水洗一洗;细菌个个吓得跑,我是健康好宝宝。
儿歌13:饭前洗手咕咕咕,肚子叫,妈妈叫我吃饭了,小玩具,放放好,转身跑向水龙头,饭前洗手记得牢。
儿歌14:洗手歌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个个手指都洗到,人人夸我讲卫生。
儿歌15:大班洗手歌大四班的小朋友,快来快来洗洗手。洗手之前挽衣袖,别让水滴湿衣衫。打开水龙头,淋湿小小手。关上水龙头,搓出肥皂泡。手心对着手心搓,手心对着手背搓。指缝交叉搓一搓。手指尖,上下挠;手指尖上下挠。大拇指来转一转,剩下手指都转到。小手腕别忘记,也来一起转一转。打开水龙头,双手冲干净。再给龙头洗个澡,健康快乐就是我!
儿歌16:洗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常洗手来身体棒,你拍二,我拍二,少摸垃圾保健康,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很环保,你拍四,我拍四,但是不能浪费掉,你拍五,我拍五,现在流感传染快,你拍六,我拍六,大家时刻要预防,你拍七,我拍七,多洗手来多消毒,你拍八,我拍八,从此健康有保证,你拍九,我拍九,现在开始常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身体从此没问题。
儿歌17:洗手歌你拍一,我拍一,轻轻拧开水龙头。你拍二,我拍二,抹上肥皂起泡泡。你拍三,我拍三,手心手背交替换。你拍四,我拍四,手指交错不漏渍。你拍五,我拍五,合起小手搓一搓。你拍六,我拍六,拇指为轴转转手。你拍七,我拍七,冲净双手真关键。你拍八,我拍八,擦干双手很重要。你拍九,我拍九,流感细菌全溜走。你拍十,我拍十,洗手步骤记心头。
儿歌18:洗手歌小朋友,勤洗手。防细菌,我拿手。打开水龙头,先来冲冲手。打上小香皂,开始搓搓手。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然后再来交叉搓,拇指转动一小周。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远离小白手。天天洗手爱干净,预防流感我能行。
儿歌19:洗手歌小朋友,听仔细,讲卫生,要牢记,勤洗手,爱整洁。细菌病毒远离你,人人都来讲卫生,争做健康小使者,小使者!
儿歌20:洗手歌小朋友,放学了,回到家,先洗手。水龙头,请打开,小肥皂,握手中。洗手方法要注意!搓手心,搓手背,搓手指,搓手缝。冲干净,擦干净,最后关紧水龙头。讲卫生,勤洗手,防控甲流做在先!
儿歌21:洗手歌洗手,洗手,洗洗手,轻轻挽起小衣袖,打开小小水龙头。伸出小手冲冲水,脏灰香皂来清除,手心、手背、手指缝。五指交错认真搓,掌心相对仔细揉。洗完打开水龙头,脏脏泡沫顺水流。毛巾帮忙擦干净,细菌赃物光光无。
儿歌22:洗手歌小肥皂呀真重要,天天洗手离不了,洗手背来洗手心,洗指缝来洗指尖,里里外外都洗到,香皂乐得变泡泡,勤洗手来讲卫生,人人夸我好宝宝,甲型流感我不要。
儿歌23:洗手歌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来做洗手操。挽挽袖子湿湿手,打打肥皂搓泡泡,搓手心来搓手背,十指叉叉搓手指,手腕指甲莫忘记。用水冲净甩甩手,双手干净无细菌,预防疾病数第一。
儿歌24:洗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手,多换衣,你拍二,我拍二,人人都有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勤洗头发勤洗手,你拍四,我拍四,勤剪指甲讲卫生,你拍五,我拍五,争做卫生小使者。
儿歌25:洗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先把小手抹香皂;你拍二,我拍二,手掌手心搓一搓。你拍四,我拍四,单个手指使劲搓;你拍五,我拍五,指甲缝用手指抠。抠出来的垃圾又脏又臭。你拍六,我拍六,手背朝内搓一搓;你拍七,我拍七,多抹几遍小香皂。你拍八,我拍八,放进清水洗一洗。文明洗手你我他!
儿歌26:洗手歌勤洗手,好处多。大家一起来唱歌。互想提醒小朋友。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身体好。勤洗手,不得病。勤洗手,防甲流。养成习惯靠自己。大家快来勤洗手。
儿歌27:洗手歌挽衣袖,伸出手,哗啦啦,洗一洗。小肥皂,起泡泡,搓手心,搓手背。手指缝,别忘了,大拇指,搓一搓。小拳头,抱一抱,小手腕,转一转。哗啦啦,冲一冲,捧起水,冲龙头。关上它,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
儿歌28:洗手歌两只小小手,快来洗个澡,手心手背搓一搓,别忘用手冲一冲,洗完手再甩一甩,一二三,三二一,小手对我咪咪笑。
儿歌29:洗手歌小脏手,伸出来,小肥皂,大泡泡。里里外外仔细洗。饭前洗,饭后洗,健健康康又卫生,细菌病毒全跑掉,小胖手,伸出来白白净净多可爱。
儿歌30:洗手歌拍皮球,捉迷藏,回家别忘把手洗。饭前洗,便后洗,养成习惯靠自己。小肥皂,在手里,手心手背认真搓,打出泡沫冲干净。洗完小手甩一甩,干干净净我第一。
幼儿园是孩子的幼儿园
我认为,幼儿园是孩子的幼儿园,做父母的不应多加干预。可能我这个观点和很多父母有分歧,甚至是唱反调的。我儿子鲁鲁上幼儿园后,我就从来不过问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
记得,鲁鲁上幼儿园后第一次家长会,会上老师表扬了一部分孩子,也点评了一部分孩子的不足之处,弄得家长们“几家欢笑几家愁”,而我则一脸的泰然。会后我想泰然地离开,却被老师叫住,我仍泰然地笑着看着那位年轻的老师。“你不想问问鲁鲁的表现吗?”因为在表扬和批评中都没有鲁鲁,我的表现应该是很不正常的,所以令徐老师很吃惊。“我为什么要了解呢?”我笑着反问。听到我这样的回答,很多家长也很吃惊地看着我,我不得不阐述自己的想法:“幼儿园是鲁鲁的幼儿园,不是我的,鲁鲁在幼儿园里要学会接受管理、学会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学会管理自己和融合别人,这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体会、去摸索、去犯错误和改正错误。鲁鲁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才能知道对和错。对孩子来说,摸索虽是一种痛苦,但却是必须的。我不可能陪鲁鲁走完一生,对于将来的社会,鲁鲁必须要独立去面对所有的压力、困惑和痛苦,那就从他三岁开始吧!”我还没有说完,就遭到在旁家长的“怒斥”,于是我笑着和老师告别,转身走了。
但不问不等于不管,我的管是配合幼儿园和老师管理,譬如幼儿园有很多“通知”、“计划”、“教学纲要”等等,我会很认真地看,并很认真地执行和配合,甚至在这些要求之外,结合鲁鲁的兴趣偷偷给他更多的生存技巧。三年了,我知道鲁鲁在幼儿园打过架并被别人打过、与老师顶过嘴,但更多的是和老师和小朋友友善相处。虽然我没有为他处理过一件幼儿园的事物,但我给他的是最充分的信任和鼓励,现在他已经不需要我,听老师反馈,他做得很好。
宝宝上幼儿园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宝宝入园父母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现在,不少宝宝2岁多就被送去幼儿园了,虽然跟妈妈分离的时候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但妈妈们因为对宝宝的发展、需求等方面不是太了解,认为宝宝只要不哭不闹就大可放心,尤其那些平时很活跃,不怎么认生的宝宝,妈妈更容易忽略宝宝入园前的适应问题。因此,妈妈需要为宝宝入园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1.和宝宝讲讲幼儿园
在宝宝临上幼儿园的前1个月,妈妈就可以告诉他:“每个小朋友都要上幼儿园,你下个月也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和你一起玩,还有老师教你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妈妈每天送你过去,到了下班时,再把你接回来。”提前告诉宝宝这些,让他明白妈妈送他去上幼儿园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而不是将他放在一个地方不管了。
父母切忌用“上幼儿园”来吓唬宝宝,如跟他说“在幼儿园可就有人管你了;在幼儿园可不如在家好;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当然也不要过分描述幼儿园有多好多好,否则去了之后反差大,宝宝反而感到失落。
2.带宝宝熟悉环境
在熟悉的环境中,宝宝会消除恐惧感。妈妈可以在周末带着宝宝去幼儿园看看。在去的路上,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讨论周围的环境,如“你看,那儿有一棵大树,这里有一家便利店,妈妈每天在这儿给你买好吃的。然后,咱们沿着花园里的小路往前走,一直走到头,就是幼儿园了。”走到幼儿园外,要有意识地让宝宝看看,幼儿园的院墙上画着什么;大门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如果有画,要给宝宝讲一讲,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好感。
有些幼儿园允许参观,那就可以带着宝宝参观一番。院子里一般是大型体育设施,妈妈可以陪着宝宝玩一会儿。再带着他看看,院子里种了什么花草树木、养着什么小动物、有什么有趣的东西等等,加深宝宝对幼儿园的熟悉程度和好感。如果能参观室内,那就更好了,可以领着宝宝到处参观,比如厕所、洗手池、卧室、游戏室等等。
3.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妈妈要培养宝宝独立进餐,用杯子喝水,自己洗手,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的能力。在家中建立必要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比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要让宝宝在家中随心所欲、毫无规则意识,否则孩子入园后,面对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会无所适从。
宝宝在家的时候,妈妈也可以有意地按幼儿园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活动。如帮助宝宝建立适宜的午睡习惯,一般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半。早上入园时间为8时左右,晚间睡眠时间最好不要晚于9时。
4.让宝宝用语言表达愿望
宝宝在家的时候,跟父母交流可能不用说话,仅仅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就能让父母明白他的需要。但到幼儿园以后,有些表情和动作就难以被老师或同伴理解,以至宝宝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会使他们感到委屈,从而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情绪。因此,要告诉宝宝在幼儿园有什么需求要主动跟老师说。另外,父母对孩子说话时,也要尽量清楚、礼貌、语气温和,发音准确,不要用叠音字。
5.为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
从宝宝入幼儿园起,就标志着集体生活的开始。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将与许多小伙伴一起生活。因此,妈妈应教宝宝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分享玩具与食品,体验交往的乐趣,帮助和安抚身处困难环境的人。平时有空妈妈也可有意带宝宝去小朋友较多的场所,为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宝宝在具体的交往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帮助宝宝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宝宝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新生”宝宝,帮TA去适应
造成宝宝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新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宝宝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宝宝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当然会觉得别扭。所以,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要做的首先是帮助宝宝去适应幼儿园。
这种适应也可以相应地从环境和生活方式两方面来着手。环境方面,可以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附近多看看,可能的话提前让宝宝熟悉一下班级和老师。妈妈还可以和宝宝讲讲幼儿园里有趣的事儿,让宝宝心生向往。生活方式方面,妈妈就要更提前一些开始做准备了,比如调整作息时间,教宝宝学会吃饭、如厕、洗手等生活常规,尽量别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和在家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老生”宝宝,帮TA找问题
对于已经在幼儿园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宝宝来说,早上的哭闹应该不再是因为不适应,很可能是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是他的什么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又或是身体不舒服,甚至因为稍长一些的节假日之后,重新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总之,妈妈一定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如果宝宝自己说不清楚,就要找老师沟通。了解了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再进行疏导,效果就要好得多。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宝宝秋季入园要准备什么
一、物品准备
1、生活用品
有的幼儿园要求统一购买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则要求自己准备。入园前,父母应打听好相关事宜,以免重复准备造成浪费。如果是自备生活用品,细心的妈妈可以在宝宝的毛巾、被子等物品上写上名字,防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东西。
2、衣服
在服装方面应为宝宝准备3-4套换洗衣服,容易尿裤子的孩子还要再多准备两套。这个年纪的宝宝,头大体圆,皮肤细嫩,特别好奇,喜欢扯东西与乱吃东西,款式上宜选择简洁柔和、易穿脱的服装。而在面料工艺上,柔软、吸水性较强的天然纤维材质、耐磨易洗的全棉质衣物都是上佳选择。
女孩的衣服不要有太多装饰物,如果女孩梳着辫子,最好梳简单的发型,不戴过多的饰品。男孩最好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一定要给宝宝穿内裤,避免肚子受凉,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秋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准备一薄一厚两件小背心十分必要。
3、鞋子
一般幼儿园都会要求准备一双室内鞋和一双室外鞋。室内鞋以跟脚、轻便的布鞋为好,鞋底要防滑,防止孩子上洗手间滑倒。室内鞋不能用拖鞋,防止摔跤。室外鞋以旅游鞋、运动鞋为宜,适合跑跳活动。不要给孩子穿高筒靴,会造成孩子脚踝被箍住,容易摔跤。夏天的凉鞋要穿前边包头的,防止孩子奔跑游戏时绊到东西,弄伤脚指甲。
4、安慰物品
如果宝宝依赖性较强,为了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可以给宝宝带上他平时喜欢的一两件玩具。如果宝宝离开家人午睡困难,可以给宝宝准备好他平时用的小被子或者小枕头等安慰用品。
温馨提示:
多喝水
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容易哭闹、着急上火。因此父母应多给宝宝补水,早上临走前喝一杯、晚上回来更要多喝,也可在接孩子时带一瓶白开水或绿豆汤。
积食
有的宝宝事事想争第一,经常吃饭过量,也有孩子因为换了新口味,所以饭量大增,造成积食,一旦着凉就容易引起发烧。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回家后尽量不再让宝宝吃饭,补充点水果就可以了。
适度加衣
父母总怕宝宝着凉,因而容易穿得过多,户外活动时必然出汗,被风一吹极易感冒。其实小孩子火力壮,穿衣服应比成人少一些,加衣服也应适度。
二、心理准备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1、美好的向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2、提前看幼儿园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3、盼望上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4、坚持上幼儿园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5、不用幼儿园威胁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三、生活能力准备
1、给孩子一个专门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吃饭。
一般在家里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可是到了幼儿园,一般都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这就需要爸爸妈妈提前做好准备了。这可能需要爸爸妈妈多花一点精力,毕竟让孩子改变习惯不是轻松的事情。
2、最好别让孩子挑食。
在家里,家人可以根据宝宝的口味给宝宝准备吃的,或者说是宝宝爱吃什么,就给他买什么。可是幼儿园并非如此,每天中午吃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宝宝不爱吃也得吃。所以,尽量让孩子不挑食,这样宝宝进入幼儿园才能更好地饮食。
3、让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
在幼儿园,一般会有统一时间让宝宝上厕所,这个时候,老师不可能帮到每一位宝宝,所以最好能够在上幼儿园前让宝宝学会自己脱裤子,这样就不会发生在等待老师脱裤子的过程中忍不住大小便的事情了。
四、作息时间准备
1、首先要清楚,在幼儿园是有明确的作息时间规定的。一般是8点入园,上午做些游戏,做些运动,吃点点心,中午11点午餐。吃过午饭之后,12点开始睡觉,一般到2点半以后午睡结束。然后吃点东西,上会课,4点左右放学。
2、如果宝宝不是按照上面的作息时间,那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要开始努力纠正了。特别是到了冬天以后,有些宝宝9点左右起床,吃过早饭要到10点左右才到幼儿园,这会影响孩子一整天的学习活动。比如,中饭不好好吃,午睡不好好睡等等,长期下去,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也不好。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音乐是最有感情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使音乐的情感和形式获得有机统一。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使幼儿既能得到情感的陶冶,又能获得形式技巧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如在教唱《粉刷匠》这首歌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了“音乐娃娃”的家,娃娃家里每天都能传出奇妙动听的音乐,让幼儿认真地倾听,在节奏方面作出反应(读或拍),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歌曲中描绘了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情景,我就用多媒体将这一情景再现出来,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幼儿模仿“粉刷匠”,从粉刷匠的动作中提取不同的节奏。使幼儿在模仿角色的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理解歌曲、掌握技能奠定了基础。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场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境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可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并能积极参与活动。我们可用音乐来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来园时,教室里播放柔美舒缓的音乐,迎接幼儿进入安静舒适的活动环境;午餐时,播放轻松舒展的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在音乐声中愉快就餐;午睡前播放“摇篮曲”,陪伴着幼儿进入甜甜的梦乡;起床后播放节奏欢快活泼的音乐,提高幼儿的兴奋度,以便精神充沛地迎接下午的活动。
充分利用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音乐活动。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特点是“玩”。我们把游戏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并能根据这些变化作出反应,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让幼儿感到音乐课是非常有趣的课,上了还想上。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活动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教师就要根据孩子好动和喜欢游戏的特点,将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化抽象的音乐知识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蹦蹦跳跳、轻轻松松地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如在教唱歌曲《小蚂蚁避雨》中,我轮流让幼儿扮演小蚂蚁和小蘑菇,通过声音的轻、重、缓、快和表情、动作的变化,引领着幼儿自然、准确地进入到歌曲的特定情境中,感情真挚地演唱歌曲,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无穷乐趣。
把歌曲学习融于故事中
幼儿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把歌曲内容编成故事,边讲故事边让幼儿学习歌曲。这样会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掌握所学音乐知识。如我结合歌曲《小花猫》编了一段故事:一只漂亮的小花猫从远处慢慢地走来,它嘴里唱着“喵喵喵,喵喵喵”,这时,小猫忽然发现一只老鼠在偷吃东西,于是轻手轻脚地走近老鼠,突然一跃,小猫抓住了老鼠,“喵——”小猫高兴地唱了起来。教学中,我边讲故事边教唱歌曲,前两小节唱得轻松自然,第三小节唱得短促跳跃,声音富有弹性。而第四小节唱得饱满激动,表现出小猫抓到老鼠的喜悦心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很有趣很好玩,因此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又如在教学歌曲《小猴子》时,我根据歌词内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动感有趣的画面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学习热情。在幼儿学会了歌曲后,我又拿出一个小猴子的头饰随着歌曲忘情地讲述、表演,小猴子活泼可爱的形象,教师惟妙惟肖的演绎,把孩子们带进了歌词、故事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了音乐形象的强烈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表演起来。
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感受到的将不仅仅是歌曲的动听、心情的愉悦,更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如何让孩子面对分离焦虑
家长对待宝宝分离焦虑的办法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孩子为什么怕到幼儿园去
姚女士来电问:春节长假后,我的女儿又要送去幼儿园了,但她就是不愿意去。之前每天早上都要演一场“哭别”。从吃早饭时就开始央求“好妈妈,不上幼儿园好吗?”时间到了,怎么也不肯出门。好容易出了门,还没到幼儿园门口,眼泪就开始往下淌。下了车拖着我的腿不让走,哭着不肯入园。如果逢到生病,需要在家休息,就会高兴地说:“生病真好,可以不去幼儿园,我希望天天生病!”我觉得幼儿园挺好的,可孩子为什么不愿去呢?
心理咨询师分析
从儿童心理的发展来看,孩子出生三个月以后到一周,虽然有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并开始逐渐脱离自闭期,但作为独立人格的自我意识还没产生,感觉运动机能尚未成熟。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一切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是依赖性很强的年龄期。
一般来说,如果三岁之前,孩子从没有离开过母亲或家人,突然上幼儿园会感到恐惧,怕生,不愿意上幼儿园。但是,只要家长坚持送,及时鼓励,再加上幼儿园本身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吸引,一般孩子会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愿去到愿意去。
但如果孩子一去幼儿园就有情绪,每次都哭闹一番,且持续的时间较长,那就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充分,年龄虽然到了三岁,进入独立期,而自我意识发展的某些指标仍处于三岁水平以下。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往往和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娇惯有关。因此,家长在孩子一周岁能独立行走后,应该多让他自己玩。只要孩子没有危险,可以让他独立活动,鼓励他多和别的小朋友接触,使他逐渐适应离开父母的守护,为今后上幼儿园打好基础。
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经常给孩子吹吹风,幼儿园如何好,有什么玩具,幼儿园的老师唱歌跳舞特别好等,使孩子在思想上先有一点向往:“幼儿园是个好地方。”可以把邻居家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请来,讲讲幼儿园的事,表演一下老师教的儿歌,让孩子产生“我也想去幼儿园”、“我想唱儿歌”等欲望。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带孩子提前到幼儿园转一转,看看幼儿园里各种活动器材,看看小朋友们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的场面,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桌椅,睡觉用的小床。这些实地“考察”都可以让孩子产生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孩子熟悉幼儿园,喜欢幼儿园。
进幼儿园那天,家里可以搞得像过节一样,让孩子吃节日食物,穿节日服装,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好的事,盼望已久的事,让他在“隆重欢送”下欢欢喜喜地进入幼儿园。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迎接的老师,家长应立即离开,不要千叮咛万嘱咐,和孩子和老师讲个没完没了。孩子看到家长这么不放心、自己也就会对家长的即将离开感到不安。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保持孩子上幼儿园的欢乐心情和稳定的情绪。
一旦决定把孩子送幼儿园,家长就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孩子一开始不适应,有些哭闹,家长不要有所顾忌,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的哭闹,而在于父母的态度坚定与否。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孩子就有机可乘,就会反反复复,迟迟适应不了。
平时家长切忌拿幼儿园吓唬孩子,千万不要用恐吓的口气威胁说“你再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或“看幼儿园老师怎么治你。”使孩子觉得幼儿园是惩罚人的地方,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应对儿童分离焦虑症
1、多与同龄小朋友接触
从1岁起就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小朋友玩耍的地方,与同龄孩子接触;到2岁左右次数要增加,并鼓励他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在孩子非常熟悉和安全的地方(如奶奶家、姥姥家、领居家),可让他尝试与亲人短暂分离。
2、适时培养自理能力
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应注意自理训练,如1岁左右练习用勺吃饭;2岁左右独立吃饭(用勺或筷子);2岁左右排尿、便时自己找便盆,并开始脱、穿裤子的训练和指导。
3岁开始尽量自己就能够完成排尿便,如脱裤子并且学会用手纸擦屁股、提裤子等。孩子学会以上的各项技能就可以快速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提前熟悉了解幼儿园
入园前1~2个月,多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玩耍,同时给孩子讲解幼儿园的乐趣,如有许多新奇的玩具,老师、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等,使孩子对幼儿园环境熟悉,向往上幼儿园。
4、和孩子分享育儿园的一切
愉快度过第一天,并在最初一个月,不断强化幼儿园的好处,与孩子一起讨论去幼儿园的收获,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不满意的地方要有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