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酒习俗
满月酒习俗
1.报喜
宝宝出生当天,爸爸一定要去岳父母家告知这个消息。告知岳父母母子平安,恭喜他们添了外孙,并且拜祭祖先,放鞭炮庆贺,此过程称为“报喜”。
2.送米酒
得知女儿生下孩子,母子平安。这个时候,孩子的外婆就要开始酝酿准备鸡蛋、米酒等食物,待产后第三天前往看望“坐月子”的女儿,送去亲手酿制的营养物品。同时,还需要为孩子准备新衣裤、手推车、摇篮等婴儿用品,待孩子满月时送给他,这个习俗叫“送祝米”。
3.吃红蛋
古时候,满月请酒也可以称为“吃满月蛋”。与其他酒会宴席不同的是,主家会提前准备,将染成红色的鸡蛋作为伴手礼送给出席宴会的来宾。常规,每位宾客主家会发4个“红鸡蛋”让其带回去食用。后来,考虑到其他因素,煮熟的“红鸡蛋”也会以染上红色的生鸡蛋代替。
4.出窝
一般来说,女子是在婆家“坐月子”的。待宝宝满月后,嫁出门的女儿要抱着孩子回娘家串门即“出窝”。外婆会给宝宝肩膀上搭花线、脖颈上挂银制品(银坠子)寓意祝福外孙活长命百岁,享荣华富贵。
满月酒贺词怎么写
贺词既要表达出宾客对新生儿的美好祝愿又要体现宾客本身性格,让很多人烦恼。特别是80后、90后新手爸妈,更是不清楚满月酒贺词有什么?诚意推荐两类不同风格的贺词,供参考。
· 对联类
如:
上联:降生啼哭之惊天者 下联:大时了了之动地者
上联:新丁入户全家喜 下联:旧友进门共祝酒
· 白话文
1.版本一
敬爱的各位领导、来宾、亲朋好友:
你们好!
今天是一个喜悦的日子,我家的宝贝满月了。XX年X月X日,就是这样一个可爱小生命,幸福的小天使来到了我们家,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喜庆和幸福。感谢诸位亲朋好友前来参加满月纪念日,感谢你的情意和祝福,我代表我的宝贝儿子/闺女,代表全家感谢大家光临。废话不多说,让所有的祝福化作掌声,愿小宝贝健康成长。祝福今天到来的嘉宾事业红火、家庭和睦。
2.版本二
各位来宾,亲朋好友:
你们好!站在这里,我很是激动。各位能在百忙之中赶来参加宴席,我先给众位三鞠躬以表感谢。在大家的期待和帮助下,我和妻子有了宝宝,升级为父母,对于这个小家庭而言,实在是一件大事。虽然孩子刚满月,但我却非常感慨。这一个月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在此特别感谢生养我们的双方老人,愿你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作为见证我们成长的在座来宾,我在这里也送上诚挚的祝福和感谢,绵薄酒菜,不成敬意,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吃得香喝得好,若招呼不周,请海涵!
什么是满月酒
古代,汉族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为孩子祈祷祝福。这就是“满月酒”的来源。现如今,人们为庆祝宝宝出生一个月而设立酒宴,这个仪式便称为“满月酒”。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中秋节,即农历的八月十五,此时的月亮,明亮又圆满,阖家聚集在一起赏月是很重要的习俗了,在古代时,还有拜月亮的传统,在古代的时候,还有在中秋节时祭拜月亮的传统,不过这一习俗,已经逐渐取消了。
2、吃月饼
月饼原来是古代的一种点心,因为人们常在中秋节时吃月饼,所以,后来人们就逐渐将中秋节和月饼结合在了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了人们的思念,同时,月饼个小可送人,也是中秋节时朋友间用来送人,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3、喝桂花酒
中秋节的时候,桂花正盛放,新鲜的桂花,可以用来做成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中秋节时的一种美的享受。
4、燃灯
燃灯习俗,现在只在部分地区有,目的是为了预防火灾,因此,燃灯的习俗大城市已经较为少见了,所谓燃灯,就是用竹条扎的灯笼,做出果品、鸟兽,或者庆贺中秋的字样,上色绘样,渲染浓厚的节日氛围。
宝宝胎毛什么时候剃最好呢 胎毛什么时候剃
一些地方有这样的习俗,婴儿满月要剃个“满月头”,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认为这样做,将来孩子的头发、眉毛会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
专家认为,“满月剃胎发”毫无科学依据。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多与少与剃不剃胎毛并无关系,而是与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遗传等有关。婴儿皮肤薄、嫩、抵抗力弱,剃刮容易损伤皮肤,引起皮肤感染。因此“满月头”还是不剃为好。
满月酒宝宝健康注意事项
婴儿即使满1岁,抵抗力水平才达到大人的六成。通常,宝宝出生一个月,免疫力较弱。“满月酒”这种宴席的形式需要宝宝长时间待在吵闹、凌乱的环境中,非常不适合宝宝休息,宝宝很容易感染细菌甚至病毒。因此,从健康角度说,宝宝出席酒宴,生病的几率较大。如果非办不可,家长必须准备充分,降低生病危险。
新生儿少接触人
即便是健康人,口腔、鼻腔内也都携带有一定细菌或病毒。办满月酒时宾客众多,人与人之间交流频繁。因此,为了让宝宝少接触细菌,家长应尽量让宝宝远离宾客。如果宾客想要接触宝宝,家长需提醒他们先洗手。再次建议,家长不要带刚满月的宝宝出席满月酒。满月酒上播放宝宝的 VCR,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新生儿常见疾病
满月酒容易让宝宝生病,为大家列举一些新生儿可能患的疾病,供爸妈“对症下药”,酌情避免。
1.呼吸道疾病
满月酒宾客众多,室内空气难免受影响。大人抽烟喝酒、说话唾沫横飞很容易给宝宝的呼吸道造成伤害。呼吸道被病毒入侵,容易出现鼻炎、咽炎等不适症状,有可能蔓延到支气管和肺。
2.消化道感染疾病
大人们觉得宝宝可爱,想要抱一抱、摸一摸本无可厚非。这样传达“爱”很可能将细菌带给了宝宝,众所周知,宝宝喜欢吮吸手指,病菌很容易从嘴巴进入宝宝体内,造成消化道感染。
若小朋友出现消化道感染,可能出现抗拒奶水、胃口不佳的症状,甚至出现腹泻、呕吐等严重后果。
小满不能吃什么 小满有什么传统习俗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小满传统习俗有哪些
1、抢水
农家有句谚语:“小满动三车(水车、油车、丝车)。”
说的是小满时节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农户就用水车来取车排灌。
现在,水车早已被先进机械取代,但传统文化却保留了下来。在江浙一带,每年小满时节会举行“抢水”仪式。“抢水”仪式可热闹了,大伙儿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鼓锣一声号令,众人踏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
2、祈蚕
江浙一带,水土肥沃,农村里兴盛养蚕。
蚕宝宝很娇气,非常难养,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时节会举行祈蚕节。
祈蚕节没有固定的日期,各家在哪一天举行都行,但前后差不了两三天。南方许多地方建有“蚕娘庙”“蚕神庙”,养蚕人家会到庙里跪拜,并供上酒、水果、丰盛的菜肴。
3、看麦梢黄
“麦梢黄,女看娘,卸了杠枷,娘看冤家。”
在关中地区,小满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望,问候夏收的准备情况,这一风俗叫做“看麦梢黄”。
回家时候可不能两手空空,女婿、女儿一般会携带油糕、绿豆糕、黄杏等作为礼品。
4、小满“苦菜”当令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
如果说一首童谣可以把我们带到回忆里,那么一种味道,就能让我们在回忆里感怀。食苦菜,为小满习俗,同时作为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它的味道是充满历史厚重的。
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虽然苦中带涩,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苦菜的吃法很多样,可以滚水涮一下,然后用醋、香油等凉拌;也可以腌起来吃,脆嫩爽口;还可以做汤、做馅、热炒,风味各不同。
婴儿胎毛什么时候脱落 宝宝胎毛要剔吗
民间有给婴儿剃“满月头”的习俗,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认为这样做,将来孩子的头发、眉毛会长得又黑、又密。专家指出“满月剃胎发”缺乏科学依据,婴儿毛发的浓密与遗传和营养有关,剃不剃胎毛都影响不了。但剃满月头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传统,是否给宝宝剃掉,家长可自行抉择,注意选择有经验的理发师,理发工具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即可。
2020年大满是几月几号 小满的习俗有哪些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也叫祭三车,三车即为水车、油车、丝车,意思是给农作物追肥、浇水,也是稻田插秧的时节需要田里灌满水,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小满主要是为了纪念蚕神诞辰,所以民间流传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寓意着养蚕业的兴盛,为了祈求“天物,让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小满时节举行祈蚕节。
小满时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注重养生,"未病先防",这时要注重增强体质和防止病邪侵害,饮食要以清淡以瓜果为主,其次,小满也是人体的生理活动最旺盛的时候消耗很多,要及时的进行营养补充。
青稞酒的敬酒习俗
藏族人民在敬酒、喝酒时也有不少规矩。在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饮酒时,如有条件,应采用银制的酒壶、酒杯。此外应在壶嘴上和杯口边上粘一小点酥油,这叫“嘎尔坚”,意思是洁白的装饰。主人向客人敬头一杯酒时,客人应瘵起杯子,用右手无名指尖沾上一点青稞酒,对空弹洒。同样的动作做完三下之后,主人就向你敬“三口一杯”酒。三口一杯是连续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就给你添上一次酒,当添完第三次酒时客人就要把这杯酒喝干。
青稞酒色微黄,酸中带甜,有“藏式啤酒”之称,是藏事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藏族习俗,客人来了,豪爽热情的主人要端起青稞酒壶,边斟三碗敬献客人。前两碗酒,客人按自己的酒量,可喝完,也可剩一点,但不能一点也不喝。第三碗斟满后则要一饮而尽,以示尊重评价。藏族同胞劝酒时,经常要唱酒歌,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
满月的习俗
剃胎毛
满月这天,旧俗要给新生儿剃胎毛,又叫“剃毛头”。也有的人家选择个吉日,为新生儿剃头。旧时民间选择吉日有个口诀,叫“初七、十三、二十三,初八长命十五安”。剃毛头时,一般由祖母抱着,届时请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剃头师傅上门来剃,这样,在婴儿熟悉的环境中可不致婴儿哭闹。旧时还用一把小刷子蘸点水,悄悄洒在剃头师傅的后背上,谓在给婴儿剃头时,婴儿不会“护头”。当剃下第一刀胎毛后,随即用事先备好的一小撮狗毛、猫毛与之混为一团,用红线绕成团,挂在婴儿床头的帐钩上,俗称为“可壮娃娃的胆”,使婴儿“好养活”。还有的人家将胎毛揉成团,装入一个小布包,缝在小儿的背心上。民间认为:发如血余,血为精气之本,佩戴在身上,不会遭到外来的侵袭,同时,对小孩来说,也有“尽孝”的含义。旧时的《老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孩子的幼婴时期就开始重视“孝”的教育,应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特色。当然,说头发乃人的“精气之本”,倒也未必有什么理由。
打胎头
旧时婴儿剃过胎毛后,用熟鸡蛋剥去蛋壳,在婴儿头口旋转,称“打胎头”。然后将打头蛋给邻里家众小孩分食,俗以为可使之和睦相处。
过桥
剃发沐浴后换上新衣服,由母亲或姑姑抱着,打伞,点燃一支香,到离家最近的桥头过桥并念一些祝宝宝吉祥的话语以示宝宝长大后不会胆小!
满月酒宴
满月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喜庆日子,诸亲友都要庆贺,并办“满月酒宴”。所送的礼品有花布、小衣裳、手镯、脚镯等。外婆送的礼品往往是最讲究、最丰富的。旧时,外婆家都要给外孙做两三顶帽子:一顶帽子的前檐用绒线绣成大寿桃、荷花莲子藕等图案,这种帽子没有顶,戴在头部的周围;另一顶是冬天戴的“狗头帽”,帽子上有两只“耳朵”,前边钉上两眼睛,帽沿上嵌着羊皮毛;还有一顶是风帽,帽的周围嵌着“八仙”和“和合”等银片装饰件,有的则嵌着玛瑙、翡翠雕刻的螃蟹、算盘、八卦、福禄寿三星等工艺品,帽边钉上一排珍珠,帽后钉着排小铃铛,帽子底边上也钉有两颗略大一点的小铃铛,五颜六色,十分精致。此外,还要送给外孙几双鞋、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