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按摩巧养胃
中医经络按摩巧养胃
重点按摩足三里,可收到止痛、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溃疡面修复的效果。双手重叠放在胃脘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或者以双手掌面置于两侧胁肋部,做自上而下来回往返地摩擦,感到这部分产生温热感觉就可以了。
古人云,“十人九胃病”,说明自古以来胃病都是很常见很普及的一种疾病。慢性胃炎的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有消化不良表现,包括上腹饱胀不适,特别在餐后表现尤其明显,无规律性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近年来,溃疡病发病率也在升高,其患者约占人口的10%,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病程可长达几年到几十年。每次发作几天到几星期不等,有时甚至几个月,可并发胃炎、胃癌等严重疾病。消化性溃疡是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与黏膜保护功能失去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腐蚀胃黏膜而发生的炎症性溃疡(圆形或椭圆形),它与前列腺素生成因素有关,并且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窦部黏膜存在幽门螺杆菌。造成消化性溃疡至少存在两种因素:一是各种非类固醇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损伤胃黏膜;另外一种是胃酸分泌过多腐蚀胃肠黏膜。
生活中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真正原因不明,但肯定与遗传因素、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则、吸烟、药物、环境等因素有关。
溃疡病在中医辨证中大多数属于虚证、虚寒证,以脾虚为主,脾虚是形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胃炎病人经常会在中上腹有嘈杂感、恶心、呕吐、中上腹饱胀、隐痛、烧灼感、嗳气,并且进食可能会使上述症状加重,严重者可有呕血和黑便。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为人体内在因素,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体弱所致。其发病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312”经络锻炼建议
1重点按摩足三里,可收到止痛、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溃疡面修复的效果。双手重叠放在胃脘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或者以双手掌面置于两侧胁肋部,做自上而下来回往返地擦摩,感到这部分产生温热感觉就可以了。我们也要常按或者擦热背部的腧穴,并用手指按揉脾腧、胃腧、肝腧和肾腧等经穴,另外一个治疗胃炎的穴位就是膝盖上部的梁丘穴。
2做好腹式呼吸和体育运动,有利于全身气血的畅通,促进胃肠功能的调节。
经络按摩养生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对于头部的一些风病,利用风池都可以很好的解决,按揉风池穴和周围的肌肉,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缓解颈椎病,头痛,或者因为长时间低头而导致的颈部疲劳,并且在工作间隙,适当的按摩风池穴,能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并且风池穴和其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眼部疾病,对于治疗近视也有很好的效果!
胃不好的人可以适当的按摩中脘穴,中脘穴在腹部,离胃部很近,如果出现急性胃刺痛,可以按压中脘穴,10秒一循环,按压,松开,如此反复,3-5分钟就可以缓解!慢性胃病患者也可以选择按揉中脘穴,能够帮助消化,健脾益胃!
经常的按揉关元穴能够帮助我们补充肾气,男性经常按揉关元穴,能够缓解肾虚腰酸等情况,女性经常俺有关元穴能够帮助缓解很多妇科疾病,我们在按揉关元穴之前,可以先搓热手掌,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揉搓的动作,由轻到重,感觉发热为止!
经常的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我们的血气畅通,可以保护心脏,用大拇指垂直按压,每次大约3分钟左右,知道局部感觉酸麻即可。除此之外,内关穴对于缓解头疼,嗓子疼,腰部疼痛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内关穴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救穴位之一,当病人突发心脏病的时候,让病人平躺,并配合按压内关穴,能够缓解疼痛。
合谷穴也被称之为虎口穴,适当的按揉合谷穴,能够镇痛清热,对于缓解面部疾病非常的有效果,当出现头痛发烧,上火牙疼都可以按压合谷穴来进行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效果不错!
“腰背委中求”主要就是指如果出现腰背酸痛不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按揉委中穴来进行缓解,因为按压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如果是肾虚引起的腰痛,我们还是要以补肾为主!
经常的按揉阳陵泉穴位,对于缓解肩膀周围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等,效果都非常的不错!
足三里是全能养生穴位,在民间就存在“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俗语,经常的按揉足三里,对于治疗慢性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并且适当的按压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
三阴交一直被称为女人的穴位,因为经常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保养女性的子宫和卵巢,可以养颜美容,让皮肤变得更加光滑水嫩,并且每天坚持按揉三阴交,还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但是一定要注意,孕妇不适合按揉三阴交,因为三阴交具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
涌泉穴是肾经之首,经常的按揉涌泉穴,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健脾,补气益血,还可以帮助神经衰弱的人调理睡眠,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经络按摩减肥
丢掉身上的游泳圈:敲腰部的带脉
肚子上的肉最难减是许多肥胖族的心声。而这层肥肥的游泳圈,正是中医所谓带脉所环绕之处。大约就在穿裤子系腰带的地方,在腰部呈环状的围成一圈。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唯有带脉是横向的环绕一圈,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当带脉的力量不够强,就好像腰带坏了,没有办法系紧裤子一样,因为不能约束腰部赘肉的生长,便形成肥肥的一圈游泳圈。
借由刺激带脉穴,可以疏通血脉,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经络畅通了,腰腹自然就能回复窈窕的曲线。刺激带脉除了能达到瘦身效果之外,还可解决妇科方面的女人病,像是因为腰部冰凉而常感觉酸痛、痛经等症状。此外,还能增强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方法】来回轻敲带脉,即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用力适中。
消除臀部赘肉:敲腿部外侧的胆经
胆经的部位,是在臀部侧边至膝盖侧边之间。敲胆经能把大腿外侧的那堆垃圾敲走,达到瘦大腿的目的,对于改善腿部容易水肿的现象更是有效。敲胆经也能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物质。另外还可以活络整个经络,使阻塞在胆经的寒气有机会排出。
但有几个时间点不宜敲胆经,一是刚吃完饭后,会使胃部受到振动,产生不适感,因此建议避开饭后一小时。二是晚上十一点之后不要敲,因为晚上十一点到一点的子时,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敲胆经会对身体不好。
另外,孕妇绝对不能敲,老人和体弱者不要敲得太多,女性月经期间可以少敲或不敲。
【方法】在大腿外侧的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这四个穴位点,握拳敲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告别萝卜腿:敲打臀部的膀胱经
大腿和臀部除了由上述的胆经这条经络管理外,还有从足后跟一直循行到后背部的膀胱经,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会形成赘肉。像是萝卜腿,便是膀胱经不顺造成的。
另外,许多久坐的上班族都有腰背疼痛的问题,其实这与膀胱经也有关系。因为膀胱经上通头部下连腿脚,不仅会引起腰背痛,还会引发健忘、抽筋等问题。
中医经络养生
很多办公族上了一天班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穴位一点通: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穴位一点通: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很多女性逛了一天街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脚掌前面的太白穴,效果会更好。刺激这个穴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手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穴位一点通: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穴位一点通: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有这样一个穴位,经常按摩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内关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穴位一点通: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穴位一点通: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正确的胸部按摩手法
养生导读:正确的胸部按摩手法,是根据中医经络按摩衍生出来的丰胸手法。通过正确的胸部按摩手法对胸部进行按摩,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房发育,让胸部迈进第二春。那怎样按摩才算正确呢?下面跟着小编来一起学习下。
倒少量调好的按摩油在手上(或者直接滴在胸部上),然后均匀的涂抹在胸部。在按摩过程中如果感到按摩起来不是很滋润,即有涩的感觉时随时再加少量按摩油。按摩手法可以分四步来进行:
1、以大拇指一边,另外四指合拢为一边,虎口张开,从两边胸部的外侧往中央推,以防胸部外扩,每边30下。
2、手保持同样的形状,从左胸开始。左手从外侧将左乳向中央推,推到中央后同时用右手从左乳下方将左乳往上推,要一直推到锁骨处。就是说两只手交错着推左乳。重复30次以后。换右乳。这个动作很重要。
3、手做成罩子状,五指稍分开,能罩住乳房的样子。要稍稍弯腰,双手罩住乳房后从底部(不是下部)往乳头方向作提拉动作。重复20次。
4、双手绕着乳房作圆周形按摩,按摩到胸部上剩下的所有的精油都吸收完为止。
中医瘦腰经络按摩减肥
最近,“A4腰”在网上也是风靡啊,是不是你也非常的羡慕呢,其实要想瘦腰,方法也有很多的,我们来看看中医瘦腰有哪些妙招。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中医穴位按摩减肥法。
中医瘦腰
经过了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之后,现在“A4腰”在网上也一夜爆红。人们说的身材好,不再是大长腿了,这个已经过时了,“A4腰”抢了这个秀身材的好戏。不过,我们都知道瘦腹是非常难的,下面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瘦腰的吧。
腰部赘肉很多、有将军肚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带脉和它的核心穴位———带脉穴。每天晚上睡觉前,敲击带脉穴,对于恢复带脉的约束能力、减除腰腹部的脂肪,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腰上的肉肉哪来的?
带脉穴的力量不够强,不能约束腰部赘肉的生长,赘肉就会“蹭蹭”地长出来。
“带脉穴”在哪儿?
我们以自己的肚脐为中心划一条横线,同时以腋下为起点再划一条竖线,这样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带脉穴。
敲敲带脉重现蛮腰
带脉穴和我们人体上的一条经脉同名,那就是奇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
我们的带脉穴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正好是带脉经过的地方,是胆经与带脉交汇的穴,所以图简便,也就称为带脉了。
说简单点,带脉就像是我们的腰带。现在大家都知道,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放松腰带,换上宽松的睡衣,这里的养生原理就是让经络放松。为了让裤子不松弛,都会在腰部系上一条紧紧的腰带。那么我们的带脉呢,也有这个作用。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腰部的赘肉越来越多。尤其是男士,不知道哪天就长起了一个将军肚。
其实,这只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带脉的力量不够强,不能约束腰部赘肉的生长。就好像我们的腰带坏了,没有办法扎紧裤腰一样,赘肉就会“蹭蹭”地长出来。
“带脉穴”怎么敲?
腰部赘肉很多、有将军肚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带脉和它的核心穴位———带脉穴,带脉穴在腰侧两旁。每天晚上睡觉前,沿着带脉横向敲击30-50圈,重点在带脉穴上敲击50-100下,对于恢复带脉的约束能力、减除腰腹部的脂肪,作用是无与伦比的。
敲“带脉”还有哪些神奇功效?
推敲带脉的方法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对于腰部冰凉而常常感觉酸疼和痛经都有帮助。了有疏通血脉的效果以外,推带脉可以强壮肾脏,敲带脉还可以增强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赘肉的“游泳圈”,还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在保养带脉的同时,有瘦身的效果。不过准妈妈可千万不能这么做。
经络按摩减肥
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美容瘦身的话,那么大家应该也都知道,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减肥方法就是经络按摩减肥,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女性朋友快速的瘦身,而且也可以帮助女性朋友更好的塑造体型,为了能够让大家对这种方法更加了解,我们今天就来讲解一下经络按摩减肥的步骤。
消除臀部赘肉:敲腿部外侧的胆经
胆经的部位,是在臀部侧边至膝盖侧边之间。敲胆经能把大腿外侧的那堆垃圾敲走,达到瘦大腿的目的,对于改善腿部容易水肿的现象更是有效。敲胆经也能强迫胆汁的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提供人体造血系统所需的物质。另外还可以活络整个经络,使阻塞在胆经的寒气有机会排出。
但有几个时间点不宜敲胆经,一是刚吃完饭后,会使胃部受到振动,产生不适感,因此建议避开饭后一小时。二是晚上十一点之后不要敲,因为晚上十一点到一点的子时,是气血进入胆经的时候,敲胆经会对身体不好。
另外,孕妇绝对不能敲,老人和体弱者不要敲得太多,女性月经期间可以少敲或不敲。
方法:在大腿外侧的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这四个穴位点,握拳敲打。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告别萝卜腿:敲打臀部的膀胱经
大腿和臀部除了由上述的胆经这条经络管理外,还有从足后跟一直循行到后背部的膀胱经,也扮演重要的角色。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会形成赘肉。像是萝卜腿,便是膀胱经不顺造成的。
另外,许多久坐的上班族都有腰背疼痛的问题,其实这与膀胱经也有关系。因为膀胱经上通头部下连腿脚,不仅会引起腰背痛,还会引发健忘、抽筋等问题。
藉由按摩膀胱经的穴位,可以让膀胱经上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疏散腰部滞留的瘀血,疼痛感就会减轻很多。
方法:从臀部到脚外侧,从上到下拍打,从臀下的承扶穴开始,往下沿着后膝下的委中穴,直到小腿肌肉后侧最下方的承山穴。
消除大腿前赘肉:敲胃经
胃经不通的人,最明显的,就是会看见大腿与臀部相连的外侧凸了一块。只要经由敲打胃经的方式,就可以将这个部位的赘肉消除。藉由敲胃经给予肠胃适当的刺激,能增加胃的蠕动能力,促进消化,让脂肪不易堆积,也就不会有变胖的困扰。
敲胃经能抑制人体亢奋的食欲,使脾胃更强健,脾气、胃气旺,功能强健,就可以气化掉更多的多余营养,气化掉身上的肥肉,人也就更健康,且不易发胖。
方法:由上往下拍打髀关、伏兔、梁丘。穴位不必非常精准,大概的位置即可,有酸痛的地方可以多敲几下。
消除小腿水肿:敲腿部内侧的脾经
中医说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则生湿,水湿不运则泛溢肌肤而浮肿。所以脾??经和水分的代谢有很大的关系。按摩小腿内侧脾经的循行处,可推动淋巴及血液的流动,同时加速排除废物及多余的水分。
其中,脾经的三阴交是美容抗老的妇科要穴,利用敲打或按压的方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水肿,还可以美容抗??衰老,调节荷尔蒙分泌,调理月经。
方法:由上往下拍打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通过以上的分享,相信大家对于经络按摩的步骤,应该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女性朋友如果对自己的身体某一部位不满意,想要对这一部位进行减肥的话,那么就可以通过对特定的部位进行按摩,帮助自己起到减肥的效果,还能够保证自己的身材更匀称,让自己拥有魔鬼身材。
男人需要学会的脱发的按摩手法
头部经络按摩对毛发的生长、养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专家的参与指导下,在中医经络按摩学说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生发育发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发按摩手法,头部分布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先从前发际到后发际的纵线按摩,后以三经在头部前发际的四个穴起手,做横线走行进行按摩。该按摩发手法采用点法、按法、揉法、叩击法四种手法,动作遵循轻柔、灵活、流畅、不浮不燥,力轻而富有弹性,轻落至重后轻起,反复施力,做到补能益气生血,泻能活血化瘀。
《诸病源候论》记载:“当数易梳,梳之取多,不得使痛,亦可令侍者梳,取多,血液不滞,发根常牢。”按摩后可连续梳理头发20-50次,促进血液循环,止脱生发。
百会穴:百脉交会穴,可通畅百脉,调和气血,扩张局部血管,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采用按法,以拇指指腹作用于百会穴,力度适中,以患者不觉晕为宜,用力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
风府穴:采用点法揉法,以拇指指端沿顺时针点揉旋转5次,力度适中,在点和揉时应向上用力,才能见效,点法、着力点较小,刺激性强,而配揉法可刚中带柔,取长补短。以患者觉酸胀、不感痛为准。
按摩不管是应用于我们的头部还是其他的身体部位,都能够起到舒经活络,打通全身胫骨的有效效果,因此,在平时,如果男性朋友们脱发严重的话,可以通过按摩和养护头发解决自己的这种生活烦恼,促进自己的血液循环。
快速催尿方法按哪 按摩利尿穴
根据中医经络按摩的方法,可通过按摩利尿穴来达到催尿、快速排尿的目的。
利尿穴在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利尿穴主治尿潴留,腹痛,腹泻,痢疾,血尿,淋病,肾炎等。
用拇指先按于利尿穴上,再垂直力偏向内下方,待出现酸胀感后维持按压,直至尿液全部排出为止。
中医经络按摩法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被确诊胃下垂的患者,通过以下按摩、食疗,可以达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
胃下垂经络按摩治疗法
1、预备式:坐在椅子上,腰微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右手掌心与左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2、按揉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将左手的中指指腹放在百会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有升阳举陷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主升清,主运化,脾阳虚,则中气不好,所以会导致中气下陷,而中气下陷的结果,就是内脏下垂移位,胃下垂也属于这种情况。升阳举陷,则达到提升阳气的作用,阳气足,胃下垂情况自然消失。
3、掌揉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是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将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疏肝和胃、止痛止吐的功效。
4、团摩上腹: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将右手掌根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做顺时针环形摩揉0.5~1分钟。以腹部发热为佳。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
胃下垂的调理食疗方
确诊患有胃下垂的患者,平时也可采用以下食疗方调理。
猪肚黄芪汤
材料及做法:猪肚1只,黄芪200克,陈皮30克。将猪肚去脂膜,洗净,黄芪、陈皮用纱布包好放入猪肚中,麻线扎紧,加水文火炖至猪肚熟,再加适量调味品,趁热食肚饮汤,分4次2天食完。5只猪肚为一疗程。
功效:黄芪为补气要药,陈皮理气健脾,和中消滞;猪肚能“补胃,益气”。猪肚黄芪汤可补中气,健脾胃,行气滞,止疼痛,对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之胃下垂,颇有效验。
猪脾枣米粥
材料及做法:猪脾2具,枣10枚,粳米100克。将猪脾洗净切片,锅中微炒,加入大枣、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调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猪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枣和胃养脾,益气安中;粳米补胃气,充胃津。共煮成粥对胃下垂引起的形体消瘦、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有康复保健之效。
莲子山药粥
材料及做法:猪肚1只,莲子、山药各50克,糯米100克。将猪肚去除脂膜,洗净切碎,莲子、山药捣碎,和糯米同放锅内,加水文火煮粥,早晚2次食完,隔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功效:猪肚“为补脾胃之要品”,山药、莲子、糯米补中益气而养胃阴。脾胃得补,则中气健旺,下垂的脏器即可回原位。
中医经络疗法
1、合谷穴在手的虎口处
一只手的四只手指头并拢,然后撑开虎口并且将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横纹的位置放在虎口之处,再讲大拇指弯曲所指的穴位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合谷穴了。
按摩方法:用拇指压住穴位,有酸胀感表明有效。每2秒按压一次,稍用力按压5分钟后,再用拇指和食指交替捏揉两手的合谷穴,以中等速度,力度稍大,每日早晚各按摩300次。可以治疗头部和面部以及两上肢的疾病,如头痛、牙痛、鼻炎、肩周炎、眼病、面部神经麻痹等。
2、内关穴手腕内侧横纹上三横指中心处
按摩方法:击打法,两手握空拳,右手腕内关穴与左手腕内关穴互相撞击,腕骨对腕骨力度稍大,以中速每日早晚互相敲打300次。点击法:用拇指点压此穴1分钟。按揉法:用拇指按揉300次。它属于心包经,主司心脏、肺脏等,经常按摩它对治疗心肺疾病有利。
3、足三里穴是保健长寿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外膝眼向下10厘米的位置,也就是在小腿的筋骨前缘的外侧、膝关节下约四根手指的宽度位置。
属于胃经,经常按摩对消化系统以及全身性疾病有治疗调理作用。具体方法有5种,我根据自己的实际和效果选择应用。一是拳击,双手握拳稍用力,力度适中同时击打两腿的足三里各300下。二是按揉,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此穴各300下。三是按压,每2秒按压一次时间为5分钟。四是拍打,双手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拍打两腿的足三里各300下。五是敲打,用保健锤交替敲打两腿的足三里,力度速度适中,各敲打300下,最好用木制保健锤或橡皮锤,以不感觉痛为好。
中医经络按摩治疗感冒有奇招
温病主要是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肺炎主要是邪在卫分、气分,主要是一些表症,比如出汗、怕冷,继而发展为高热、烦渴,可以用发散清热的中药。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经脉的循行与肺脏相连,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因此,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脏腑。肺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呈现圆锥形,其叶下垂,很像战国时期马车的伞盖,因此有“五脏六腑之华盖”之称。
由于肺经位于上肢内侧,平常看电视、等车等空闲时间都可以用手掌拍一拍该经所循行的位置,不过力度一定要轻。因为人的肺气是永远都不会多,只会变少,因此轻度拍打是补气,而用力过重的话,就会“泻”气。因此,每次轻轻拍打1-3分钟即可。
《黄帝内经》中说,寅时(3:00-5:00)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此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保养肺经此时按摩最好,但此时正是早上睡眠的时间。因此,可在同名经上,也就是足太阴脾经当令的时段(上午9:00-11:00),对肺经和脾经进行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