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在止血中起着核心作用。凝血功能障碍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1.5)被认为是 ALF的一个主要特征。参与急性肝衰竭的止血和凝血过程的几个因素包括血小板功能障碍 (定量和定性)和缺乏凝血因子。急性肝衰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发生血栓事件,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倾向。相较于慢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低,而凝血因子严重减少。


孕妈咪睡姿会导致胎盘早剥吗

1、DIC与凝血功能障碍 重型胎盘早剥 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为皮下 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 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 有时尚可发生尿血 咯血及呕血等现象 对胎盘早剥患者从入院到产后均应密切观察 结合化验结果 注意DIC的发生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 并给予积极防治 。

2、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及发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且严重 必须提高警惕。

、3 急性肾功能衰竭重型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 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 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 均严重影响肾的血流量 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 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睡姿导致胎盘早剥?

最近一个月内,某妇儿中心接收4例因“胎盘早剥”而送急诊抢救的孕妇。这4位突然发病的准妈妈,3位痛失即将出生的宝宝,只有一位因送院及时而保住了宝宝的生命。医生说,这几例意外的发生,均和孕妇睡姿有关,医生建议孕妇怀孕28周后睡觉时最好侧卧,平躺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导致胎盘早剥。

按照发展速度,肝功能衰竭的怎么分类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被分为四类:

(1)急性肝衰竭,起病急,发病 2 周内出现以中度以上肝性脑病;

(2)亚急性肝衰竭,起病较急,发病 15 d~26 周内出现肝衰竭临床表现;

(3)慢加急性 (亚急性) 肝衰竭,患者既往有慢性肝病,再次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损害;

(4)慢性肝衰竭,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慢性肝功能损害。

肝脏衰竭能不能治好

目前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内科基础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和肝脏移植治疗三方面。

药物治疗

(1)内科基础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

① 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严格消毒隔离、保证每日能量和液体供给、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监测肝功能、血生化、凝血项等变化。

② 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a 病因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及HBV

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临床研究显示: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近期可遏制肝衰竭的炎症过程,远期可抑制炎症发作,延缓肝纤维化,降低肝癌发生;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对于药物或酒精所致肝衰竭,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和严格戒酒。

b激素治疗: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降低急性肝衰竭(尤其是酒精性肝衰竭)病死率有显著效果, 但糖皮质激素对HBV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周先珊等通过对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ACLF患者的随机分组研究发现,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日×7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同时不增加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其他表现

急性肝衰竭可见几种系统和代谢紊乱,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急性胰腺炎。40%~50%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它往往是多因素的,可能是由于肾前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肾综合征或药物影响(如抗生素和静脉造影剂的直接毒性)。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急性肝衰竭的显著临床后遗症。针对所有严重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必须监测急性肝衰竭的早期体征。一旦急性肝衰竭诊断成立,必须对患者进行监测并管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既往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急性肝衰竭的管理的综述,这里讨论关键的内容。


急性肝衰竭有哪些早期表现

(1)黄疸

1)黄疽出现后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如总胆红素>17lμmol/L;同时具有肝功能严重损害的其他表现,如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LT升高等。若只有较深黄疸,无其他严重肝功能异常,示为肝内淤胆。

2)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消长规律为加深、持续、消退三个阶段。若经2~3周黄疸仍不退,提示病情严重。

3)黄疸出现后病情无好转: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当黄疸出现后,食欲逐渐好转,恶心、呕吐减轻。如黄疸出现后1周症状无好转。需警惕为重型肝炎。

(2)持续低热:病初可有低热,黄疸出现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若黄疸同时伴有持续性低热。提示有肝细胞坏死或内毒素血症。

(3)一般情况极羞:如乏力、倦怠、无食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4)明显消化道症状:急性肝衰竭的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呃逆、明显腹胀、肠鸣音消失、肠麻痹。

(5)出血倾向:如皮肤淤斑、紫癜、鼻衄、牙龈出血,少数有上消化道出血等,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衰竭。

(6)腹水迅速出现:因白蛋白半衰期较长(2周左右),一般在病后2~3周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病程超过2~8周者多有腹水。

(7)性格改变:如原性格开朗,突变为忧郁;或相反。睡眠节律颠倒、语言重复、不能构思、定向障碍、行为怪癖、随地便溺等均为肝性脑病征兆,继而出现意识障碍,进入肝昏迷。

(8)进行性肝缩小、肝臭、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踝阵挛等,提示肝损害严重。

(9)心率加快、低血压与内毒素血症有关,或提示有内出血。

肝炎的症状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在长期、大量饮酒后逐渐发展至以黄疸甚至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典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有研究对酒精性肝炎也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临床分型,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在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血清ALT、AST升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肝炎的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是在长期、大量饮酒后逐渐发展至以黄疸甚至肝衰竭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典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男性多于女性。有研究对酒精性肝炎也是酒精性肝病的一个临床分型,是短期内肝细胞大量坏死引起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发生在有或无肝硬化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血清ALT、AST升高和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增高。重症酒精性肝炎是指酒精性肝炎患者出现肝衰竭的表现.如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急性肾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常伴有内毒素血症。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代谢紊乱和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患者经常发生代谢异常。低血糖的发生是由于糖原消耗和糖异生作用。建议输注高浓度葡萄糖以避免加重脑水肿。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肾上腺素缺乏,需要类固醇替代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为高分解代谢型;因此,应尽早开始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大约40%到50%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可能表现出前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或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特点。导致肾脏疾病发生的几个因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或合并其他药物治疗、脓毒症等。急性肝衰竭患者因体积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不佳。因此,建议此类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总而言之,药物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主要由抗菌药物、补充剂和替代药物、 抗代谢药物、 抗癫痫药,非甾类化合物的和他汀类药物导致,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异常,黄疸、脑病等特点。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它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代谢紊乱和肾功能、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障碍。可靠的预后评估在肝移植决策中至关重要。


胎盘早剥的并发症

1、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胎死宫内的患者可能发生DIC与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下、粘膜或注射部位出血,子宫出血不凝或仅有较软的凝血块,有时尚可发生尿血、咯血及呕血等现象。对胎盘早剥患者从入院到产后均应密切观察,结合化验结果,注意DIC的发生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出现,并给予积极防治。

2、胎盘早剥对子宫肌层的影响及发生DIC而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大且严重。必须提高警惕。

3、重型胎盘早剥大多伴有妊高征,在此基础上加上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及DIC等因素,均严重影响肾的血流量,造成双侧肾皮质或肾小管缺血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关推荐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何避免

1.补充凝血因子对血友病的出血原则是补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使其血浆因子浓度提高到止血水平。一般可用新鲜血浆,严重出血必须外科手术,或心力衰竭者宜用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冷沉淀物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含因子Ⅸ、X、Ⅶ、Ⅱ)。2.DDAV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的同类物质,有抗利尿及动员体内贮存因子Ⅷ的作用,主要用于轻症血友病甲患者,临床常用0.3~0.5μg/kg加入生理盐水20~30mL内静

肺水肿会引发什么疾病

1、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2、酸碱平衡失调:机体每天在代谢过程 酸碱平衡紊乱中,均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并不断地进入血液,都可能影响到血液的酸碱度,尽管如此,血液酸碱度仍恒定在pH7.35-7.45之间。3、多器官衰竭:在严重感染、创伤或大手术等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

引发肝衰竭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约占80-85%),其次是药物或肝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另外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寄生虫感染等也可导致肝衰竭的发生。儿童肝衰竭的病因未明多见,遗传代谢性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Reye综合征、新生儿血色病、α1

药物性肝炎患者有哪些表现

1.临床表现与损肝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制有关,根据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肝细胞损害中,急性药物性肝炎最为多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的症状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为正常值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度相关。病情较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肝

四个原因导致肝衰竭

1、各型病毒性肝炎如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也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理反应所致。2、遗传代谢障碍疾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失耐受、酪氨酸血症、Reye综合征、新生儿血色病、肝豆状核、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它们所致的急性肝衰竭绝大多数发生于婴幼儿。3、妊娠妊娠偶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在妊娠者中的发病率为0.008%。多见于妊娠后期3个

孕妇为何会得急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主要见于晚期妊娠、四环素或丙戊酸钠中毒、应用某些核苷酸类似物或针对有丝分裂的抗肿瘤药物、雷亥综合征和雷亥样综合征以及酒精性泡沫样肝脂肪。急性脂肪肝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及预后类似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例如出现疲惫、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或羊角风发作,并可在短期内发生进行性肝性脑病和肾功能衰竭、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脑水肿、脑疝。严重病例于数小时内死于并发症,病死

丙肝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

1、”内分泌疾病”:丙肝的后果中引发”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还容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减、”甲亢”、桥本氏病、抗甲状腺抗体升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2、”肝硬化”和肝癌: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肝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

丙肝会引起什么危害

1、”内分泌疾病”:丙肝的后果中引发”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还容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减、”甲亢”、桥本氏病、抗甲状腺抗体升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2、”肝硬化”和肝癌: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也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慢性丙肝患者有20-30%的患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3、皮肤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可以导致皮肤并发症,如”冷球蛋白血症”、”荨麻疹”、多形

妊高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1、妊高症心脏病:多在妊娠晚期或产后24-48小时突然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紫绀、咳嗽带粉红色泡沫状痰或血痰、气急等。2、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早期剥离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胎盘早期剥离危及母体和胎儿,一旦确诊,必须立即终止妊娠,纠正出血和休克。3、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出血倾向,血液不凝。4、脑出血: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突然剧烈头痛及局限性抽搐发作、昏迷乃至死亡。5、

什么叫障碍性贫血

障碍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通常再生障碍性贫血指的是继发性的。它的特征有: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功能障碍,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导致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而肝、脾、淋巴结不肿大(以青少年居多,男多于女)。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征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