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降血脂的中药有哪些 黄精

降血脂的中药有哪些 黄精

黄精性平,味甘,归脾经,肾经,肺经,具有益气补脾,养阴润肺等功效;黄精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黄精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动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β脂蛋白水平,并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病灶。

降脂应用:

黄精,灵芝各15g,陈皮,香附子各10g,泽泻6g,将以上各味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饮服。

抗疲劳中草药有哪些

1、抗疲劳中草药有黄精

黄精,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精的根茎。

黄精性平、味甘,功能益气、润肺、强筋骨,主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风湿疼痛、风癞癣疾、消渴等症。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黄精可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疲劳和抗衰老作用。

2、抗疲劳中草药有黄芪

黄芪又名黄耆、戴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

黄芪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年老体虚,久病羸弱,心慌气短,自汗体虚,脾胃虚弱,肌肤肿胀,疮疡溃疡不生肌收口,食欲不振,气虚浮肿,中风后遗症,消渴顽疾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现代研究认为,黄芪主要含有甙类、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增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血压,能消除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还有促雌激素样作用和较广泛的抗茵作用。其中膜荚黄芪皂甙甲具有降压稳定红细胞膜作用。

单用黄芪需要注意的是:黄芪偏温,单味久用可耗伤阴液,故阴虚体质,脉细数。

3、抗疲劳中草药有人参

人参:人参可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津伤口渴,消渴,心肾不安,失眠多梦。能够缓解乏力、怕冷症状,也能够滋润皮肤。调补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症也可缓解。

哪些人更需防血管硬化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动脉硬化比正常人出现较早,发展较快,程度较重。另外,内分泌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亦易促发本病。

预防血管硬化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医学工程。一旦动脉硬化形成,企图通过吃一粒昂贵的药或某种单一方法解决这一难题,都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它的预防和治疗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例如:减轻工作强度,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愉快度过每一天;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肥甘厚腻,多食青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多食植物油和不饱和脂肪;适当参加体育活动,经常散步或慢跑,以达到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负担着清除血液和细胞中的过多的胆固醇(特别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将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血小板颗粒剥离下来带回肝脏的重任。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预防动脉硬化的阿斯匹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药物;有些中药也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例如临床医生常用的降血脂中草药有:大黄、山楂、首乌、灵芝、虎杖、人参、决明子、泽泻、姜黄、柴胡等。

降血脂中药配方 丹参降压减脂

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心包,干净,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凉血消痈,排脓生肌和降压减脂的功能,和生山楂泡水饮可滋补肝肾,活血祛瘀,降压减脂,适宜于各种类型的高血脂症,原发性高血压,对中老年湿热内蕴,气血瘀滞型高血脂症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尤为适宜。

取丹参,生山楂各10克,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研成粗末,装入棉纸袋中,封口挂线,放入大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当茶频频饮用,每日2剂,每剂可连续冲泡3-5次。

有效调节“三高”的中药偏方

一、调节血压的中药

对血压有调节作用的中药283种,占1070种的26.45%。其中降低血压的216种,占283种的76.33%,平均每4种作用于血压的中药中有3种有降压作用。

如解表药中独活、苍耳子、辛夷、菊花、桑叶等;

清热药中黄连、玄参、夏枯草、半边莲、野菊花、黄柏等;

攻下药中大黄、商陆、大戟、芫花等;

祛湿药中独活、徐长卿、茵陈、厚朴、瞿麦、扁蓄等;

温里药中附子、川乌、荜茇等;

理气药中香附、沉香、青木香等;

理血药中红花、益母草、鸡血藤、三七、川芎、延胡、大蓟等;

化痰药中桔梗、前胡、白果、杏仁等;

平肝药中羚羊角、钩藤、地龙等;

扶正药中生地、当归、仙灵脾、白术、黄芪、菟丝子、杜仲等。

此外,一些不常用的中药,如罗布麻、臭梧桐叶、莶草、夏天无、猪毛菜等,均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应选择使用。

与西药截然不同的是,中药对血压有双相调节作用,即血压高者可降低,血压低者可升高,共33种,占11.66%。如人参、鹿茸、白芍、五味子、红景天、浙贝母、苍术、干姜、吴萸、细辛、牛黄、木香、白芥子、丹参、益母草、海藻、仙鹤草、四季青等。这种适应原作用是中药特色。

提升血压的中药有34种,占12.02%。如小蓟、陈皮、枳壳、麻黄、阿胶、青皮、附子、紫河车、玉竹、金银花、番泻叶、马兜铃、款冬、麝香、伸筋草等,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时选药当注意。

二、调节血脂的中药

降低血脂的中药有154种,占1070种的14.3%。升高血脂仅1种,为丹皮。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中药有124种,如决明子、首乌、金樱子、泽泻、郁金、生地、桑叶、柴胡、升麻、黄芩、黄连、萆、槐花、丹参、昆布、明党参、灵芝、黄精、枸杞子、女贞子、大黄、麻仁、茵陈、苏子等。另有不常用的中药亦有良好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如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中药有84种,如西洋参、银杏叶、冬虫夏草、白术、甘草、骨碎补、夜交藤、女贞子、沙苑子、白首乌、熟地、茶树根、麦饭石等。

抗动脉粥样硬化,包括溶解动脉壁上斑块的中药有55种。如枸杞子、升麻、赤芍、忍冬藤、银柴胡、土茯苓、蚤休、徐长卿、桑寄生、蒲黄、没药、毛冬青、丹参、肉苁蓉、当归、金樱子、穿心莲、泽泻、萆、薤白、刺蒺藜等。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相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一环。中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有20种,如银杏叶、虎杖、枣仁、云芝、苏子、冬虫夏草、松叶、水牛角、短毛五加、茶叶、绞股蓝、苦丁茶、月见草等。

既能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又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有黄精、女贞子、明党参、丹参、郁金、昆布、升麻、骨碎补、甘草、水蛭、生姜等19种。

治疗高血脂常用中药与偏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高脂血症的发作率呈分明上升趋势。高脂血症又是引发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重要起因。因此降血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着,但西药在降脂的伴随,可导致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好的反响。近年发现不少中药也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不好的反响较少。那么治疗高血脂常用药与偏方有哪些?

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

近年来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约90余种,其中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灵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沙棘、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降甘油三酯为主的中药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伴随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中药有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女贞子、虫草、月见草、三七、银杏叶、虎杖、马齿苋、大蒜、茶叶、水蛭、熊胆、木耳等。其降脂作用以降血清胆固醇居多;其功效多属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及消食、除痰、利水等。

降脂中药有特定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不一样的降脂中药不但在药效上各有侧重,而且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一样,但主要以下边三种手段为主:一、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大黄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二、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三、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降脂的复方中药有作用率各不一样

中药常以多味药物组成复方,共达治病功能,降脂中药也是如此。近年经临床应用发现一批疗效显着的降脂中药复方。

益肾降脂汤:组成为紫丹参18克,生山楂18克,何首乌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5克,水煎200毫升,逐日2次,早晚服。治疗老年高脂血症85例,总有作用率达90.6%。

参乌降脂汤:由何首乌、太子参、草决明、大黄、三七粉、山楂、路路通组方。治疗高脂血症72例,总有作用率为83.33%。

调脂健肝汤:由山楂、何首乌、丹参、茯苓、陈皮、泽泻、鸡内金、炒莪术、法半夏、决明子、姜黄、三七末组方。治疗高脂血症60例,总有作用率为95.0%。

复方降脂颗粒:由绞股蓝提纯粉、丹参、茵陈、山楂、甘草组成,具有显着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升高度脂蛋白(好脂蛋白)的疗效,且未见不好的反响。

化浊降脂汤:由制首乌、草决明、苍术、泽泻、女贞子、山楂、红花组方,治疗高脂血症80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明降低,度脂蛋白升高。

山荷汤:由山楂、荷叶、何首乌、绞股蓝组方,治疗高脂血症病人60例,总有作用率为91.67%。

五味降脂散:由绞股蓝、黄芪、生山楂、刺梨根、丹参组方,治疗高脂血症66例,均匀总有作用率为84.85%。

加味二陈汤:由半夏、陈皮、制南星、大黄、泽泻、山楂、三七等组方,治疗高脂血症82例,总有作用率为94%。

舒肝降脂煎:由绞股蓝、黄芪、茵陈、郁金、泽泻、姜黄组方,治疗脂肪肝,口服治疗后血脂和肝功能均得到良好调节。

服中药降血脂多需较长时间服药,适用于血脂中度偏高的病人,伴随要配合膳食控制。对于血脂重症偏高的病人或服用一段时间后疗效不显着的病人,则宜在医生指导下改服西药治疗。

中医推荐的几款降血脂中药

1、柴胡

药用的部分一般分为柴胡的根或者是全草,具有味苦、性微寒等等,入肝肾二经。主要是含有柴胡酮、柴胡皂苷、植物甾醇、脂肪酸。具有舒缓气、解郁和散火的功效、同时柴胡皂角苷还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哦。

2、泽泻

药用部分为干燥块茎,味甘咸性寒,归肾、膀胱经。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内含糠醛,其乙醇提液含生物碱、植物甾醇、天门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3、大黄

药用其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五经。具泻热通便、破积行瘀、清湿热功能。药理研究证实,大黄能降血压、降胆固醇。

4、虎杖

虎杖的药用在其根部,性微温,具有活血通经,利湿的功能,一般的传统的是用于治疗风湿、黄疸、痛经、痹痛等等症状。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有关实验证明,虎杖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5、决明子

药用其干燥成熟的种子。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胆、肾三经,具清热、明目、润肠之功效。决明子含蒽甙类物质,分解后产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酚及葡萄糖等。实验证明,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菌等作用,治疗高脂血症有一定疗效。注意:有泄泻与低血压者慎用决明子制剂。

6、姜黄

药用其根茎,味苦辛,性温,归肝、脾二经。主要成分含挥发油,例如姜黄精、去氢姜黄精、姜烯等。姜黄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不壅滞,且有通经止痛之功效。姜黄能增加胆汁形成和分泌,使粪便中排泄的胆酸和胆固醇增加。虽然姜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较弱,但较持久。姜黄还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注意:现在根据药理的研究发现,姜黄还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能够是子宫进行收缩的功效,所以,怀孕的妇女需要慎用。

高血脂常用偏方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高脂血症的发作率呈分明上升趋势。高脂血症又是引发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的重要起因。因此降血脂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治疗高脂血症,西药的疗效比较显着,但西药在降脂的伴随,可导致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好的反响。近年发现不少中药也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且不好的反响较少。那么治疗高血脂常用药与偏方有哪些?

有降脂作用的单味中药

近年来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约90余种,其中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有山楂、泽泻、何首乌、柴胡、川芎、当归、荷叶、党参、人参、灵芝、刺五加叶、怀牛膝、蒲黄、沙棘、陈皮、半夏、漏芦、大豆、薤白等;降甘油三酯为主的中药有甘草、刺五加叶、黄连、黄芩等;伴随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中药有大黄、决明子、葛根、桑寄生、姜黄、人参、绞股蓝、枸杞、女贞子、虫草、月见草、三七、银杏叶、虎杖、马齿苋、大蒜、茶叶、水蛭、熊胆、木耳等。其降脂作用以降血清胆固醇居多;其功效多属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及消食、除痰、利水等。

降脂中药有特定作用机理

研究发现,不一样的降脂中药不但在药效上各有侧重,而且作用机理和途径也有所不一样,但主要以下边三种手段为主:一、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多为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如大黄蒽醌类成分、蒲黄中的固醇类物质、何首乌中蒽醌及卵磷脂等都具有这种作用。二、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即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如泽泻中的三萜类成分、绞股蓝总苷等。三、促进脂质转运和排泄、调节脂代谢,如人参皂苷、柴胡皂苷等。

降脂的复方中药有作用率各不一样

中药常以多味药物组成复方,共达治病功能,降脂中药也是如此。近年经临床应用发现一批疗效显着的降脂中药复方。

益肾降脂汤:组成为紫丹参18克,生山楂18克,何首乌15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2克,枸杞子15克,水煎200毫升,逐日2次,早晚服。治疗老年高脂血症85例,总有作用率达90.6%。

参乌降脂汤:由何首乌、太子参、草决明、大黄、三七粉、山楂、路路通组方。治疗高脂血症72例,总有作用率为83.33%。

调脂健肝汤:由山楂、何首乌、丹参、茯苓、陈皮、泽泻、鸡内金、炒莪术、法半夏、决明子、姜黄、三七末组方。治疗高脂血症60例,总有作用率为95.0%。

复方降脂颗粒:由绞股蓝提纯粉、丹参、茵陈、山楂、甘草组成,具有显着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升高度脂蛋白(好脂蛋白)的疗效,且未见不好的反响。

化浊降脂汤:由制首乌、草决明、苍术、泽泻、女贞子、山楂、红花组方,治疗高脂血症80例,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明降低,度脂蛋白升高。

山荷汤:由山楂、荷叶、何首乌、绞股蓝组方,治疗高脂血症病人60例,总有作用率为91.67%。

降血脂中药配方 泽泻护肝消脂

泽泻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为水湿症常用药物,且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用来泡水喝可利湿减肥,护肝消脂,适宜于各种类型的高血脂症。

取泽泻15克,乌龙茶3克,先将泽泻加水煮沸20分钟,取药汁,趁热泡乌龙茶,加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2剂。

相关推荐

降血糖药哪些

1、降血糖药哪些 黄芪:黄芪多糖具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黄连:煎剂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着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黄精: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地黄(包括生地、熟地):具降低血糖作用,且可改善血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 人参:人参多糖降血糖作用。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合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山药:可显着降低实验小鼠

降血脂中草药是什么

1、决明子: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中药,对抑制胆固醇升高时很帮助的,经常用决明子泡茶喝,可以预防动脉硬化,效降低血脂。 2、何首乌:何首乌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效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 3、山楂:山楂里面很多酸性物质,可以降血压、降血脂。 4、大黄:每日坚持服用适量大黄,也是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的。 5、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很常见的药材,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可以减少胆固醇吸收,从而降低血脂。

中药也可降血脂

肥胖易合并高脂血症,增加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加速衰老和死亡。故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必须尽快使之降到理想水平。中医中药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好,现分述于下。 (一)常用降血脂的单味中药山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大黄、灵芝、虎杖、参三七、蒲黄、红花、丹参、水飞蓟、女贞子、月苋草、茺蔚子、广地龙、人工虫草、茶树根、荷叶、玉竹、桑寄生、麦芽、葛根、郁金、茵陈。 (二)常用降血脂复方 1.复方山楂片山楂30克,葛根15克,明矾1.2克,为一日量,制成片剂,分3次服。 2.山楂毛冬青煎剂山楂30克,毛冬青60克

降血脂中药哪些 山楂

山楂性微温,味苷酸,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且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消除冠状动脉的脂质沉积,防止血栓形成,常食山楂对防止高脂血症重要意义。 降脂应用: 1.山楂15g,荷叶12g,切细放入砂锅,加水煎汁,代茶饮,每杯可连续冲泡3-5次,山楂可食用;也可加泽泻10克加水煎汁同饮。 2.山楂30g,陈皮6g,洗净后放入瓷杯内,沸水冲泡,盖严闷泡5分钟后饮用,每杯可连续冲泡3-5次,山楂可食用。 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慎用。

什么中药可以泡酒 黄精

黄精的根状茎含黄精多糖甲,乙,丙,均葡萄糖,甘露糖,风乳头,醛酸等结合而成,另外含3种低聚糖,氨基酸,锌,铜,铁等。黄精味甘性微温,很好的补肺,强筋骨,降血糖,填精髓,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

中药降血脂效果吗

中药降脂要咨询医生 中药的配伍是严谨的原则的。降脂作用的中药多起到的是协同作用,一是降脂效果可能不明显,达不到控制血脂的作用;二是中药成分不明,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甚至中毒。所以使用降脂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剂量大小、时间长短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看化验单服降脂药 化验单只是身体指征的一个方面。的患者认为只要化验单上的血脂处于正常范围内就可以停止服用降脂药,其实不然。化验单上血脂正常范围是针对一般人群来说的,而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反复出现心绞痛等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来说,血脂需

降脂中药配方 蒲黄

蒲黄含黄酮类成分,具降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降低体重,改善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及降等方面亦一定作用。 降脂应用: 海带30g,蒲黄15g,大枣15枚,将海带放入水肿浸泡6-8小时,取出,洗净,切成小片状,备用。大枣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煎煮30min。加海带片,蒲黄,拌和均匀,改用小火煮10min即成,代茶饮用。

吃什么中药降血糖最好 枸杞子

枸杞是降血糖的中药,补肾养肝,治疗肝肾阴虚,消渴等;枸杞子提取物可促进实验动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对糖尿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改善作用。每日用枸杞子,五味子,黄精各煎汁当茶饮,可改善消渴症状。

什么中药泡水喝降血脂 姜黄降脂降压

姜黄具降血脂作用,其所含的姜黄素具明显的降血浆总胆固醇和β-脂蛋白作用。和陈皮泡茶饮,可消食导滞,活血行气,散瘀降脂,适宜于各种类型的高血脂症,对脾虚湿盛,气血瘀滞型的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尤为适宜。 取姜黄,陈皮各6克,绿茶3克,将姜黄,陈皮分别洗净,晒干或烘干,姜黄切成片,陈皮切碎,与绿茶共研为粗末。装入棉纸袋中,封口挂线,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当茶频饮。每日2剂,每剂可连续冲泡3-5次。

降血脂的药物中草药哪些

虎杖 药用其根,性微温,具活血通经和利湿功能,传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黄疸、闭经、痛经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虎杖含蒽醌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多种成分,从其根茎中可提取具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芦醇苷等。关实验证明,虎杖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柴胡 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具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其中柴胡皂甙具降血脂作用。 柴胡 药用部分为柴胡的根或全草,味苦,性微寒,入肝、肾二经。主要成分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