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1-2周。
维生素C治疗
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用10%-12.5%溶液,每次100-200mg/kg, 静脉注射,在急性期用于重症病例,每日1次,疗程1/2-1个月;抢救心源性休克时,第一日可用3-4次。
心肌代谢酶活性剂
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一)辅酶Q10 :存在于人细胞线粒体内,参与能量转换的多个酶系统,但需特殊的脱辅基酶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而其生物合成需2-3个月时间。剂量:1mg/kg/d,口服。
(二)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代谢酶活性剂,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剂量为0.7-1.6ml/kg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2.5ml/kg(75mg/ml), 静注速度10ml/min. 每日1次,每10-15日为一疗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促使病毒增殖及病变加剧,故对早期一般病例不主张应用。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口服泼尼松每日1-1.5mg/kg,用3-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对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依据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考虑较长期的激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半年,对于急重抢救病例可采用大剂量,如地塞米松每日0.3-0.6mg/kg, 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5-20mg/kg, 静脉滴注。 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目前尚无肯定疗效。
抗病毒治疗
动物试验中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目前欧洲正在进行干扰素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试验,其疗效尚待确定。
控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出现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故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
心肌炎的治疗方法
一、免疫治疗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亦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利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治疗
1、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西地兰或地高辛。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应用偏小量的洋地黄维持量,直到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上面介绍了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患有心肌炎的朋友,生活中如果患病,就要到正规的大医院采取治疗措施,这些地方的设施和医生都要比小医院强得多,我们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保障。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靠综合治疗措施。一般治疗包括:
①休息患心肌炎后心肌有弥漫性病变,尤其左心室,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助于心肌内炎症的吸收,病变细胞得到修复。卧床休息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急性期休息2--3个月,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如果有心脏扩大或伴有心力衰竭,则应卧床休息到心脏缩小至正常大小,心功能恢复至正常稳定后,开始下床轻微活动,根据病情的恢复情况,渐渐增加活动。
②饮食宜给富有维生素和蛋白质而易于消化的食物,应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
③镇静吸氧对哭闹,烦躁不安者应用镇静剂,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心肌细胞赋活类药物的综合治疗,急性期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口服辅酶Q10,肌苷,维生素C,维生素E,VitBC0等。
④抗感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要积极控制已有的感染,及避免再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反复呼吸道感染,可选用胸腺肽,转移因子,及中药等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以轻中型多见,重型较少,经长期随诊结果,绝大多数痊愈,少数迁延,极少数死亡。
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
(1)治疗不够及时轻型心肌炎早期,临床症状多较轻,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X线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异常的少见,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也可能忽视而漏诊,未能及时休息治疗,致使病情拖延、加重,甚至已发展为慢性。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2)不重视休息,没有坚持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较实际病情为轻,使部分家长不重视,在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或经门诊治疗一段时间后,不再继续用药,参加一切体育活动,使病情迁延或加重。
(3)反复感染患心肌炎后部分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炎加重及复发,故在心肌炎的病程中,应注意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感冒或其他感染,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4)没有坚持长期随诊定期门诊随诊能对病情有系统观察,得到医生的指导,如有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情顺利恢复。
(5)与病情轻重有关,轻中型病例,经正规休息和治疗,大多数能彻底恢复;重型病例因其病变广泛、严重,发病较急,即使积极抢救,正规治疗,病情易于迁延或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一旦确诊那么多,需要卧床休息,经常吃容易消化的食物,还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休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得心脏的负担,如果心脏已经扩大,那么就需要严格控制卧床休息的时间,如果不重视休息的时间,你的心脏出现扩大,从而使得患者带来后遗症,过度劳累就会使得心脏负荷有所增加,还可能诱发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卧床休息需要等到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消失,一般需要休息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心肌炎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需要使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的药物,比如说维生素c或者维生素b,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量一次。该药要首先需要进行皮试,如果没有过敏才能够注射,一般情况下,上述药物会按照病情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搭配,一般十天为一个疗程,可以明显的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对于急性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禁止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会使得干扰素的合成受到抑制,病毒会因此大量繁殖,但是临床上也有使用技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现象。如果病情并非很严重的话,不主张使用激素治疗,但短期内如果心脏出现,剧烈震荡或者高热不退的现象,那么就需要进行静脉注射。
抗生素虽然没有杀灭病毒的效果,但是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细菌感染的发生也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条件,比如说流行性感冒或者是腮腺炎病毒的感染。
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不是很满意,这类药物对一是否能够杀灭心肌细胞病毒还存在疑问,一般而言如果属于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导致的心肌炎者,可以尝试金刚烷胺,牛磺酸对已知病毒的复制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心肌炎的患者具有保护的作用。
心肌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免疫治疗
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临床实验证明如出现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缓解病情;出现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是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亦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利用丙种球蛋白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常规用药。
二、药物治疗
1、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对洋地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差,易发生中毒,宜选用收效迅速及排泄快的制剂如西地兰或地高辛。在急性心衰控制后数日即可停药。
2、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应用偏小量的洋地黄维持量,直到心功能恢复正常为止。
3、抗生素虽对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无直接作用,但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故在开始治疗时适当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清除链球菌和其它敏感细菌。
4、大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因为维生素C具有增加冠状血管血流量、心肌糖原、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清除自由基,修复心肌损伤的作用。
5、维生素E是机体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主要分布于线粒体膜、内质网及浆膜上,在清除细胞内外自由基,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细胞膜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差头司机太拼命 感冒感出心肌炎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重度的病毒性心肌炎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处于持续紧张状态、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此外,基础病得不到合理治疗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应及时就诊,并卧床休息,重者可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患病毒性心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1年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与过量运动。
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有了咽喉部炎症要积极治疗,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而危害终身。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病毒性心肌炎健康知识
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在目前的社会中虽然有了一定的治疗方式,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具体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之后才能知道怎么配合我们的治疗,为此我们专家总结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健康知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使患者理解急性期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摆正学习和治疗的关系,调整患者心态,乐观配合治疗。
2、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并发心衰时限制钠盐的摄入。
3、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进食不可过饱,以防增加心脏负担。
4、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5、发热时多饮水,改善新陈代谢,伴心衰时适当限制水分。
6、戒烟酒。
7、指导患者避免左侧卧位,急性期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脉搏低于100次/分,心电图示心肌无损伤,病情平稳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8、心肌炎时心肌细胞对洋地黄的耐受性较差易发出中毒,应特别注意。
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着人们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严重程度还在减轻,想要知道怎么护理好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怎么给予患者都会具体的出现什么样的临床症状之后,才能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治疗,为此做以上的知识宣教很有必要性。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因病毒感染而侵犯心脏,而产生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病变,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其实大多数人对病毒性心肌炎是很陌生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小知识,希望这些常见的小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防范使疾病远离我们。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至热退3-4周,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脏扩大者,更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及减少心肌耗氧量。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至少应卧床休息
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条件因子之一,为防止细菌感染,急性期可加用抗生素,青霉素1-2周。
维生素C治疗
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C缓慢静脉推注,能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用10%-12.5%溶液,每次100-200mg/kg, 静脉注射,在急性期用于重症病例,每日1次,疗程1/2-1个月;抢救心源性休克时,第一日可用3-4次。
心肌代谢酶活性剂
多年来常用的如极化液、能量合剂及ATP等均因难进入心肌细胞内,故疗效差,近年来多推荐下列药物。
(一)辅酶Q10 :存在于人细胞线粒体内,参与能量转换的多个酶系统,但需特殊的脱辅基酶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而其生物合成需2-3个月时间。剂量:1mg/kg/d,口服。
(二)1,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代谢酶活性剂,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减轻心肌所致的组织损伤。剂量为0.7-1.6ml/kg静脉注射,最大量不超过 2.5ml/kg(75mg/ml), 静注速度10ml/min. 每日1次,每10-15日为一疗程。
肾上腺皮质激素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促使病毒增殖及病变加剧,故对早期一般病例不主张应用。仅限于抢救危重病例及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试用,一般起病10天内尽可能不用。口服泼尼松每日1-1.5mg/kg,用3-4周,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停药。对反复发作或病情迁延者,依据近年来对本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可考虑较长期的激素治疗,疗程不少于半年,对于急重抢救病例可采用大剂量,如地塞米松每日0.3-0.6mg/kg, 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5-20mg/kg, 静脉滴注。 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目前尚无肯定疗效。
应用激素可抑制体内干扰素的合成
抗病毒治疗
动物试验中联合应用三氮唑核苷和干扰素可提高生存率,目前欧洲正在进行干扰素治疗心肌炎的临床试验,其疗效尚待确定。
控制心力衰竭
心肌炎患者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出现中毒而发生心律失常,故应选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制剂。病重者用地高辛静脉滴注,一般病例用地高辛口服,饱和量用常规的2/3量,心衰不重,发展不快者,可用每日口服维持量法。
病毒性心肌炎要住院吗
一、病毒性心肌炎需要住院多久?
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可因为心肌损伤的程度和面积不同、而轻重不同、轻者没有症状或被原发病所掩盖、重者可出现暴发性心肌炎、或衍变为心肌病、心衰、甚至死亡、住院时间应该视患者的恢复程度而定、出院后应需要药物治疗至少半年左右.荣心丸是治疗心肌炎的理想药物.
二、病毒性心肌炎必须住院治疗么?
最好住院治疗观察,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建议尽早治疗,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发病时应尽早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进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三、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需要吃中药吗?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毒素吸收后引起的心肌损害,可以表现为心悸,胸闷,严重的可以出现心衰
这种情况,需要通过化验心肌酶谱,做个心电图确诊,治疗方面,需要卧床休息,使用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当然也可以用相关的中药治疗
四、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变者可毫无症状,心电图无异常表现,血沉、心肌酶也无升高。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重者则有明显症状,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以致有显著气急,不能平卧;有的严重心率失常,以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五、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原则
1、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
2、激素;
3、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
4、中医中药对此病的综合治疗,整体调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5、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番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6、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7、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8、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混淆,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的异常,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而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过有过链球菌感染史,甚至有扁桃体炎的,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情况比较少,而病毒性心肌炎能够造成患者猝死。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也有不同,也容易发生混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变厚,严重的会发生变性或坏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表现为正常,表现的是心肌收缩无力,少数会有出现心包液的情况。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炎也是不同的,原发性心肌炎主要出现因遗传的原因造成,她多是以扩张型的心肌病为主,而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也可能造成临床的扩张型心肌病,这容易,比较相似的,另外有些原发性心肌病在晚期也有一定的病毒性的心肌炎的表现,这也造成两者难以鉴别。
另外还有川崎病,非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造成一定的混淆,从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的一些类似的心肌炎有一定的区别,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一旦发生误诊的话,对于患者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明天病因以后才能进行良好的治疗,避免与其他的类似疾病造成混淆,给治疗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