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的病因
子宫颈癌的病因
1.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夫妻生活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伴侣、初次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宫颈癌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等,严重威胁患者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人类乳突病毒(HPV)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目前发现的80余种HPV型别中,约有30余型与性生殖道病变有关。感染人类乳突病毒者,患宫颈癌的几率很高。侵袭性子宫颈癌的患者,甚至九成九以上都被证实有过HPV的感染。
2.疱疹病毒Ⅱ型(HSV-Ⅱ)
HSV-Ⅱ是最早被认为在宫颈癌病因中起重要作用的病毒,国内一些单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HSV-Ⅱ与宫颈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宫颈癌患者中HSV-Ⅱ抗体阳性率高达80%以上。
3.与高危男子性接触
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女性易患宫颈癌等生殖道癌症,高危男子指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或性伴侣曾患宫颈癌者。
4.维生素营养不良
有关研究发现B-胡萝卜素摄入量低可加大宫颈癌的发生危险。另外,维生素C也与宫颈癌发病率有关,大量摄入维生素C的女性患宫颈癌的几率较低,当女性体内缺少足够的叶酸时也易患宫颈癌。
5.月经及分娩因素
经期卫生不良及月经经期延长的女性,宫颈癌的危险明显升高;产褥期卫生不良者也是宫颈癌等妇科肿瘤的高发病人群。
到底子宫颈炎严重吗
宫颈炎常见于育龄女性特别是中年女性,宫颈是女性内生殖器的防线之一,但是它是与阴道连接,又是经血和分娩的通道,所以是疾病多发部位。宫颈炎如果长期不愈,可导致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囊肿等,易造成宫颈癌等恶变,因此,宫颈炎是属于较为严重性的疾病的,出现急性宫颈炎后如不及时治疗会转为慢性,慢性宫颈炎的危害更大,它可能会引发癌变。
一般而言,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有关防癌普查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患宫颈癌,而患子宫糜烂者却有2% 患宫颈癌。但是单纯患上宫颈炎不会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往往由于宫颈炎所致的白带增多、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会影响人的情绪,所以说明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有重大意义。
单纯患上宫颈炎不会对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但宫颈炎所致的白带增多、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并且从防癌角度来看,宫颈炎与宫颈癌关系密切。有关防癌普查资料显示,宫颈无糜烂者有0.39%患宫颈癌,而患子宫糜烂者却有2.05%患宫颈癌。
其实,子宫颈炎由于具有一定的癌病几率,因此,子宫颈炎是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的,对于子宫颈炎患者来讲,其要想避免子宫颈炎发生癌病,其在患上该病后就应该尽快的查找病因并就医进行治疗,并且,在生活中,子宫颈炎病人还要注意做好阴部的清洁工作。
子宫颈癌与乳头状瘤病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宫颈癌可能是由量种性关系传播因素所触发.1966年Naib等用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生殖吕疱疹病毒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生率,结果比一般住院病人高4倍,首先观察到HSV-Ⅱ型病毒与宫颈癌间存在的关系.而后不少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许多资料,并且认为HSV-Ⅱ型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潜在致瘤因素.在宫颈癌病毒病因研究中,HSV-Ⅱ型受到不少研究者的重视,其根据在于:宫颈癌病人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HSV-Ⅱ型特异性抗原(AG4)的抗体,但是即便用最灵敏的方法,仍有部分宫颈癌病人血清呈阴性;HSV-Ⅱ型可诱发啮齿类动物宫颈和阴道产生肿瘤,并在体外转化仓鼠细胞;通过DNA-RNA原位分子杂交,在癌前期或恶性宫颈组织中,发现了HSV-Ⅱ型特异的mRNA,阳性率为35-67%;子宫切除后,HSV-Ⅱ型中和抗体保持低水平;1972年Frenkel等报道,在人宫颈组织中测出了HSV-Ⅱ型病毒的DNA;宫颈癌组织或癌前期细胞中测出HSV-Ⅱ型的抗原.上述资料显示了HSV-Ⅱ型与人类宫颈癌的关系,但是由于实验中仍有不少阴性结果的病人,特别是HSV-Ⅱ型病毒DNA的检测,除Frenkel等报道的阳性结果外,未能在宫颈活检样品中测出,即使应用灵敏的杂交技术,也未得阳性结果.因此对HSV-Ⅱ型是宫颈癌病毒病因的假说,需重新评价.动物乳头状瘤病毒与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已经确定.长期以来,已知人类乳头状病毒(HPV)可引起人灯良性的肿瘤和疣,如生长在生殖器官附近皮肤和粘膜上的人类寻常疣、尖锐湿疣以及生长在粘膜上的乳头状瘤.近年来许多实验资料显示,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Meiselo和Purola两个实验室分别报道了在宫颈癌病人的癌细胞中发现有乳头状瘤病毒颗粒和抗原,首先提出了HPV感染与宫颈细胞恶化的关系.HPV是一组不同病毒的总称,组成一个科,其病毒形态类似,但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各异,核壳体蛋白质的抗原性不同.1982年美国冷泉港会议报道,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鉴别了15种亚型.但也有文献报道已鉴别出51个亚型。人类宫颈感染乳头状瘤病毒后,多以非乳头湿疣形式出现,它和尖锐湿疣是同一性质的病变.宫颈非乳头湿疣有多种名称,如扁平湿疣(flat condyloma)、非湿疣性宫颈疣性病毒感染(noncondylomatous cervical warts virusinfection)、亚临床乳头状瘤病毒感染(subclinical papillomators virus infection)和非典型湿疣(atypical condyloma,下称湿疣).据估计每年约有7%的宫颈湿疣会发展成宫颈侵润癌.
宫颈癌病因有哪些
女生都是室内最美丽的鲜花,她在绽放属于自己美丽的那一刻,也是最容易遭受各种病虫的侵蚀的时候,人们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认识了其中的一些蛀虫发作的原因。今天为大家介绍宫颈癌的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但是以上可能的诱因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宫颈癌发病的原因都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最自己的要求太低,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各种病菌的不熟悉,最终导致宫颈癌的发病。
解说宫颈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一、早婚、早育与孕产频多 子宫颈癌的发生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为已婚妇女,未婚患者极少见。过早性生活或早婚妇女子宫颈癌发病率显著增高。北京市宫颈癌防治协作组报告20岁以前结婚的患病率比21~25岁组高3倍,比26岁以后结婚者高7倍。同时宫颈癌的发生率随产次增加而递增,7胎以上比1~2胎的妇女高10倍以上。安徽报告生育5胎以上者,宫颈癌患病率比5胎以下的高5倍。
二、宫颈糜烂、裂伤与外翻 由于子宫颈的生理和解剖上的缘故,容易遭受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刺激,包括创伤、激素和病毒等。宫颈癌的发生子宫颈糜烂的存在关系密切,患有宫颈糜烂者,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根据林巧稚等分析,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发生率为0.73%,显著高于无宫颈糜烂妇女的0.10%。北京市(1972~1976)普查发现有糜烂组之发病率比无糜烂组高2倍。宫颈裂伤与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三、包皮垢因素 一些临床资料指出,人的包皮垢不仅对阴茎癌的发生有决定性影响,而且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犹太人几乎见不到阴茎癌的发生,同时犹太妇女的子宫颈癌发生率也很低。其他如穆斯林妇女中宫颈癌发生率亦较低。其原因与犹太人及穆斯林教规男孩例行包皮环切的风俗有关。提示包皮垢可能是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质的携带者。国外有人曾用人类包皮垢诱发小鼠子宫颈癌获得成功。国内王衡文等证实人原型包皮垢或包皮垢总脂对小鼠子宫颈和阴道上皮都有致癌作用。目前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
四、病毒因素 近来已肯定某些病毒能诱发动物肿瘤,不断有人证实子宫颈癌与疱疹病毒的关系。在子宫颈癌细胞中,见到病毒颗粒,用免疫荧光抗体法发现宫颈癌病人的宫颈脱落细胞中,含有疱疹Ⅱ型病毒。
此外,血清学研究发现,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疱疹Ⅱ型病毒的抗体阳性率高达80%左右,而正常妇女阳性率仅30%左右。Nobmias等普查一般人群中疱疹病毒Ⅱ型的感染率为0.10~0.15%,而宫颈癌前和癌患者中则明显增加。通过对女性生殖道有Ⅱ型疱疹病毒感染患者的追随,发现宫颈癌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6倍。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对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DNA相关序列进行检测研究;江西医学院采用PAP免疫酶染色法,对各类宫颈组织进行HPV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均提示宫颈癌的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五、性激素因素 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及阴道组织的生长和刺激宫颈上皮增生。有人单独用苯甲酸雌素二醇使小鼠诱发子宫颈癌。亦有动物试验证明,雌激素对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诱发小鼠子宫颈癌有促进作用。余铭鹏在研究宫颈癌患者的激素代谢时,发现原位癌及早期宫颈癌病人,尿内雌二醇、雌酮与雌三醇的比例偏高。 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非孕期高25~40倍,可使孕妇子宫颈上皮显著增生,甚至发生类似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的改变,但产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宫颈癌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其发病有重要意义。
避孕套不能百分百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避孕套除了可以预防意外怀孕外,还能预防很多女性感染各种妇科疾病,但这不是百分百的,它未必能完全避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健康的性生活。
年轻女性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量可多可少,与病灶侵犯的部位、大小、侵犯血管情况有关。早期患者常出血量少,晚期患者常出血量多,一旦侵犯大的间质血管就会出现致命性的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常表现为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
宫颈在哪里?
子宫的下部呈圆柱形或菱形,即子宫颈。子宫颈的内腔为子宫颈管,上端为宫颈内口,与子宫腔相通,下端为宫颈外口,与阴道相通。阴道附着部以上的部位称阴道上部,附着部以下的部位伸入阴道,称子宫颈阴道部。
子宫颈主要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子宫颈管的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黏膜层中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子宫颈阴道部的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与宫颈管的柱状上皮在宫颈外口处相交接,此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宫颈癌与什么相关?
好发年龄: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特征。年龄分布呈现双峰状:35岁~39岁,60岁~64岁。平均年龄52.2岁。
过早性生活:宫颈癌病因至今尚未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密产、过早性生活、性生活紊乱、经济状况、种族,以及地理环境有关。过早性生活是指18岁以前已有性生活;早婚指20岁以前结婚。此时女性生殖道尚未发育成熟,对致癌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细菌或病毒后,又在与多个男子性关系刺激下而导致宫颈癌发生。据观察,未婚与未产妇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就明显低。
与高危男子性接触:与高危男子有性接触的妇女易患宫颈癌。高危男子指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或性伴侣曾患宫颈癌者。
性交感染病毒:与性交感染某些病毒有关。如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巨细胞病毒等与宫颈癌发病有一定关系。尤其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目前研究表明90%以上的宫颈癌病人携带此种病毒,因此,我们可以说它是导致宫颈癌的罪恶元凶。
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宫颈癌不必每年查
25—49岁可3年一查,50岁以上5年查一回
编者的话:子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第二高发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约新增10万名病例,占全球病例的1/5。4月23日,中国癌症基金会举办的“第九次全国子宫颈癌协作组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上,多名专家讲授宫了颈癌的防治知识。
中国的癌症态势不容乐观。从1998年到2007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每年1.2%和1.0%的速度上升。其中宫颈癌已经成为女性第二高发的癌症,严重威胁着妇女生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报告,全球每年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目前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有10万,占全球病例的1/5,每年有3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宫颈癌是一个病因明确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有许多方案具有良好的控制前景。
HPV病毒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大病因。我们发现,中国15—55岁妇女HPV感染率约13.2%,其中20—24岁年轻女性为15.5%,和45—49岁妇女的发病率差不多。
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女性对此过于敏感,恨不得每年都去做宫颈癌检查,这其实没有必要。我们建议筛查主要在30岁或以上的女性中展开,现有的组织性筛 查计划中,年龄小于25岁的没必要检查。50岁以上的女性,可5年筛查一次;25—49岁间的女性,可以3年筛查一次。任何年龄都不推荐每年筛查一次。此 外,如果连续2次宫颈涂片结果为阴性,65岁以上女性则不需要再筛查。
宫颈癌的饮食注意
1.子宫颈癌病人早期对消化道功能一般影响较小,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为主,应尽可能的补给营养物质,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均可合理食用。当患者阴道出血多时,应服用些补血、止血、抗癌的食品,如藕、薏苡仁、山楂、黑木耳、乌梅等。当患者白带多水样时,宜滋补,如甲鱼、鸽蛋、鸡肉等。当患者带下多粘稠,气味臭时,宜食清淡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白茅根等。
2.子宫颈癌病人手术后,饮食调养以补气养血,生精填精之膳食,如山药、桂圆、桑椹、枸杞、猪肝、甲鱼、芝麻、驴皮胶等。
3.子宫颈癌病人放疗时,饮食调养以养血滋阴为主,可食用牛肉、猪肝、莲藕、木耳、菠菜、芹菜、石榴、菱角等;若因放疗而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时,则应给予清热利湿,滋阴解毒作用的膳食,如西瓜、薏苡仁、赤小豆、荸荠、莲藕、菠菜等。
4.子宫颈癌病人化疗时,饮食调养以健脾补肾为主,可用山药粉、苡米粥、动物肝、胎盘、阿胶、甲鱼、木耳、枸杞、莲藕,香蕉等。出现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时,应以健脾和胃的膳食调治,如蔗汁、姜汁、乌梅、香蕉、金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