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了饮食和环境、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道运动功能异常、心理因素以及一些其他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下述机制有关:
1.饮食与环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症状往往与饮食有关,许多患者常常主诉一些含气饮料、咖啡、柠檬或其他水果以及油炸类食物会加重消化不良。虽然双盲法食物诱发试验对食物诱因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但许多患儿仍在避免上述食物并平衡了膳食结构后感到症状有所减轻。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1、苹果膳
苹果含鞣酸,有止泻作用。苹果一只洗净,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捣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苹果汤也是治疗腹泻的辅助饮料。将苹果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盐,也可再加5%糖,煎汤代茶饮,适用于1岁内的婴儿。
2、蛋黄膳
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和蛋白,用蛋黄放在锅内小火熬炼取油,1岁内婴儿每天一个蛋黄油,分2-3次服,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腹泻,并有补脾益胃止泻作用;鸡蛋黄加少许面粉和姜丝所蒸出的鸡蛋饼也有同等功效。
3、栗糊膳
用3-5个栗子,去壳捣烂,加水煮成糊状,加糖调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温中止泻作用。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有哪些
(1)抗酸药和抗分泌药:
①抗酸药:在消化不良的治疗用药中,抗酸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非处方药,部分患者服用抗酸药后症状缓解,但也有报告抗酸药与安慰剂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疗效相近。
抗酸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在我国常用的有罗内,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胃得乐(乐得胃),铝碳酸镁(胃达喜),复方铝酸铋。这类药物对于缓解饥饿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有较明显效果。但药物作用时间短,须多次服用,而长期服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②抗分泌药:抗分泌药主要指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报道很多,药物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主要有西咪替丁,20~30mg/(kg·d),分2次口服;雷尼替丁,5~7mg/(kg·d),分2次口服;法莫替丁,0.6~1mg/(kg·d),分2次口服等。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6~0.8mg/(kg·d),1次/d口服,可抑制壁细胞H+-K+-ATP酶,抑制酸分泌作用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H2受体拮抗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因
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可见于各年龄段,尤以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见。老百姓俗称停食或伤食。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饮食停滞、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 、幽门 与十二指肠 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
为什么总消化不良呢
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 “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胃轻瘫则是由糖尿病、原发性神经性厌食和胃切除术所致。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一般说来,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一种牢固的治疗关系。医生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取得病人的信赖。经过初步检查之后,应与病人讨论鉴别诊断,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应向病人推荐合理的诊断和检查步骤,并向病人解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经过诊断性检查之后,应告诉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同时向他们进行宣教、消除疑虑,抑制“过分检查”的趋势,将重点从寻找症状的原因转移到帮助病人克服这些症状。
医生应该探究病人的生活应激情况,包括病人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及生活环境有关的事物。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不太可能的,应指导病人减轻应激反应的措施,如体育锻炼和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
还应了解病人近期的饮食或用药的改变。要仔细了解可能使病人症状加重的食物和药物,并停止使用它们。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和呕吐,病程多在2年左右,症状可反复发作,也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症状。或发病时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叠加。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诱因说不清。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4型:运动障碍型;反流型;溃疡型;非特异型。
1.运动障碍型消化不良
此型以腹胀、早饱、嗳气为主。症状多在进食后加重。过饱时会出现腹痛、恶心甚至呕吐。胃动力学检查50%~60%患儿存在胃近端和远端收缩和舒张障碍。
2.反流型消化不良
突出的表现是胸骨后痛,烧心,反流。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炎。但24h小时酸碱度监测可发现部分患儿有胃食管酸反流。对于无酸反流者出现此类症状,认为与食管对酸敏感性增加有关。
3.溃疡型消化不良
其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特点相同,夜间痛,饥饿痛,进食或服抗酸药能缓解,可伴有反酸,少数患儿伴烧心,症状呈慢性周期性。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和糜烂性炎症。
4.非特异型消化不良
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类型者,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除了反流型消化不良,其他几种分类并无重要的临床意义,许多患儿并不止归入一个亚型,对患儿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上述的情况在孩子出现了后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大相同,不过在孩子出现恶心等情况后,我们一定要注意,并且注意观察。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征有哪些
症状体征和诊断
在新生儿期,穿孔和出血可能是首发症状。至婴儿后期和儿童早期,虽然反复呕吐和腹痛可能提供诊断线索,但出血仍然可能是第一个被确认的症状。50%~60%儿童十二指肠溃疡有家族史。学龄儿童可以更好地确定腹痛范围,描述每天疼痛的时间以及与进食的关系。虽然典型症状在儿童中可以不出现,但腹痛与进食有关以及夜间疼痛可提示有溃疡病。
为明确诊断,首先作X线钡餐检查。如果钡餐检查结果阴性,但仍怀疑有溃疡,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进行光纤内镜检查,这也是确诊的最好的方法,但10岁以下小儿需要全身麻醉。
如果不能使用内镜并且已排除溃疡样疼痛的其他原因(见上文复发性腹痛)之后,可选用第二种方法,即按下文描述,用组胺(H2 )阻断剂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治疗。如果发生出血和穿孔,应测定空腹血清胃泌素,以排除促胃泌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