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症状判断孩子患弱视
十大症状判断孩子患弱视
1. 怕光
2.眼镜的活动很奇怪,如出现不正常的跳动,这很可能是一种眼球震颤,容易造成视力不良。
3.有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
4.每次需要用眼时(例如看电视),头会出现向某一方向偏转、倾斜,或下巴压低、抬高等不良姿势。
5.眼手协调能力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
6.阅读时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或倒置的现象。
7.有重影现象(一物看成二物)。
8.小朋友自己说“看不清楚”,视物眯眼。
9.看东西距离太近。
10.眼外观异常,例如眼睑下垂、黑眼球有白斑、两眼大小不一、瞳孔大小或形状不一。
弱视眼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低于0.9。在儿童期有遮盖、斜视和(或)眼外肌手术史。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多为单眼,也可双眼。同样大小的视标,单个比排列成行者容易认清。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视较差。
孩子斗鸡眼积极应对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时会有斜视的状况,你可以在家里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斜视。
具体的方法是: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者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斜视只是影响孩子的外貌,等他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变好。这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应该及早诊治,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一般人的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复了。
判断孩子患有中耳炎的方法
1、头痛:孩子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2、耳痛: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孩子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3、发热:中耳炎往往伴随有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8。C至40。C。
4、耳流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5、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孩子可能要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弱视严重吗
弱视眼最大的危害是,。由于患弱视的眼视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远视力低于0.8,如不及时治疗,患眼的视力会永久低下。弱视不但视力差,同时也没有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正常空间,不但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也无法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美丽的风光。所以患弱视如不及时治愈,将严重影响到一生的前途、命运和生活质量。
a。无同视、融合力和立体视三级视觉功能。他们对于眼睛中看到的事物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力,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远近距离,生活在三维的世界里却只能看到二维的画面,而且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模糊或者重影的,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正确认知。
例:丁浩天从小看到的世界就是重影存在的,在他的眼里,有两个妈妈、两个球、两只猫……每次拿东西时都会因为拿到重影的那部分而落空,因此总被家人打,而他却从不敢解释自己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两个!直到他11岁时被诊断出弱视之后,家人才明白儿子的委屈。
b。影响学习、择业与生活。弱视导致双眼无法形成立体视。由于大脑只能得到单侧健康眼输入的视觉信号,大脑无法形成立体的像,将导致患者没有立体觉想象能力。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写字总是出格……因此,即便是患有轻度弱视的儿童长大后也必然学不好立体几何,也不能选择如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
例:出生在贫困山区的弱视儿童刘少波,因为弱视,连种田这种最基本维持生活的技能都做不好,因为在他的眼里稻田里的水稻都是集中在一个平面上,他不能将水稻按照行列插进田里……
c。受到社会歧视。因为看不清楚事物,学习不好,走路老摔跤,他们常常被别的孩子耻笑。他们没有朋友,甚至家人、老师都不理解他们。长久下去,一直成长在被嘲笑的阴影里,让他们形成了严重的自闭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与生活。
所以弱视如不及时治愈,将严重影响到一生的前途、命运和生活质量,很多弱视儿童有的因此辍学,有的丧失了生活能力。如果1200万的弱视儿童都不能治愈,那么影响的不仅是1200万的儿童,还有1200万的家庭,甚至影响到后代,从而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人口素质。
3个方法及时发现宝宝弱视
值得庆幸的是儿童时期的弱视是可逆的,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能治愈的,当然如不及早诊治,随着年龄的增大,弱视的治疗难度会越来越大,一般认为达12-16岁后,弱视几乎难以矫治,甚至成为终生残缺。以下教爸爸妈妈们三个方法好及早发现弱视宝宝。
1、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爱心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一眼视力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2、找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1)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2)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3)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4)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5)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3、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弱视的症状有哪些
小孩弱视的典型症状
1、多有屈光不正;
2、常伴有斜视及异常固视;
3、可有眼球震颤。
4、视力减退,屈光矫正后远视力低于0.9。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者为重度弱视,视力0.2—0.5者为中度弱视,视力0.6—0.8者为轻度弱视;
5、对排列成行的视标的分辨力较单个视标差(称为拥挤现象或分开困难)。
三个方法及早发现弱视宝宝
儿童时期的弱视是可逆的,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能治愈的,当然如不及早诊治,随着年龄的增大,弱视的治疗难度会越来越大,一般认为达12-16岁后,弱视几乎难以矫治,甚至成为终生残缺。以下教爸爸妈妈们三个方法好及早发现弱视宝宝。
1、找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1)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2)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3)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4)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5)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2、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爱心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一眼视力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3、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小儿蛔虫病应该怎样检查呢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四大症状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蛔虫病:
1)患有蛔虫病的小孩,舌面上常有红斑出现,边缘整齐,呈圆形,可突出舌面,乳头状,数量多少不一,部位也不固定。
2)可见孩子的下唇黏膜上出现针尖米粒样的颗粒丘疹,多为灰白色。
3)常在孩子的巩膜上出现蓝色斑块,呈三角形、圆形或半月形,多分布于巩膜网状毛细管的顶端,不突出表面。
4)面部可见有白斑,一般呈圆形,边缘较整齐,中间呈淡白色,不凸于皮肤黏膜。
温馨小贴士小儿蛔虫病的预防
1)必须进行广泛的卫生宣传,做好环境卫生,包括不随地大小便,合理积肥及施用粪肥,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
2)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菜,吃瓜果先剥皮。
诱发儿童弱视的三个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导致儿童弱视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存在弱视的情况,那么这些人的孩子发生弱视的几率就会比较大。
2、斜视因素
儿童弱视的发生与斜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儿童在生活中曾经患有过斜视这种疾病,那么在发生斜视之后,视觉的投射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所以容易出现而出现斜视的情况。一般来说,斜视眼通常是由于长期抑制而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所引起的视觉发育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使儿童罹患弱视的几率不断增高。
3、先天性因素
如果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这种疾病,那么在疾病的影响下就会出现光线不能进入眼内刺激视网膜,因此会使孩子的视觉发育在早期形成障碍,最终出现弱视的症状。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各位家长引起重视,并在发现孩子得病之后尽快送医。
如何判断孩子患上多动症呢
其实儿童多动并不等于多动症,儿童好动是天性,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通过视、听、触、摸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认识世界,儿童是通过模仿、玩耍、游戏、甚至争吵来增进自我意识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和成熟。
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动症主要特征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冲动行为,唐突、不顾后果、容易分心为主要特征。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步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男孩数倍于女孩。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多动症儿童必须具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活动过多等几个特征。
1注意涣散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做事往往有始无终。2.上课常常不听讲。3、注意力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情况。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2冲动任性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3活动过多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坐立不安。2、经常奔跑。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4其他还有: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做作业时,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但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虽无活动过度,亦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此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即谓的“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三个方法及早发现小儿弱视
1、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爱心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一眼视力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2、找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3、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
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儿童近视与弱视 该如何区分
本质区别:
近视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或遗传原因造成眼轴变长看远不清,但戴镜后矫正视力恢复正常的眼病;
弱视是一种视功能发育迟缓、紊乱,常伴有斜视、高度屈光不正,戴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的眼病。
病因区别
小儿斜弱视的原因为:1、斜视。斜视的病人为了避免斜视引的复视现象而抑制斜视眼,进而导致弱视。2、高度屈光不正:如高度近视、远视与散光,因光线进入眼球后无法在视网膜上清晰地聚焦成像,造成不足够的视觉刺激因而造成了弱视。3、两眼不等视:两眼度数相差二百度以上,双眼度数相差大,只用好眼看,另一眼则形成弱视眼。
而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1、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高度近视眼的双亲家庭,下一代的发病率较高,近视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已被公认。2、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以下教爸爸妈妈们三个方法好及早发现弱视宝宝:
1、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爱心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一眼视力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2、找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
·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
·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3、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
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孩子眼睛弱视也是病,家长朋友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弱视应该怎么办
弱视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小儿眼病,最大的危害是由于患弱视的眼视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视力低于0.8,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眼睛的视力就会永久低下。弱视儿童视力低下,并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影响个人前途。但并不是没有机会治愈,关键是要及早治、坚持治。
发现孩子弱视必须积极治疗:弱视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研究表明,2岁以内为弱视治疗的关键期,6至8岁以前为敏感期,超过10岁后治疗效果较差,12岁后再治疗,效果甚微;
发现孩子弱视必须坚持治疗:家长注意应鼓励引导孩子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觉得弱视治疗枯燥、不适,不愿配合。特别是戴镜和弱视训练。然而,弱视治疗必须持之以恒,方可见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会使孩子治疗的时间延长,还有可能错过治疗时机,导致终生不愈;
发现孩子弱视必须注意饮食: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注意引导孩子多吃些粗粮(如玉米面、小米等),以增加维生素的供给;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以促进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发育。
如何及时发现宝宝弱视
1、找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看。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2、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爱心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一眼视力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3、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怎样判断孩子患有自闭症
A. 宝宝没有眼神接触或者很少眼神接触;
B. 不适当地大笑或者傻笑;
C. 对于别人的脸部表情、情绪或肢体语言无法了解。
D. 无法调适声量迎合不同的社交场合(例如声量太大);
E. 不喜欢甚至抗拒改变日常的生活规律;
F. 游戏方式缺乏创意,也缺乏角色扮演的能力;
G. 常出现让旁人觉得古怪的行为;
H. 满不在乎的态度;
I. 只在大人坚持和相助的情况下才参与接待来访的客人;
J. 兴趣范围狭隘,对某样特定的东西或者事物着迷;
K. 对同样的课题滔滔不绝;
L. 没有与他人分享他的兴趣爱好;
M. 像鹦鹉般地模仿他人说话;
N. 呆板而重复地模仿电视、录像里的行为举动和讲话方式;
O. 自始自终和别人说话,不顾他人是否有兴趣听或者有回应;
P. 不能自然与适应地和其他孩子玩乐;
Q. 可以很快和很好地做一些事情,但却不能胜任需要应用一些社会知识的工作;
R. 喜欢旋转东西和喜欢自身旋转或注视会旋转的东西;
S. 喜欢独自玩很长时间的积木或画画。
这些是自闭症孩子常见的诊断标准,但一般情况下一个患儿不可能会同时具备所有的自闭症特征,在对照诊断标准之后感觉孩子有较大的可能性时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了,而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这样很可能会错失最佳的干预时期。只有积极地预防,发现问题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