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胸透、CT的区别
胸片、胸透、CT的区别
胸片是常规体检项目,主要是指通过X光检查胸部异常。大都在0.15秒~0.3秒可完成检查,辐射量比较微小。
胸透与胸片不同之处,在于胸透是动态的透视观察,需要X光在胸部移动照射,一般要观察5秒左右,有异常时可能需要观察到10秒。胸透的曝光量射线是胸片的几十倍。
CT是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形成三维立体成像,能发现更多体内部位的细小病变。
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透、胸片。
体检常识:胸片比胸透更安全
常识误读1 胸片不能乱照,辐射过量会致癌
每年拍一次胸片体检很必要
在体检X光片检查处,一般会清楚标明“孕妇或备孕者不宜进行”的告示。“胸透是很原始的体检项目,现在医院一般都会采取胸片的方式进行检查。” 北京中医医院放射科主任郑新说。分清胸透和胸片的区别,好过不明原因的担忧。每年拍一次胸片体检是必要的,条件允许的话,胸透应该被胸片取代。
对于复杂难以诊断的疾病,当疾病的致命风险远远大于辐射带来的危险,为尽量保证生命的长久,就要考虑使用CT等检查手段。CT是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形成三维立体成像,能发现更多体内部位的细小病变。“CT以前的剂量是照400-700张胸片的剂量,现在大约五六张至几十张胸片的剂量不等,做CT的病人也没有出现过因此病情恶化的报道。胸片还有可能漏诊,CT的漏诊率很低,对于相关高危人群来说,如果涉及治疗,还需要CT检查确诊。”
用照片取代透视,最优化受照剂量
“对于医疗辐射来说,医生要遵循三个条件:不需要做CT的,坚决不做;二是最优化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三是专业医师对病人的专业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原副所长,研究员赵兰才说,CT的一次受照剂量大约在10mSv。
现在的临床放射科的作业条件大大好于以往,医生会隔室做透视,片子是传送带传送过来的,有铅橡胶围屏来防X射线。“只有需要做介入放射性的临床医生,需要在荧光屏直接透视下做导管插入等手术或给药,这部分医生的手部受照剂量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叶常青说,现在很少做透视,透视剂量强,所以大力推广照片。两次透视间隔时间最好在一年以上。透视要受1mSv的量,而如拍胸片的照片方式患者只需受 0.1~0.4mSv。
关于微博里传言“胸透的放射线可致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癌症病灶。”郑新说,这种说法10年前在国外就有了,并且在理论上成立。所以欧美国家有相关制度来明确辐射量和辐射伤害。由于X光属于电离辐射,这些射线都有可能引起物质的电离。这些射线因为单个粒子的能量远高于分子的化学键能,可以破坏分子,造成伤害,引起变异甚至诱发癌症。
所以,儿童和孕妇一般不提倡接受X光照射,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除非怀疑孩子有肺部感染或不能确诊的病变需要透视确诊。而B超则是叶常青非常推荐的无损伤的照射。“B超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影像学科,没有前三项检查的辐射风险,但是超声看不见胸,超声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规范使用,就可以保证其安全性。”郑新说,所有这些检查项目,需要请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胸片检查有结节会是肺癌吗
在中国正规体检的人群很少,大家都没有太多这样的意识,至于肺部检查大多是通过胸透、拍X光胸片来检查,但是这样的检查也有弊端,比如心脏、食管、肋骨后面的小结节,尤其是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胸透和拍胸片根本看不见。
南昌肺癌医院专家建议,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尤其是吸烟超过20年、每天吸烟超过20支、20岁以前开始吸烟的“三个20”人群,更应该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
●胸片、胸透查肺癌有缺陷,低剂量胸部CT是发现早期肺癌的唯一可靠的方法
●结节的出现有可能是肺癌早期的病症,如果检查一旦发现结节,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或手术
南昌肺癌医院提醒:肺部有小结节 需定期复查或手术
肺癌早期有相当部分表现为结节,不过,并非所有结节都预示着早期肺癌,它也可能是良性病变;恶性结节一般占三四成。如果肺部的结节小于0.8厘米、边缘清楚光滑的,那么,良性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定期检查也是要的不能因为小就忽视它,如果结节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则不能排除是恶性的可能性。如果检查发现两年内结节未发现明显的增大的话,一般可视为良性或是发展很缓慢的肺癌,建议每年复查。
年年胸透可能致癌
近日,网上流传胸透的放射线可致部分机体细胞受损,受损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或将成为癌症祸根。胸透真有那么可怕吗?
只有长时间、大剂量接受X线照射,才有可能诱发癌症或者白血病。胸透一次的致癌率或许不到万分之一,没必要大惊小怪。人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有射线的世界,无论是太阳、土壤等自然界,还是手机等物件都有射线,都有致癌风险。如果按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来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T、胸透、胸片、B超,其中B超为零辐射。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公布的一个数据,做胸透的X射线照射量是0.6-5毫西弗,拍胸片的照射量则只有0.15-0.5毫西弗,而1000毫西弗才会有0.0165的致癌率。
做有辐射性的检查,先要衡量利弊,没必要做胸透时,能少做就少做。当疾病的致命风险远远大于辐射带来的危险时,为尽量保证生命的长久,就要考虑做相关检查。X线检查曝光时间越长,辐射量越大。胸透的曝光时间为10-20秒,而胸片的的曝光时间仅为0.12-4秒,所以胸透的辐射量大,且不能留下影像,加上胸透时一部分X射线不能穿透人体,继而停留在人体,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不提倡使用。临床上,病人在诊疗上做检查时,许多大医院也较少推荐使用胸透,而改为辐射更小的胸片,即数字化X线摄影(简称DR)。但在正常人的体检项目中,做胸透占到60%左右。研究者认为,成年人的胸腺基本发育成熟,人体机能处于稳定的状态,所以偶尔一次胸透检查
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胸透检查报告是什么
胸透即胸部透视,是将X线荧光屏上的胸部影像增强后,医生直接在显示器上观察动态影像。胸透检查报告是胸透检查的检查结果说明。
做胸透时,可通过转动病人进行多角度观察,并观察内脏器官的运动情况。拍过胸片后医生再叫病人做胸透正是利用胸透的这两个优点。而当影像科医生读病人胸片发现可疑病灶,可以通过胸透该病灶进行多方位动态观察以帮助诊断。另外胸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立即可得到检查结果,并可在透视监护下进行介入性手术治疗等。但是胸透分辨率低,对比度差,对细微病变和厚实部位的病灶易漏诊,而且射线量较大,不能留下永久性记录。
幼儿常规体检不用做胸透
胸透只是检查辅助手段。儿童是辐射损伤的高危人群,胸透、X光、CT等放射性检查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有辐射作用。如果儿童短时间内接受较多次数的X光照射,危害就会慢慢累积,造成身体细胞不可弥补的损害,而且将来诱发癌症疾病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封志纯表示,医学上对于孩子心脏及肺部的检查,依靠医生“视、听、叩、触”的物理检查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有没有问题,这是因为孩子胸壁较薄,不像成年人脂肪、肌肉厚,所以诊断较方便,不需要高技术、高敏感度的放射检查。“胸透只是辅助手段,只有当医生对某些症状不好解释、诊断发现问题时,才需用它进一步确诊。”
不少家长仍迷信做胸透。多学校的中小学生还是得接受一年两次的体检,而体检项目中依然逃不了胸透这一项。
医学专家表示,常规体检让中小学生做胸透是有历史原因的,过去国家还没普及婴儿出生时接种卡介苗,做胸透主要目的是检查孩子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结核,而随着我国新生儿普及接种预防结核杆菌感染的卡介苗后,结核病发病率大大降低,而且它也不再是过去说的“不治之症”,所以孩子常规体检取消胸透是完全可以的。
“我们早就意识到了胸透的危害,所以尽量避免孩子受影响。”专家介绍说:“所以我们向学校提出,将胸透改为照胸片。”她表示,照一次胸透所受的辐射剂量等于照十次胸片,也等于做好几次CT,常规体检虽然可以强制取消胸透,但平时检查还需家长把关。“有的孩子稍微咳嗽或摔了一下,父母就急得不得了,非要做胸透、照片子才放心,我们怎么劝他们也不信。”
为何胸片检查和胸透有如此大的差别
胸透和胸片的不同 剂量相差10~25倍
在临床上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胸部的X线射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胸片,另一种是胸部的X线透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胸透。胸片和胸透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分。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了确认,但做胸片所吃进的射线量要比透视的射线量低10到15倍。所以,做X线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慎做胸透,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尽量少做,能不做就不做。
一年只做一两次胸透对于身体的危害不会太大?
X线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危害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就是随机效应,第二类是限定效应。随机效应是随着X光曝光量的增加,它发生的可能性也会随着增加,它可能有致癌作用,对遗传可能也会有影响。限定效应是有预值的,接受的射线量如果低于预值的话,它没有表现,但是如果超过预值的话,它就100%的有表现。主要表现是:第一是皮肤反应,像起皮疹、脱发,还可以有白内障、纤维化、对造血系统有一些破坏。这个预值有多少呢?国外做得比较多,最低的预值量它有一个限定效应,这就是早期有一过似的皮疹,它急性期的预值量大概是2到3格瑞,(格瑞:音译)这个格瑞是吸收辐射量的一个单位。通俗地讲,我们照一次胸片,它的曝光量大约是0.15毫格瑞,这个值是很低的。如果换算的话就是,你如果照1万张胸片,或者做100次CT,或者做胸透30分钟,才有可能达到预值。这就是我们说的限定效应。但是我们说的第一个效应,可能引起致癌效应、对遗传有影响的随机效应是没有预值的,即使是最小量的辐射也有可能导致随机效应,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所说的X射线对人的随机效应我们很难把握,这就决定了您在做胸透的时候,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存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胸透可以直接观察肺部的病灶和心血管有无畸形,但是对肺部的细小病变并不容易显示出来,也没有客观的记录,而胸片可以留下客观的记录,便于临床医生随时清晰地观察和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复查对比,再加上胸透所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地大于胸片,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已经渐渐地用胸片代替了胸透。
由于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期,细胞分裂旺盛,对于射线特别的敏感,一旦进行了X线检查,对于性腺和甲状腺的伤害会更大。
看来,如果不是病情特别需要的话,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胸透还是能免则免。即使是要做的话,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铅衣和铅脖套,一定要戴,不要怕麻烦。
气胸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脓气胸是脓胸的一种类型,即在有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脓腔内有气体,出现液平面,称为脓气胸。脓胸是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那么,做那些检查可以确诊脓气胸呢,下面专家介绍脓气胸的化验检查。
1、血气分析:显示PaO2降低,动脉-肺泡氧分压差增大。
2、X线表现:为诊断脓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压缩的程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移位等。
脓气胸的典型X线表现为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系肺组织和胸膜腔内气体的交界线,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线外见不到肺纹理,透亮度明显增加。脓气胸延及下部则肋膈角显示锐利。少量气体往往局限于肺尖部,常被骨骼掩盖。嘱患者深呼气时,使萎缩的肺更为缩小,密度增高,与外带积气透光区呈更鲜明对比,从而显示脓气胸带。局限性脓气胸在后前位X线检查时易遗漏,需在X线透视下转动体位方能见到脓气胸。大量脓气胸时,则见肺被压缩聚集在肺门区呈圆球形阴影。若肺内有病变或胸膜粘连时,则呈分叶状或不规则阴影。大量脓气胸或张力性脓气胸显示纵隔和心脏移向健侧。脓气胸合并胸腔积液时,则具液气面,透视下变动体位可见液面也随之移动。若围绕心缘旁有透光带,应考虑有纵隔气肿。
根据X线胸片,大致可计算脓气胸后肺脏受压萎陷的程度,这对临床处理有一定的意义。
3、胸部的CT检查:脓气胸的基本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缩改变。一般应在低窗位的肺窗条件下观察,含极少量气体的脓气胸和主要位于前中胸膜腔的局限性脓气胸的诊断,X线平片可漏诊,而CT上则无影像重叠的缺点,诊断非常容易。多数学者认为,对外伤患者,尤其是进行机械呼吸器通气者,作CT扫描时,应对上腹部、下胸部的CT图像进行肺窗观察,以便发现隐匿型少量脓气胸。CT还可鉴别位于纵隔旁的脓气胸与纵隔气肿以及肺气囊,对有广泛皮下气肿存在的患者,CT检查常可发现X线平片阴性的脓气胸存在。
关于胸透与胸片的问题
胸透是动态观察病情,胸片是静态留影。
通常胸片是比胸透要准确的,只有在胸透发现问题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就必须拍摄胸片,有利于医生研究及诊断,总不能让患者一般透视一般研究吧,那得吃多少射线啊,如果胸片无异常,无咳血,可以不拍摄CT,另外,如果自己心里怀疑某种疾病,则必须拍CT,否则是一种精神负担。
咳血是肺癌中晚期症状
七成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
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一位,而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漏诊。
七成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是晚期。很多人都认为咳嗽、咳血、体重减轻等都是肺癌早期症状,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事实上,绝大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咳血就已经是中晚期了。
肺癌被分为四期,三期或四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20%,但如果肿瘤在一期就能被发现,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70%。但常规体检中的胸片、胸透检查至少会漏掉50%以上的早期肺癌。
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次低剂量螺旋CT
肺癌越晚发现,生存率越低,但常规的检查常常会导致漏诊,比如常规体检中的胸片、胸透检查可以查出肺癌,但并非最佳办法,这些检查至少会漏掉50%以上的早期肺癌。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包括有肺癌家族史、吸烟支数在400支以上(吸烟的年数乘以每日吸烟的支数)、吸二手烟超过20年、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或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中等,应该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这种筛查方法的早期肺癌检出率可达80%。
做胸透多少钱
做胸透的价格一般是在10—30元不等,这是因不同的医院和地域决定的。不过现在很多体检中慢慢开始用胸片取代胸透了,尤其是给学生的体检中。胸片的价格就要高于胸透了,胸片的辐射剂量少很多,对身体危害也要比胸透小,价格大致在50元-15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