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的简介
食道的简介
食管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食管在系统发生上起初很短,随着颈部的伸长和心肺的下降,而逐渐增长。某些脊椎动物的食管还可贮存食物,如鸟类胃前部食管膨大而成的嗉囊,就是暂时贮存食物的器官。有些鸟类还用嗉囊携带食物回巢,哺喂幼鸟。反刍动物四个胃中瘤胃、网胃和瓣胃均由食管演化而来。食管如果保护不好,会导致食道癌。
腊肉的食品简介
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形态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
熏腊肉 能。湖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特点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食用色素的简介
食品的色彩是食品感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在制作食品时常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使用的食用色素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在1850年英国人发明第一种合成食用色素苯胺紫之前,人们都是用天然色素来着色。早在公元10世纪以前,古人就开始利用植物性天然色素给食品着色,最早使用色素的是大不列颠的阿利克撒人,当时他们用茜草植物色素做成玫瑰紫色糖果。以后,美洲的托尔铁克人与阿芒特克族人相继从雌性胭脂虫中提取胭脂虫红,用于食品着色。我国自古就有将红曲米酿酒、酱肉、制红肠等习惯。西南一带用黄饭花、江南一带用乌饭树叶捣汁染糯米饭食用。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有天然和合成之分。天然食用色素是直接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对人体一般来说是无害,如红曲、叶绿素、姜黄素、胡萝卜素、苋菜和糖色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工合成食用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如合成苋菜红、胭脂红及柠檬黄等等。这些人工合成的色素因易诱发中毒、泻泄甚至癌症,对人体有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2]
天然色素多由天然呈色的植物制取。这些呈色的植物组分,皮、壳、叶、渣等往往以此作综合利用。也有由动物制取的,如紫胶色素(胭脂虫色素),还有由微生物制取的,如红曲色素。制取方法除焦糖色系以糖类物质在高温下加热焦化而得外,多以水或相关溶液抽提,再进一步精制,浓缩干燥而成。也有将呈色植物组分经干燥,粉碎直接应用的。还有通过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方法来制取的。有以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取在化学结构上与天然完全相同的色素(nature-identical colours)如β-胡萝卜素,其安全性比一般合成色素为强。[3]
由动、植物组织以及矿物中提取的微生物色素、植物性色素及矿物性色素等天然色素,其中可供食用者称为天然食用色素。广泛用于药品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有虫胶色素、红花黄色素、甜菜红、辣椒红素、红曲米、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酸铜钠盐、酱色等。在选用食用色素时,其色、味、嗅应该力求与天然物或习惯相协调。[4
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临床诊断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都属于上感。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冬春季节交替时较多,婴幼儿最多见,每年常有数次,症状表现轻重度不同。轻度症状表现为低热、流涕、鼻塞、轻咳、打喷嚏、腹泻或轻度呕吐等,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咽部稍红,颈部或颌下淋巴结可轻度肿大,精神状态良好,自然病程在3~7天左右。重者体温高,常在39℃以上,症状表现为精神较弱、头痛、阵咳、咽痛、呕吐、乏力、畏寒、食欲下降等,有明显的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炎症还可波及中耳、鼻窦和气管,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和气管炎。有时还会伴有腹痛,轻压脐周部位有疼痛感,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腹痛剧烈没有好转,父母应及时带婴幼儿去医院就诊。
念珠菌阴道炎的简介
念珠菌性阴炎是一种病症。目前对念珠菌阴道炎复发的发生原因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于频繁的再感染;另一种是由于上次发作后未将致病菌完全清除。频繁的再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源于某些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①性生活过频、性伴侣较多,使得通过性行为相互传播机率增加,②频繁的阴道灌洗使得阴道内环境发生异常改变,如菌群失调、酸度增加,可为念珠菌再感染奠定发病基础。③有些患者为了"预防"可能的感染,不规则的服用广谱抗菌素也会使得阴道局部防御机制遭到破坏,引发菌群失调而频繁感染,④与他人共用浴巾、互穿内衣,以及长期穿着紧身衣裤也可成为复发的因素之一。
肉类食物的简介
肉类包括畜肉、禽肉。畜肉有猪、牛、羊、免肉等。禽肉有鸡、鸭、鹅肉等。肉类含存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矿物质,是人类的重要食品。 [1]
肉类食品包括牲畜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肉类食物 它们能供给人体所必需的氮基酸、脂肪酸、无机盐和维生素。肉类营养丰富,吸收率高,滋味鲜美,可烹调成多种多样为人所喜爱的菜肴,所以肉类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食品。
肉作为食物,在人的一般概念中,享有一种特殊的地位。较之谷类、蔬菜、水果等其他类的主要食物,肉类往往被认为是更为高级也更为难得的食物,古代和近代乃至20世纪前半叶尤其如此;而进入20世纪后半叶,肉的消费量在许多社会中,比起过去已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肉类食物中,人食用得最多的,是畜肉和禽肉这两种。提供畜肉的家畜主要是猪、牛以及羊;提供禽肉的家禽主要是鸡、鸭以及鹅。一般来说,人食用畜肉的量远大于禽肉,这应该是由于兽类的体型远大于禽类的缘故,故而能产生更多的肉。
阴道的简介
阴道分泌物的正常PH值为3.8。阴道的下部较窄,下端以阴道口(vaginal orifice)开口于阴道前庭。在处女阶段,阴道口的周围有处女膜(hymen)附着,可呈环形、半月形、伞状或筛状。处女膜破裂后,阴道口周围留有处女膜痕。在生殖器发育成熟后,处女膜会随每次的经血排出而慢慢减少,随着时间推移,消失也是正常的,根据是否有处女膜来判断是否发生过性生活是很不科学的。
跆拳道的简介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
1955年以前,韩国是没有跆拳道一词的,韩国的武术也以空手道、唐手道和民间少数的跆跟等为主,日治时期,大量韩国青年学生赴日留学,在日本接受了系统的松涛馆空手道训练,回国后他们开始创立道馆教授学生。日本战败后,韩国获得民族独立,大批空手道、唐手道道馆兴起,韩国早期空手道传播者们将民族传统武术跆跟与空手道相结合,称为唐手道。并出现了最早的一批韩国道馆,这就是后来的九大道馆。[1]
“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命名。崔泓熙将军早年在留学日本时,学习了日本松涛馆流空手道,并将其与韩国传统武技跆跟、手搏等技术融入到跆拳道中去。总之,现代的跆拳道是结合当代东亚武技之长的韩国发源武术运动之一。[1]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2]
跆拳道于1988年奥运会时为示范项目;于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为试验比赛项目;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跆拳道在全世界的组织主要分为两个体系,分别为:国际跆拳道联盟(ITF)和世界跆拳道联盟(WTF)。奥运会采用的是WTF体系。
尿道旁腺癌简介
一、发病原因
尿道旁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排尿、性交、妊娠或反复泌尿系感染对尿道刺激可能是一些尿道癌的诱因。增生性疾病,如肉阜、乳头状瘤、腺瘤、息肉会继发恶变。尿道黏膜白斑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
二、发病机制
尿道旁腺癌主要为腺癌结构,有透亮细胞型和乳头状型。尿道口可有鳞癌出现,尿道可有移行细胞癌出现。女性尿道长3~4cm,直径8~10mm。从膀胱颈至尿道外口,尿道可分为3段,即近1/3、中1/3和远1/3段。近段1/3尿道覆盖着移行上皮、远段2/3尿道覆盖分层的鳞状上皮。远段1/3淋巴液引流至表浅和深部的腹股沟淋巴结,近段2/3淋巴液引流至盆腔淋巴结。约52%的原发病灶发生于远段尿道,39%发生于中段尿道,9%起始于近段尿道。
介绍四道补肾简单菜谱
核桃元肉淡菜瘦肉汤
材料:元肉12克,核桃肉12克,淡菜12克,瘦肉120克,生姜数片。
做法:核桃肉去壳洗净,元肉洗净,淡菜去杂物,浸洗干净。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内,加水8碗煲成浓汤
盐水虾
材料:虾300克,葱结10克,姜,盐,花椒,味精,黄酒各适量。
做法:将虾剪去须爪,洗净沥干;锅中放水500毫升,烧开,加入葱,姜,盐‘花椒烧至香气时,再放入虾,加入黄酒,烧至沫起去浮末,连汤同时倒入陶锅,待凉即可食用
韭菜粥
材料:新鲜韭菜60g或韭菜籽10克,米60克,盐适量。
做法:将韭菜切成细末,与洗净的米同入锅内,加入1000毫升的水共煮成粥,加精盐调味即可。
冬虫草炖全鸭
材料:冬虫草8钱洗净,陈皮浸软,刮去瓤。
做法:鸭去毛,去内脏及皮,切除鸭尾,洗净,吸干水份。用酒搽匀鸭肚,放入一半冬虫草在鸭肚内,然后将鸭放入炖盅内,鸭背向下,加入姜片,陈皮及余下的一半冬虫草。滚水后,盖上炖盅盖,隔水炖4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日常食疗养肾
女性朋友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补肾益气又可以补血的食物,如:山药、枸杞、核桃仁、黑豆、动物肝脏、何首乌、海参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补肾食物,平时可以做成菜、粥、汤等各种新式的菜肴,而常吃却不多吃是才食疗的精髓。
中药调理养肾
阿胶:用于血虚经少,冲任不固的崩漏及妊娠下血。含多种氨基酸,治疗贫血优于铁剂,改善体内钙平衡,可用于尿毒症肾性贫血。可以做成阿胶炖红枣实用:红枣30枚煮熟,加入阿胶10克炀化即可。
胃肠道感染的简介
病原体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和在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的孤儿病毒(ECHO病毒)。1970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这些病毒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在上述已命名的3种肠道病毒的67个型别以后发现的肠道病毒,都按肠道病毒序数编号命名,即68﹑69﹑70﹑71﹑72型肠道病毒等。
肠道病毒颗粒为20、24、30纳米的直径,含脂质、核心的单链核糖核酸、乙醚等脂类溶剂的抗性、酸及各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洗涤剂都具有耐药性。大多数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产生细胞损伤。
肠道病毒通常寄生于肠道,仅于少数情况,进入血流或神经组织。正常的病毒携带者不多见,隐性感染甚为普遍,人受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也是少数。
流行情况
1969~1973年,70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世界很多地区发生,首先在非洲加纳开始,以后波及非洲其它地区。1970年在东南亚﹑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发生大流行,涉及百万人,1971年在欧洲的南斯拉夫和法国等地有几次小暴发流行。
在1981,再次在亚洲和非洲,并蔓延到加勒比,南美国,美国中部和美国,迈阿密和其他地方。在1980年代,中国也发生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