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体检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龄前体检应该注意些什么
1、体检当天早上不要进食进水,所以家长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食物,在抽血化验肝功能结束后让孩子进食;
2、抽血是宝宝们在体检中要过的最大一关,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其注意力;
3、因为现在这个同龄的小朋友比较多,需要多次排队,建议去两个大人,一个负责排队,一个负责陪宝宝玩。(因为人很多,里面的空气不好,最好能有个人带宝宝去通风点的地方玩)
最后,给需要的宝宝妈妈们列出详细的“排队”名单,四次排队分别是:
1、排队取病历卡和各种化验的单据;
2、排队付费(一般体检费为97元,如果加血型的再另加8元,现在有的幼儿园要求验血型);
3、排队抽血;
4、排队做体检(量身高,称体重和测听力)。
学龄前儿童体检的重要性
一、学龄前儿童体检的作用
1.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符合正常指标。
2.发现体格发育异常时,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地矫正或治疗。
3.早期发现儿童的生理陷和某些疾病,以便及时进行矫治,如眼的弱视力,耳的听和低下,只有尽早发现,才能尽快治疗,又如语言不清和“口吃”等,越早纠正,效果越好。
4.发现智力缺陷,可及早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与教育。如果仅是由于环境影响或教育不当引起的智力低下(轻度),可让孩子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共同生活,给以适当的辅导,就能很快与正常儿童不相上下。
二、学龄前宝宝体检的4大重点
3至6岁的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与感觉、视觉、听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儿童体检中,视、听的检查是特别重要的,检查视力、听力是否正常,同时还要测验其对物品、颜色,视听的识别能力。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儿童体检有几个特有的项目与重点,像铅含量、微量元素、骨龄、智力水平、听力检测等等。
重点1:铅含量
铅是人体唯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它影响着智力和骨骼的发育,造成消化不良、贫血,破坏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使人体内有0.01微克铅的存在,也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因此,铅测定是儿童体检的重中之重。
重点2:血色素
贫血的孩子往往比同龄正常孩子矮2~10厘米,原因多半是缺铁。缺铁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影响认知能力,造成孩子行为怪异、多动。
重点3:锌、钙、镁
体内的锌低于正常1/2水平的孩子有80%存在严重发育迟缓,因此,孩子要想长高,锌的摄入量很重要。钙、镁也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相辅相成促进发育。钙缺乏、高血钙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疾病,因此,钙不能随便补充,必须检测后遵照医嘱补充。
重点4:骨龄测定
主要是根据x光片分析孩子的身高潜力和发展。据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出现骨龄发育提前趋势,会严重影响他的身高、体型,致使他16岁就不再长个儿。因此,体检时骨龄测定也必不可少。
三、定期体检可以预防哪些问题?
给孩子做了全面健康体检之后,医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体检结果对孩子的疾病和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1、补种疫苗。
疫苗接种集中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一旦上学这方面往往被忽视,有些疫苗需要打加强针。比如:通过检查,可以确定孩子体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是否下降,如果下降便需补种。
2、弱视治疗不能错过关键期。
孩子弱视的治疗必须在低龄,如果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将无法挽回,而父母很难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弱视,只有通过体检才能发现。
3、脊柱侧弯早期可用非手术疗法。
脊柱侧弯是儿童常见病,如果发现早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可减少孩子的痛苦。
4、肥胖儿体重控制应从早期开始。
现在家长都知道孩子太胖了不好,可是孩子怎样才算超重,如何把孩子体重降下来,还是需要医生来指导的。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减肥与成人减肥不太一样,不过,小胖墩儿还是越小进行干预越好,因为肥胖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
5、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体检可以发现“问题儿童”的问题所在,对那些只是有些心理苗头的孩子通过心理咨询与沟通,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理。
四、学龄前体检应该注意些什么?
1、体检当天早上不要进食进水,所以家长最好随身携带一些食物,在抽血化验肝功能结束后让孩子进食。
2、抽血是宝宝们在体检中要过的最大一关,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提前做好思想工作,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其注意力;
3、因为现在这个同龄的小朋友比较多,需要多次排队,建议去两个大人,一个负责排队,一个负责陪宝宝玩。(因为人很多,里面的空气不好,最好能有个人带宝宝去通风点的地方玩);
最后,给需要的宝宝妈妈们列出详细的“排队”名单,四次排队分别是:
1、排队取病历卡和各种化验的单据;
2、排队付费(一般体检费为97元,如果加血型的再另加8元,现在有的幼儿园要求验血型);
3、排队抽血;
4、排队做体检(量身高,称体重和测听力)。
定期体检是一种保障健康的有效手段,能够早期发现一些无痛或症状不明显的疾病。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及时发病疾病,及早预防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鉴别诊断
1.风湿性心肌炎 多见于5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抗链“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β受体功能亢进症 多见于6~14岁学龄女童,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如生气)和精神紧张(如考试前)有关,症状多样性,但都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体检心音增强,心电图有T波低平倒置和S-T改变,普萘洛尔试验阳性,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心脏β受体功能亢进。
3.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多为三度阻滞,患儿病史中可有晕厥和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但多数患儿耐受性好,一般无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窄,房室传导阻滞无动态变化。
小孩心脏早搏是怎么回事
在日常生活中,心脏早搏患儿较为多见,据统计,约1%~2%的健康学龄儿童有过过早搏动(简称早搏)现象。
儿科专家指出,体检时发现患者出现了早搏,应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必须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器质性疾病。
单纯的早搏次数不多,如每分钟低于6次,没有其他不适,这类早搏一般无需用药;如果早搏次数每分钟超过10次,甚至超过20次,有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的或在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应及时去医院看医生,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包括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学龄前宝宝每年一检很必要
学龄前宝宝每年一检很必要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异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个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很多家长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是以保健为主,3岁以后的孩子是以教育为主,以为保健的问题不重要了。其实,孩子到了幼儿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才能发现。特别是对三至四岁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体检的作用
1.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符合正常指标。
2.发现体格发育异常时,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地矫正或治疗。
3.早期发现儿童的生理陷和某些疾病,以便及时进行矫治,如眼的弱视力,耳的听和低下,只有尽早发现,才能尽快治疗,又如语言不清和口吃”等,越早纠正,效果越好。
4.发现智力缺陷,可及早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与教育。如果仅是由于环境影响或教育不当引起的智力低下(轻度),可让孩子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共同生活,给以适当的辅导,就能很快与正常儿童不相上下。
高龄产妇孕前检查 染色体检查
通过静脉血检查遗传性疾病。如果染色体异常,会导致畸形儿和流产的发生。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克氏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遗传疾病。有遗传病家族史夫妇及反复流产的高龄孕妇必须做此项目。
学龄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发育
3岁的孩子,由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迅速,头部看上去显得特点大,此时脑的重量已是出生时的3倍,约为1000克;4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5岁时脑的大小和重量已与成人脑十分接近。学龄前期结束时,几乎所有皮质传导纤维都已髓鞘化。在小儿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环境的刺激可以极大地影响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与功能,其可塑性、代偿功能也很强,是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此期脑的功能不断趋向成熟,但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单纯或过多、过久的活动容易引起疲劳。由于他们的兴奋过强于抑制过程,所以,表现得易激动、好活动、自控能力较差,有时玩起来达到入迷的程度,吃饭、睡觉都不顾了。所以,家长要注意防止孩子过度兴奋和疲劳,不能任其自然。
呼吸系统的发育
小儿的呼吸道比成人短而狭,组织柔嫩,呼吸道黏膜易受损伤,呼吸道壁的血管和淋巴管较多。肺泡比成人小,胸廓发育与胸廓肌肉较成人差。因此,这个时期小儿肺部的弹性较差,胸廓狭小,肋骨是水平的,所以呼吸较浅,呼吸次数较成人多。此期,要注意小儿生活环境中空气要流畅,并注意躺、坐的姿势,以免妨碍胸廓的正常发育。小儿锻炼身体、劳动、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呼吸锻炼,使小儿有比较深长的均匀呼吸,以便充分供给身体需要的氧,促使体格的发育。
中期唐氏筛查多少周做
唐氏筛查是一种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和绒毛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 进行筛查的最佳时间是怀孕的第15~20周。一般抽血后一周内孕妇即可拿到筛查结果,如结果为高危也不必惊慌,因为还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和胎儿染色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