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
圣女果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
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侧根发生多,大部份分布于土表30厘米的土层内。植株生长强健,有茎蔓自封顶的,品种较少;有无限生长的,株高2米以上。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多而细。
果实鲜艳,有红、黄、绿等果色,单果重一般为10~30克,果实以圆球型为主;种子比普通番茄小,心形。密被茸毛,千粒重1.2~1.5千克。
果实直径约1~3厘米,鲜红色。圣女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在20~28℃,种子发芽期需要温度25~30℃,低于14℃发芽困难。幼苗期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为10~15℃。开花座果期,白天20~28℃,夜间15~20℃,低于15℃,生长发育缓慢,气温高于35℃时,植株生长缓慢,也会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发育期,一般白天为24~28℃,夜间为16~20℃,昼夜温差保持在8~10℃。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鸡冠花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上部呈扁平状,具棱状纵沟,分枝少。叶互生,有叶柄,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深红、翠绿、黄绿、红绿等多种颜色。内穗状花序顶生,呈扇形、肾形、扁球形等。花有白、深黄、金黄、淡红、紫红、棕红、橙红等色。种子有黑色有光泽。花期为6~10月。鸡冠花植株有高型、中型、矮型三中,矮型的只有30厘米高,高可达2米。
鸡冠花的生长习性与管理要点:
喜高温、全光照且干燥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短日照诱导开花。喜疏松肥沃、湿润、弱酸性沙质壤土,忌土壤积水。
栀子花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m。干灰色,小枝绿色,有垢状毛。
叶
叶对生,革质,稀为纸质,少为3枚轮生,叶形多样,通常为长圆状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25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骤然长渐尖或短尖而钝,基部楔形或短尖,两面常无毛,上面亮绿,下面色较暗;侧脉8-15对,在下面凸起,在上面平;叶柄长0.2-1厘米;托叶膜质。
花
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有纵棱,萼檐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花丝极短,花药线形,长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长约4.5厘米,柱头纺锤形,伸出,长1-1.5厘米,宽3-7毫米,子房直径约3毫米,黄色,平滑。
果
果卵形、近球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色或橙红色,长1.5-7厘米,直径1.2-2厘米,有翅状纵棱5-9条,顶部的宿存萼片长达4厘米,宽达6毫米;种子多数,扁,近圆形而稍有棱角,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3-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生长习性
喜光也能耐荫,在庇荫条件下叶色浓绿,但开花稍差;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热也少耐寒(-3℃);喜肥沃、排水良好、酸性的轻粘壤土,也耐干旱瘠薄,但植株易衰老;抗二氧化硫能力较强。萌蘖力、萌芽力均强,耐修剪更新。
生境分布
栀子花原产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集中在华东和西南、中南多数地区,福建、贵州、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南部等省份。四川省达州市,河南省唐河县,湖南省岳阳市的市花即为栀子花。
人参果 形态特征
人参果属茄科蔬菜、水果兼观赏型的草本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为多年小灌木。在中国和日本为一年生栽培。株高60~150cm,茎基部木质化,茎节上易发生不定根。基部叶椭圆形,上部叶形如番茄,有些经过人工处理,便会有僧人、神仙等的图案。
叶
叶片生有绒毛。浆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成熟时果皮淡黄色,有些品种有紫色的条形斑纹,直径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9-11月。果肉浅乳黄色。种子浅黄色,似茄子种子,使用年限为2年。根状茎长圆柱形,直径1-1.5厘米,多节,绿色至黄色。叶基生,4-8(-12)枚,近革质或纸质,倒披针形、条状披针形、条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15-65厘米,宽1.5-9.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鞘叶2枚,披针形或矩圆形,长2.5-10厘米。
花
穗状花序直立,少有弯曲,密生多花,长2.5-9厘米;总花梗短,长1-6厘米;苞片绿色,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除每花有一枚苞片外,另有几枚无花的苞片在花序顶端聚生成丛;花短钟状,长5-7毫米;花被筒长2-2.5毫米;裂片卵形,先端渐尖,长3-5毫米,宽约2-4毫米,肉质,黄色或黄绿色;花丝基部扩大,其扩大部分有的贴生于花被片上,有的加厚,肉质,边缘不贴生于花被片上,有的彼此连合,花丝上部分离,长1-2 毫米,内弯,花药卵形;子房近球形,直径2.5毫米,花柱不明显,柱头钝三稜形,顶端 3裂。
“人参果”分枝萌发力极强,每株在10~20cm之间留3~4个枝条为结果枝条,其余枝条全部剪去育苗播插或作畜禽饲料;开花结果后每束花果只能留1~2个果,这样果大品质好。
莲花掌的形态特征
莲花掌(Aeonium tabuliforme f.cristata)是多年生无茎草本。根茎粗壮,有多数长丝状气生根。叶蓝灰色,近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钝近平截形,红色,无叶柄。总状单枝聚伞花序,花茎高20-30厘米,花8-12朵,外面粉红色或红色,里面黄色,花期6-8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装饰室内。
1、形态特征
莲花掌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0厘米,有匍匐茎。叶丛紧密,直立呈莲座状
,叶倒卵形,肉质、无毛,表面被白粉,以翠绿色为主,少数为粉蓝或墨绿色。花梗白叶丛中抽出,花茎柔软,有苞片,具白霜。有8~24朵花,聚伞花序,花冠红色,花瓣披针形不张开,花期6~10月。
2、生长习性
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耐半阴,不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烈日。
射干和鸢尾花怎样区别
一、形态特征对比
1、射干形态特征
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长20~60厘米,宽2~4厘米,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
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直径4~5厘米;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顶端钝圆或微凹,基部楔形,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
雄蕊3,长1.8~2厘米,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丝近圆柱形,基部稍扁而宽;花柱上部稍扁,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有细而短的毛,子房下位,倒卵形,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黄绿色,长2.5~3厘米,直径1.5~2.5厘米,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着生在果轴上。花期6~8月,果期7~9月。
2、鸢尾形态特征
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cm,斜伸;须根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长15~50cm,宽1.5~3.5cm,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
花茎光滑,高20~40cm,顶部常有1~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1~2枚茎生叶;苞片2~3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色淡,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5~7.5cm,宽2~2.5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1~2朵花;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花梗甚短;
花被管细长,长约3cm,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cm,宽约 4cm,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长4.5~5cm,宽约3cm,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雄蕊长约2.5cm,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长约3.5cm,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长1.8~2cm。
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
二、生长习性对比
1、射干生长习性
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2000~2200米处也可生长。喜温暖和阳光,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旱地均能栽培,以肥沃疏松。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中性壤土或微碱性适宜,忌低洼地和盐碱地。
2、鸢尾生长习性
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
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
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
生于浅水中;
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
壮阳果形态特征
乔木,高通常在15米以内,胸径15-40厘米,小枝淡黄灰色,无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叶披针形或线形,较迟脱落。叶常聚生于枝顶部,纸质或革质,椭圆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长4-20厘米,宽1.5-7厘米,顶部渐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于圆,对称或一侧略短,叶缘有裂齿或浅波浪状,很产兼有全缘,两面同色,叶背被雨点状、无色、半透明、甚细小(在4倍扩大镜下可见)的鳞腺,侧脉每边9-20条,直达齿端,支脉纤细,彼此近于平行;叶柄长0.5-4厘米。
雌花通常着生于雄花序轴的下段,若全为雌花则花序长不过10厘米;每3朵一簇,也常有单朵散生,花柱斜展,长约2毫米。壳斗碗状或半圆形,高22-45毫米,宽25-55毫米,少有较少,则果序较长且有成熟壳斗多达16个,包着坚果约一半至大部分,小苞片三角形或斜四边菱形,中央及两侧边缘脊肋状增厚且略隆起,形成规则的网纹,很少几全与壳壁愈合而仅留痕迹,壳壁中部以下甚增厚,木质;坚果半圆形或宽陀螺形,顶部圆,平坦或中央略凹陷,很少无毛,果壁近角质,比壳壁厚,很少等厚,果脐占坚果面积一半至大部分,其上部的边缘檐状,子叶饱满,4-8浅裂。花期几乎全年,盛花期5-7月,果次年约同期成熟。
鲜无花果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3-10米,多分枝;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直立,粗壮。叶互 生,厚纸质,广卵圆形,长宽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 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 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时 1或5,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 裂,线形。榕果单生叶腋,大而梨形,直径3-5厘米,顶部下陷,成熟时紫红色或黄色, 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镜状。花果期5-7月。
花椰菜是西兰花吗
花椰菜是西兰花吗?这首先得从“花椰菜是什么”说起。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或椰菜花,是一种十字花科的蔬菜,为甘蓝的变种。花椰菜的头部为白色花序,与西兰花类似。花椰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其产品器官为洁白、短缩、肥嫩的花蕾、花枝、花轴等聚合而成的花球,是一种粗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人们喜食的蔬菜。
说完了“花椰菜是什么”,下面来看看“西兰花是什么”吧!
西兰花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普通的花椰菜基本相似, 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1-2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据不同品种叶片生长20片左右抽出花茎,顶端群生花蕾。紧密群集成花球状,形状为半球型,花蕾青绿色,故俗称青花菜。西兰花的叶色蓝绿互生,逐渐转为深蓝绿,蜡脂层增厚,叶柄狭长。它的叶形有阔叶和长叶两种。根茎粗大表皮薄,中间髓腔含水量大、鲜嫩,根系发达。
看完上文的详细介绍,大家心中“花椰菜是西兰花吗”的答案是否初现雏形了呢?实际上,西兰花和花椰菜同属十字花科甘蓝类蔬菜,但一个洁白如玉,一个碧绿如翠,是甘蓝家族的一双“姊妹花”。所以花椰菜并不是西兰花,二者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
扫帚菜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扫帚菜,又名地肤,别名扫帚苗、铁扫帚、野菠菜,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整个植株外形卵球形。叶披针形,长2-5厘米,宽3-7毫米;具3条主脉,茎部叶小,具1脉。花常1-3个簇生于叶腋,构成穗状圆锥花序。花被近球形,淡绿色,裂片三角形。胞果扁球形,果皮膜质,与种子离生。种子黑色,具光泽。
生长习性
对气候、温湿度要求不严,原野、山林、荒地、田边、路旁、果园、庭院等地均能生长。
地理分布
扫帚菜适应性强,我国分布广泛,各地均可野生成长。四川自贡、内江地区很普遍。
葡萄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蔓长达10~20米。单叶,互生。花小,黄绿色,组成圆锥花序。浆果圆形或椭圆形,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果熟期8~10月。
生长习性:
最适宜的气候和阳光:阳光照射太少会酸,太多则过甜。春天发芽时,葡萄喜7~12度气温,这时不能有霜和冰雹;葡萄枝生长的时候,温度最好在20~25度之间,不凉不热,还要阳光灿烂;秋天,葡萄开始成熟,理想温度20~25度,凉爽宜人,这时千万不可下雨。太冷的地方,葡萄树很难过冬,这些地区夏天的温度不高,葡萄难以成熟;太热的地方,病虫害多,假如它的冬天气温经常超过10度,葡萄根会继续向枯枝缓慢供应养分,第二年葡萄发芽时,便会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