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汤的不同处方
导痰汤的不同处方
《女科切要》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茹、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肥白,痰闭子宫,月信准而不受胎,经来腹不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女科切要》卷二
《寿世保元》卷三: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白术1钱5分(去芦),香附2钱,青皮(去瓤)2钱,黄芩(炒)2钱,瓜蒌仁3钱,砂仁8分,黄连(姜炒)2钱,甘草8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嗳气声闻于外,胸膈闷,舌黑、因气有痰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旋覆花、半夏、陈皮、荆芥、五味子、前胡、白芍药、杏仁、桔梗、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准信,痰闭子宫,不能受胎,其人肥白,腹不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治痧要略》: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僵蚕1钱,瓜蒌1钱,牛蒡子1钱,陈皮8分,银花8分,薄荷5分,泽泻5分。
【功能主治】痧因痰壅不降者。
【用法用量】水煎,微冷服。
【摘录】《治痧要略》
《嵩崖尊生》卷七: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4钱,南星1钱,枳实1钱,赤苓1钱,橘红1钱,炙草5分,竹沥1盏,姜汁3茶匙。
【功能主治】痰厥暴不知人,类于卒中,但未卒仆,喉中痰潮如曳锯声。
【用法用量】先用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温浆送下,探吐其痰,随用本方。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仙拈集》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南星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瓜蒌仁1钱,枳实1钱,桔梗1钱,山栀1钱,黄芩1钱,黄连1钱,甘草2分,木香(另研)2分,辰砂2分。
【功能主治】痫,痰壅。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木香用量原缺。
【摘录】《仙拈集》卷二
《性病》: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黄连2钱,白术1钱半,陈皮1钱,滑石1钱,黄芩半钱,木通3分,桃仁12个,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躯体肥满而有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性病》
《杏苑》卷四: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神曲2钱,枳实2钱,大黄2钱。
【功能主治】消宿食,下郁积。主过食伤脾,健运无力,致食不得消化,郁于肠胃之间,而为泄泻。
【用法用量】上先以水煎,临熟下大黄滚1-2沸,空心服。如利之后,以人参、白术等剂补之。
【各家论述】用神曲快脾消宿食,枳实消郁滞,大黄下肠胃中之宿滞,此乃通因通用之义也。
【摘录】《杏苑》卷四
《脉因症治》卷二: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台芎2两,香附8两,陈皮1两,苏叶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痰注胁痛。
【摘录】《脉因症治》卷二
《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白茯苓、桂心、半夏(汤洗10次)、干生姜、橘红、枳壳(炒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至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百一》卷五引费达可方
《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4两(汤洗7次),天南星1两(细切,姜汁浸),枳实(去瓤)1两,橘红,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痰凝气滞,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头痛吐逆,痰嗽喘急,不思饮食,以及头晕,不寐,短气,谵语,中风,痰厥,痰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2盏,生姜10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引皇甫坦方
《一盘珠》卷八: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雄黄3分,贝母3分,陈皮3分,茯苓3分,桔梗3分,北细辛3分,菖蒲3分,瓜蒌3分,薄荷3分,蝉退3分,天麻3分,郁金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五痫初起轻者。
【用法用量】竹沥、姜汁为引,水煎服。
【摘录】《一盘珠》卷八
《症因脉治》卷四: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半夏、南星、橘红、枳壳、甘草、赤茯苓、海石、生姜。
【功能主治】痰积泄泻,脉滑实者。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或玄明粉。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马培之医案》:导痰汤
【药方名称】导痰汤
【处方】制半夏1钱半,陈皮1钱,木香4分,当归2钱,独活1钱,五加皮1钱半,生白术1钱半,淮牛膝1钱半,川芎8分,竹茹8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湿痰攻注背俞,脊驼作痛.脉小滑者。
【摘录】《马培之医案》
闭经常见类型
肾虚精亏型闭经
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气血虚弱型闭经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气滞血瘀型闭经
经期先后不定 ,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痰湿凝滞型闭经
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 ,倦怠,食少 ,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闭经了怎么办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①肾虚精亏型闭经。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②气血虚弱型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③气滞血瘀型闭经.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④痰湿凝滞型闭经.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肺吸虫病的偏方
1、寒湿阻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晕头痛,饮食无味,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舌淡红苔白,脉濡数。散寒化湿。藿香正气散加减。
2、虫毒犯肺证:咳嗽,胸闷,胸痛,咯痰如脓而腥,或咯铁锈色痰,甚至咯吐鲜血。烦躁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肺化痰、杀虫止血。苇茎汤加槟榔、仙鹤草等。
3、痰虫互结证:下腹部至大腿间深部肌肉可扪及指头大小结节,可相连成串,按之略有痛痒,或腹、胸、腹股沟甚至头、颈,可扪及核桃或鸭蛋大包块,边界不清,按之柔软或硬实,舌淡红苔白,脉滑。杀虫化痰、软坚散结。导痰汤合消瘰丸加槟榔、雷丸、榧子等。
4、虫毒侵脑证:头痛固定不移,呕吐,反应迟钝,或痫病发作,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为偏瘫,语言謇涩等,舌淡苔白滑,脉弦滑。化痰开窍、杀虫熄风。涤痰汤加槟榔、鹤虱、芜荑英、天麻等。
眼睑下垂辨证治法处方
辨证治法处方
辨证:痰热内蕴,腑气不通,络脉瘀阻。
治法:清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
处方:黄连导痰汤和牵正散加减。黄连6克,法半夏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胆南星12克,竹茹12克,蝉蜕6克,僵蚕10克,全蝎粉3克(冲服),蜈蚣1条,钩藤30克,酒军6克,蒲公英15克,赤芍15克,地龙6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
左眼睑开合度明显增大,大便通畅,日1~2行,质软,咽喉稍充血,舌红,苔薄黄不腻,脉浮弦。
辨证:腑气已通,痰热已化,风热外袭,肝木偏亢,络脉瘀阻。
治法:清热平肝,活血通络,疏散风热。
处方:五味消毒饮、凉血地黄汤合牵正散加减。银翘各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30克,蝉蜕6克,地龙6克,当归6克,赤芍20克,生地20克,全蝎粉3克(冲服),蜈蚣1条,白芍30克,钩藤30克,刺蒺藜30克,黄芩10克 ,生甘草6克,荆芥6克,牡丹皮10克,防风6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三诊
服药后左眼睑开合度继续增大,二便调,纳眠可,现咳嗽,咽痒,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风热夹痰热内蕴,肝木偏亢,络脉瘀阻。
治法:散风热,清痰热,平肝阳,通血络。
处方:银翘小柴胡汤合温胆汤加减。银翘各15克,柴胡10克,法半夏12克,黄芩10克,桔梗12克,射干12克,浙贝母10克,半枝莲15克,茯苓10克,陈皮6克 ,枳壳6克,竹茹12克,胆南星10克,钩藤30克,蝉蜕6克,僵蚕12克,地龙6克,全蝎粉3克(冲服),蜈蚣1条,甘草6克,知母12克,泡参20克。6剂水煎服,每日1剂。
症状性帕金森病能治愈吗
1、处方:半夏、桑叶、胆南星、竹茹、川贝母、枳实、橘红、黄芩各10克,水牛角、菊花、茯苓各15克,钩藤18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加减:若痰湿内聚,症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这种帕金森病的治疗偏方也较为常见。
2、用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证。半夏、胆南星、竹茹、川贝母、黄芩清热化痰,水牛角、桑叶、钩藤、菊花平肝熄风止颤,这是一种帕金森病的治疗偏方。
3、处方:当归、火麻仁各12克,生地15克,桃仁、枳壳各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加减:若面白,眩晕甚,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手足心热,午后潮热者,可加知母、胡黄连等清虚热。功效主治:养血润燥、熄风止痉。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燥型,这是一种帕金森病的治疗偏方。
4、处方:天麻、玄参、生地、桑寄生、茯神各12克,石决明18克,钩藤、代赭石、夜交藤、龟版各2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5克,白芍、天冬、怀牛膝、杜仲、黄芩、栀子各10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这也是帕金森病的治疗偏方。
5、二豆粥白扁豆10克,蚕豆30克,将二豆炒香,研末备用;大米50克煮粥,待熟时调入二豆粉,煮沸后服食,每日2~3剂。可健脾疏肝宁络,适宜震颤麻痹、食少、肢麻者。
根据不同的肾病类型做不同处理
1.控制饮食结构
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此病的治疗及并发证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体内酸毒,澄清尿液酸毒,从而真正的保护肾脏。
2.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也容易导致肾病。
3.远离烟、酒
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此病有机可乘。
中医怎样治疗胃癌
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扶正注重胃气
在临床上,胃气虚弱归纳为脾胃气虚、脾胃虚寒和胃阴不足3种证候。依据不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补益之剂。脾胃气虚者,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有阴虚表现的,易党参为太子参或西洋参;气虚明显者,加黄芪等。脾胃虚寒者,以理中汤为主方,寒气盛者,则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胃阴不足者,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益胃养阴之品为君药。
方法二、祛邪着重化痰
陈汤、导痰汤是常用的化痰软坚方。二陈汤中,半夏辛温,体滑而性燥,功专燥湿祛痰,且能和胃降逆;陈皮辛苦温,理气化湿,芳香醒脾,使气顺而痰消,二者共为主药。因半夏,陈皮二药陈久者,具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故名二陈;方中茯苓,淡能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致湿不能聚而成痰;再用生姜降逆化痰,助半夏、陈皮行气消痰;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具有燥湿祛痰,理气和中的功效,痰湿除则癌瘤可消。二陈汤适用于胃气较弱的患者。二陈汤中加枳实和胆南星名为导痰汤,可消除顽痰胶痰,增强祛痰消瘤的作用,本方用于胃气较强的患者。汪老在上方中常加入皂角刺、山慈菇、生牡蛎、海藻和昆布等,则化痰软坚的作用更强。
方法三、组方重视理气
晚期胃癌的中医治疗,要常以枳术丸配伍于方中。本方出自《脾胃论》,白术2倍于枳实,以枳壳组方,枳壳用量接近白术。枳壳辛散行气,宽中除满,其性和缓,不偏寒热,祛邪而不伤正,是治疗气滞的要药。本方加陈皮、苏梗、香附、香元等则理气作用更强。脾胃有寒者,加白檀香、甘松等理气和中,温胃散寒;脾胃有热者,加寒性理气药,如川楝子、青木香等;两腋胀痛者,加柴胡、青皮、绿萼梅等疏肝理气;伴血瘀表现者,可酌加郁金、莪术、泽兰、山棱、生蒲黄等活血散瘀。
手指麻木概述
手指麻木,多因风湿入络,或气虚兼有湿痰,瘀血阻滞所致。常为中风先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谓中风先兆,可见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治宜益气活血、祛风化湿涤痰。如补中益气汤加红花、姜黄,导痰汤加乌药、苍术,二陈汤加二术、桃仁、附子等。预防之法,宜慎
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
伤口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伤口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今天手上皮破了,明天膝盖又挫伤了,……唉!宝宝怎么就是安静不下来呢。没有办法,宝宝天生就这样好动,既然无法改变宝宝天生习性,那么,父母们就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包扎方法,以防止宝宝的伤口被细菌感染,或者避免他在玩耍时伤上加伤。 包扎伤口前应仔细观察宝宝的伤口大小和流血程度:
一、小伤口 如果宝宝只是没了一小块皮或者划了道小伤口,那么父母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此时如果父母对着宝宝的伤口轻轻吹气,便能使宝宝得到极大的心理安慰!同时温柔地替他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二、轻微出血 宝宝发现自己出血了,会很害怕,这时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手忙脚乱的拿东西为宝宝止血,而是要安慰宝宝,让他不要害怕,不要哭。当宝宝镇静下来后,父母就可以开始进行处理工作了。 ·处理方法 1、清洗伤口 将出血的部位用冷水冲洗几分钟,但流水不要太急,冷开水和瓶装水最好。在冲洗伤口时也不要忘了安慰宝宝。值得注意的是:温水的效果不如冷水。
冲洗后,用消毒纱布压一压伤口,吸干水分,帮助止血。 2、消毒包扎 用消毒棉签沾消毒药水给伤口消毒,再贴上创可贴。 除此之外,父母还得注意每日对宝宝伤口的护理,最好每天清洗伤口,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换创可贴。 提示:接触新鲜空气可能更有利伤口的愈合。待伤口结痂后,父母可视伤口的部位和宝宝的活动情况,不一定再使用创可贴。
三、大量出血 宝宝的伤口出血量大,看上去不容易止住的时候,父母首先还是应做到保持镇静。这是因为,孩子一看到父母的神情紧张,他会越发害怕,大哭大闹,导致血液循环加速,出血也就越厉害。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还是应该镇静地安慰孩子不要害怕。 ·处理方法 加压止血 让宝宝躺下,把出血部位抬到比心脏更高的位置。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用消毒纱布压住出血的伤口,并且保持2分钟以上;然后小心观察伤口,再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情况一:经过处理,出血减少或者大致止住了 这时,父母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棉签沾消毒药水消毒,同时小心把伤口边缘合拢,盖上消毒纱布,用医用胶带粘贴或者缠上绷带。
情况二:出血仍然不止 如果盖在伤口伤的纱布透出血了,这时可以在纱布上再加一块纱布,同时保持对伤口的施压,直至血止住,然后消毒包扎。
情况三:伤及血管 伤及动脉,血应该是喷涌而出的。一旦父母判断孩子的伤如此,应立即用多层纱布压住伤口,一定要按住伤口保持10分钟,然后,缠上绷带,并立即拦车带孩子去医院做紧急处理。如果身边有其他人,止血拦车应同步进行。 贴心小贴士 家庭必备的常用包扎物品: 1、医用消毒纱布; 2、医用绷带和胶布卷; 3、消毒棉签; 4、创可贴; 5、剪刀和镊子各1把; 6、消毒药水1瓶,抗生素药膏1支。
伤口不同处理方法不同
擦伤
擦伤只是表皮受伤,伤势一般比较轻微。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伏、酒精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上抗菌软膏,或暴露,或用干净的消毒纱布包扎好,小的创口也可贴上创可贴。如果擦伤面积大、伤口上沾有污物,则必须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如果没有生理盐水,可用清水冲洗干净伤口,然后用碘伏涂抹伤口及周围组织,再涂上抗菌软膏。
裂伤
小的裂伤,如果无明显出血,伤口干净,可以外涂碘伏,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或贴上创可贴。至于有明显出血的大的裂伤、割伤或是脸上的伤口,按上述方法初步处理后还应及时到医院外科门诊就诊,尽早进行清创缝合,以减少感染发生的机会。
砸伤或挤伤
如果孩子被重物砸伤或挤伤后,只出现轻度的皮肤红肿疼痛,并无皮肤破损,可先观察,暂时不需处理。如果砸伤后出现皮肤破损,可按擦伤进行处理;如果出现皮肤淤紫、破裂甚至疼痛剧烈等重度砸伤和挤伤,则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
刺伤
孩子被细长的玻璃片、针、钉子、刺刀、木刺等所刺后留下的伤口一般较小且较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因此应尽早到医院处理。
送孩子去医院前,父母可先做一些简单的处理。如果没有刺伤物,可以首先挤压伤口,让它流出一些血液,再外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外涂碘伏。如果仍有残留的刺伤物,可以用消毒后或火烧后的镊子取出,再按上述方法处理伤口。
女性闭经的类型
气血虚弱型闭经: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痰湿凝滞型闭经: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 ,倦怠,食少 ,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祛痰燥湿,方用苍术导痰汤、香砂六君汤等。
肝肾不足型闭经:少女闭经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末盛,肝血虚少,冲任不充,无以化生经血而致闭经,而妇女多因多产房劳,或久病及肾,致肾精肝血不足,冲任俱虚,胞宫之血下溢而致闭经。
气滞血瘀型闭经:经期先后不定 ,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肾虚精亏型闭经: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 ,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风疹和荨麻疹的不同处
风疹和荨麻疹(风疹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疾病,风疹皮疹一般呈针点状密集分布,荨麻疹呈风团块或斑疹状,皮疹比较大而不规则,一看图片就能鉴别.风疹是病毒感染一般还伴有明显的卡他症状
1 荨麻疹发病部位不定,有时和接触有关,可先发脸上.
2 荨麻疹如果是因为感染引起的可能会伴有发烧
3 风疹来去都快,一般不超过一周.
系统性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措施有哪些
一、透表散邪法:适用于硬皮病肿胀期。人体运津无力而致痰湿停滞,留滞于肌表,或寒湿之邪乘虚阻滞肌肤脉络。代表方剂用麻黄汤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白芍、汉防己、银花等。若皮肤肿胀潮红,治宜辛凉散热,代表方剂用银翘散加减,药用银花、连翘、荆芥穗、桂枝、白芍等,以开鬼门,透邪外出。
二、化痰散瘀法:适用于硬皮病的整个病程,尤其用于硬化期。系统性硬皮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硬、皮斑、出血点、肌肤甲错等瘀血症状。依据硬皮病病情缠绵、顽固难愈的病程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我们从痰瘀论治系统性硬皮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代表方剂用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枳实、陈皮、半夏、桃仁、丹参等。
三、养荣生肌法:适用于硬皮病萎缩期。症见皮下组织及肌肉萎缩、硬化,紧贴于骨骼之上,关节挛缩,肢体活动受限或萎软无力,舌质胖淡或淡红,脉沉弱,或脉缓,或脉细。因寒湿或痰浊、瘀血等阻滞经脉。治疗宜益气温阳,滋阴填精,代表方剂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当归、白芍、桂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