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的降糖药该怎么吃
糖友的降糖药该怎么吃
1、糖尿病孕妇及哺乳的女性: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另外,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哺乳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因此最好不用降糖药。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4、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特别是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5、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需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口服降糖药一定要按时吃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间段来:
1清晨空腹时
胰岛素增敏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能增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地被细胞利用,使血糖下降,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每日仅需服药一次。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空腹情况下,口服后30分钟开始起效,2小时后可达到血药峰浓度,而进食将会使血药峰浓度时间推迟到3~4小时,因此这类药一般适宜在清晨空腹时服用。
2餐前半小时
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作用的,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而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出现。也就是说,服完降糖药后要过半小时左右,药物才开始发挥降糖作用,而在服药后2~3小时药物作用最强。因此,在餐前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进餐的时间正好是药物开始起效的时间,随着食物的消化吸收,药物的作用也同时在增强,在餐后2小时左右,药物作用较强,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3餐前5~20分钟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其作用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起效才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应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
4与第一口饭同时
与第一口饭同服,并且嚼服的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能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使餐后血糖水平下降。此药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起不到降糖效果。
5进餐之后
在饭后口服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类,由于二甲双胍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因此应在饭后服用。
由此可见,什么时候服药对于糖友来说,不能随心所欲。另外,由于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每位糖友的处方可能都不尽相同,因此服药时间也应因人而异,也可以咨询您的医生。
糖尿病患者外出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个必备的就是血糖仪。因为在外出时,不论是饮食、活动、情绪都和日常生活有所不同。所以糖友们必须要随时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来控制药物药量、调节自己的饮食和运动。
其次就是日常药物。如果是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出门之前一定要检查好自己要带的药物是否带齐,尤其是长期患病的糖尿病患者,各种药物种类多,少带一个可都是大麻烦!特别提醒很多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和注射器千万不要忘了带,这可是基本的保障!
除了降糖药以外,有很多糖友日常也服用一些降糖类的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在外出的时候也要带上。例如很多糖友都在服用知蜂堂蜂胶产品,因为蜂胶可以帮助糖友们调节血糖、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有效抑制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这些保健品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长时间外出的话最好不要间断。
还有就是病历卡。对于糖友来说,在外出时带上病历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当发生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时候根本就说不出话来,相信一些糖友有过的经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一张详细记录自己身份信息和疾病情况的病历卡片能给当地医疗机构的医生提供参考。并且上面的信息和家属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快速的联系到家人,甚至可能因此挽救您的生命。
最后不得不提示的是糖友出行一定要选好鞋。糖尿病人尤其要保护足部,鞋跟过高和鞋内粗糙的鞋非常不适合糖尿病人穿,特别是在外出时难免要走很长的路。过于粗糙的鞋子很容易会将脚磨破,并且糖尿病人的伤口并不能像普通人正常愈合,可造成进一步感染,导致糖尿病足部病变,甚至有截足的危险。所以,糖友外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舒适的、鞋码适合的、透气性好的“大头鞋”,这样会减小对脚步的磨损。
冬季起床勿忘六件事
1. 不要赖床。寒冷的冬天,糖友可能会贪恋温软的被窝而不愿起床。然而这样一来,无论是注射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友,都容易因赖床而错过用药时间或 忘记用药,造成血糖波动。同时,无论是哪种降糖方案,超过早晨正常用药时间后,前一天使用的降糖药物效力都不足以继续维持控制血糖。经常赖床的后果就是血 糖紊乱,各种并发症悄然来袭。
2. 活动要慢。冬天人们在睡眠时血压较低,苏醒后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过快,加上寒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糖友尤其是老人起床最好缓慢 一些,衣物可以放被子里捂热乎了再穿,避免让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此外,锻炼身体也要慢慢来。很多老糖友都有早起锻炼的习惯,但冬天天亮得晚,摸黑出门会 带来诸多不便,也容易发生意外,最好7点钟之后再出门锻炼,出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冬季锻炼应该从运动量小、运动时间短的活动开始,等身体微热后再逐 渐减衣。北方或气候严寒地区的糖友,不建议在冬季出门晨练,可选择在室内做些运动。
3. 早起喝杯温水。起床后糖友应喝一杯温开水,因为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水分丢失,血液浓缩,黏滞度高,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喝一杯温水可以帮助降低这一风 险。此外,冬季天干物燥,为了防止皮肤干燥瘙痒,糖友必须保证每日足够的饮水量,不要因为跑厕所的麻烦而不愿意多喝水。
4. 测空腹血糖。每年寒流袭来时,糖友尤其是老年人便会发生不良生理反应。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病情稳定,糖友也应该每周至少监测一次血糖,尤其是查空腹血糖。测量时间最好在晨间6点30分至8点时段,测量前不能进食,不宜大量饮水。空腹血糖达 标是糖尿病控制的基础,如果空腹血糖升高,应该请医生帮助分析原因。
5. 警惕“黎明现象”。糖友空腹血糖升高需要考虑3种可能的原因,一是药量不足,血糖控制不到位;二是“苏木杰反应”,即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由于冬季 夜长昼短,糖友要更加警惕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可以在凌晨3点监测血糖,以确定是否有夜间低血糖存在。第三就是“黎明现象”,这是指糖友在夜间血糖控制尚 可,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由各种激素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多见于糖尿病史较长、胰岛功能降低明显的患者。正确认识空腹血糖升 高原因,对症调整降糖治疗,方能保护糖友安全过冬。
6. 注意洗漱水温。糖友冬季宜用温水漱口,减轻对口腔的刺激。洗脸、洗澡或泡脚时,水温应在37~40摄氏度之间,用热水之前一定要先让家人帮忙测水温,谨防 烫伤。另外,洗澡时间也要控制,不宜超过半小时。过度的清洗会影响正常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使皮肤过于干燥,导致症状加重。糖友洗浴时应使用中性清洁用 品,避免使用肥皂清洗,以免过度刺激皮肤。
口服降糖药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
其实,诸如此类的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这也是困扰众多“糖友”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排除了药品过期、质量问题、用法不当等原因之后,是否还存在其它原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糖友”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根据药物失效发生的早晚,口服降糖药失效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有的人在糖尿病确诊之初,口服足量胰岛素促泌剂即不起作用,血糖始终居高不下,谓之“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友”,原发性失效的发生率为5%。“继发性失效”是指在用药初期血糖可得到满意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越来越差,将药物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得不到理想控制(空腹血糖>10.0mmol/L)。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5%~15%,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病人发生继发性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其起效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B细胞。研究表明,2型“糖友”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将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2型“糖友”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开始阶段效果好,以后越来越差,最终完全失效。因为在病程早期,患者仍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而到晚期,一些患者胰岛功能基本已完全衰竭。换句话说: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竭是导致胰岛素促泌剂失效的主要原因。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由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致,逆转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有些病人之所以服用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原因在于饮食控制不严、运动过少、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创伤、急性期心脑卒中等)或同时应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激素、利尿药、避孕药等),等等。这些情况均不属于真正的口服降糖药失效,因为在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药效可以重新恢复,故又称之为“口服降糖药假性失效”。
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病人,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重新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病人胰岛严重受损,丧失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
有些患者心理上有强烈的“胰岛素抵抗”,明明已经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但对使用胰岛素却一再拖延甚至拒不使用,致使血糖长期居高不下。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不仅会加速胰岛功能的衰竭速度,而且会导致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这种做法实在要不得。
胰岛功能衰竭是造成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又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的罪魁祸首。因此,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最好的办法就是早诊断、早治疗,将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缓胰岛功能衰竭。此外,严格控制饮食,加强体育运动,避免肥胖,减轻胰岛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发生口服降糖药失效以后,很多“糖友”会产生悲观情绪,反过来又促使血糖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只能坐以待毙,通过联合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同样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是,有些“糖友”明知口服降糖药失效,却拒不使用胰岛素,而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滥用偏方、秘方,导致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引起各种并发症,实不足取。
“糖友”用药期间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以便在发生药物失效时及时发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那种认为只要吃上降糖药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感冒没食欲降糖药该不该停
当您患感冒、发烧等病时,也许您会感到疲乏无力,或许您会感到没什么食欲,不想吃什么东西,这时侯您是否会停用胰岛素或者其它口服降糖药物呢?
糖尿病专家建议,您这时最好不要停用任何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事实上,在您生这些病患时,您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往往会升高。
专家们认为:如下方法有可能帮助您尽快恢复体力,克服感冒、发烧等病带给您的痛苦:*休息:在您生病时应该尽量避免做较大的体育运动,您最好卧床休息。*为了防止脱水等情况的出现,您应该经常喝一些没有热量的液体,比如凉开水、茶等。您应该尽量坚持按原计划进食,但是如果您确实无法进食,那么您也应该通过一些方法得到充足的热量供应,比如进食一些不油腻的食物如饼干、果酱,以及含有葡萄糖的水如糖水或者果汁等。*在您生病时,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事情是,尽管您可能食欲很差或者根本没有食欲,但是您千万不要停止使用胰岛素或口服药。
在您生病时,您应该每四小时对您的血糖水平进行一次监测,以了解诸如感冒、发烧这些疾病对您胰岛素或口服药需要量的影响。在某些疾病情况下,您的胰岛素需要量有可能增加,这些病包括有感冒、感染、创伤、发烧、恶心以及腹泻;而另外一些临床情况也有可能减少或者增加胰岛素用量,这些情况包括有手术以及严重的精神压力等。
如果您是1型糖尿病患者, 那么您还需要每四小时对自己的尿中酮体情况进行监测。当酮体出现时,则意味着您身体不能正确使用体内的葡萄糖,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您体内缺乏胰岛素所引起的。在您生病时,如果您的血糖水平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短效胰岛素才能帮助您身体正确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
例如,您在生病时,您所设定的血糖控制目标为8。3mmol/L(150mg/dl),而此时您的尿酮体检查为阴性,那么您的血糖水平再升高每 30-40mg/dl,则您需要每3-4小时再追加短效胰岛素 1-2个单位。但是如果您此时发现除了血糖水平超过150mg/dl以外, 您的尿酮体也是阳性,那么您同样需要每4-6小时再追加注射一些短效胰岛素,而此时短效胰岛素的剂量是您一天胰岛素总剂量的20%。 当然,在您生病时,您还需要向您的医生寻求帮助,以便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下的方法有助于您减轻恶心、呕吐及腹泻:每30分钟吃一些碎冰块或者喝一些可乐。如果您的情况逐渐好转,您可以多喝一些茶、果汁、肉汤,这样可以给您补充一些钠或者钾盐,这些盐分在您生病呕吐或者腹泻时丢失得较多。您还需要注意的一个情况是,有些药物含有糖分,当使用剂量较小时,这些药物通常不会给您的血糖控制带来任何不良影响,但是您最好使用不含糖的药物。
比如,几片阿斯匹林通常不会给成年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有害的结果,但是,在使用大剂量的阿斯匹林时,由于该药可以和口服降糖药发生交互反应,因此有可能使您的血糖水平升高或者下降。此外,在某些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含有抗组织充血的药物成份,这些药物有升高血糖水平的作用。在您服药治疗前,请事先寻求您医生的建议。
感冒能使糖尿病的血糖变的不稳定,请注意感冒的防治。
有人写信来问,为什么不吃饭血糖还是高呢?下面的邮件会告诉你为什么?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疑问,就请看看吧!
糖友要警惕低血糖的4个时刻
糖友要警惕低血糖的4个关键时间
1、清晨运动时。糖尿病人适当运动有助于血糖的降低,但运动过度,就会造成低血糖。尤其是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运动前可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切忌空腹运动。
2、服用降糖药时。胰岛素和磺脲类的降糖药若使用过量,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对于1型糖尿病人来说,胰岛素的强化治疗使低血糖更易发生。因此用药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添加剂量。
3、吃过饭后。有的糖尿病人营养搭配不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于单一,导致饭后1-2小时血糖骤升骤降,造成大的血糖波动。因此糖友饮食要吃混合餐,使营养均衡发展。
4、夜晚睡觉时。很多糖友在半夜都会发生夜间低血糖,这与睡前的血糖监测息息相关。若睡前血糖值低于6、5,最好加喝一杯牛奶,以防止夜晚能量消耗过快。
低血糖怎么防范
饮食合理
糖尿病患者生活必须有“规矩”和规律,饮食必须合理,不仅在于吃什么,还在于吃的时间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不能随意变动,患者吃东西时间和进食量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规律运动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的五架马车之一。不过,物极必反,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糖友运动要有计划,做到适量、规律运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避免诱因
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心得安等,因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增强降糖效果,合用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尿糖,发现血糖偏低且尿糖阴性时,应减少降糖药用量。躯体情况出现变化,如发生了呕吐、腹泻,应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并及时就诊,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合理用药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口服降血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其结果都易使血糖降低。但如果运用不当,使血糖下降过多的话,就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为避免低血糖发生,应用降糖药应注意严格掌握降糖药物的适应症。对新诊断的患者,应先嘱其控制饮食、参加运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用降糖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避免同时使用两种降糖药;用药应个体化,根据情况适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