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婴儿怎么预防黄疸 预防早产
刚出生的婴儿怎么预防黄疸 预防早产
孕期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全面,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同时要多注意休息,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吸烟、不喝酒,避免早产。
黄体酮可以预防早产
对于早产,除需进行必要的处理外,对具有早产高危因素孕妇(曾有自发早产既往史、宫颈较短、多胎妊娠等)还需积极预防。黄体酮在许多生殖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黄体酮在使妊娠得以继续和维持子宫松弛状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不论给药途径和剂量如何,产前应用黄体酮似乎均可降低早产分娩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常用黄体酮来预防早产。那么,黄体酮的应用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妇预防早产的效果究竟如何?医学科学家对2008年12月前在世界卫生组织(WHO)注册的、应用黄体酮预防早产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共有11项应用黄体酮与安慰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714例孕妇、3452例新生婴儿)纳入系统分析。结果显示:①在曾有自发早产史的孕妇中,对小于34孕周早产(一项试验,142例孕妇)、小于37孕周早产(四项试验,1255例孕妇)以及婴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两项研究,501例新生儿),应用黄体酮可以明显降低早产的风险。②在超声诊断为短宫颈的孕妇中,对小于34孕周早产(一项研究,250例孕妇)和新生儿败血症(一项研究,274例新生儿),应用黄体酮可以明显降低早产的风险。③在多胎妊娠孕妇中,应用黄体酮产前安胎可以使早产的风险明显降低(一项研究,654例孕妇)。④在先兆早产孕妇中,黄体酮的应用可以使小于37孕周早产(一项研究,60例孕妇)、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婴儿(一项研究,70例新生儿)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一项研究;70例新生儿)的风险明显降低。⑤在具有其它高危早产因素孕妇(诸如妊娠合并其他疾病等)中,应用黄体酮对妊娠结局的风险降低没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对于有早产史单胎妊娠的妇女来说,产前使用黄体酮可以降低小于34周和小于37周早产的风险;黄体酮的使用也能降低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风险。
黄疸是什么病呢
1.其实像黄疸这种疾病不只是婴儿才有的,因为一些肝部疾病也会引起黄疸症状的出现,只不过是黄疸是刚出生婴儿大都会有的症状而已,因此一说黄疸才会觉得是婴儿出生的黄疸。
2.要说到婴儿黄疸的出现,大多是在刚生下来没多久就出现了,有的可能几天就会消退下去,有的可能是在两周内都会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是早产儿的话,那黄疸可能会持续三周的时间呢,当然正常的情况是消退了,如果是好多天不但没有消退的症状,还会有加重的情况,那就得及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了。
3.不管是哪种黄疸情况,都得好好护理才行,尤其是对于婴儿的黄疸护理,平时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出现发生问题的话,那大便就会变白,不是直接就变白了,而是那种愈来愈淡的情况,如果是皮肤表面突然又黄起来,那就得预防黄疸一定要去看医生了。
4.预防黄疸发生,就得注意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细节,如果宝宝看起来皮肤越来越黄,并且精神头不好,胃口也不好,体温还忽高忽低的不稳,很好困,平时还爱哭闹,那也得带去检查一下,避免是黄疸。
5.只要不是那种病理性的黄疸,一般好好护理不用治疗也会用不了多久就自然消退了,如果孩子有要出黄疸的症状了,那就得给孩子多喝些水,刚生下来的孩子最好喂母乳,用温水对孩子皮肤表面进行清洁,这样黄疸慢慢的就会消退了。但是对于那种长时间不消退还越来越重的就得进行正规治疗。
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生理性黄疸呈现浅黄色,主要分布在婴儿的面颈部、躯干。一般黄疸会在2-3天内自行消退,但也有重者遍布全身,患病时间较久,还能引起其他方面的疾病。因此,了解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方法很重要。
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方法
1、专家提醒,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婴儿出生之后应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如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预防新生儿黄疸应该要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6、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7、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造成生理性黄疸的病因众多,特别是孩子在刚出生24小时之内要保持高度重视,采用有效的生理性黄疸的预防方法,避免孩子被黄疸侵袭。另外,在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内,要注意观察孩子皮肤颜色的变化,如多处发现有发黄的迹象,应及时的进行检查治疗。
做好小儿脑瘫预防从何入手
1.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早产儿指妊娠不满37周出生的婴儿。由于提早娩出,婴儿中的大多数为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或极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在1500g以下)。如在妊娠35周以后,宫内胎儿出现发育迟缓,那么发生脑瘫的危险性极大。早产是低体重儿的主要原因,预防早产发生,就能大大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发生早产的原因颇多,而孕妇的营养差、劳动强度大恐怕是其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母体代谢失调、缺氧导致了胎儿发育障碍。引起早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异常产科情况或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此外,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双顶径和腹围可以预测胎儿的体重。据称,用该方法预测的体重与实际出生体重十分接近。若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体重不足,应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以防止低体重儿的出生。
与低体重儿相对应的系巨大儿(出生时体重超过4000g),也是应当防止发生的。巨大儿的主要危险是难产和窒息,同样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脑瘫的发生。
2.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
预防围产儿窒息、颅内出血在防止脑瘫的发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预防的要点主要有:
(1)加强对孕产妇的管理,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孕产妇或高危婴儿要送到医疗条件好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护,保障母婴健康。
(2)孕妇要及时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接受医生的科学指导。要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纠正异常胎位,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防止胎儿宫内窒息、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特别是妊娠的后3个月,产前检查要频,以便及时发现情况,作出处理。
(3)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产科质量。要认真观察每一产程,决定正确的分娩方式,尽量避免产钳助产;对巨大儿或头盆不称者,要预先做好剖宫准备,以减少窒息的发生。
(4)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医生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医护人员联手进行对窒息儿等高危患儿的抢救,使窒息和痉挛持续时间尽可能地缩短,以减轻或消除新生婴儿的脑损伤。
(5)积极抢救有窒息的新生儿,使其脑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抢救步骤一般分为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纠正心衰、改善循环,应用药物等四部分。有报道,温水浴对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颇佳,又无副反应,值得一试。
3.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任何原因使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值增高,并超过了生理范围,均可导致脑基底核黄染,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以至危及小生命,这种疾病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产科因素、孕母因素和围产儿自身的因素,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母婴血型不合是引起我国新生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主要有:
(1)预防早产。早产儿由于脏器发育未完善,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处理胆红素,故很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不仅发生较早,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也重。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窒息、异常分娩可使婴儿的血清胆红素增高。有人作了统计,在51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产科因素占27.6%。为此,搞好产前检查,预防和积极处理各种产科因素亦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一环。
(3)孕妇要慎用磺胺类、水杨酸类、维生素k等药物。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母血型多为“o”型,子代血型则往往为“a”型,故当血型为“o”型的母亲怀孕时,更要注意不用或少用有关药物,以免加重新生儿的黄疸程度。
(4)至于“母乳性黄疸”,并非为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如新生儿黄疸不深,仅仅表现为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继续喂哺母乳;若黄疸逐渐加重,可在光疗的同时喂哺母乳,或停止喂哺3~5天,待黄疸消退后继续用母乳喂哺。
(5)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脐炎、肺炎以及缺氧、出血、酸中毒、低血糖等均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应当尽力防止,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
(6)若黄疸不断加深,并有拒食、双眼凝视、抽搐等临床表现,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避免或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儿中枢神经所造成的永久性损害。
刚出生的婴儿怎么预防黄疸 预防胎儿新生儿感染
在孕期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感冒药物,即便要使用,也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除了这一点之外,不要吃生肉、没有煮熟的肉类、蛋类等食物,避免影响到胎儿。
小儿脑瘫的预后和预防
1、小儿脑瘫的预防首先是小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及时处理新生儿黄疸;预防颅内感染及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的颅内出血;避免脑外伤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住院治疗,彻底治疗原发病,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后遗症甚至不留下后遗症。
2、对于已造成小儿脑瘫的患儿,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发生各种残疾。早期发现、早期康复,使得小儿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明显减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婴儿出生后要立即到医院做定期检查,特别是母亲怀孕过程中不顺利,或有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情况者更应接受密切观察。
3、一旦发现小儿表现不正常,就应该马上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如能对小儿脑瘫做出正确的早期诊断,并尽早地加以合理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措施,是有可能使部分小儿脑瘫患儿基本康复正常的。
脑瘫应从何预防
1.避免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
早产儿指妊娠不满37周出生的婴儿。由于提早娩出,婴儿中的大多数为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或极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在1500g以下)。如在妊娠35周以后,宫内胎儿出现发育迟缓,那么发生脑瘫的危险性极大。早产是低体重儿的主要原因,预防早产发生,就能大大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发生早产的原因颇多,而孕妇的营养差、劳动强度大恐怕是其主要的因素,这是因为母体代谢失调、缺氧导致了胎儿发育障碍。引起早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有异常产科情况或胎儿在宫内发育不良。此外,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双顶径和腹围可以预测胎儿的体重。据称,用该方法预测的体重与实际出生体重十分接近。若发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体重不足,应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以防止低体重儿的出生。
与低体重儿相对应的系巨大儿(出生时体重超过4000g),也是应当防止发生的。巨大儿的主要危险是难产和窒息,同样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脑瘫的发生。
2.预防窒息和颅内出血
预防围产儿窒息、颅内出血在防止脑瘫的发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预防的要点主要有:
(1)加强对孕产妇的管理,对筛查出来的高危孕产妇或高危婴儿要送到医疗条件好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护,保障母婴健康。
(2)孕妇要及时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产前检查,接受医生的科学指导。要及时治疗贫血、营养不良,纠正异常胎位,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防止胎儿宫内窒息、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出生,特别是妊娠的后3个月,产前检查要频,以便及时发现情况,作出处理。
(3)实行住院分娩,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产科质量。要认真观察每一产程,决定正确的分娩方式,尽量避免产钳助产;对巨大儿或头盆不称者,要预先做好剖宫准备,以减少窒息的发生。
(4)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医生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医护人员联手进行对窒息儿等高危患儿的抢救,使窒息和痉挛持续时间尽可能地缩短,以减轻或消除新生婴儿的脑损伤。
(5)积极抢救有窒息的新生儿,使其脑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抢救步骤一般分为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纠正心衰、改善循环,应用药物等四部分。有报道,温水浴对治疗新生儿窒息疗效颇佳,又无副反应,值得一试。
3.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任何原因使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值增高,并超过了生理范围,均可导致脑基底核黄染,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以至危及小生命,这种疾病就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产科因素、孕母因素和围产儿自身的因素,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母婴血型不合是引起我国新生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主要有:
(1)预防早产。早产儿由于脏器发育未完善,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处理胆红素,故很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不仅发生较早,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也重。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儿宫内窒息、异常分娩可使婴儿的血清胆红素增高。有人作了统计,在51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产科因素占27.6%。为此,搞好产前检查,预防和积极处理各种产科因素亦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重要一环。
(3)孕妇要慎用磺胺类、水杨酸类、维生素k等药物。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母血型多为“o”型,子代血型则往往为“a”型,故当血型为“o”型的母亲怀孕时,更要注意不用或少用有关药物,以免加重新生儿的黄疸程度。
(4)至于“母乳性黄疸”,并非为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症,如新生儿黄疸不深,仅仅表现为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可继续喂哺母乳;若黄疸逐渐加重,可在光疗的同时喂哺母乳,或停止喂哺3~5天,待黄疸消退后继续用母乳喂哺。
(5)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脐炎、肺炎以及缺氧、出血、酸中毒、低血糖等均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应当尽力防止,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
(6)若黄疸不断加深,并有拒食、双眼凝视、抽搐等临床表现,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有效的治疗,以避免或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对婴儿中枢神经所造成的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黄疸能预防吗
新生儿黄疸能预防吗,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表示,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要过于担心,只要按要求做好日常的工作就好,但是仍需要注意的是,留意宝宝的黄疸是否出现正常。
新生儿黄疸是每个孩子出生必有的,不必担心。新生儿黄疸不是严重的疾病。如果患儿有轻微的症状,只要家长做好日常调理工作,问题应该不大。不过,如果能够尽早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相信家长也会减少许多烦恼。
新生儿黄疸是预防注意事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