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婴儿怎么预防黄疸 尽早开奶
刚出生的婴儿怎么预防黄疸 尽早开奶
初乳对宝宝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尽早的吸吮可以利于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可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预防黄疸,同时还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新生儿黄疸怎么预防
1、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4、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黄疸是什么病呢
1.其实像黄疸这种疾病不只是婴儿才有的,因为一些肝部疾病也会引起黄疸症状的出现,只不过是黄疸是刚出生婴儿大都会有的症状而已,因此一说黄疸才会觉得是婴儿出生的黄疸。
2.要说到婴儿黄疸的出现,大多是在刚生下来没多久就出现了,有的可能几天就会消退下去,有的可能是在两周内都会恢复正常的,但是如果是早产儿的话,那黄疸可能会持续三周的时间呢,当然正常的情况是消退了,如果是好多天不但没有消退的症状,还会有加重的情况,那就得及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了。
3.不管是哪种黄疸情况,都得好好护理才行,尤其是对于婴儿的黄疸护理,平时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出现发生问题的话,那大便就会变白,不是直接就变白了,而是那种愈来愈淡的情况,如果是皮肤表面突然又黄起来,那就得预防黄疸一定要去看医生了。
4.预防黄疸发生,就得注意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细节,如果宝宝看起来皮肤越来越黄,并且精神头不好,胃口也不好,体温还忽高忽低的不稳,很好困,平时还爱哭闹,那也得带去检查一下,避免是黄疸。
5.只要不是那种病理性的黄疸,一般好好护理不用治疗也会用不了多久就自然消退了,如果孩子有要出黄疸的症状了,那就得给孩子多喝些水,刚生下来的孩子最好喂母乳,用温水对孩子皮肤表面进行清洁,这样黄疸慢慢的就会消退了。但是对于那种长时间不消退还越来越重的就得进行正规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防
面对新生儿黄疸的突然来袭,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都会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加重,对患儿的正常发育非常不利。预防新生儿黄疸其实要从孕期开始着手,特别是曾生过新生儿黄疸的朋友,孕期饮食要规律合理,宝宝出生后要注意皮肤清洁。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防
1、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胎黄【译】: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2、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5、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6、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巩膜【译】:眼球壁的最外一层,由致密的胶原和弹力纤维构成,其结构坚韧,不透明,俗话叫白眼仁)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温馨提示:很多朋友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 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
胆红素的正常值
婴儿胆红素的正常值的范围是:
总胆红素在3.4-17.1mol/L之间;
直接胆红素在0-6.8mol/L之间;
间接胆红素在1.7-10.2mol/L之间。
婴儿胆红素临界值的范围:
总胆红素的临界值是1.3-1.5mg/dl,若婴儿超过此数值即可视为异常。
要注意的是,婴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可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逐步上升到86μmol/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但无其它症状,1-2周内自动消退,即为婴儿胆红素正常的生理性黄疸期,这种情况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凡新生儿生后第1日内出现黄疸,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0mg/dl(>171μmol/L),足月儿血清胆红素>15mg/dl(>256μmol/L)都应进行检查.当血清胆红素为4-5mg/dl(68-86μmol/L)黄疸开始明显.随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肉眼可见的黄疸从头向足的方向发展。
怎么样才能分辨新生儿黄疸
其实新生儿黄疸在婴儿出生不久时是可以完全避免的,只要母亲在孩子早期时就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就可以很好地预防新生儿黄疸。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每个婴儿都健健康康,那我们就要很好地了解黄疸的症状,并且尽早治疗。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预防
一.新生儿黄疸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卫生,食饮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3)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5)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二.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2)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4)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5)预防并发症:败血症、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害
一、新生儿黄疸影响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爸妈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黄疸很快就能退去,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爸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三、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