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服药的八个注意事项
日常服药的八个注意事项
1、"慎用、忌用、禁用"的区别?
"慎用、忌用、禁用"主要是从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上进行的区分。
"慎用"是指药品用于人体后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应谨慎使用,但不等于不可使用。使用后应留心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老人、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良者使用此类药物时就应当特别谨慎。
"忌用"即避免使用。有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比较明确,不适宜服用的人用后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较大。若病情急需,应选择药理作用相类似、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代替,也可合并其他药来对抗其副作用。如磺胺类药物对肾脏有损害作用,肾功能不良者忌用;异烟肼对肝细胞有损伤作用,肝功能不良者应当忌用。
"禁用"即绝对禁止使用。如果使用就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青霉素过敏者绝对禁止使用该类药物。胃溃疡病人禁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造成胃出血。
2、药物能否混搭
我们家庭的小药箱里,往往都有很多治疗感冒、胃疼或腹泻等常见病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在同时服用时,可能会因为其化学性质、作用机理的不同造成药效的下降、副作用的增加,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以感冒为例,药店里所能买到的治疗药物多达几十种,可其中的成分都是相似的,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成分,如果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则会导致药物过量,长期过量甚至可能导致肝损伤。腹泻的常用药物--微生态制剂(整肠生、金双歧、妈咪爱、培菲康等)与抗生素合用时,注意应间隔两小时服用,避免药效丧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个时候需要咨询医生或者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危害。例如抗过敏药(特非那定、阿司咪唑),与咪唑类抗真菌药(酮康唑、伊曲康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并用后会发生严重的心脏毒性。
3、药物能否掰开或掰碎
片剂最常见的有普通片、包衣片、缓释片和控释片等几类。普通片一般可以掰开或掰碎服用,并不影响药效。包衣片主要是一些口味较苦、异味较大或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如肠道中溶解的药物,如果掰开服用,会使药片刚进胃部就被溶解,无法安全抵达肠道。这不仅会影响药物正常发挥药效,还会刺激胃黏膜,所以不能掰开服用。缓释片和控释片通常含有的药量是普通片的几倍,如果掰开服用会造成药物的迅速释放,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从而引起药物中毒。
4、加倍剂量服药或缩短服药间隔的危害
加倍剂量服药,或缩短服药间隔,人为造成用药剂量过大,容易造成肝、肾受损。有句俗话 "是药三分毒",这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在肝肾代谢排泄。如果某种药使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都有导致肝肾损害的可能。还有一些安全剂量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苯妥英钠、氨茶碱等,加倍剂量服用,可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可危及生命。如果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加倍服用,就会导致可能威胁生命的低血压和低血糖。
5、服用一般药物的饮水量
要根据服用药物的性质和剂型特点来调整饮水量。一般服药时饮水量应以足够将药物咽下为宜。一般片剂150-200ml水即可,胶囊则喝水量大一些,因其易附着在食道上。有一些药物服用时,要少喝水甚至不能喝水。如硝酸甘油舌下片,含服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左右,含后30分钟不宜吃东西喝水,以免影响药物吸收。服用止咳糖浆时如果喝水,将冲淡咽部的糖浆,影响止咳效果。麦滋林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因需要在胃部形成保护层,不要喝水过多,影响药物作用。而服用磺胺类药物需要大量喝水,因为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引起刺痛。还有一些情况是根据病情来定的,如腹泻时服用口服补液盐、发烧时服用退烧药需要多喝一些水,则是因为腹泻需要补充体内水分,退烧出汗会丧失水分的原因。总体来讲,人在服用药物时,每日的饮水量应多一些,目的是防止药物性肾损伤。
6、服药用什么水
服药用温开水送服最好。有些人喜欢用茶水、果汁、汽水、牛奶等液体送服。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可能会造成药效下降、丧失甚至药物中毒。茶水中含有大量鞣酸,会与多种抗生素、生物碱反应,使其丧失药效。酸性的果汁汽水会降低碱性药物的药效。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增加强心药地高辛的毒性。
7、适宜的服药时间和间隔
采用正确服药时间和间隔,是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减少或规避药物不良反应。科学的服药间隔是将一天的24小时除以服药次数,例如一日三次,就是应该每隔8小时服药一次;一日两次即为每隔12小时服药一次。如果每日三次采用了早、中、晚的服用方法,即在用餐时间服用,就会使药物的吸收过程主要在白天完成,白天的药物浓度较高,不良反应也就随之增加;而夜间药物浓度会过低,会影响疗效。但是降糖药的服用是例外,血糖的高低与进食有关,降糖药服用时需要按照进餐时间进行。
在掌握好服药间隔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所患疾病及所用药物情况,合理调整服药时间。以激素类药物为例,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10时左右,故采用早晨一次服药为宜,可减少对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分泌的抑制。服用补钙药(如钙尔奇D、碳酸钙)宜在临睡前,因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故临睡前服用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
8、餐后、餐前服用的药品
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定服用时间。
以糖尿病药物为例,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磺脲类降糖药,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阿卡波糖(拜唐苹)则需要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二甲双胍由于对胃有刺激,故需要在饭后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氢氧化铝)为了形成保护膜,促胃动力药(如吗丁啉)为了发挥其药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为了避免进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均需要在饭前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由于对胃有刺激,则需要在饭后服用。
服用避孕药竟能治疗八种疾病
1、更年期综合征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至逐渐停经、潮热、出汗、失眠健忘、骨质疏松等,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有效补充雌激素,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对水平,从而改善因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
2、乳腺良性肿瘤
据国外文献报道,患乳腺良性肿瘤者,服用避孕药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不仅如此,服用避孕药者发生乳腺良性肿瘤的几率,仅为不服用者的50%。
3、白细胞减少症
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殃及了正常的白细胞。研究发现,应用避孕药炔雌醇片和针剂,治疗放疗或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4、多毛症
部分女性多毛的原因是体内的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水平偏高,而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则可“对抗”抑制睾丸酮。
5、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此症为少女常见病,多因对生理知识了解较少,把月经来潮当成精神负担,久之则容易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如情绪激动、头晕、失眠、乏力等。使用避孕药可减轻病情,缓解经期紧张带来的烦恼。
6、盆腔炎
女性在经期,因出血而抵抗力下降,因而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而发生盆腔感染。服用避孕药后,可使紊乱的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出血量减少,从而降低受感染的机会。
7、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表明,服避孕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可明显减轻。没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8、功血血多时止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不可写成“宫血”)用短效避孕药来止血,效果有九成多的把握。剂量因病情而异。一般日服一两片即可,要连用三五天时间才好见效。病情急重就可以多吃几片,最好每8小时或12小时服一次。用多长时间很有讲究。因为一停药又流血,我们当然不愿意血刚止住马上又来血,那就把药吃上二十多天,使下次来血大约在1个月以后。如果出血多,那也不必拘于书上规定的第五天开始服药,而可以在来血第一两天用药,早用药、早止血,何乐而不为。
口服避孕药4个优势
1、副作用相对变小
当下市面上的大部分避孕药在副作用方面已经降低了不少,比如雌激素成分的含量降低了76.5%,孕激素成分的含量降低了92%。虽说副作用降低了不少,但还是会出现女性使用过后出现呕吐、月经不调等现象。总的来说,当代避孕药对妇女身体的健康基本上可以说是无害的。
2、能使皮肤变得更加光洁
你一定很惊讶,通常情况下,提到避孕药我们想到的都是它的副作用,而科学研究室近期表示,避孕药中有使女性肌肤更加光滑的激素,对调整肌肤当下的不稳定状态有很好的作用。
3、减少了女性患癌的几率
避孕药带给女性的一大福音便是它可以很好的预防子宫内膜癌之功效,研究发现,在使用避孕药期间的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降低了37%,若是长久的服用,那么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则大大降低了87%。
4、起到了延缓衰老的作用
避孕药可以很好的调整身体雌激素的状态,若是长时间的使用避孕药,对女性的骨质也是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研究发现,避孕药能有效的延缓女性衰老,长久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机体骨质在其52岁之后才慢慢的开始骨质疏松,比没有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延迟了四年左右。
经期要小心服用的八类药物
1.治疗妇科感染的阴道局部用药:
治疗阴道炎症的洗液、栓剂、泡腾片等应暂停使用。因为在月经期间,子宫黏膜充血,宫颈口松弛,加上阴道里有积血,非常适于细菌生长繁殖
若此时进行阴道局部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细菌逆行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
2.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3.止血药:
止血药如安洛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4.减肥药:
减肥药中多含有抑制食欲的成分,如果在经期应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多尿或排尿困难,或出现心慌、焦虑等,更有甚者会出现闭经。
5.泻药:
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6.性激素类药物:
女性的性激素合成及代谢平衡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免造成月经紊乱。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停经、周期不规律等,黄体酮(孕激素)能导致乳房胀痛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7.甲状腺素制剂:
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经期应该禁止服用。
8.活血化瘀中药:
此类药物不仅有抗凝、抗血栓的作用,还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因此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此外,由于月经期出血,使得部分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加快,女性在月经期使用某些药物时,疗效会减弱,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因此女性月经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茶碱治疗哮喘、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病,或者使用抗生素中的红霉素、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等。
八大类口服降糖药优缺点比较
一、磺脲类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瑞易宁、亚莫利等。
优点 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没有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 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血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二、格列奈类
主要有诺和龙、唐力,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可与其他多种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 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患者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 价格较高,需多次服药,使用不当会引起低血糖。
三、二甲双胍类
优点 二甲双胍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效降低血糖,此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比较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缺点 胃肠道反应多,可达20%;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主要有拜唐苹、卡博平和倍欣,降低餐后血糖,非常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中国患者,可与饮食、运动及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
优点 降糖效果肯定,肝肾等全身不良反应少,不增加体重或能减轻体重,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和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具有糖耐量减低治疗适应证的降糖药。
缺点 主要为部分患者初用时有胃肠道不良反应(排气增多、胀气),胃肠功能紊乱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也应慎用。注意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可引起低血糖,且一旦发生,应使用葡萄糖治疗,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无效。
五、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的有罗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艾可拓)。
优点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及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可与双胍类、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用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
缺点 起效较慢,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及体重稍增,增加心衰风险,心功能Ⅲ级以上禁用。膀胱癌患者、有膀胱癌病史者避免使用吡格列酮。
六、DPP-4抑制剂
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维格列汀(佳维乐)已先后在我国上市。
优点 是一种基于肠促胰素机制的新型降糖药物,可同时改善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障碍,具有降糖效果好、低血糖风险小、不增加体重、无胃肠道反应,安全性及耐受性高等优点。只需1次/d用药,患者依从性好。
缺点 有头痛、鼻咽炎、咳嗽、便秘、头晕和增加出汗量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很低,且价格较贵,在我国暂未进入医保。
七、SGLT-2抑制剂
目前国外上市的有达格列净。
优点 SGLT-2抑制剂极少引起低血糖,并对改善体重和血压有益处。口服片剂,1次/d,依从性好。
缺点 可能与鼻咽炎、真菌感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关,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八、降糖中成药
临床比较常用,疗效比较肯定的降糖中成药有参芪降糖颗粒、糖脉康颗粒。
优点 降糖作用平和,单用不会发生低血糖;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来改善症状、辅助降脂降压、防治慢性并发症;不会增加体重;可与各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缺点 降糖作用有限,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价格较高,服用不够方便。
服用避孕药竟能治疗八种疾病
避孕药能治疗什么疾病
1、更年期综合征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至逐渐停经、潮热、出汗、失眠健忘、骨质疏松等,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口服避孕药可通过有效补充雌激素,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对水平,从而改善因雌激素下降引起的相关症状。
2、乳腺良性肿瘤
据国外文献报道,患乳腺良性肿瘤者,服用避孕药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消失。不仅如此,服用避孕药者发生乳腺良性肿瘤的几率,仅为不服用者的50%。
3、白细胞减少症
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殃及了正常的白细胞。研究发现,应用避孕药炔雌醇片和针剂,治疗放疗或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4、多毛症
部分女性多毛的原因是体内的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水平偏高,而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则可“对抗”抑制睾丸酮。
5、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此症为少女常见病,多因对生理知识了解较少,把月经来潮当成精神负担,久之则容易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紊乱症状,如情绪激动、头晕、失眠、乏力等。使用避孕药可减轻病情,缓解经期紧张带来的烦恼。
6、盆腔炎
女性在经期,因出血而抵抗力下降,因而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而发生盆腔感染。服用避孕药后,可使紊乱的月经周期趋于正常,出血量减少,从而降低受感染的机会。
7、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表明,服避孕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可明显减轻。没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
8、功血血多时止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不可写成“宫血”)用短效避孕药来止血,效果有九成多的把握。剂量因病情而异。一般日服一两片即可,要连用三五天时间才好见效。病情急重就可以多吃几片,最好每8小时或12小时服一次。用多长时间很有讲究。因为一停药又流血,我们当然不愿意血刚止住马上又来血,那就把药吃上二十多天,使下次来血大约在1个月以后。如果出血多,那也不必拘于书上规定的第五天开始服药,而可以在来血第一两天用药,早用药、早止血,何乐而不为。
女性长期吃避孕药的危害
1、长期吃避孕药会影响月经
避孕药的避孕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并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穿透,或使子宫腺体减少肝糖的制造,让囊胚不易存活,或是改变子宫和输卵管的活动方式,阻碍受精卵的运送,使精卵无法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一般来说,女性服用的避孕药分为长效、短效和紧急避孕药。
无论常规长效、短效还是紧急避孕药,很多女性服用后确实会出现月经失调的现象。为什么避孕药会影响女性月经?原因在于避孕药对女性子宫内膜的影响。
2、漏服避孕药,有可能出现阴道出血的情况
服用避孕药期间阴道出血,可能是因为漏服药,导致某种激素水平不足。如果是月经周期前半期阴道出血,可能是雌激素不足所致;若发生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则可能是孕激素不足所致。
3、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有可能经量减少
由于短效避孕药会抑制排卵,女性卵巢分泌雌激素的量就会减少,加上药物内含雌激素量也少,女性子宫内膜会因此变薄,所以月经量会变少。
4、长效避孕药易导致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特别是使用长效避孕药前3个月的女性,容易出现经期延长、量多、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如果连服三个月以上,月经量还是继续增多,最好停服长效避孕药。
中药泡脚有八个秘方
1.当归:美容养颜,靓肤
当归桂圆泡脚:当归40克,桂圆肉25克。将当归,桂圆加清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25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1次,每次熏泡30分钟。
2.生姜:用于脚凉怕冷
生姜泡脚:生姜一块,红花1克,盐适量。用刀拍扁生姜或切片,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3.红花:活血化瘀,治腰酸痛
红花泡脚:红花1克,少许盐。把红花放入水里烧开,加一勺盐,先熏脚后泡脚。
4.艾叶:治疗多种疾病
艾叶泡脚:干艾叶50—100克。先用水将艾叶煮开,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再泡脚;或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再加热泡脚。艾草加姜可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艾草加红花可改善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或瘀血;艾草加花椒20粒,适用脚汗、脚臭、脚气、温疹。
5.党参:补气虚
党参黄芪白术泡脚: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把三味药加水煎煮后倒入足浴盆内泡脚30分钟,每日一次。
6.冬瓜皮:减肥
冬瓜皮泡脚:冬瓜皮200g,茯苓100g,木瓜100g。水煮去渣后,混入足浴盆内浸泡双足每次30-40分钟,至微微出汗。每日一次,20-30天为一疗程。
7.苍耳子:通鼻窍,改善鼻塞,流涕
辛夷花苍耳子泡脚:辛夷花20克、苍耳子20克、白芷15克、桔梗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60克、薄荷10克、细辛10克。把几味药加入水中煮开,泡脚。
8.蒲黄五灵脂:治痛经
蒲黄五灵脂泡脚: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熏双脚,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浸泡于药液中。每次浸泡15-20分钟,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药重复使用两天。在经前3天左右开始用药,连用3-5剂,连续用3个月经周期。
儿童用药八注意
1. 婴幼儿皮肤、黏膜的相对面积大于成人,且黏膜娇嫩,皮肤角质层薄,对药物吸收快,有些药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剂可因透皮吸收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中,应考虑以上因素,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剂。
2. 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就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首选青霉素;在确需使用抗生素时,不可几个疗程连续使用。
3. 不要同时联合使用氨基糖甙类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联用,联用不仅不会增强疗效和抗菌范围,反而会增大毒性; 使用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耳鸣、耳内发胀、口面部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早期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必要时找医生诊治。
4. 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比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5. 对抗菌药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服用抗生素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可滥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
6. 在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时应注意铁制剂不是营养补品,不可以长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维生素C服用,避免与钙片、牛奶、茶叶等同时服用。铁剂要远离儿童,避免儿童误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7. 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市场上感冒药物很多,在具体选择用药时,必须要根据小儿感冒的症状来考虑,对症下药。比如:有发热症状者,可选择含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打喷嚏者可选择含鼻黏膜收缩成分的药物,另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
8. 四环素可使儿童牙釉质损伤,形成黄斑牙,甚至影响骨骼发育。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四环素为成人用剂型,儿童不应使用,孕妇、乳妇也应慎用。此外,氨茶碱、成人用滴鼻净及激素、兴奋剂,安眠药等,都要求禁止给儿童乱用,以防中毒。
八类女性不宜服用紧急避孕药
1.重大疾病患者。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
2.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并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使血糖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所以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应用。
3.妇科肿瘤患者。由于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4.精神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发生误服错服等情况,产生不良后果。
5.月经稀少者。避孕药可能会使月经进一步减少。
6.年龄在45岁以上者。该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用避孕药避孕。
7.年龄在35岁以上但是吸烟的妇女。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8.哺乳期妇女。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
不宜服用避孕药的八类女性
1.重大疾病患者
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
2. 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
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并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可使血糖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所以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应用。
3.妇科肿瘤患者
由于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的疾病,服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可加重病情,应禁用。
4.精神病患者
生活不能自理的精神病患者,可能会发生误服错服等情况,产生不良后果。
5.月经稀少者
避孕药可能会使月经进一步减少。
6. 年龄在45岁以上者
该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用避孕药避孕。
7.年龄在35岁以上但是吸烟的妇女
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8.哺乳期妇女
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能使用。
HIV阳性孕妇能生健康宝宝么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宫内、分娩、母乳喂养。其中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病毒传播的几率最大。但是通过有效的病毒阻断,感染HIV病毒的孕妇是完全有可能生下健康的宝宝的。因此,一旦孕妇检查出来感染了HIV,不必慌张,一定要按照医嘱,实行产前服药、剖宫产、产后由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三种措施防止婴儿感染。并且婴儿产出后,也要给婴儿及时服用药物,并坚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一直到十八个月为止,如果十八个月后婴儿的HIV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实施治疗;如果各种检测结果已达到中国疾控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相关标准则说明婴儿已完全成为健康宝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