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宝宝长太胖 或许是你没教好
莫怪宝宝长太胖 或许是你没教好
胖孩子不能控制消极情绪
致使孩子暴饮暴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幼小的孩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这种控制与排遣负面情绪的能力是一种技能,这种能力需要孩子在日后的教育与学习中获得。但如果这时家长不加以引导,则会导致孩子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心理安慰,从而导致肥胖。
整体的研究结论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的。研究发现如果家长采取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将会导致孩子的过度肥胖。研究中这类家长被定义为‘不安全的父母’,这类家长将会提升孩子吃垃圾食品的倾向。
不安全的父母易造成心理负担
“研究发现‘不安全的父母’更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痛苦,从而使孩子陷入心理困境。同时家长还不加以引导并否定孩子的消极情感。”研究的主要作者波斯特凯利说道。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去了一个生日聚会,在聚会中因为一个朋友的不好评论而感到沮丧和难过。‘不安全的父母’父母可能会严厉地指责孩子在别人的生日聚会上不应该表现出不高兴的状态。甚至有的父母可能还会说:“别哭了,真是不懂事”。
错误教育方式引发儿童肥胖
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相反,父母应该学会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觉和提供给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不安全的教育方式也包括了家庭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所有已知的错误教育因素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导致儿童肥胖。
在这项研究中,497名家长与幼儿参与了研究,并询问了家长是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与制定家庭进餐时间的。与此同时,儿童医院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学龄前儿童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中,也将不可能导致超重。
提高宝宝智力发育的方法
要点1 多对孩子说话
语言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从婴儿诞生起,你就要对他多说说话,这对孩子的情感、智力、脑功能的发育都有好处。
首先,让宝宝听不同的声调、语气,对耳膜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孩子来说也是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此外,爸爸妈妈对着孩子说话时的表情、眼神和动作也是对宝宝的视觉刺激,可以让宝宝慢慢学会对情境的领悟,能让孩子领会大人的爱,产生安全感。
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可说的内容很多,你和宝宝正在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讲什么给宝宝听。例如,你可以把宝宝身边物品的名称一一教给他:“宝宝看,这是花,是红颜色的花”;也可以亲亲宝宝,告诉他“爸爸妈妈好爱你”。》》孕期提高宝宝智力的5个妙招
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就会培养出一个语言丰富的孩子。
要点2 抱孩子外出
孩子长到6个月到1岁时,爸爸妈妈就可以经常抱着孩子到外面去。抱孩子外出的目的是让他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培养他观察世界万物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他的注意力。
抱孩子外出时,教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此为话题对他讲话。例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高楼,那是汽车”……如果你所描述的是可以拿到手上的,那最好拿起来给孩子摸摸。例如,你可以捡起一片树叶,告诉孩子说,“宝宝看,这就是树叶,是轻轻的、薄薄的”……
在你这样培养下,当孩子9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提问,让你告诉他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你也许会感到奇怪,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他怎么会提问呢?其实,宝宝是用他的眼神、“嗯嗯”的声音和用手指着的方式在向你提问呢!
等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天天带他去散步了。同样,散步时也要不断对孩子说话,把看到的自然景象讲给孩子听。
必须关注的孕5月胎教要事
胎宝宝的各项感觉功能逐渐完善,能对各种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并且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正是胎教的天赐良机。
从现在起,你就可以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音乐胎教了,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临睡前,你不妨经常听一听音乐,这样还能帮助胎宝宝建立良好的昼夜规律。
据科学研究发现,通常胎宝宝喜欢听能与胎音合拍的音乐,像巴赫、莫扎特的乐曲,它们的节奏与大脑中的阿尔法波和心跳波形相似,很容易被你和胎宝宝接受。
由于胎动变得明显,用触摸方法进行胎教的次数可以增多了,在进行抚摸的过程中,配合语言或音乐的刺激,可以获得更佳的效果。不过,如果你有早期宫缩的现象,则不可用触摸动作。
每天都应与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准爸爸参与进来效果会更好,可以讲每天喜闻乐见的事,也可以念诵一些诗歌、儿歌以及讲故事,这会让胎宝宝感觉安宁,对加强一家人的感情极为有益。
你现在的食品要多样化,食物要荤素、粗细搭配,避免偏食或过多进食脂肪和糖,过胖或过瘦对胎宝宝都不利。另外,特别需要注意补充钙质。
这个月里,胎宝宝的胎动会让你的孕期生活更加充满乐趣,你的身心均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不妨多找些有趣的事情做,和亳公说一些你们一天中发生的趣事,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孕5月。
3大奇葩表现暗示宝宝是天才
奇葩表现1:打破沙锅问到底
你的孩子是不是“为什么”宝宝,他总是对各种事物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抓住你问个不停,倘若从你那里得不到答案,便会找寻爸爸,爷爷,奶奶继续盘问。这么怪异的行为可不要加以指责哦,日后你可能会培养出一名小记者或者宇航员!
奇葩表现2:说个不停
孩子总喜欢说话,在家喜欢说个不停不说,在幼儿园也会在上课时悄悄地和小朋友说话,这种行为让宝妈们头大不已。怎么年纪小小就变成“韶老太”“韶老头”了呢?爱说话的孩子,在演讲与交流能力上往往要胜于其他孩子,倘若好好培养一番,相信他就是下一个何炅or谢娜。
奇葩表现2:爱做领导
孩子特别喜欢做班级里的小干部,在幼儿园特别乐于帮助老师排座位,整理班级队伍,在家里特别喜爱整理玩具,还喜欢向家人发号施令,比如按他的口令做操等等。别担心孩子是不是受了官僚主义影响,这是很多孩子都没有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哦!
奇葩表现3:爱讲故事
你家宝宝是不是有这样的习惯:他总是让你和宝爸坐下来,听他讲自己编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也许你会觉得这孩子是读书读多了吗?没完没了吗?小编想说的是,或许这样的他就是未来的另一个莫言,你相信吗?
杨桃为什么要去边
杨桃是五角星形状的,一般有5个棱角边,吃之前会削掉,因为杨桃的棱边有点硬,而且口感偏涩,所以在切杨桃的时候,一般都会切掉棱边。当然,是没毒的,只是又硬又酸不好吃罢了,所以不提倡吃它。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反应觉得杨桃又酸又涩一点都不好吃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你没有去掉硬边直接吃了。
甜食会让宝宝性格怪癖
宝宝不能吃什么零食估计让很多父母挠脑袋。有人说常常吃甜食,会让你的宝宝性格怪癖,必须要小心。
我们在幼儿园、学校都不难见到一些莫名奇妙烦躁不安的孩子,他们不但性格古怪,而且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也不好,给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如此糟糕呢?调查发现,出现类似症状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现在的孩子多喜欢吃甜食,加之家长的溺爱,不断地满足其需要,造成孩子体内摄入糖分过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甜食为什么会对孩子造成性格怪癖?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体内糖分过多,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就会明显增高,这时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来加速这些代谢产物的排泄,而维生素B1在体内是不能自然合成的,全赖于从食物中摄取,但嗜糖的儿童却难以在偏食的习惯中摄取更多的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当体内维生素B1缺乏时,糖类代谢物丙酮酸等就会在脑中大量的蓄积,同时造成儿童性格的异常。
对于嗜糖所致的性格怪癖的孩子,除了严格控制食物中的糖分外,还应积极诱导其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如花生、糙米、瘦肉等。
若是维生素B1缺乏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B1片或注射维生素B1,并增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
宝宝长得太快或许也是病
发现孩子长得比别人快,父母总会很高兴。但专家提醒,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不是好事。长得过快可能会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到了成年时身高反而不理想。
●专家提醒,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不是好事
●针对目前父母们在儿童保健上容易陷入的误区,儿童保健专家作出详细指引
家有小宝宝,父母都会很关心其身高、体重的增长,妈妈们也都会互相比较同龄小宝宝的身高,发现孩子长得比别人快,父母总会很高兴。“你看我家宝宝长得多快,才两三个月个头就增加了这么多!”还有妈妈难耐兴奋将宝宝的长势在微博上与人分享。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专家提醒,0~6岁的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有一定的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都不是好事。长得过快可能会导致青春期提前到来,到了成年时身高反而不理想。
让宝宝长得好,合理喂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必不可少。世界保健日刚刚过去,针对目前父母们在儿童保健上容易陷入的误区,儿童保健专家给出了指引。
生长:
长得太慢或太快都不好
家长误区:
过分追求宝宝长得快
宝宝长得怎么样,身高和体重是两大硬指标。现在绝大部分家长都很注意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但又很容易陷入“数字焦虑”中。带孩子到楼下玩耍时,妈妈们总忍不住互相比较小宝宝的长势,而且老爱用长得比较高和比较快的那个小宝宝作为比较对象,相形之下老觉得自家宝贝长得慢,压力很大。而那些看到宝宝体重和身高增长很快的父母,总觉得这是大好事,代表着宝宝发育情况好。
医生的话:
长得太快并非好事
“孩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过慢和过快都不好,正常才是好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林穗方说,在孩子发育上太追求数字是不对的,身高和体重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不少家长错误地选择小区里那些长得比较高和比较快的宝宝作为参考对象,一比较之下自家孩子就矮了一截。”林穗方提醒,自己家孩子长得比邻居家小孩慢不一定是坏事,只要身高体重在正常的增长范围,都是没问题的。
与此同时,看到孩子身高体重增加很快,家长也不应该过于乐观,因为长得太快也是过犹不及。林穗方说,在体重上如果增长过快,就容易长成“小胖墩”,长大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大。
而如果是身高增长过快,同样也会有隐患。林穗方提出,有些孩子在早期个头长得太快,可能代表着营养过剩,会加快骨龄的增长,导致骨龄大于实际年龄,这样很可能匀速生长期会减少,青春期发育提前到来。“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孩子可能在9~10岁就来月经,月经来了后身高发育就会明显放缓。”林穗方说,青春期提前到来的孩子到成年后身高反而会比同龄人矮。
林穗方建议,在孩子0~6岁时,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做健康检查。一般来说,在宝宝1岁前要进行四次健康评估,1~3岁半年一次,3~6岁每年一次。评估的标准要找准,应该结合身高体重指数加上骨龄来评估。
喂养:
要培养孩子的“饥饿感”
家长误区:
只关心吃什么,不关心怎么喂
不少家长只关注宝宝应该吃哪些有营养的食物,却往往忽略了应该怎么喂。林穗方介绍,家长们在喂养孩子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喂养习惯不好,让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顿饭要吃一两个小时;早期添加辅食的种类太局限,宝宝食物不均衡,易致日后偏食;不注意餐桌氛围,把吃饭当成任务,不管孩子爱不爱吃都硬塞,孩子不吃饭就训斥。
医生的话:
喂养孩子不该过度包办
林穗方指出,正确的喂养方式是让孩子吃饭时专心致志,吃完后才玩,而不该让其一边玩一边吃。家长更不应该犯的错误是,为怕孩子饿着,不断地给孩子吃东西,孩子饱也喂,不饱也喂。这样一来孩子就没有饥饿感了,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吃饭,不知道饿了的话一次该吃多少,对食物的控制度变差,以后吃东西会没有度,容易不是吃得太多就是没有吃够。
“家长在喂养孩子时,不该过度包办,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林穗方提醒,孩子不爱吃了无需追着喂,饿一两顿完全没问题,等孩子实在太饿了自然会主动找东西吃。她还建议,在喂养孩子上要注意良好的氛围,不要把进食当成硬性任务总是“逼迫”孩子完成,更不应因孩子不肯吃饭而打骂。
睡眠:
绝对不能日夜颠倒
家长误区:
不忍心让宝宝独自睡
孩子吃得好个头才能长得好,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有关注,但他们却可能忽略了孩子长高的另一关键——睡眠。一些家长不知道,孩子的睡眠绝对不能日夜颠倒,夜间和白天的睡眠总数加起来足够,不代表睡够了。另外,在哄小宝宝入睡时,不少父母都是将宝宝抱在怀里,哄到其入睡了才将宝宝放到床上睡。夜间宝宝一哭醒,父母就焦急地抱起哄一番。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医生的话:
应培养宝宝的睡眠规律
生长激素的分泌在夜间的深睡眠时才进入高峰,所以夜间有足够的深睡眠才能保证良好生长。“有些家长说,孩子晚上睡不够没关系啊,白天补睡回来就行了,这是不对的。”林穗方介绍,生长激素分泌有三个高峰:晚上11时~凌晨2时;晚上入睡后5小时左右;晚上入睡后7~8小时。在这三个高峰,必须保证孩子处于睡眠状态。为此,应该在孩子满月后就训练其形成睡眠规律,最好晚上9时后就睡觉,保持足够的持续睡眠。
怎么样哄孩子入睡和孩子睡眠质量也很有关系。林穗方建议,要尽量让孩子养成自我入睡的习惯。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抱在怀里,由父母拍抚和哼唱到孩子睡着。这样做的坏处是,孩子是在这样的睡眠条件下入睡的,等半夜自动转醒时,也一样要同样的条件才能入睡,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但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去干预,会导致孩子持续睡眠的时间减少。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家长可在一旁安抚一下助其入睡。在孩子睡着前,父母最好离场。孩子在夜间可能会醒来,此时父母不能一听到孩子醒来就马上过去哄,尽量静待宝宝自己安静下来自然睡去。
温馨提示:
孩子是否缺钙 不能只查微量元素钙
孩子缺钙就长不好,这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但该不该给小宝宝补钙呢?林穗方认为,正常情况下,婴儿期的宝宝只要保证足够的奶量和每天两小时户外暴露四肢的活动即可,不需要额外补钙。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缺钙,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但林穗方提出,如果只检查血清里的微量元素钙,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不够的话,身体会自动调节,将其他的钙调动过来补充。所以微量元素钙不缺,并不说明身体不缺钙。
如何才能准确检查出孩子是否缺钙?林穗方说,可以抽血做骨碱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碱性钙血磷、血活性维生素D、血钙、血磷的检测,再结合临床症状来确诊。
伤害宝宝听力行为大盘点
尽管花费了百分之两百的耐心和精力去照顾孩子的方方面面,还是有不少父母容易忽略宝宝的听力问题。比如经常给宝宝掏耳屎,你以为干净,其实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听力。宝宝的听力敏感又脆弱,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日常生活中伤害宝宝听力的行为都有哪些?
1、常替宝宝掏耳屎
宝宝的外耳道跟成年人很不一样,发育不成熟,外耳道结构复杂,耳朵里的皮肤也很娇嫩。
经常给他掏耳屎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轻者掏伤皮肤引发炎症,生疖长疮;万一操作不当还极易捅破宝宝的鼓膜,给听力带来不可挽回的损伤。
临床医生还发现经常掏耳屎的宝宝容易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尽管这种瘤是良性的,但手术切除后也很容易复发。
耳屎一般会随着宝宝的咀嚼、打哈欠等活动而自行脱落。如果实在太多,可以用润湿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若耳垢堆积影响听力,去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更为妥当。
2、经常带孩子玩电动摇摆车
很多宝宝都喜欢玩电动摇摆车,身体随着音乐节拍晃动非常快乐!即使宝宝很喜欢,你也不应该经常带他去玩,这很伤听力。
美国国民民健康中心统计过,大约有520万的6-16岁孩子的听力由于噪音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幼儿的比例则更高。
曾有记者去街头测试过,电动摇摆车的发出的噪音可达到104.9分贝。超过85分贝的噪音极易损伤孩子的听力,长时间接触噪声会诱发噪声性耳聋和耳鸣。
3、经常让孩子戴耳机
许多孩子特别喜欢戴耳机听音乐或看电视,许多家长也见怪不怪。与成年人长期用耳机听力受损一样,耳机也会损伤儿童的听力,并且更严重。
临床上有很多儿童因佩戴耳机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的病例。耳机会让耳膜被近距离的声音刺激,而且耳机的频率特性也很高,特别损伤听力;此外耳机塞入耳朵后,耳朵被长时间摩擦容易引起外耳道炎。
因此关于耳机,建议成年人不要连续使用超过1小时;对于宝宝来说,则建议不要给他们使用耳机。
4、孕妈近距离地听大音量的胎教音乐
有些宝宝出生时听力就比较弱,但家族并没有遗传病史,很有可能就是胎教过程中出了问题。
有些孕妈为了培养宝宝的音乐细胞,经常放胎教音乐给肚子里的宝宝听,甚至有些为了让宝宝听得更清楚还会把音量调高或把录音机、音响等靠近肚子,这么做小心让宝宝的听觉神经在胎儿时期就受损。
选择胎教音乐时应多选舒缓的、柔和的音乐,同时注意控制音量和听的频率。
宝宝年纪小不会表达,听力受损了很难发现,所以更需要父母多加重视,若有以上损害听力的行为,应立即改正,以免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