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辩证施治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辩证施治
证候:咳嗽,痰稠色黄,身热头痛,口干咽痛,或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透表清热,宣肺止咳。
处方:身柱八阵,神道八阵,大椎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合谷,曲池,列缺。
针灸手法:杵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取身柱八阵,大椎八阵,神道八阵以疏风清热解表,并疏通河车路加强疏表宣肺之功;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互为表里,故取合谷,曲池,列缺宣肺解表,诸穴配合,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则表邪解而咳嗽止。
加减:咽喉肿痛者,加少商,尺泽点刺,以清咽泄热,疏风解毒。
证候: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发热,喉痒,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处方:身柱八阵,神道八阵,大椎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名门段;风池,合谷,列缺。
针灸手法:杵针平补平泻,并可配合灸法。
方义:同风热咳嗽。
加减:头痛甚者,加太阳,头维以疏风散寒止痛。
证候:咳嗽,痰稠量多,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湿,调理肺气。
处方:身柱八阵,至阳八阵,中枢八阵,太渊,太白,丰隆。
针灸手法:杵针用平补平泻法,可配合灸法。
方义:“脾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取肺经原穴太渊,配身柱八阵,至阳八阵,中枢八阵以健脾化湿,补益肺气,又阳明胃经之络穴丰隆善化痰湿,配太白健脾,如此脾运得健,痰浊得化,肺脏得安,则咳嗽自止。
加减:咳嗽兼喘者,加定喘穴;胸腕痰多痞闷者,加足三里,内关等穴。
证候:咳嗽,痰少而黏,气逆作咳,胸胁引痛,目赤面红,咽干口苦,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肺。
针灸手法:杵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方义:太冲为肝经之原穴,配至阳八阵,有清肝泻火之功,肺经之井穴经渠配以身柱八阵,有清肺化痰之功,再配以河车路以疏肝理气,气顺则火清,火清则痰化,肺气调而咳止。
加减:咳逆咯血者,加孔最;咽喉干养者,加照海。
治疗顽固性咳嗽的偏方
治疗顽固性咳嗽的偏方
1、好的饮食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1.1、地龙煲鹧鸪
材料:地龙20克,鹧鸪1只,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放入砂煲,慢火煲至鹧鸪熟烂后加少量调味品,喝汤吃肉; 针对人群: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其他咳嗽时间较久、体质偏寒的患儿。
1.2、川贝炖雪梨
材料:川贝10~ 15克,雪梨(连皮)1~2只,银耳30 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材料洗干净,加适量水隔水炖服; 针对人群:适用于秋季咳嗽、干燥性鼻炎等燥热咳嗽患儿,体质虚寒者不宜。
1.3、淮山芝麻糊
材料:淮山30克,黑芝麻30克,白果10克,南杏10克,北杏10克; 制法:材料洗净、晒干后磨成粉,加适量水煮成糊状当早餐; 针对人群:适用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过敏性咳嗽以及因脾肾虚弱所致的咳嗽。
2、艾条温法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肺俞、脾俞、太渊、合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站在患者身体一侧,手拿艾条,让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建议患者自己灸可以灸到的穴位,方便控制温度。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患者穴位皮肤潮红为度。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5-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7天。此种灸法最适宜于谈事咳嗽。
3、艾条温和灸可以治疗顽固性咳嗽
取大椎、身柱、肺俞、脾俞、肾俞、气海、丰隆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上部穴位再灸下部穴位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施灸者点燃艾条的一端,火头对准穴位皮肤,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
长期咳嗽的原因
1、呼吸道疾病:从咽到小支气管的粘膜受到刺激时,都可引起咳嗽,其中以喉部杓状间隙及气管分处对刺激最为敏感。一般认为肺泡受到刺激并不产生咳嗽,只有当肺泡内的分泌物,渗出物或漏出物进入小支气管时,才会产生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是呼吸器官的炎症(如咽,喉,气管或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出血,肿瘤,异物及吸入刺激性气体等。
2、胸膜疾患: 当胸膜受到刺激或胸膜炎时常有咳嗽。
3、心血管疾病: 引起肺瘀血或肺水肿的疾患(如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等)及右心或体循环静脉栓子脱落引起的肺梗塞,均可出现咳嗽。
4、中枢神经因素: 大脑皮层既能抑制咳嗽反射,同时又是咳嗽的起源地(随意性咳嗽),即冲动从大脑皮层传出至延髓咳嗽中枢,引起咳嗽动作。
长期咳嗽的危害
咳嗽是咽喉部受外界因素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对人体正常的保护性机制。如从支气管、肺排出的痰会刺激咽喉部产生咳嗽反应,促使排出;有害气体刺激咽喉部,会引咳嗽,提醒人们避开危险;异物刺激咽喉部,会引起强烈咳嗽反应,以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咳嗽的危害也很多,最主要的是对肺的损伤,长期慢性咳嗽会使肺内压增高,在有肺部疾病时,如慢性支气管炎症、肺结核病人,剧烈咳嗽可使肺泡壁弹性减弱,最终导致肺泡破裂,形成肺大泡,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咳嗽本身会造成咽喉部充血,不利于咽喉炎的康复。危害很多,在此就不一一细数。
建议,有咳嗽的人要及早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无论是咽喉炎、支气管炎、还是结核、肺炎,都要积极治疗。
咳嗽针灸什么穴位
1.1、尺泽 合穴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操作: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1.2、孔最 郄穴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操作:直刺0.5~1寸。
1.3、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1.4、鱼际 荥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操作:直刺0.5~0.8寸。
中医提醒:以上方法的使用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结合病情进行治疗,不可盲目自行治疗,以求满意疗效。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其中前列腺炎症状表现为尿分叉、尿等待、尿频等。如果辩证准确、选取的经络腧穴到位,深浅刺激合适,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月经紊乱、乳腺增生、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其中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来说,原发性痛经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
那么如何判断痛经的类型呢?原发性痛经指原先没有疼痛症状,而是因某种特殊原因,如生气、受寒等外部条件诱发,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针灸往往比服药见效更快。而继发性痛经指的是由某种疾病引发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需着重治疗原发疾病。
带状疱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失眠(不伴抑郁者效果佳);遗尿;肋间神经痛等。
以带状疱疹为例,中医认为疱疹属火热邪毒,可通过拔罐、刺络、放血配合治疗,效果甚佳。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落枕;肩周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
从治疗机制上来说镇痛是针灸的第一大治疗作用,因此对骨关节病相关的一些疼痛治疗,针灸的效果比较显著。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痤疮、黄褐斑等。其中,甲亢、甲低或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哮喘;咽炎;感冒;咳嗽;急性扁桃腺炎等。
如慢性支气管哮喘,其表现为爬楼或跑步后出现气短,这种病症运用针灸、拔罐、放血配合治疗后,患者会感到日常活动后气短症状缓解,并且在遇到降温天气时,症状也不易反复或加重,再如咳嗽,很多人会出现感冒后咳嗽很长时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做针灸治疗,配合拔罐会很快消除症状。
咳嗽艾灸哪个部位
风寒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列缺,风门,肢体酸痛加灸昆仑,头痛者加灸上星。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风热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病人咳嗽频剧,气促或咳声嘎哑,喉中干燥,咽喉疼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随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热,恶风,舌苔薄黄。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合谷,大椎,曲池。咽痛加灸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将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痰湿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常常因痰而引起咳嗽,痰出则咳平,痰粘稠或稠厚有块,色白或带有灰色,常常于每日早晨或饭后咳嗽加重且痰多,进食甘甜油腻食物时加重,伴随有胸闷,脘腹痞胀不舒,恶心呕吐,进食减少,身体倦怠,大便溏,舌苔白腻。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脾俞,膻中,志室,痰多者加灸丰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小,每穴5-7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隔姜灸:把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1个疗程。
肝火犯肺咳嗽艾灸方法
主证:咳嗽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液滞留咽喉,难以咳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口干苦,其症状可随着情绪的波动有增减,舌苔薄黄少津。
治则: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施灸穴位:主穴取肺俞,膻中,太冲,喘息加定喘穴。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火头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各穴依次施灸,5-10次为1个疗程。
2.隔蒜灸:将新鲜大蒜头切成薄片,中间以针穿孔,上置艾炷,每穴灸5壮,每日1次,7次1个疗程。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咳嗽针灸常用穴位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挤压出血,并在此穴拔罐8-10分钟,使穴位1次出血量约2毫升,其他穴位用32号1寸在针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以上方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咳甚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作用: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背部腧穴,主一身之表,又为本脏之气所注之地,故在治疗中取肺俞施以刺血拔罐共奏疏通卫气,温通肺络之功,以达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刺法:患者坐位,行针时不能咳嗽,咳痰,吞咽,用长40毫米亳针,以指切法将食管,气管推移后加压针体,顺胸骨柄后缘刺入1寸,然后行刮柄法,使患者感到局部发胀,发热,并向胸背部放射为度,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作用:天突在《素问·气府论》中已有记载:“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此处行针,可使针感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至胸膈,此处,经部乃人体“交通要道”,与全身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发生联系。采用针刺天突的疗法,可能暂时阻断局部收尾神经的传递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呼吸道粘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呼吸道痉挛性紧张度下降。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刺法:患者取坐位,取两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待产生较强烈的针感后停止,行手法时嘱患者坐深吸气,共行手法2次。
作用: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鱼际穴属五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经穴,有“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说,另鱼际穴在五腧之中为荥穴,为经气流动之处,如水流始于源泉之后,似小溪而流,取其清肃肺气使肺气得宜,咳嗽得愈。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咳嗽针灸部位
外感咳嗽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内伤咳嗽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针灸治疗咳嗽
1.外感
(1)风热,身热头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2)风寒,痰液稀薄色白,头痛发热,形寒无汗,脉浮紧,苔薄白。
2.内伤
(l)痰湿侵肺,胸脘痞闷,胃纳减少,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肝火烁肺,气逆作咳,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治疗方法
1.针灸
(l)外感:
治法、手阳明经穴为主。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后在背部肺俞等穴拔罐。
处方
随证配穴咽喉肿痛;
发热
方义肺主皮毛,司一身之表,故宜浅刺。手太阴与手阳明相为表里,取其络穴列缺,原穴合谷,配以肺俞,三穴合取,能加强宣肺解表的作用,使肺气通调,清肃有权,肺之功能得以恢复。凡风热咽喉肿痛者,取少商点刺出血,泻尺泽,可清泄肺热以消肿利咽。发热者取大椎、外关用泻法,以疏泄热邪,使邪从外泄而热自解。
(2)内伤:
①痰湿侵肺:
治法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处方
方义,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其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②肝火烁肺:
治法、足厥阴经穴为主。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太阴经穴,不灸。
处方
方义,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以免肺阴受灼。
2.水针
选穴
方法B1100毫克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选注背部肺俞等穴,每次取穴一对,注射0.5毫升,由上而下,依次轮换取穴。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3.灸法
选穴(或风门)膏肓
方法,3―5天治疗一次,五次为一疗程。或予艾条灸。每天治疗一次,每次约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可和针刺配合应用。本法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咳嗽针灸效果好吗
针灸对咳嗽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咳嗽,中医可为独立性疾病,亦可为呼吸系统疾病伴随的主要症状之一,病机不外乎肺脏之宣肃失常,肺气上逆所致,治宜请肃肺气。针灸选用肺俞,大椎,尺泽等穴位,可通彻肺气,疏散病邪,宽中理气,通调气机,降气镇咳。
咳嗽针灸哪些部位
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法:局部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双侧肺俞穴,挤压出血,并在此穴拔罐8-10分钟,使穴位1次出血量约2毫升,其他穴位用32号1寸在针直刺,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以上方法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咳甚者每日1次,一般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作用:肺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背部腧穴,主一身之表,又为本脏之气所注之地,故在治疗中取肺俞施以刺血拔罐共奏疏通卫气,温通肺络之功,以达宣肺止咳化痰之效。
天突穴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刺法:患者坐位,行针时不能咳嗽,咳痰,吞咽,用长40毫米亳针,以指切法将食管,气管推移后加压针体,顺胸骨柄后缘刺入1寸,然后行刮柄法,使患者感到局部发胀,发热,并向胸背部放射为度,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作用:天突在《素问·气府论》中已有记载:“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喉中央二”。此处行针,可使针感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至胸膈,此处,经部乃人体“交通要道”,与全身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发生联系。采用针刺天突的疗法,可能暂时阻断局部收尾神经的传递冲动,减弱神经系统对呼吸道粘膜受刺激的兴奋性,从而使呼吸道痉挛性紧张度下降。
鱼际穴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刺法:患者取坐位,取两侧鱼际穴,常规消毒后,进针得气,留针30分钟,每15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待产生较强烈的针感后停止,行手法时嘱患者坐深吸气,共行手法2次。
作用:鱼际主治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鱼际穴属五腧穴之一,为手太阴肺经经穴,有“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说,另鱼际穴在五腧之中为荥穴,为经气流动之处,如水流始于源泉之后,似小溪而流,取其清肃肺气使肺气得宜,咳嗽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