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泻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腹泻的检查方法都有哪些

1.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情况。

2.粪便检查

新鲜粪便检查时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红白细胞、吞噬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及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测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X线检查

X线钡剂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肠道动力状态等。

4.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检查

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胰腺癌等尤有价值。

5.内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内镜检查对肠道的肿瘤和炎症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黏膜活检有助于发现早期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和某些寄生虫。

6.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可通过粪脂测定、胆盐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右旋木糖醇吸收试验等方法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7.血清及尿中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对各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判断有重要诊断价值。

腹泻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吞噬细胞、白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如弯曲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艰难梭菌等。通常水样便培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此外,耶尔森菌属、邻单胞菌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O157:H7、气单胞菌属及非霍乱弧菌属等因不予常规检查而易漏诊。但应强调粪便化验时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

(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6.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属等感染大便中难以检测到病原菌,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

7.血清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小儿腹泻病的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秋季腹泻的检查有哪些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有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

粪便中病毒、病毒抗原检测(1)电子显微镜检测粪便中的病毒 电子显微镜通过典型形态的观察作出特异性诊断,其阳性率可达90%。(2)病毒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许多免疫学方法可用于检测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如酶免疫测定(EIA)、补体结合试验(CF)、免疫荧光(IF)方法等。

粪便中病毒核酸的检测可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其中核酸杂交法特异性较高,PCR法敏感性较高,多用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

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IA等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如发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呈4倍增高,则具有诊断意义。

介绍腹泻检查的标准

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1.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2.已排除由血清群和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届、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

3.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血清群和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4.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

总之无论任何疾病只有详细检查,才能正确的做出正确的诊断,最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

腹泻检查诊断

1、常规化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参阅“慢性胰腺炎”一节。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小儿腹泻检查

小儿腹泻需做的检查一般有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小儿腹泻的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常见的几种腹泻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腹泻和高渗性腹泻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

粪涂片用苏丹Ⅲ染色在镜下观察脂肪滴是最简单的定性检查方法,粪脂含量在15%以上者多为阳性。脂肪平衡试验是用化学方法测定每日粪脂含量,结果最准确。131碘-甘油三酯和131碘-油酸吸收试验较简便但准确性不及平衡试验。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

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

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引起的。

检查腹泻有哪些项目

腹泻腹痛是我们常常听见的肛肠疾病,出现腹泻,您及时检查过吗?经常腹泻折磨着自己不能睡个安稳觉,对身体更是一个摧残。那么,出现腹泻症状需要做哪些检查呢?请看看下面医院肛肠中心专家的介绍,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一、病史

腹泻的伴随症状常有助于提示诊断。结肠性疾病常伴下腹疼痛,排便后腹痛往往减轻或消失;小肠病变疼痛常在脐周或右下腹,腹泻之后腹病一般不缓解。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疾病。腹泻伴有发作性绞痛、局限性腹胀与肠蠕动亢进,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阴,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小肠不断改进性淋巴瘤、结肠直肠癌等。

二、体格检查

腹泻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的体片。急性腹泻常有脱水的体征,如眼窝下陷、皮肤干燥而缺乏弹性。

腹部压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左下腹部压痛,右下腹部触到肿块、肠结核、克罗恩病、阿米巴肠病、克罗恩病、肠结核。小肠病变的压痛多在脐周围。腹部肿块、肠结核、克罗回民病、阿米巴肠病有时可在右下腹部触到肿块,结肠的癌肿可在相应的部位触到肿块。直肠癌可通过肛门指栓发现。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为腹觉悟珠最基本检查,包括外观、镜检与培养等。镜检注意有无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原虫等,涂征的不同染色可达到不同的检测目的,如干革兰染色可做细菌学检查,注意球杆比例苏丹Ⅲ染色可检查有无脂肪滴,碘染色鸡窝有无淀粉颗粒。粪便的真检查、菌谱分析都有助于腹泻的病因学诊断。

2、其他检查血常规、血沉、电解质、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等。如怀疑为胃源性腹泻,应进行胃液分析。对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做相关检查如基础代谢率、甲状腺吸碘率等。

3、吸收功能检查

D-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胰功能试验等。主要用于诊断脂肪泻,表明腹泻为胰源性。

检查腹泻有哪些项目?以上就是肛肠专家为我们介绍的全部内容了,由于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所做的检查项目是不同的,不过大家在检查时,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做好疾病的诊断工作。

相关推荐

腹泻检查方法是什么

什么呢?大家一起看看吧。一、病史腹泻的伴随症状常助于提示诊断。结肠性疾病常伴下腹疼痛,排便后腹痛往往减轻或消失;小肠病变疼痛常在脐周或右下腹,腹泻之后腹病一般不缓解。腹泻里急后重提示直肠与乙状结肠疾病。腹泻发作性绞痛、局限性腹胀与肠蠕动亢进,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阴,可见于肠结核、克罗恩病、小肠不断改进性淋巴瘤、结肠直肠癌等。二、体格检查腹泻常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体格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的体片。急

宝宝腹泻检查手段

1、大便化验大便的检查对于腹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它的检查不能够完全代替。细菌培养:的孩子腹泻时间比较长,或者反复腹泻,或者反复大便带血,经过治疗后没好转,需要做大便的细菌培养,了解无特殊细菌的感染。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多数正常,少数略为增多,细胞分类中可淋巴细胞增加。粪便检查:外观为黄色水样稀便,无黏液脓血,镜检多无异常。1)用于患儿大便检查正常,但是伴发热的表现,此时查血常规,观

婴儿腹泻检查项目哪些

检查项目:血常规、便常规、电解质、B超1、粪便检查: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等。2、小肠吸收功能测定:显示肠道吸收不良。3、X线及内窥镜检出病变位置,运动功能状态,胆石等。4、超声。5、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条件者应作大便培养,电镜检查或病毒分离。6、其他:对重症或不易判断者,应测血清钠,钾,氯化物和血气分析,或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出现惊厥时可测血清,;注意必须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水分,电解

宝宝腹胀腹泻需要做哪些检查

1.常规放射科检查(1)腹部平片:由于正常新生儿及小婴儿腹部存在着生理积气,无论气体增多或减少均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所以小儿腹部平片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成人。并且年龄越小所能提供的信息越多。除提示不同部位的肠梗阻外,还可能提示腹部占位 性病变的大小和位置。腹部平片还易于显示胎粪性 腹膜炎及 神经母细胞瘤不同特点的钙化及 畸胎瘤的骨骼影而提示诊断。腹部平片应作为气腹诊断的首选检查项目。(2)消化道造影

长期腹泻要做哪些检查

腹泻一般是由于饮食不洁导致了胃肠的功能紊乱所致,也可能是由于肠炎的存在,如果是经常发生腹泻可能是由于慢性肠炎的可能。建议做肠镜检查,检查前需要清理肠道,可用甘露醇口服导泻,也可用番泻叶导泻.肠道准备不佳,肠壁不易观察。腹泻,最常做的检查是便常规,尿常规,还腹部彩超。建议可以做一次大便的常规检查,如果是肠炎需要选择敏感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找中医医师把脉后中药进行调理。可能是脾气

慢性腹泻的诊断检查方法

多数急性或慢性腹泻患者只需根据病史,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及培养等即可明确诊断,当一般常规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时,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但由于可供检查的项目甚多,故必须结合每例患者腹泻的特点而作出选择,例如,当判断患者腹泻系小肠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大时,应选择对小肠疾病诊断帮助的检查;如考虑腹泻是大肠疾病所致,则应选择对大肠疾病诊断帮助的检查。一、慢性腹泻的实验检查1、粪便检查:出血、脓

腹泻应该如何检查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1)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测定: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时(苏丹Ⅲ染色法),可考虑脂肪吸收不良;粪便中含氮量增加时,考虑系糖类吸收不良;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时,都提示小肠吸收不良。(2)右旋木糖试验: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3)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小肠吸收功能障碍者

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项目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重要诊断价值。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无与腹泻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辅助诊断价值。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

腹泻的多种检查方法是什么

1.血清学检查:如炎症性肠病可测血中关抗体,胃泌素瘤测血清胃泌素,粪癌测血清或尿5羟吲哚乙酸。2.D-木糖吸收试验:弥漫性小肠病变、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噬脂性肠肉芽肿病等均D-木糖吸收障碍。3.乳糖耐量试验、氢呼吸试验:助于乳糖缺乏症的诊断。4.胃酸测定:高酸、血清胃泌素增高时,应考虑为胃泌素瘤;低酸时应考虑为舒血管肠肽瘤。5.肠内镜检查:一般宜先行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必要时作纤维结肠镜

秋季腹泻怎么检查治疗

1.粪便检查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时,常提示为小肠性秋季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秋季腹泻。如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时则多提示为结肠性秋季腹泻;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又能排除其他原因时,可提示为原虫、寄生虫性秋季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对诊断重要价值,但应强调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