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豆黑米黑芝麻一起吃的功效 补肾
黑豆黑米黑芝麻一起吃的功效 补肾
肾脏健康对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也需要重视肾脏的养护了,在中医中,黑芝麻和黑豆都入肾经,而且,在传统说法里面,黑色属肾,食用黑色的食物对肾脏是有一定的补益效果的,另外,豆乃肾之谷,食用黑豆对肾虚的人群会有一定的帮助,黑豆、黑芝麻本身都是性质平和的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一起吃对肾脏有良好的滋补效果。
冬季补肾养生粥
1、黑米红枣粥
材料:黑米80克,大米20克、红枣40克,枸杞子5克。白糖5克。
做法:黑米淘洗干净,浸泡5小时;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红枣洗净、去核;枸杞子洗净。锅置火上,放入黑米、大米、红枣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入小火熬煮成粥,再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用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此粥的功效不言而喻,具有补肾养肾的功效,还具有健脾益胃、改善消化不良。
2、五黑补肾粥
材料: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
做法:黑米和黑豆分别用洗干净,用清水浸泡一晚上。黑芝麻洗干净,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核桃仁、黑豆、黑米倒入锅里了,加入5倍的水,用大火烧开,然后改为小火焖1小时。等到黑豆变软熟,黑米变烂熟,粥变浓稠后即可关火,加入红糖或者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这些配料组合在一起,可以滋补肝肾,健脾开胃,润肠通便。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更是难得的补肾佳品。
3、藜麦山药粥
材料:藜麦半杯,大米半杯,山药1根,枸杞子1小把,调料食盐少许,水4大碗。
做法:藜麦提前用水泡三个小时左右,然后和淘洗干净的大米加入四大碗水一起下锅。山药去皮,切短,用清水泡着,以防被氧化变色。粥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十五分钟左右,加入山药,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20-30分钟。最后放入适量的盐即可,喜欢颜色丰富的加入一点枸杞干颜色会变得很漂亮。
功效:山药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虚的功效。
精子无力症吃什么
1、建议多吃黑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黑豆、黑米、黑芝麻、核桃、黑木耳等。
2、平时可以经常泡些虫椹草水喝,这个中药有消炎抗菌、补肾虚的作用,同时对脱发也有作用。
3、动物肉类、鸡蛋、骨髓、黑芝麻、樱桃、桑椹、山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补肾功效。
肾不好怎样调理 多吃黑
养肾应多吃黑色食物,少吃刺激食品及甜食。中医认为,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可择食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蘑菇、海带、紫菜等食物,日常护肾建议可多食。还可熬炖黑米、黑豆、黑芝麻等五谷杂粮粥进行日常护肾。
什么黑豆比较好
黑豆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其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很多。是营养保健的常见食物,也较适合家庭日常食用。老少皆宜,深受广大朋友的热爱。黑豆能够补充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和各种优质蛋白,营养价值很高,且不像肉类那样油腻。挑选黑豆方面,最主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看看黑豆有没有腐烂或是被虫子寄生,而且要看黑豆的颜色,正常的是黑色稍光滑,但是一些加工过的则异常光滑透亮。可将少量黑豆泡入水中,待二十分钟后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水变黑,则可能是经过漂染的。注意天然食品的重要性。
黑豆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做乌皮青仁豆,一种叫乌皮黄仁豆,还有一种是乌皮白仁豆,其中乌皮清仁豆的营养价值比较的高,蛋白质的含量也比乌皮黄仁豆要高一些,而乌皮黄仁豆主要是用来制作蜜饯,这三种黑豆经常吃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平常用眼过度可以多吃一点,吃黑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将豆子煮成粥,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糕点,味道都是非常不错的。
一般来说,颜色黑色的食物都有补肾的功效。肾好了,人也就有精神了,身体也变好了。所以如果说有肾虚症状的人吃黑米黑豆黑芝麻,有一定的补肾强身功效。另外,黑米黑豆黑芝麻对白头发也有一定的功效,经常吃这些食物能够延缓衰老,增强人的体质。经常吃黑米黑豆黑芝麻对人的身体很好,平时应该多吃,另外,黑芝麻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女性吃了对皮肤也有好处,能美容养颜。.
吃什么补肾
肾属水,色黑(含深蓝),喜温润。
黑色代表食品有:黑木耳、黑米、黑豆、黑芝麻、香菇、虾、贝类、黑枣等。
黑米:滋阴补肾、补血益气、增智补脑,强化新陈代谢。
黑豆:补肾、强筋骨、暖肠胃、明目、活力、利水解毒。
黑芝麻:养肾、健脑润肺、养血乌发、防衰老。
黑枣:增强体内免疫力。
黑木耳:清肠涤胃、增强机体免疫力。
黑豆黑米黑芝麻可以每天都吃吗 美容抗衰
黑米味道细腻,营养也是比较丰富的,在黑米的外皮层中含有大量的花青素类色素,食用后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抗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黑芝麻营养素也比较全面,在黑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E有很好的美容抗氧功效;黑豆富含矿物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黑豆、黑米、黑芝麻一起吃有不错的美容抗衰作用。
黑豆的功效
醋泡黑豆补肾
黑豆,味甘,性平;归心、肝、肾经。具有消肿下气、滋补肾阴、清肺润燥、补血活血、安神明目、健脾利水。主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口噤、痈肿疮毒。
每100克黑豆含水分9.9克、能量1594千焦、热量381千卡、灰分4.6克、膳食纤维10.2克、碳水化合物33.6克、蛋白质36克、视黄醇5毫克、核黄素0.33毫克、硫胺素0.2徽克、胡萝卜素30毫克、维生素E17.36毫克、尼克酸2毫克、钙224毫克、硒6.79徽克、磷500毫克、锌4.8毫克、铜156毫克、镁243毫克、钾1377毫克、锰2.83毫克、脂肪15.9克、钠3毫克、铁7毫克。
黑豆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脾虚水肿、小儿自汗盗汗、热病虚汗、肾虚耳聋、腰膝酸软、白带过多者。小儿不宜多食。
醋泡黑豆
【原料】黑豆、醋、蜂蜜各适量。
【做法】把洗净晾干的黑豆放入炒锅中中火干炒。五分钟后能闻到一股豆香味儿,并听到啪啪的声音,这是黑豆在爆皮,待皮都爆开后,转小火再炒五分钟。放入容器中,在通风处晾凉。把晾凉后的黑豆放入一个有盖子的容器内,倒入可以没过豆子的陈醋。待黑豆把所有的醋都吸收了,就可以盛盘儿了。加上蜂蜜,拌匀即可食用。一次不用多吃,两三颗就可以了,但要坚持食用才有效哟!而且最好是在每天17-19点食用,效果更好哦!
【功效】补肾养肝,利水消肿,美容泽肤,美白减肥。
黑色八宝
【原料】黑米、黑豆、黑芝麻、白果、栗子、山药、茯苓、江米、燕麦、麦仁各适量。
【做法】黑米、黑豆、江米提前浸泡。将栗子和白果剥开,山药切块、黑芝麻碾碎和枸杞备用。将各种食材放入锅中煮熟即可。
【功效】滋阴补肾,润燥泽容。
总结:以上这些介绍了黑豆营养成分,是不是也心动了呢?如果可以做来尝试一下吧。
黑豆黑米黑芝麻粥禁忌
1、黑豆:不宜多食炒熟后的黑豆,主要由于其热性大,多食易上火,尤其是小儿不宜多食。此外,黑豆也不宜与蓖麻子、厚朴同食。
2、黑米:黑米的米粒外部有一坚韧的种皮包裹,不易煮烂,故黑米应先浸泡一夜再煮。黑米粥若不煮烂,不仅大多数招牌营养素不能溶出,而且多食后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对消化功能较弱的孩子和老弱病者更是如此。因此,消化不良的人不要吃未煮烂的黑米。病后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急于吃黑米,可吃些紫米来调养。
3、黑芝麻:吃芝麻固然是对头发好,但是吃多了会加速秃头。黑芝麻吃过多会使内分泌紊乱,引发头皮油腻,导致毛皮枯萎、脱落。因此,黑芝麻比较适合的食量应是每天半小匙,不能超过一瓷勺。另外,食欲不良、大便稀的人不宜多吃黑芝麻。患有慢性肠炎、便溏腹泻者忌食。
4、黑豆黑米黑芝麻粥禁忌中只要大家不喝太多,基本上没有坏处。而孕产妇喝这种粥也可以调理身体健康,增强自己的精神状态,解决乏力,头晕等问题。所以平时那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贫血乏力的人们都可以喝一些黑豆黑米黑芝麻粥补一补。并且喝粥还可以延缓衰老,让皮肤变得比较的健康,对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5、对于黑豆黑米黑芝麻粥禁忌的一些情况,大家应该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了。所以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喝一点这些粥的,对于肠胃消化能力不是很好、脾胃虚弱的人,每次别喝太多,喝太多了的话可能导致他们不舒服。而其他健康的人们,喝黑豆黑米黑芝麻粥好处多多,每天都可以喝,而且制作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补肾气的食疗方
1、黑米
黑米是米中的珍品,也被称为“黑珍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铁、钙、锰、锌等微量元素,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舒筋活血等功效。
食谱推荐
黑米+玉米+糯米=黑米粥
黑米+赤小豆+莲子+花生+桂花+枣=黑米桂花粥
黑米+糯米+花生+枣=花生红枣黑米粥
2、黑豆
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黑豆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需要说明的是,慢性肾病出现肾功能衰竭时不宜食用包括黑豆在内的豆类及其豆制品。
食谱推荐
黑豆炖羊肉。羊肉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搭配黑豆的补肾效果是最佳的。
3、黑枣
红枣注重补血,但是黑枣注重补肾。有“营养仓库”之称的黑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中以含维生素C和钙质、铁质最多,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养肾阴血,养肝明目的功效。想要养肾的MM可以多吃一点黑枣。
食谱推荐
黑枣+黑米+黑豆+黑芝麻+香菇=五黑固肾粥
4、黑芝麻
黑芝麻性味甘、平,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具有滋养肝肾、健脑润肺、养血乌发的作用。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非常丰富,可延缓衰老。有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等作用。可强壮身体,保持活力,滋补肝肾,润养脾肺,治疗肺阴虚的干咳、皮肤干燥及胃肠阴虚所致的便秘。
食谱推荐
粳米+红枣+黑芝麻=黑芝麻枣粥
5、核桃
核桃为高档食品,风味浓香,营养丰富。核桃含蛋白质28%,富含维生素A、B、C及铁、钙等;由于富含亚油酸,被誉为心脏保健食品。具有补肾消石、利尿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食谱推荐
黑豆粉+核桃仁+牛奶+蜂蜜=黑豆核桃糊
黑豆入肾配合核桃仁,可补肾,再加上牛奶和蜂蜜,能增强眼内肌力、加强调节功能,改善眼疲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