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的养生方法有哪

按摩的养生方法有哪

1. 推法

推法是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掌根、大鱼际或肘尖着力于体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直推法。推动时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多配合适量的按摩介质,速度为每分钟200次左右,可用于体表各经脉循行路线上。

根据着力部位及推动方向的差异,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及分推法等。

指推法

用拇指端或面着力,按经络或顺肌纤维方向直线推动。适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常用以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疾患。

掌推法

以手掌掌根着力体表的一定部位上,单方向向前推动。可两手重叠推动,以增大压强。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位,治疗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小腿抽筋等。

拳推法

握拳,以手背侧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着力,向一定方向推动。此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迟钝者。

分推法

用双手从某一部位的中间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如从前额正中向两侧分推至太阳穴,称为分头面阴阳;从膻中穴向下沿两侧肋弓分推到身体两侧,称为分推膻中。

从腹部中央分推到两侧,称分腹阴阳。

2. 按法

按法是最早应用于穴位按摩的手法之一,也是穴位按摩的主要手法之一。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纹面、掌或肘等部位着力于穴位上,逐渐用力下按,用力要由轻到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患者有酸、麻、重、胀、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等。具有疏松筋脉、开通闭塞、温中散寒、活血止痛、滑利关节等作用。

操作时用力不要过猛,不要滑动,应持续有力。需要加强刺激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施术。按法经常和揉法结合使用,称为按揉法。对年老体弱或年龄较小的患者,施力大小要适宜。

指按法 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按压,多用经穴和阿是穴。此法接触面积小,刺激强弱易控制调节,对全身各部均适用,具有明显的开通闭塞、散寒止痛等作用。

掌按法 全掌或掌根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后用力向下按压,可单手或双手重叠按压。适用于面积大而平坦的部位,治疗腰背部疼痛等病症为主。

肘按法 屈肘用肘尖按压,多用于腰部、臀部,如环跳穴等。治疗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 点法

用拇指指端或屈曲的拇指、示指或中指近端指间关节突起部按压一定部位,并深压揉动,称为点法。

拇指端点法 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于示指中节,用拇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下压。

屈指点法 屈拇指、示指或中指,以突起部(示、中指第一指间关节突起部)点按体表的治疗部位,逐渐垂直用力按压。

点压方向要垂直于治疗部位,前臂及腕用力点压,用力由轻到重,平衡而持续,力量逐渐增加。拇指端点法时,拇指罗纹面必须紧贴于示指外侧缘,以免由于用劲过度而扭伤拇指指间关节。

本法接触面积小,压强大,是一种刺激很强的手法,用力集中,其操作也较按法省力,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使用时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操作的具体部位或穴位而定。

如点头维、点风池可开窍醒脑,祛除头风等。若在骨缝处的穴位或足背部,治疗手足酸痛麻木等症,则以用点法为适宜。

4. 压法

用手指、掌、肘着力于施术部位,压而抑之,称为压法。

压法和按法两者动作相似,也有人习惯把两者结合起来统称为按压法。但按法偏于动,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压法偏于静,压的力量也较按法重。临床上压法常指特定的操作方法,即用肘部按压治疗部位,称为肘压法;用前臂尺侧肌肉部着力于施治部位称为膊压法;用手指着力于施治部位称为指压法;用手掌着力于施治部位的称掌压法。

用肘压法时,肘关节屈曲至120°左右。操作时,用力要稳,力量由轻到重。肩臂肘用力下压,以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忌粗暴蛮力,压后继以揉法。压法操作中,要根据治疗部位、病情、患者体质等情况适当使用。压法刺激强,适用于腰臀部,具有温中散寒、疏经通络的功效。

指压法,常用于头部。掌压法,常用于胃脘部、胸部。另外用于腰背部,治疗脊柱关节轻微移位等症。膊压法,常用于腰臀部肌肉较丰厚的部位。治疗腰臀部肌肉僵硬、酸痛、板滞、运动障碍等。肘压法,常用于腰背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治疗顽固性腰腿痛肌肉僵痛、脊柱强直等症。操作时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软枕,按压力量要稳而缓,不可突发暴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后果,如骨折等。

5. 拿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拿法就是用大拇指和示、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本法适用于四肢及颈项部穴位。

6. 掐法

掐法指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将力量灌注于拇指端。掐前要取准穴位,为了避免刺破皮肤,可在重掐部位上覆盖一层薄布,掐后可轻揉局部以缓解疼痛。掐法刺激较强,多用于急症、重症。

7. 捏法

捏法指用大拇指与示、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的某一部位,相对用力挤压。在做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有节律性,力量要均匀、逐渐加大。本法常与拿法结合使用,称为拿捏法(图1-45)。其主要作用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8. 滚法

滚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以手背尺侧(第3、4、5掌指关节背侧、第3掌骨与手尺侧缘围成的三角形区域)附着在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做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操作时要注意肩、臂尽可能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

滚法压力大,接触面也较大,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对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9. 摩法

摩法又可分掌摩和指摩两种方法。

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指摩法是用示、中、环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摩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对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10. 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称为擦法。擦法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患者体表的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向掌下的压力不宜太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

本法操作时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迸气。

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内脏虚损及气血功能失常的病症,尤以活血祛瘀的作用为更强。掌擦法多用于胸胁及腹部;小鱼际擦法多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大鱼际擦法在胸腹、腰背、四肢等部均可运用。

擦法使用时要注意:治疗部位要暴露,并涂适量按摩介质如润滑油或配制药膏,既可防止擦破皮肤,又可通过药物的渗透以加强疗效。

11. 刮法

用拇指桡侧面或示、中两指指面部蘸水或其他按摩介质后,直接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着力,作单方向的快速推动,称为刮法。

刮法属中等刺激手法,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祛除暑湿的作用,感冒、暑热、呕吐、不思饮食等病症可用本法治疗。

12. 搓法

用双手掌面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搓法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最为常用,一般作为点穴治疗的结束手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

13.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做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称为抹法。操作时用力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本法常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对头晕、头痛及颈项强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抹法有开窍镇静、醒脑明目等作用。

14. 抖法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称为抖法。

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

本法可用于四肢部,以上肢为常用。临床上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治疗作用与搓法相同。

15. 振法

振法又分掌振法和指振法两种。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振法。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稍重。

本法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具有祛瘀消积、和中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

16. 捻法

用拇、示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两指相对做搓揉动作,称为捻法。操作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本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配合其他手法治疗指(趾)间关节的酸痛、肿胀或屈伸不利等症。

17. 拍法

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以虚掌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称为拍法。

拍法适用于背肩、腰臀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或肌肉痉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18. 击法

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并以腕关节带动、有节奏地叩击体表,称为击法。手握空拳,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为拳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伸直,用掌根部叩击体表,称为掌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称为侧击法,又称小鱼际击法;用指端轻轻打击体表,如雨点下落,称为指尖击法;用桑枝棒击打体表,称为棒击法。

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肌肉痉挛或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19. 摇法

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活动,称为摇法。摇法包括颈项部摇法、肩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摇法等。

只要是可以活动的关节,都可以做摇法。具体操作方法因不同部位而略有差异。颈项部摇法,操作时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下颏,做左右环转摇动。肩关节摇法,操作时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做环转摇动。髋关节摇法,要求患者仰卧位,髋膝屈曲;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部,做髋关节环转摇动。距小腿关节(踝关节)摇法,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大趾部,做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环转摇动。

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对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症,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

20. 弹拨法

多以拇指指端着力,余指附着在治疗部位;或以示指、中指着力,将着力的指端按于肌筋缝隙之间,或肌筋的起止点,由轻而重,频率均匀地如弹拨琴弦动作。

本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舒筋活络、松解痉挛粘连、活血止痛的作用。对肩关节周围粘连,坐骨神经痛、痹证、扭挫岔气、各类疼痛及外伤后局部痉挛、粘连等症常用本法治疗。

中医经络按摩养生

一般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中医养生中的按摩篇。

● 按摩四总穴——解决大部分问题

操作:按摩膝眼下三寸的足三里穴、 窝中间的委中穴、手背虎口下一寸的合谷穴,还有双手虎口交叉、食指所压处的列缺穴,每个穴位按3分钟,以微感酸胀为度。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这四个穴位是人体分别对应面部、口腔、头颈、腹部、腰背的总穴,权限覆盖大部分器官和部位,所以人体的大部分问题,都需要这四穴来研究解决。

● 轻揉耳轮——打通肾气

操作: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一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全身精气由各器官收集之后,都交给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又布满全身的穴位,所以按摩耳朵既健了肾,又把全身的穴位疏通了一遍。

● 三种中药沐浴——润滑经络

操作:透骨草50克加皂角50克,煮上一锅倒在浴缸中泡泡澡吧,不妨再加3滴红花油。

● 梳头百遍——促进头部血流

操作: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古时候被称为“栉发”。

点评:中医经络养生专家指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腹部按摩养生

(1)摩腹揉脐: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揉摩运动,并重点揉摩脐中。

(2)按揉腹穴:以鱼际或四指指面按揉中脘、天枢、关元穴。

(3)擦少腹: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胁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

(4)拿肚角:两手撑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对合用力拿捏肚角,并向前捏拿推移。

(5)压腹:以四指并拢深压腹部,反复按压松开由上而下操作。

中医教你按摩三个养肝通气穴位

一、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两乳之间,可以宁心神、除闷。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在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具有顺气的功效,对岔气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角孙穴

按压这些穴位可以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还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表示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而言,十分有帮助。

三、太冲穴

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而言,可以舒缓,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可以起到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

4个中医长寿按摩养生法

按摩头部

每晚临睡前,用双手搓摩双耳,并揉提捏按之,然后从后颈至眼眶、额部和整个发根部进行搓摩,最后用双手摩面。注意搓摩时用力要均匀,以能忍受和使皮肤微红为宜。一般以从头项到周围,从头前到头后,从中间到两侧为原则,每次搓摩不超过10分钟。

功效:此种按摩养生方法可以很好地改善我们的脑部的血液循环,让血气运行顺畅,还有催眠作用。

按摩胸部

用双手搓摩胸部,同时兼行按压。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使胸阳振奋,卫气疏通。故能增加抵御外邪的能力,使人少患感冒。

按摩腹部

用右掌心紧贴腹部,从右下腹开始,绕脐作顺时针搓摩,一呼一吸均宜尽量延长,让一呼一吸间手已绕行一圈,如果连续3分钟,并摒弃杂念,将可使元气绕丹田回转。

功效:此按摩养生法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功能,还能预防以及治疗便秘,如果能够在搓摩过程中得气,那么所起到的养生保健的效果就会更加好。

按摩四肢

先用左手搓摩右手,由肩及肘、腕和指尖,再顺大腿至膝、踝、脚心和趾,如此反复搓摩20多遍,搓摩时用力可稍重,但不能有痛感;再用同法,换右手搓摩左侧肢体。

功效:由于手足上经穴较多,经常搓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脏腑功能,而且还有减肥养生作用。

肝气郁结用艾条炙什么穴位

1.1、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孙穴后会打嗝,说明按摩养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着急生气后两肋胀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益。

1.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除闷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1.3、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爱发火和忧郁的人都有舒缓作用,尤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养生功效。如果配合着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对便秘、腹泻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教你面部按摩来养生

面部按摩养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能更新皮肤的衰老细胞,增强细胞的再生能力,调节温度,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毛细血管的扩张,改善皮肤营养,从而增加皮肤的光泽和弹性,来提高对温度和机械性刺激的抵抗力,使面部气色散发出青春光彩。

面部按摩养生很简单,只要在平常洗脸时掌握以下养生洗脸法,就可达到养生的目的。洗脸的范围还应包括颈部及耳部。可面面俱到、适当用力以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然后再用毛巾轻擦一遍,但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便为下一动作准备。

接着可顺时针做环形按摩动作:五指并拢,手微屈,呈捧脸姿势,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四指适当用力,用指腹、手掌按摩。

面部按摩的好处虽多,但还应注意下列几种类型的皮肤不能做面部按摩:

严重暗疮肌肤,特别是有大面积脓疱症状的皮肤应禁止做面部按摩。因为这会使细菌扩散,对皮肤造成伤害。

急性过敏的肌肤,如花粉性过敏症,或由于护肤品使用不当所突发的排斥性过敏等,都不适合做面部按摩。

按摩三个部位帮你强身健体

胸部按摩养生

1、拍胸:用虚掌或空拳轻轻拍击胸背。

2、揉胸:用手指或手掌、指掌按于胸部,作由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揉动。然后以食指或中指指腹由内向外按揉各肋同隙,重点在中府、云门、屋翳、期门等穴。

3、推擦胸:用一手掌平放在同侧胸部乳上,斜行向下推擦,经胸前正中两乳之间推擦至对侧的胁肋部。

4、拿胸:两手交叉于胸前,拇指按于胸前,余四指按于腋下,相合着力捏拿胸大肌。

5、揉膻中:用食指或中指指面按揉膻中穴,同时作上下推按。

腹部按摩养生

1、按揉腹穴:以鱼际或四指指面按揉中脘、天枢、关元穴。

2、摩腹揉脐:用一手手掌心掩于脐部,另一手手掌重叠其上,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的揉摩运动,并重点揉摩脐中。

3、拿肚角:两手撑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对合用力拿捏肚角,并向前捏拿推移。

4、擦少腹:两手掌分别紧贴两侧胁部,由外上向内下方斜擦。

5、压腹:以四指并拢深压腹部,反复按压松开由上而下操作。

颈项部按摩养生

1、拿胸乳肌:以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用力拿捏颈前部胸锁乳突肌,由上而下反复操作。

2、压颈:以拇食指指面分别按压颈两侧之天鼎、扶突穴,然后按压廉泉和天突穴。

3、拿风池:以拇、食二指,分别按于两侧风池穴上,用力拿捏提起,在放下的同时点按风池穴。

4、抹颈项:四指并拢与拇指成直角按于颈前部,拇指与四指分位颈部左右两侧,由上而下反复抹动。然后两手手指相互交叉,手掌合拢,抱于脑后项枕部,掌根部分别按置于后枕骨下项后大筋(斜方肌)外侧凹陷处的风池穴,后沿脊柱,由上而下按抹。

5、点风府、哑门:以食指或中指指尖点按项部风府、哑门穴。并作上下左右推揉动作。

相关推荐

养肝护肝要常揉三穴

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

如何缓解颈椎痛

1、按摩按摩养生一直是中医中比较推崇的一个养生方法,而对颈椎疼痛的部位进行按摩也能很好的进行缓解,因为在对颈椎部位进行按摩的时候,能更好的促进颈椎处的血液循环,对于气滞血瘀的症状不错的助动作用。2、热敷利于热敷的方法来缓解颈椎痛是一个极好的调节方法,在热敷的过程中能很好的通过热力的作用促进血管处的扩张,从而更好的促进颈椎部位处的血液循环,以此利于血肿的吸收,达到不错的散寒镇痛、舒筋活络的效果。另

中医脚底按摩养生八法

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废物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自然就会不健康。脚底按摩,能显着刺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脚底按摩的8大功效1、首先的脚底按摩是可以促进我们的

阴虚按摩穴位改善

按摩七个穴位巧撒气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的人脾气不好,按摩身上的7大“撒气穴位”,即能缓解情绪波动,又能达到舒肝养肝的养生保健作用。人体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头上的3个“撒气穴”角孙穴、风池穴和太阳穴等3大穴位是头上的“撒气穴”。按压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脑、舒缓疲劳、焦虑的养生保健作

穴位按摩养肝方

揉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按太冲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养生穴位,手法同前。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

教你面部按摩养生

面部按摩养生很简单,只要在平常洗脸时掌握以下养生洗脸法,就可达到养生的目的。洗脸的范围还应包括颈部及耳部。可面面俱到、适当用力以起到活血化瘀之功效。然后再用毛巾轻擦一遍,但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便为下一动作准备。接着可顺时针做环形按摩动作:1.五指并拢,手微屈,呈捧脸姿势,以中指为主带动其他四指适当用力,用指腹、手掌按摩。2.范围:从下颌部位开始,向上→过口部→顺鼻底部→过印堂至额顶部→五指慢慢自然

膀胱经穴位按摩养生作用

承光穴常按可放松身心承,承受;光,光明。穴在头顶部,容易承受光线。【主治】清热明目,疏风散热。主治头痛、口眼喁斜、鼻塞、目眩、目视不明。【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快速取穴】先取百会,再取百会至前发际的中点,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特效按摩】以食指指腹按压承光,每次左右各卜3分钟,对头痛、目眩、鼻塞等症特殊的疗效。通天穴让鼻内畅通无阻通,通达;天,天空,指上部。穴在头

养生会馆是做什么的

一般来说养生会馆会进行一系列得养生保健项目,能让我们的经络得到疏通,让我们的身体得到放松,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这养生保健会馆当中,比较常见的项目是香薰spa,或者说是美容美体,亦或者是按摩养生,还养生会馆还提供拔罐以及艾灸等服务项目。下面就来看一下养生会馆到底哪些常见的保健项目。一般来说,只是养生保健项目是否适合某个人,那要因人而异,需要什么做什么。一般选择SPA调理的人可能较多,比较普通;

日常护肝诀窍

肝脏具“沉默的脏器”之称。如果平时肝脏不注意护理,会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当身体出现一些肝受损征兆时,应及时护肝以避免脂肝肪、肝炎等肝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妨常按一些养肝护肝的养生穴位。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绪抑郁不舒引起的,可表现为脾气大,脸部长斑,黑眼圈等症状。其中情绪问题大多来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养生,必须改掉脾气大的毛病,以避免伤肝。除了调解心情养生外,还可通过按

湿疹患者可按摩养生

如果湿疹发生部位为脸部时,指压百会、大椎、肩井穴;若发生在颈部,指压曲池、阳池、手三里穴;发生在肩部时,指压中府、肩井穴;发生在足部时,加上太溪等足部入位的指压。指压手部的合谷穴对一切情形都效果。(1)百会(位于头顶中央)作用:对该穴位实施按摩对各种病症都效果:操作:医者包住患者头部,用两手拇指指压,指压力度给人感觉似要垂直如同穿过身体1中央一般。与天柱、肩等穴一起按摩,对脸部湿疹的治疗效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