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需要做什么检查
肿瘤需要做什么检查
体格检查
体检是肿瘤诊断的重要部分,除根据病人主诉某些症状的特点,对有关器官组织进行细致的和有目的的检查外,还要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和肿瘤的局部检查。
1.全身检查目的在于确定病人是否患肿瘤,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继发性,有无远处转移,重要器官(心、肺、肝、肾、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的功能情况,能否耐受较大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措施。
2.局部检查局部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肿瘤发生的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能否手术治疗,着重检查肿块与区域淋巴结受累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此外,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
1.血、尿、粪常规检查消化道肿瘤患者常有贫血表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定量呈中度或轻度降低,一般为正血红蛋白、正细胞性贫血。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是泌尿系肿瘤的重要指征之一。粪便带血可能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应注意鉴别。
2.痰液检查痰液直接涂片染色做脱落细胞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实用价值,涂片中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据统计,肺癌痰涂片阳性率在85%左右。因此,查痰是啼癌辅助诊断手段中一项简单、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3.胸、腹水检查血性胸、腹水是肺癌、肝癌、胃肠癌及卵巢癌等有腹腔转移时最常见的征象,涂片镜检时发现癌细胞可帮助确诊。
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胃和十二指肠的疾病,可导致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质和量发生改变。检查此种分泌液,不但可以帮助诊断胃的恶性疾病,同时也可帮助了解胆汁分泌情况、胆道状态和胰腺功能,因此有助于胃、胆道和胰腺肿瘤的诊断。
膀胱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尿液检查血尿或终末血尿。尿P53测定阳性。
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易行,为重要的筛选性诊断方法,肿瘤恶性程度高,细胞分化差者阳性率高,亦为监测肿瘤复发、高危人群普查的有效方法。定量荧光图像分析法灵敏度更高。
3.核基质蛋白22(NMP22)是近年来出现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尿液中肿瘤脱落细胞的核基质蛋白的含量。
4.玻璃酸酶(HA)及玻璃酸酶测定(HAase) 尿中可发现HA和HAase增高。
5.膀胱肿瘤及ABO抗原、流式细胞计、肿瘤染色体、唾液酶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测定对肿瘤恶性程度、浸润趋势及预后等生物学特性可有较深的了解。
1.膀胱镜检查 是诊断膀胱肿瘤最主要的方法,能直接窥视肿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基底情况、与输尿管口及膀胱颈关系,并可同时行肿瘤活检及膀胱黏膜随机活检,确定肿瘤分化情况及有无原位癌。
2.X线检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能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肿瘤及肾功能情况,如上尿路有肿瘤在则膀胱肿瘤可为种植性。肾、输尿管积水或显影不清,表明肿瘤已浸润输尿管口引起梗阻。膀胱造影可见充盈缺损,膀胱壁僵硬不规则示肿瘤浸润较深。CT、MRI检查可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盆腔转移情况。
3.B型超声 日益受到重视,能显示0.5cm以上的膀胱肿瘤,可动态观察。经尿道超声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及范围。膀胱肿瘤的直接声像可表现为向膀胱腔凸起或向膀胱壁浸润。
(1)乳头状瘤、分化良好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癌,瘤体向膀胱腔凸起。表现为膀胱无回声区内见菜花样或乳头状强回声,后无声影。膀胱壁连续性好,肌层回声未受破坏。有蒂者在改变体位或拍击膀胱时,可见该强回声团在尿液中晃动。
(2)分化不良的乳头状癌,基底宽,瘤体的一部分凸向膀胱腔,另一部分浸润肌层或向外凸起,肿瘤生长部位膀胱壁回声零乱不清。
肝肿瘤要做哪些检查呢
1、超声检查:B超检查经济方便,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约为90%。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通常来讲,肝癌从1cm长到3cm,最快约需4~6个月左右。所以若第一次做B超肝癌检查没看见肝癌的话,4~6个月后再照一次,肝癌应该还在3cm以下,治疗的效果应该不错。
2、CT:用CT检查肝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全国来说做得比较多。不过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CT难以显示。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3、PET-CT:PET-CT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查项目之一,有乙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检查。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并且同时浑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4、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检查:是这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检查方式,过去来说核磁共振没有CT检查那么理想,现在随着核磁共振的技术不断发展,扫描时间越来越快,分辨率也越来越高了,对于肝脏的一些小病灶也能作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现在核磁共振对于肝癌的检查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畸胎瘤会导致不孕吗 畸胎瘤怀孕的注意事项
1.畸胎瘤患者怀孕后一定要定期做好检查,确保胎儿的位置在子宫内,随时观察肿瘤是否在快速增长,避免出现宫外孕和肿瘤压迫子宫的情况出现。
2.畸胎瘤切除后怀孕也需要进行检查,必要时甚至需要进行遗传性坚定,检查胎儿是否遗传这种肿瘤,做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防备。
3.畸胎瘤孕妇最好采用剖腹产,在取出胎儿后可进行肿瘤的摘除,避免二次手术,减少伤害。
确诊肝癌做什么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的检查中最好的肿瘤标记。如果甲胎蛋白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
肿瘤的检查
1)钳取活检:常用于皮肤、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食管、胃、直肠及乙状结肠、膀胱等体表或腔道粘膜的表浅肿瘤,尤其是外生性或溃疡性肿瘤。取材不应在肿瘤溃疡中心而应靠近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肿瘤组织,并应避免挤压。
2)切取活检:适用于病变体积较大,部位较深,或尚未溃破的胂瘤,以及剖胸、剖腹探查时,确定病变性质或肿瘤是否转移。切取部位要准确,深度要适当,标本切勿挤压。
3)切除活检:常用于病灶较小或病变较浅的肿瘤,如乳腺小肿块、表浅的淋巴瘤及其他软组织肿瘤和转移瘤等。切除活检对那些局限性的体积不大的病灶作完整的切除,既可达到活检的目的,也是一种治疗措施。
4)针吸活检:适用于皮下肿块、头颈部、口腔内、腮腺、乳腺和骨组织肿块,以及区域淋巴结。对肺、纵隔、肝脏的肿物也可以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慎重地进行针吸活检。但有可能引起出血、血行转移或沿穿刺针道种植的危险。对深部脏器的病变不宜采用。
5)痰液及胸水、腹水沉淀物用薄纸包裹固定,作切片检查。
肺肿瘤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1、明确诊断:确定良恶性。肺癌患者多表现为肺部肿块,大部分可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但也仅是影像学诊断,虽然多数情况下高水平放射科医师的诊断与将来的病理诊断是相符的,但永远不能作为确诊的金标准。为了能够拿到细胞学或病理学的诊断,应该常规行支气管检查,镜下可进行刷检或组织活检,达到真正的确诊,从而根据病理诊断,进行有效治疗。
2、明确范围。不是所有的肺癌通过影像学检查就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有些肺癌常沿支气管壁浸润,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来直观的了解病变真正侵犯到什么范围,为手术切除范围作出确切的判断,避免切除过多或切除不够。
3、有效治疗。有些肺癌患者通过痰液细胞学已经明确诊断,但也需要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比如洗净支气管腔内的痰液,清除管腔的脱落肿瘤等,都为手术打好基础,或为其他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
4、注意多次痰细胞学检查。不是所有的患者在支气管检查刷检及活检后都能得到细胞或病理学结果,因为肿瘤不是生长在表面上,经过支气管的所谓的轻微损伤后,可使相对深部的肿瘤裸露,肿瘤细胞更容易脱落,因此,在支气管检查后的第二天应该常规留痰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更高。
肿瘤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体检是肿瘤诊断的重要部分,除根据病人主诉某些症状的特点,对有关器官组织进行细致的和有目的的检查外,还要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和肿瘤的局部检查。
1.全身检查 目的在于确定病人是否患肿瘤,良性或恶性,原发性或继发性,有无远处转移,重要器官(心、肺、肝、肾、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的功能情况,能否耐受较大的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等措施。
2.局部检查局部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肿瘤发生的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能否手术治疗,着重检查肿块与区域淋巴结受累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
肿瘤早期多数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尤其是内脏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十分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及肿瘤系列化研究的飞速发展,肿瘤的实验室诊断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杂交瘤技术研究的成功和单克隆抗体工程的崛起,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指标。此外,常规实验检查虽然不能诊断肿瘤,但是对于鉴别诊断和决定肿瘤治疗方案是不能缺少的。
1.血、尿、粪常规检查消化道肿瘤患者常有贫血表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定量呈中度或轻度降低,一般为正血红蛋白、正细胞性贫血。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是泌尿系肿瘤的重要指征之一。粪便带血可能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应注意鉴别。
2.痰液检查痰液直接涂片染色做脱落细胞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实用价值,涂片中找到癌细胞即可确诊。据统计,肺癌痰涂片阳性率在85%左右。因此,查痰是啼癌辅助诊断手段中一项简单、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3.胸、腹水检查血性胸、腹水是肺癌、肝癌、胃肠癌及卵巢癌等有腹腔转移时最常见的征象,涂片镜检时发现癌细胞可帮助确诊。
4.胃及十二指肠液检查 胃和十二指肠的疾病,可导致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的质和量发生改变。检查此种分泌液,不但可以帮助诊断胃的恶性疾病,同时也可帮助了解胆汁分泌情况、胆道状态和胰腺功能,因此有助于胃、胆道和胰腺肿瘤的诊断。
5.生化检查 由于致癌因素引起细胞基因表达失常,导致细胞癌变,某些酶或其他代谢物质产生过多或活性异常增高,可通过通透性增加的细胞膜渗出,进入血循环。也可因癌细胞破坏,直接释放出代谢物和各种酶,进入血循环。这样从患者血清中可以测出异常的代谢物或过高的酶活性,有助于肿瘤诊断。如碱性磷酸酶(AKP)有助于肝癌、胰头癌、胆管癌和骨转移瘤等的诊断。
6.肿瘤标记物用化学或免疫学方法,从机体的体液或组织细胞中检测出的可以提示患有亚临床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肿瘤标记物。目前所用的肿瘤标记物绝大多数是非特异性的,与其他某些疾病有交叉反应,因而必须结合其他检查予以鉴别。常用的肿瘤标记物有: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和生殖腺肿瘤,极少数继发性肝癌AFP含量也可升高;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均可升高,常用于治疗评估和监测肿瘤复发。
特殊检查
1.影像检查
(1)普通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和拍片,方法简便,容易发现肺部肿块,是肺癌诊断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骨骼、鼻咽和鼻窦的肿瘤诊断也需x线检查参考。消化道肿瘤需做胃肠钡剂照影x线检查。泌尿道和胆道造影有助于泌尿系肿瘤和胆道肿瘤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也离不开x线检查。此外,各部位的血管造影也要行x线检查。
(2)B型超声检查:能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形态及活动状态,而且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肿瘤初筛首选的诊断方法,尤其对肝、胰、胆囊、甲状腺和泌尿生殖系肿瘤颇有诊断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2弛P、131I、198Au、113In、99Tc、67Ga等,如用198Au诊断肝癌,可在病灶部位显示出充盈缺损区或占位性病变;用67Ga诊断肺癌,可在病灶处见到浓集的放射性“热区”。但核素检查并非是肿瘤唯一的特异型诊断,因为肝囊肿、肝脓肿也可以出现占位性病变,肺部炎症也可显示出放射性浓集的“热区”。因此,必须与临床其他检查配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现在常用99Tc做全身骨显像检查,能早期发现骨转移和原发性骨肿瘤。
(4)CT:解剖影像空间分辨率和对比分辨率高,横断面断层可避免影像的重叠,能够发现早期较小的肿瘤,特别是能够直接显示腹部实质脏器的解剖结构,例如胰腺癌临床诊断十分困难.有了cT之后,诊断率可大大提高。
(5)MRI:较CT的组织分辨率高,又能像核素检查那样进行机体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监测,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观测血管甚至血流速度和方向。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脊椎、四肢、骨关节及盆腔的肿瘤诊断效果更佳。对腹部如肝内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优于CT和B超:MRI对区分肺门肿块与血管或淋巴结效果最佳,对肺癌侵犯纵隔、大血管和胸壁的诊断有价值,MR血管成像(MRA)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技术,能够立体三维显示颅内血管和肺动咏系统。
(6)PET:是目前核医学最高档次的显像技术。临床检查主要用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由于癌组织大量摄取F-FDG(氟脱氧葡萄糖),因此PET可以早期、准确地诊断肿瘤,并能准确分期,诊断准确率高于现行其他技术。
2.内镜检查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食管镜、胃镜、支气管镜、结肠镜、直肠镜、喉镜、鼻咽镜、膀胱镜、腹腔镜、纵隔镜、子宫腔镜、胆道镜等,对所检部位的肿瘤诊断有极大帮助,在内镜直视下可以取组织活检或刷取细胞做进一步检查。
3.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肿瘤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其中包括脱落细胞检查、组织印片染色检查、病理切片检查(包括冰冻切片和快速切片法)。
(1)脱落细胞检查:主要是收集痰液、胃液、胸水、腹水、尿液、阴道分泌物等,离心或直接涂片,用特殊染色法在显微镜下找癌细胞。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确诊率可达75%~85%。本法适用于防癌普查,可在农村推广。
(2)组织印片法:与脱落细胞检查法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直接把切除的肿块剖面印在玻片上,用特殊染色后进行镜检,其阳性率比脱落细胞法稍高,准确率约90%。
(3)病理切片检查: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并非百分之百绝对准确,有咬取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等方法。刮取活检多用于肿块表面、瘘管、子宫颈等处的肿瘤,可用压舌板或刮勺在肿物表面轻轻刮下组织,既可做细胞学检查,也可做病理切片检查。
纵隔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X线检查:常规胸部正侧位,X线照片及透视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方法有:支气管造影,断层造影,血管造影 及纵隔充气造影等。
(2)内窥镜检查。
(3)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4)经皮穿刺活检。
(5)试验性放射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
(7)电子计算机X线分层摄影检查(CT)。
(8)剖胸探查或胸骨纵劈切开,切除肿块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肿瘤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
虽然肿瘤标记物缺乏特异性,但在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等方面仍有一定价值。主要包括酶学检查,如碱性磷酸酶,在肝癌和骨肉瘤患者可明显升高;糖蛋白,如肺癌血清ɑ酸性糖蛋白可有升高,消化系统肿瘤CA19-9等增高;肿瘤相关抗原,如癌胚抗原(CEA)在胃肠道肿瘤、肺癌、乳腺癌中可出现增高,甲胎蛋白(AFP)在肝癌和恶性畸胎瘤中可增高。
2.基因检测
包括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基因扩增检测和基因突变检测,可确定是否有肿瘤或癌变的特定基因存在,从而做出诊断。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透视与平片,如部分外周性肺癌、骨肿瘤可以在平片上出现特定的阴影;造影检查,如上消化道造影可能发现食管癌、胃癌等,钡灌肠可以显示结肠癌等;特殊X线显影术,如钼靶摄影用于乳腺癌的检查。
(2)超声检查 简单、无创,广泛用于肝、胆、胰、脾、肾、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检查,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肿物的穿刺活检,成功率较高。
(3)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常用于颅内肿瘤、实质性脏器肿瘤、实质性肿块及淋巴结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T检查分辨率高,显像清楚,可以在无症状情况下发现某些特定器官的早期肿瘤。低剂量螺旋CT可以降低对人体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而图像清晰程度也能满足临床需求,从而可以实现对某些特定部位肿瘤的高危人群进行大面积筛查,如肺癌的早期筛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放射性核素显像 根据不同肿瘤对不同元素的摄取不同,应用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肿瘤进行显像。对骨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较高,还可用于显示甲状腺肿瘤、肝肿瘤、脑肿瘤等。
(5)磁共振(MRI) 与CT相比,对比分辨力更好,没有骨伪影干扰,并可显示任何截面,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肿瘤的首选方法。对观察肿瘤和血管关系、纵隔肿瘤和肿大淋巴结、盆腔肿瘤也有一定价值。
(6)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以正电子核素标记为示踪剂,通过正电子产生的γ光子,重建出示踪剂在体内的断层图像,是一项能够反映组织代谢水平的显像技术,对实体肿瘤的定性诊断和转移灶的检查准确率较高。
4.内镜检查
是应用腔镜和内镜技术直接观察空腔脏器和体腔内的肿瘤或其他病变,并可取组织或细胞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常用的有胃镜、支气管镜、结肠镜、直肠镜、腹腔镜、胸腔镜、子宫镜、阴道镜、膀胱镜、输尿管镜等。
5.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为目前具有确诊意义的检查手段。
(1)临床细胞学检查 包括体液自然脱落细胞检查,如痰液、尿液沉渣、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以及阴道涂片检查等;黏膜细胞检查,如食管拉网、胃黏膜洗脱液、宫颈刮片以及内镜下肿瘤表面刷脱细胞;细针吸取细胞检查,如用针和注射器吸取肿瘤细胞进行涂片染色检查等。细胞学检查取材简单,应用广泛,但多数情况下仅能做出细胞学定性诊断,有时诊断困难。
(2)病理组织学检查 根据肿瘤所在不同部位、大小、性质而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空腔脏器黏膜的表浅肿瘤,多在内镜检查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位于深部或体表较大而完整的肿瘤宜行穿刺活检;手术时切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快速病理学检查。对色素性结节或痣一般不做切取或穿刺活检,应该完整切除检查。各类活检均有促使恶性肿瘤扩散的潜在可能性,需要在术前短期内或术中施行。
胰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由于90%以上的胰腺肿瘤来源于胰导管上皮,肿瘤细胞脱落可随胰液排出。传统的胰液细胞学检查方法是通过十二指肠镜获取胰液,此方法假阳性率较高,在内镜下逆行插管至胰管内,通过ERCP收集胰液进行脱落细胞检查,阳性率为33%~75%。采用细胞刷刷取胰管可提高检查的阳性率与诊断的准确率,对头、体部胰腺癌尤为明显。直接吸取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尤其对胰腺体尾肿瘤诊断的准确性较高,阳性预测值为100%。静脉注射胰泌素刺激胰液分泌,在术中置管收集胰液可以更精确地定位隐匿性胰腺肿瘤,甚至可发现胰腺原位癌。
2、活检组织学检查:
穿刺细胞学(FNA):自20世纪70年代初FNA就应用于临床,对胰腺肿瘤进行术前及术中诊断,使患者在开腹前或肿块被切除前有明确的病理诊断。FNA可在术前经皮穿刺或术中直接穿刺,也可在内镜辅助下吸取胰液检查。目前经皮穿刺大多数在US或CT引导下进行。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0%,特异性为100%,是对疑为慢性胰腺炎患者非常有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但FNA存在导致胰瘘等并发症风险。若穿刺位置不准确,可导致诊断偏差。结合ERCP,应用胰管活检获取组织,能提供组织学诊断,但对操作技术的要求高,阳性率也不及细胞刷检高。
在B超、CT或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胰腺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可进行组织学和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