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食用功效
泥鳅的食用功效
泥鳅的介绍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泥鳅的体形在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黑班,尾鳍和背鳍具黑色斑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生活环境及饲料营养不同体色有变化。
泥鳅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吻端向前突出。有须5对,吻端1对,上颁门1对,口角1对,下唇2对,口须最长可伸至或略超过眼后缘,但也有个别的较短,仅达前鳃盖骨。无眼下刺。背鳍无硬刺,前两枚为不分支鳍条。
背鳍与腹鳍相对,其起点约在前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但有部分个体在鳃盖骨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靖距腹鳍较远。腹螬不达臀鳍。尾螬圆形。 泥鳅眼很小,圆形,为皮膜覆盖。鳞细小,圆形,埋在皮下,头部无鳞。泥鳅的视觉极差,但触觉、味觉极灵敏,这与其生活习性相吻合。
泥鳅皮下粘液腺发达,体表黏液丰富。脊椎42—49节,鳃耙退化,呈细粒状突起,鳃孔小。具咽喉齿1行。胃壁较厚,呈“工”字形,其内部左侧卷曲呈2-2.5圈的螺纹状。肠短,为直线排布,其壁薄而富弹性。螺小,呈双球形,前部包裹在骨质囊中,后细小而游离。
泥鳅有什么功效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
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服时每次取5克,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 泥鳅对SLE患者属于常用平补食品,可以生吃。
泥鳅食物搭配禁忌
1、泥鳅+黄瓜:抑制消化和吸收
泥鳅与黄瓜一同食用,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二者不宜搭配同食。
2、泥鳅+蟹:引起中毒
泥鳅性温补;而蟹药性冷利,二者功能相反,若同时食用会引起中毒现象。
3、泥鳅+狗肉:导致阴虚火盛
泥鳅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酒等作用。但不宜与狗肉同食,否则易导致阴虚火盛。
4、泥鳅+茼蒿:影响消化吸收
泥鳅不宜与苘蒿一同食用,若二者一同食用会降低营养价值,且影响消化吸收,对健康不利。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吃泥鳅的5大好处、泥鳅养生食谱及泥鳅食物搭配禁忌,泥鳅的脂肪含量很低,想加减肥又想吃肉的mm不妨吃些泥鳅吧。
泥鳅有什么营养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改善贫血:泥鳅中含有较高的铁元素,对于改善贫血症状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补中益气:泥鳅多适合脾虚体弱,形体消瘦的人群食用。泥鳅不止肉嫩味美,并且营养价值丰富,其中所含的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氨基酸等含量远高过其他鱼类,肉类,因此,泥鳅有大补功效,感觉体虚乏力可以多吃一些。
利尿退黄:泥鳅具有较强的利水功效,并对促使黄疸消退及转氨酶下降比较明显,出现小便不利,有黄疸的人群建议多吃泥鳅改善症状。
保护血管:泥鳅中含有一种叫尼克酸的物质,除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之外,还能有效调整血脂紊乱,缓解冠脉硬化程度,降低心肌梗死等发病率。
益肾壮阳:泥鳅可有效改善由于肾阳不足引起的阳痿早泄现象,这是因为泥鳅中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赖氨酸是精子生成的必要成分,因此,成年男性多吃泥鳅不但能促进精子形成,还有助于提高精子质量。
祛湿止泻:用泥鳅煮汤喝,能够有效暖脾胃,缓解气虚,睡觉出虚汗现象,身体虚弱,脾虚胃寒,因营养不良导致盗汗现象出现的儿童可以多食用泥鳅煮汤改善症状。
补钙壮骨,泥鳅富含微量元素钙和磷,将泥鳅烹制成汤,可以更好地吸收钙质,对预防小儿软骨病、佝偻病及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有极好的效果。
保肝护肝:泥鳅还具有神奇的醒酒功能吗,餐桌上喝多了,不妨吃点泥鳅,不仅能醒酒,还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泥鳅食谱
泥鳅食谱
泥鳅三子汤
材料:泥鳅、枸杞子、韭菜子、菟丝子、味精、盐。
做法:先把泥鳅用热水烫杀洗净,并且把枸杞子、韭菜子和菟丝子一起洗净放入一个纱袋里面绑好。这个时候在锅里放入水,把全部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进行炖煮,等泥鳅炖煮熟了以后就把纱袋取出,加入味精跟盐即可。
泥鳅豆腐汤
材料:泥鳅、豆腐、姜。
做法:先把豆腐洗净切块,然后把活的泥鳅洗净,这个时候泥鳅要活的,不要杀死。把水烧开,把豆腐跟泥鳅一起放入滚水中。这个时候泥鳅会往豆腐里面钻。等差不多1分钟后把姜放入锅中。差不多等泥鳅煮熟后再放入调味料。
油炸泥鳅
材料:泥鳅。
做法:把泥鳅洗净杀死,这个时候就开始热锅,把油倒入锅中,等油滚了以后再把泥鳅放入油锅里面炸。这个时候要注意火候,差不多把泥鳅炸到金黄色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
泥鳅的功效和作用
【别名】鳛、鳅(《尔雅》),鳅鱼(《本草拾遗》),和鳅(《泉州本草》)。【药用部位】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成份】可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3克,蛋白质9.6克,脂肪3.7克,碳水化物2.5克,灰分1.2克;又含钙28毫克,磷72毫克,铁0.9毫克。
肉的脂肪中,含脂肪酸1.3~2.5%。
全体100克中含维生素A-70国际单位,维生素A原90国际单位,维生素B1-30微克,B2-440微克,尼克酸4.0毫克。【功能主治】补中气,祛湿邪。治消渴,阳痿,传染性肝炎,痔疾,疥癣。
①《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
②《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③《纲目》:"暖中益气,醒酒,解消渴。"
④《随息居饮食谱》:"杀虫。"
⑤《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庠,疥疮发痒。"【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烧存性入散剂。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泥鳅食物搭配禁忌
泥鳅食物搭配禁忌
1、泥鳅+黄瓜:抑制消化和吸收
泥鳅与黄瓜一同食用,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二者不宜搭配同食。
2、泥鳅+蟹:引起中毒
泥鳅性温补;而蟹药性冷利,二者功能相反,若同时食用会引起中毒现象。
3、泥鳅+狗肉:导致阴虚火盛
泥鳅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酒等作用。但不宜与狗肉同食,否则易导致阴虚火盛。
4、泥鳅+茼蒿:影响消化吸收
泥鳅不宜与苘蒿一同食用,若二者一同食用会降低营养价值,且影响消化吸收,对健康不利。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1、防癌
富含的维生素A、B、C和钙、铁等都是人体预防癌症的重要物质,故人们也将泥鳅归属于营养防癌的水产珍品。
2、补钙壮骨
泥鳅富含微量元素钙和磷,经常食用泥鳅可预防小儿软骨病、佝偻病及老年性骨折、骨质疏松症等。将泥鳅烹制成汤,可以更好地吸收钙质。
3、补血补铁
泥鳅富含多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铁,对贫血患者十分有益。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1、泥鳅有补气补血的功效,如果是平时气不足的人群,平时可以用于泥鳅当药服用,此用法还能对急慢性肝炎有改善的效果。
2、泥鳅是男人的补品,有壮阳的功效。用适当的泥鳅加上海鲜煮汤食用,可以治疗由于肾虚而引起的阳痿问题,男人可以多备食。
3、泥鳅有通便功能,如果是肠胃不适有便秘困扰的人群,可以使用泥鳅治疗便秘问题,整理肠胃。
4、老年人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可以食用泥鳅,泥鳅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能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改善疾病的恶化。
泥鳅的功效与作用
1.补中益气:用于脾虚体弱,形体消瘦,乏力。
2.除湿退黄:用于小便不利,黄疸。
3.益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
4.祛湿止泻:用于湿盛泄泻。
据营养学家的研究测定,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远比一般的鱼、肉类要高,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含量则更高,还含有大量维生素,与其它鱼类相比较高。因此,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壮阳利水,解毒收痔的药用功效,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
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增强精力。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介绍,泥鳅有养肾生精的功效,其富含的赖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因此,常吃泥鳅不但能促进精子形成,还有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
如果有孩子睡熟后出虚汗的状况,可以给孩子煮泥鳅汤喝,具有补气虚、暖脾胃、止虚汗的功效,适合因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而盗汗的小儿食用,可以一周吃2-3次,有助于生长发育。
洗净后,放入油锅内榨成微黄色,再加水和少量的葱、盐煮汤就可以了。
痔疮下坠泥鳅250克,配少许桔梗、地榆、槐花、诃子,共炖汤服。也可将泥鳅用醋炙熟服用。
阳痿不举泥鳅数条,河虾30克,加米酒100毫升及适量水共煮熟。临睡时服,连服半个月。此方对肾虚引起的阳痿更有效。
遗精、阳痿泥鳅400克,大枣6枚(去核),生姜3片。将泥鳅开膛洗净,加水与大枣、生姜煮熟食之,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骨质疏松症泥鳅、豆腐各适量。泥鳅宰杀洗净上笼蒸3分钟左右,取出备用。砂锅内放适量高汤,下入豆腐、泥鳅,再加姜片、葱段调味后小火炖熟,最后淋少许麻油食用。
泥鳅所含脂肪成分较低,胆固醇更少,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有利于人体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鳅具有很好的进补和食疗功用,一般的人群都可以食用。泥鳅经过春天的养育,到了夏令初秋的天热时节,肉质最为肥美,并有重要的保健食疗功效,故民间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之说。
另外,还可以用泥鳅10条,放大蒜2头,洗干净后放在一起炖熟,不加盐喝,一天一次,连喝几天,可以消面部浮肿。夏天时将生泥鳅洗净捣烂后敷在腋下,连敷几天,可以治疗腋臭。
泥鳅不仅是餐餐上常见的美食,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好方法,因此日常可以多吃,但是吃泥鳅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处理不干净的话,其味道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因此在吃泥鳅前学好做功也是非常重要的。
死泥鳅吃了有什么危害
食物中毒
泥鳅是高蛋白食物,在死亡之后其蛋白质便会变质,转变成有毒的胺类物质,这种泥鳅食用之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腹泻
泥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在死亡之后其体内的菌类大量的滋生,食用之后容易引起胃肠菌群紊乱,轻则出现腹泻,严重可能直接出现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