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和阳虚有什么区别
气虚和阳虚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有所区别。
气虚的人有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症状。
阳虚的人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症状。
不过阳虚体质的人怕冷,尤其是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很多年轻女性也常见手脚发凉,不过如果仅仅是手指、脚趾发凉或发凉不超过腕踝关节以上,不一定就是阳虚,与血虚、气虚、气郁、肌肉松弛无力有关。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多因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引起。
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常见病因有先天不足,房事不节,肾气亏损等所致。
气虚的人以补气为主,阳虚的人以补阳为主,两者治疗方法不同,如:肾气虚需补肾益气,服用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等药物调理,而肾阳不足需温补肾阳,填精止遗,服用熟地、菟丝子、当归、山药、枸杞、杜仲、山茱萸、鹿角胶、肉桂、熟附子等药物调理。
女性气虚哪些症状
气虚,中医上认为是人身体元气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常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身体盗汗等。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这一群体气虚的人越来越多。那么,怎么样才能判断是否是气虚呢?到底是气血阳虚还是气血两虚呢?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女人气虚的症状是什么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虚阳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
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
b、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
身体虚弱的表现有哪些
身体虚弱的范例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他们的表现是:
气虚:气不敷、气短、乏力、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气虚的特点是气虚人不感受冷怕冷不明明。
阳虚:阳气不敷,表现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阳虚的特点是怕冷,有冷的感受。阳虚生寒,所以有冷感的感觉。
气虚阳虚都是气不敷。配合症状是:面色惨白、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食少、消化不良。
血虚:面色惨白、面黄、手足麻痹、口唇指甲淡白。
阴虚:面红、低烧、手心、足心、心口、五心烦热、潮热、口干咽干、冷汗。热感是阴虚生内热,是虚热。
血虚阴虚:都是阴液不足,表示身体消瘦、体虚、体弱、头晕、心悸、失眠。
身体虚弱的人会发胖
一、肥胖多为阳虚,脾胃失调
在临床上肥胖多表现为以阳虚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阳虚。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
人体的虚有4种: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而胖子们大多是第三种——阳虚。
阳虚导致的气虚会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以及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等。
1、健脾胃补阳虚,才能解决肥胖
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部分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精微润养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就会脾失去健运,营养物质全部堆积在身体内形成肥胖。
要解决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气,改变阳虚。常见的中医药材有葛根、红曲、代代花(回青橙)等。
体质虚弱有什么症状
体质虚寒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气虚):气不足、表现气短、乏力、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气虚的特点是气虚人不感觉冷(怕冷不明显) 。
(阳虚):阳气不足,主要表现: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阳虚的特点是,怕冷,有冷的感觉。阳虚生寒,所以有冷感的感觉。
(气虚阳虚)都是气不足,相同症状是: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食少、消化不良。
虚弱人的特点,原则上缺什么补什么,气虚—益气;阳虚—补阳;血虚—养血;阴虚—滋阴。
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最怕冷
套上厚厚的冬装还是冷得发抖,对于气虚、阳虚、血虚患者来说,冬季无疑是最难熬的季节。除了注意穿衣保暖外,也可找经验丰富的
中医 师,试试进行食补。
气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调节人体体温和控制毛孔开阖的功能,因此,当人“气虚”时,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也难以控制毛孔的开阖和汗腺的分泌,从而出现怕冷但又爱出汗的症状。气虚体质的人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稍大就容易累。身体防御能力一般不怎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长。
阳虚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一般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同。比如心阳虚,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 多梦、心神不宁等表现。肝阳虚,可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 胀痛,易惊恐或情绪抑郁等表现。
脾阳虚,可出现食欲不佳,打嗝、嗳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症状。肾阳虚,有腰膝酸软、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现。肺阳虚,通常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等症状。但是无论哪种阳虚,怕冷、手脚冰凉是阳虚者的最主要表现。
血虚很多
女性 朋友怕冷多是由于血虚,为什么这么说呢?经、带、胎、产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等都会导致血虚。
女性 血虚有寒者,一般都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
血压低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此病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呜,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一)气虚阳虚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方可选独参汤加减.经验方:人参,莲子各3钱,冰糖一两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方可选补中益气汤.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方可选保元汤,真武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经验方:人参2钱(嚼服),黄精一两,枸杞三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1剂.
(二)气阴两虚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经验方:黄耆五钱,党参四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柴胡一钱,水煎后一日分三次服用.(有发炎疾病,火气大,口苦,烦躁,失眠,属实症,非气阴两虚者,不宜服用此方.)
如何治疗虚胖
虚胖多为阳虚,脾胃失调
在临床上肥胖多表现为以阳虚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阳虚。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
人体的虚有4种: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而胖子们大多是第三种——阳虚。
阳虚导致的气虚会引发各种身体问题:
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以及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等。
健脾胃补阳虚,才能解决肥胖
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部分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精微润养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就会脾失去健运,营养物质全部堆积在身体内形成肥胖。要解决肥胖,一定要先健脾益气,改变阳虚。常见的中医药材有葛根、红曲、代代花(回青橙)等。
5款粥药对付发胖最拿手
别看肥胖的人长得特别壮,就以为身体也很强壮和健康。其实,很多肥胖者都是脾虚造成的肥胖,由于肠胃消化不好,肠胃消化功能减弱,身体的新陈代谢缓慢,于是很多营养物质不被吸收,就变成了脂肪堆积在身上。那么脾虚肥胖者该如何减肥?
肥胖多为阳虚,脾胃失调
在临床上肥胖多表现为以阳虚为主,与脾胃的关系比较密切。阳虚不一定会导致肥胖,但肥胖者绝大部分都是阳虚。阳虚会导致一个重要的问题——脾胃失调、身体和脏腑机能减弱和衰退,而肥胖本身只是阳虚导致的其中一个问题。
人体的虚有4种:阴虚,血虚,阳虚,气虚。而胖子们大多是第三种——阳虚。
阳虚导致的气虚会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四肢身体不温,怕冷又怕热,溏便(大便软,不成形),皮肤黄、松弛、暗哑、多油、多斑、没弹性、新陈代谢和消耗减慢、内脏功能衰退、失眠多梦、食欲强、多汗、容易疲倦、懒动、水肿以及中气下陷(内脏下垂)等。
低血压的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低血压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
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呜,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以下是分型论治:
(一)气虚阳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方可选独参汤加减。经验方:人参,莲子各3钱,冰糖一两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方可选补中益气汤。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方可选保元汤,真武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经验方:人参2钱(嚼服),黄精一两,枸杞三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1剂。
(二)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经验方:黄耆五钱、党参四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柴胡一钱,水煎后一日分三次服用。(有发炎疾病、火气大、口苦、烦躁、失眠,属实症,非气阴两虚者,不宜服用此方。)
b.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方可用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等加减。
我们不难发现,就算是用中医治疗低血压也不能随便吃药,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以及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各位低血压患者们虽好先去老中医那把把脉,认准自己的发病原因,再量身定制个中医疗法。
降血糖的中药 人参
人参治疗糖尿病不仅可改善一般症状,如乏力、口渴、虚弱等,且能够降低血糖及糖尿。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气虚、阳虚者疗效更好,阴虚有热者不宜使用人参降血糖。
身体虚弱的表现是什么
身体虚的表现状况一:
体质虚寒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气虚):气不足、表现气短、乏力、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气虚的特点是气虚人不感觉冷(怕冷不明显) 。
(阳虚):阳气不足,主要表现: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阳虚的特点是,怕冷,有冷的感觉。阳虚生寒,所以有冷感的感觉。
(气虚阳虚)都是气不足,相同症状是: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食少、消化不良。
身体虚的表现状况二:
怕冷,夜尿一次到两次,脱发,睡眠不好,经常失眠。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尿黄便干等.
阳虚与气虚的区别
人体的精气不足,气化不及,脏腑功能衰弱,熏肤充身泽毛的作用虚损叫做气虚。阳虚和气虚的显著不同点主要是温煦作用的差别。气有温煦人体的作用,阳气更有温煦人体的作用。但气虚证没有明显的寒证,而阳虚必有寒证。气虚证主要是脏腑功能衰弱,而阳虚则脏腑功能更为衰弱,如脾胃虚则为食少,倦怠、腹胀而脾阳虚则为食少便溏,完谷不化,阳虚甚于气虚,但仅凭这一点,不足以鉴别气虚与阳虚,更主要的是脾胃阳虚有畏寒怕冷的特点,喜热饮食,得热则轻,遇寒则重,甚则脘腹冷痛。阳虚为气虚之甚者,所以《素问·刺志论》曰:“气虚者,寒也。”后世也有虚不远寒之说。《内经》曰:“阳虚则寒”。因此,气虚和阳虚关键在于有无寒象。《素问、刺志论》所说“气虚者”实质上指的是阳虚医
阳虚气虚有什么症状 气虚阳虚怎么调理
气虚阳虚主要从饮食调理、生活运动、中药调理、穴位刺激等方面入手治疗,如:
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温补性的食物,比如山药、木耳、香菇、小米、大米、虾肉、牛肉等,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油腻厚味、辛辣食物,否则可能会加重气虚和阳虚的症状。
生活上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晚上不要熬夜,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提高新陈代谢,补阳加强体质,运动上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每次保持30分钟以上为宜,如跳操、舞蹈、慢跑、球类项目等。
可就诊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病症情况,服用一些补阳、补气类的药物进行治疗,不过中药需对症下药,不同的人,其阳虚和气虚病症各不相同,如脾气虚的人需健脾益气,服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等中药调理;而肺气虚的人则要补益肺气,服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中药调理。
如艾灸穴位治疗,用关元、神阙、肾俞,中腕,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升阳保健,长期坚持可改善体质。
女人气虚的症状
1、气虚阳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
2、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
b.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