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肝转移
结肠癌肝转移
结肠癌肝转移能活多久呢
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就会出现扩散和转移现象,结肠癌的肝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少数患者还会逐渐转入肺部、胰腺等身体的其他部位.临床上统计,约占60%的结肠癌患者都是死于转移,因此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癌细胞出现肝转移.
专家 提醒,结肠癌患者如果出现肝转移症状且没有在时间进行治疗的话,会大 幅度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的. 通常情况下,在术后出现出现肝转移的患者占多数,手术治疗虽可以有效切除肿瘤病灶部位,但对于肉眼看不到或微小癌细胞是毫无办法的,因此容易增加术后的转移率和复发率.
经过研究发现,术后若结合中医药进行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从 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这是所有结肠癌患者所希望的.
专家指出,结肠癌患者若出现肝转移现象,千万不要悲观,癌细胞出现转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放弃治疗,只要患者不放弃治疗,继续根据自身身体病状去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是有望延长生存期的. .
结肠癌肝转移能活多久呢?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小编希望广大的结肠癌的病人一定不要放弃,积极的去治疗。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让疾病更好的恢复,让病人重新获得生存的机会,希望这些可以帮助到大家。
结肠癌肝转移怎么治
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是以外科手术为主,但如果结肠癌发生转移则只能选用保守治疗。由于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大明显,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延误病情的治疗。最后,结肠癌一旦发生转移,大多数都在肝脏。由于部分结肠癌患者对该病不大了解,认为发生转移后,无药可治,便放弃治疗,增加结肠癌的死亡率。
其实并不是,如果结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的情况,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存活率。那到底结肠癌肝转移如何治疗?专家介绍,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几种,分别是手术治疗、化疗等。
手术切除结肠癌肝转移的病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患者还可结合中成药或化疗等方法巩固疗效。而化疗一般作为手术切除的辅助治疗,虽然说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其副作用也大,所以患者要结合一些中成药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此外,无论是在术后还是在康复期,患者对于饮食方面必须要注重。良好的饮食可以加速疾病的康复。结肠癌患者应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应给予易消化、细软的半流食物,比如,豆腐脑、大米汤或粥等。
专家温馨提醒:结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的情况,要及时选用治疗方案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此外,患者还需了解结肠癌的早期症状,能够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率呈上升趋势。大部分患者都非常想知道治疗结肠癌的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对广大的患者有帮助。
1、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一般在早期发现结肠癌采取切术癌肿的方式进行治疗。
2、化疗。在结肠癌根治以后,癌症是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主要是手术前没有发现隐匿转移病灶或手术中没有将病灶完全的切除。
3、放射治疗法。包括术前放疗、术中放疗、术后放疗等,各有其特点。
结肠癌晚期不能手术怎么办
结肠癌晚期不能做手术,这通常是在结肠癌的转移病灶不能手术的情况。在过去的治疗规范中,是不建议手术治疗的。在结肠癌的转移病灶中,肝转移是最常发生的,其中80%左右是没有手术指证的,在可以进行肝转移病灶手术的情况下,原发灶的手术通常是可以同时完成的。在一台手术中完成结肠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腹膜转移病灶手术也是常有的。在手术导航机器人的辅助下,还有一台手术完成结肠癌原发病灶、肺转移和肝转移病灶同时切除的治疗。在80%的肝转移不能手术的情况下,以往不再对原发病灶进行手术的情况在化疗药物进步的今天,也有了改变。目前会对结肠原发病灶进行切除,通过化疗药物,特别是靶向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仅有7-8个月,如果把肝上的转移病灶去除掉,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45%的成绩。
质子治疗可以对不能进行肝转移手术的患者做肝转移病灶的去除。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导引下,通过质子调强技术IMPT,实现在肝转移病灶上精确的能量分布,达到杀死肝上的癌细胞,对周边肝组织实现有效保护的目的,从而实现对结肠癌晚期不能手术患者的积极治疗。同样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肺转移、盆腔内转移、骨转移都能实现积极的治疗。虽然质子治疗可以有效去除转移病灶,但是结肠癌晚期还是需要有效的化疗跟进,并伴随积极的精神免疫治疗。
结肠癌患者要避免转移的发生
近几年来结肠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任何癌症的最可怕之处就是发生术后转移。那么作为结肠癌患者来说,除了要了解必要的知识,还要对结肠癌的转移部位做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尽量避免转移的发生。1.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什么叫癌的转移
根据肿瘤类型和转移部位选择治疗方法
转移性肿瘤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体力状况、肿瘤种类、转移部位进行综合的规范化治疗,不同肿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肠癌发生肝转移,传统的观点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为临床Ⅳ期,已失去治疗的意义。但肠癌肝转移有其自身特点,肠癌的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转移灶便是肝脏,同时再出现其他部位转移的相对较少。
因此,肠癌肝转移的治疗首选仍是手术切除或者射频,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全面完善术前检查,不做无效手术,同时可结合化疗、介入、中医药等综合治疗。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后,往往还伴有其他脏器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常采取静脉化疗和中医药治疗作为主要后续治疗方案。
过去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目标是消灭肿瘤。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肿瘤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的治疗目标不再是一味强调消灭肿瘤,而是希望达到“带瘤生存”、“与瘤共存”这样一种平衡状态。发生了癌转移,并不是想象中的到了绝望的地步,通过合理的治疗,往往能够达到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能够获得治愈的疗效。
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1.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结肠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结肠起到了吸收等功能,如果结肠出现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麻烦,结肠癌是结肠疾病的一种,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结直肠癌的肝转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延长,老龄患者愈来愈多。而结直肠癌多发生于40-60岁,这也就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5.7/10万人口,占恶性肿瘤的第4~6位,而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在结肠癌的治疗中目前仍占主导地位。但除少数早期的肿瘤外,大部分病人常伴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即使根治性切除,也因手术无法检测微小转移灶而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治疗必须采取综合治疗的手段。
结直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如何提高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成为各国医学专家的研究热点。
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或者已经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再次出现肝脏转移,并非不治之症。患者及其家属不应放弃治疗,应及早就诊,在外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尽可能手术切除肝脏转移病灶。
结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呢
1、器官转移
发生结肠癌远处转移的部位主要是肝脏,约半数患者发生肝脏转移。三成患者在术前已有隐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可提高已发生器官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不过只有一少部分患者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七成患者术后复发。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也有一部分患者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于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于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于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于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主要是随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到达肺、脑、骨等器官。发生血行转移的癌肿一般可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查体时按压瘤块或术中挤压瘤体也可以造成癌细胞转移,肠梗阻时的强烈蠕动也可以导致癌细胞入血。
4、浸润与种植
直接浸润是癌细胞转移到周围临近组织脏器的常见方式。比如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附近肠腔的黏膜上;若脱落在腹腔内,可直接种植在腹膜上。一般结肠癌的转移灶多呈粟粒状或结节状,质硬,为白色或灰白色。如若癌细胞播散至整个腹腔的话,可以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结肠癌肝转移
其实一般的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只要发现的及时,包括癌症都是可以治好的。但是如果有些病发现得不够及时,而且有时候都已经出现转移了,这时候想要治好,是非常困难的,比如结肠癌肝转移。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下结肠癌肝转移。
结肠癌转移是指结肠癌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成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成为转移瘤或转移癌。转移是结肠癌恶化的特征。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硒能有效的抑制转移,尤其是硒麦芽,它能阻断多种致癌因素诱导的DNA损伤,起到防癌作用,即起到抗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结肠癌肝转移。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结肠癌肝转移瘤的治疗需要结合原发肿瘤的性质进行综合治疗。局部的转移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氩氦刀冷冻消融。采用局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比外科手术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无需开刀穿刺即可。治疗效果确切,同样也需要配合化疗达到满意疗效。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大概对结肠癌肝转移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认识的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一点,那就是结肠癌肝转移的严重性,虽然上面有治疗方法,但是治疗起来很是困难,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身体的锻炼,增强体质,这样才能远离疾病的危害。
肺癌肝转移
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肝脏也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癌小细胞肺癌[1]及肺腺癌最常见,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临床上约有28%-33%的肺癌患者出现肝转移。肝转移: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晚期肺癌肝转移患者表现为消瘦、肝区疼、黄疸等[2],血体检可发现肝大,质中或硬,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平等肝转移特征,CEA可持续升高。清检查除谷丙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外,乳酸脱氢酶及r一谷氨酷基转换酶均可明显增高。早期弥漫性肺癌肝转移可无自觉症状,查体无异常发现,有时ALT或AST(谷丙或谷草转氨酶)轻中度升高,B 超可有弥漫性不均质改变,应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鉴别。
肺癌之所以出现肝转移是因为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检查除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外,乳酸脱氢酶均可明显增高。体检可发现肝大,质中或硬,边沿不规则,表面不同等肝转艺关征。
结肠癌转移盆腔还能治吗
结肠癌出现盆腔转移,说明患者已经进入了晚期,结肠癌转移盆腔只是结肠癌晚期转移后的一部分症状。那么,结肠癌转移盆腔怎样才能治疗?即使结肠癌晚期向四处扩散,无论是哪个阶段,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里状态,都是对治疗非常有益的。
结肠癌转移盆腔怎样才能治疗?结肠癌盆腔转移症状会随着癌肿的进一步浸润,表现出一系列盆腔疾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在一定程度上,结肠癌发生肝脏转移除了表现出肿瘤的大众症状外,还会表现出转移部位的特殊症状。由于盆腔功能的特异性,也使得结肠癌肝转移的症状表现上会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结肠癌在术后容易发生盆腔转移,这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患者一般表现为盆腔区的疼痛,目前多数是采用传统疗法中药进行的抗癌的治疗,能够的抑制了肿瘤的继续扩散,转移,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能够的延长了患者的寿命。
结肠癌术后转移会导致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到腹膜,盆腔等处出现腹水的症状,传统疗法中药的治疗能在全身调理的同时,的提高免疫的能力,脏器的功能。
结肠癌转移盆腔怎样才能治疗?一般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是进行姑息性切除术还是放化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管是作为早期的手术治疗后的治疗还是中晚期结肠癌及进行放化疗等治疗都会选中进行传统疗法中药的治疗或配合治疗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减轻患者的病痛和延长生存期,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结肠癌盆腔转移患者采用传统疗法与放化疗相结合的,来巩固术后疗效,防止并发症。传统疗法辩证论治分析癌症患者不同证型、病情阶段,根据患者的体质来组方用药。
结肠癌盆腔转移症状出现虽然有很多的痛苦,但是患者要知道这种情况出现后并不是不能治疗,反而更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规范科学合理的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生存质量,从而延长生存时间。
结肠癌肝转移该如何治疗
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饮食问题是困扰病人和家属的主要问题,因为手术部位就在肠道,吃什么都要小心。有病人在术后只喝流质如牛奶、豆浆等,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刚刚术后的病人容易腹胀,不宜饮用该类食品,可选用酸梅汤、鲜橘汁、山楂汁、果汁、菠萝汁、姜糖水、面条汤、新鲜小米粥、薏米粥等,以助消化而止痛。以后逐渐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普通食品,但基本原则是不变得的,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少纤维饮食。
结肠淋巴肿瘤的治疗方法
1.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结直肠癌肝转移怎么办
大肠癌(结直肠癌)是我国第5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肝转移是大肠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约10% ~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有肝转移, 20%~25%的患者在术后发生肝转移。以往认为大肠癌肝转移已属于晚期,治疗效果差,患者生存期仅8~12个月, 几乎很少有病人存活超过5年。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切除是大肠癌肝转移治疗的金标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部分大肠癌肝转移病人尝试进行手术切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肝转移瘤若能手术完整切除则5年生存率可达20%~58%,10年生存率可达18%~27%,因此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佳方法,但遗憾的是初诊时仅有10~20%患者可以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如何通过各种现有的手段使原本不能切除的患者达到根治性切除或接近根治性切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手术适应症的扩大使更多患者获益。以往的手术选择对肝转移瘤个数、大小、切缘距离均有一定要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肝转移瘤的大小、个数、切缘的距离对术后长期生存均无显著影响,因此目前认为只要残余肝脏功能可以代偿,肿瘤切缘能够达到镜下阴性就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这样,原先不能手术的部分患者也可以获得手术机会。
3、全身化疗可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肿瘤缩小,获得手术切除机会,并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对于仍不能手术切除者,术前化疗可使约10~15%的患者肿瘤缩小后转为可切除。另外、对于可切除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先行化疗后再手术效果优于直接手术。说明术前化疗能降低大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率,改善远期疗效。但肝切除前化疗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化疗可损害患者肝脏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另一方面,过度化疗后可使部分肝转移灶在影像学检查上消失,在手术中难以触及,而病理证实这些病灶中仍有80%以上残留存活的肿瘤细胞。第三,并不是所有患者对化疗均有效,术前化疗可能导致这部分患者肿瘤进展,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哪些患者可从术前化疗中获益需要认真仔细的评估、筛选。
4、合并其他治疗手段可提高大肠癌肝转移的总体疗效。对于因肝转移瘤广泛,化疗后仍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加射频治疗的方法。研究表明,对于<3cm的肿瘤,射频消融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作者单位对多发转移瘤大者行手术切除,较小者通过术中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毁损,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另外,肝动脉化疗栓塞、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等对肝转移瘤也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