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在冬天要注意什么 防寒护心
糖尿病患者在冬天要注意什么 防寒护心
糖尿病病人往往会合并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变得迟钝,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常常会没有天天感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御寒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糖尿病患者要防骨松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过滤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骨质疏松。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还必须警惕骨质疏松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平时要注意有无腰背酸痛等症状,定期测定血钙、尿钙,或用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补充钙和维生素D,适当户外活动等等。
糖尿病患者补钙,一般主张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食补以脱脂或低脂牛奶为佳。食补不够,可以服用钙片,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双磷酸盐、降钙素等。对于糖衣或含有乳糖的钙片,糖尿病患者也不必有顾虑,其含糖量很小,不会影响血糖。需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骨质疏松慎用雌激素。因为雌激素会引起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糖尿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降钙素治疗。
老人过冬注意5条大忌
对于老年人和明确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冬天确实“很难过”。虽然现在仅仅是初冬,但是北方地区早晚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而集体供暖还没有及时跟上。为了让大家防患于未然,我准备了五条“大忌”送给大家,一定要谨记!
忌“早出”
寒冬冬日照时间短,日出时间也晚,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比较低,而老年人习惯晨练,此时外出容易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所以说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忌“着凉”
如文章开头所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万万不可的!
忌“久澡”
冬天洗澡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气温太低不舒服和担心感冒。所以很多人会把水温调得非常高,泡澡的时间也会延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意外。我觉得时间还是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太久都应该引起注意。
对于老年人和明确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冬天确实“很难过”。虽然现在仅仅是初冬,但是北方地区早晚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而集体供暖还没有及时跟上。为了让大家防患于未然,我准备了五条“大忌”送给大家,一定要谨记!
忌“早出”
寒冬冬日照时间短,日出时间也晚,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比较低,而老年人习惯晨练,此时外出容易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所以说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忌“着凉”
如文章开头所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万万不可的!
忌“久澡”
冬天洗澡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气温太低不舒服和担心感冒。所以很多人会把水温调得非常高,泡澡的时间也会延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意外。我觉得时间还是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太久都应该引起注意。
糖尿病治疗应该注重双目标
2型糖尿病患者应关注治疗中的“双目标”。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实现降糖达标;长期目标是保护心血管,预防并发症。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最近20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猛,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但知晓率和诊断率偏低,其中未诊断率达56%,糖尿病防治依然面临严峻形势。
社会公众应予以糖尿病更多的关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糖尿病治疗有“双目标”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糖尿病治疗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降血糖,也应注重防治并发症的长期获益。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强调,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尤需警惕。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3%,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头号杀手”。
糖尿病防治的目的就是血糖安全、持续地达标,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实现短期目标即全面降糖的同时,也应兼顾长期的并发症防护和心血管保护,建立糖尿病治疗的“双目标”。
“达标”+“护心”带来长期收益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强化降糖治疗、实现血糖达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天冷懒打针糖尿病恶化
冬天来临,部分糖尿病患者因天冷怕麻烦,就自作主张减少胰岛素用量,这样很容易酮症酸中毒,所以冬天一依然要坚持打针。
据消息,一名糖尿病患者因天冷怕麻烦,就自作主张减少胰岛素用量,不料因酮症酸中毒入院。
据了解,该患者姓严,25岁,丹阳吕城人。他告诉记者,他是前两年查出患糖尿病的,开始是口服药物,之后曾因酮症酸中毒入院,后来改为注射胰岛素,现在每天要打两针,早晚各注射一次。约5天前,因天气寒冷脱衣服打针实在麻烦,他就试着把晚上一针减了,连续三天居然没事,只是尿多些,欣喜之下他决定把早上一针也减了。
24日一天,他一剂胰岛素都没打,到晚上开始难受。25日早上,症状更加严重,家人陪他来到医院,他再次因酮症酸中毒住院。他说,试着减针还有个原因,每月打针需花去500多元,患病后不能干活,想能省就省点吧。
常州市一院内分泌科华主任说,冬季是糖尿病发生并发症较多的季节,近两日已收治多位严重急性并发症患者。原因是天冷后不少患者不再锻炼,但如能饭后散步半小时有利于控制血糖。另外,冬天好多人喜欢泡脚,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损伤、微循环不好,容易烫伤而不能及时发现,引发糖尿病足,最好先试温度再泡脚,平时也要注意勤换鞋袜,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同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像这位患者随意减量、停药的做法不可取。
小儿感冒会造成心衰吗
常见的感冒等小病小灾,心脏不好的人可别忽视,因为许多心衰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大病,而是这些小灾。冬季防心衰,有三道坎要迈稳。
心内大夫怕感冒
心内大夫最怕心衰患者感冒,他们一感冒,大夫们就紧张,因为感冒后常并发气管和肺部感染,而心衰患者最害怕的就是感染。感染是心衰重要的诱发因素,加重心脏负担不说,有时候会对心肌造成直接损伤。所以患者一定要拉紧防感冒这根弦,这关系到保护心功能的大事。
普通人也别觉得感冒没啥大不了,尤其是年轻人,感冒本身虽不可怕,但由此引发的重症心肌炎可会要命,虽说发生的几率不高,但一旦引发心衰和严重心律失常,后果是灾难性的。冬季流感高发,感冒后除了及时治疗外,树立起休息的意识很重要,许多西方国家的人们,患了流感后休息的意识都非常强,但是我们国家许多人往往不拿感冒当回事,抗病熬夜,过度劳累,结果引发了很多猝死的痛心事件,所以重感冒后,千万别硬撑着,该歇就要歇。
张弛得当才护心
心脑血管和高血压患者,冬天要做好防心衰“保健操”。这个季节血管会高度收缩,容易痉挛,导致原有的心肌供血不足,同时心脏负荷加重,易致心衰发生;而且冬天大家喜欢进补,血液黏稠度高,血脂常控制不好,这也会刺激导致血管内的斑块破裂,致心梗发病率高。所以患者一发现自己血压血脂异常就要及时调整用药,多休息,让血管“松下来”,防好心衰。
但是心脏虽然不能太累,也不能歇过头。天冷后,大家多爱在室内呆着,锻炼不够,心脏的耐受度降低,也可能引发心衰事件。所以阳光好的时候还是要出门适当活动锻炼。
糖友定期查心脏
心衰不光是心脏病患者要操心的事,糖友们也不能大意。糖尿病患者心脏泵血能力比较弱,所以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死亡率比没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死亡率要高。动脉硬化发生的基础是代谢障碍,而糖尿病患者不仅有糖代谢障碍,还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有水、盐、酸、碱代谢失调。因此,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
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日常做好心脏的监控,定期到医院做个心电图检查,及时了解自己心脏的情况,即便是没有心脏病史的糖友也别麻痹大意。
冬季养生吃什么比较好 四宜辩证食补
冬天要依据本身状况,有系统性地多方面食补。若自身原现有病,要遵循处方,不能盲从食补。例如糖尿病患者,能用淮山药、葛粉等做为食补品,但忌服梗米以及他糖份较多的食材。凡血脂过高、心肌梗塞,有心肌梗塞、胆囊炎、风湿病等病症者,决不可运用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食物、多糖份的肉制品,如甲鱼、桂圆等。由于进餐这类食品,反倒会促长病况转型。
糖尿病患者冬季防治
情绪稳定: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节制饮食:糖尿病人本来就多食,尤其是冬天,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更旺,也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如米、面及淀粉类食物,忌食糖及甜糕点,有饥饿感者,可增加副食如豆制品、乳类、肉类等,多吃些新鲜蔬菜,以满足机体需要。
防止感染:呼吸道、皮肤、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成为危及生命的因素。故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经常洗澡,皮肤破损、疖肿、毛囊炎等应及时治疗;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饭后刷牙漱口,患有牙病及时治疗;积极治疗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以消除发生肺炎的隐患。
注意护脚:糖尿病人,多有血管功能不全和神经病变,造成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和局部感觉迟钝,足部的皮肤破损或癣感染等,均可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坏疽,有时被迫截肢或感染扩散到全身引起危及生命的败血症。故糖尿病人应穿宽松的棉鞋,经常换袜子,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要防止跌伤,积极治疗足癣,免用手撕脚皮和擦脚趾止痒,以防皮肤破损招致化脓性细菌感染。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使体内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易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故应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加衣服。
适当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