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揉按百会

宝宝受惊怎么推拿 揉按百会

定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推拿手法:将手掌置于百会上,先以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揉按50次。

推拿功效:揉按百会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小儿头痛,失眠,焦躁,惊风,脱肛,遗尿,慢性腹泻等病症。

利用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推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气;大便稀加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鸡胸,脊柱畸形可在局部加按法、拿法,以疏理筋脉。

3、肾气不足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百会。取俯卧位,揉肾俞、脾俞,捏脊。

②方解:补肺经、推三关益气补肺;补脾经、摩腹、按揉脾俞补脾和胃;补脾经、揉肾俞、捏脊补肾培元;揉百会升提阳气以助诸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拿法对治疗佝偻病的操作方法。其实对于这种推拿法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推拿中心进行,因为家中可能掌握的穴位不是很准确。

小儿推拿治疗27种常见疾病

病症1: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病症2: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3: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4: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5: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病症6:痢疾

推拿位置:端正,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推拿方式: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效: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病症7:腹痛

推拿位置:一窝风,即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推拿方式: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效: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一切腹痛,还可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病症8:腹痛腹泻

推拿位置:肚角,即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方式: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等病症。

病症9:小儿遗尿

推拿位置:龟尾,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功效:可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病症10:消化系统疾患

推拿位置:腹阴阳,即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式: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病,特别是遇到天气无常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差,周围环境稍存诱因就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小儿感冒

推拿位置: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推拿方式: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效:可帮助发汗解表,补益气血。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外,还可以应对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状况。

病症12: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效:主治鼻塞流涕,因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故命名迎香。

病症13: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效:可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用于一些寒症,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病症14: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小横纹,即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效:可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5: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推拿方式: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

功效: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16: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五指节,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方式: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效:掐或揉五指节可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惊惕不安,惊风抽搐等。

病症17:咳喘

推拿位置: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推拿方式: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效:可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18:胸闷

推拿位置:膻中,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推拿方式: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效: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很多症状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头痛、宝宝夜间多汗、夜间哭闹等等症状。

病症19:小儿鹅口疮

推拿位置: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推拿方式: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可治一切热证。主治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

病症20:头痛

推拿位置:耳后高骨,即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推拿方式: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主要是疏风解表功效。

病症21:白天或夜间多汗

推拿位置:肾顶,在小指顶端。

推拿方式: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效: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白天或夜间多汗,也可以解颅,即囟门应合不合症状。

病症22:夜啼

推拿位置:小天心,又称鱼际交,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方式: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效: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病症23:急惊风

推拿位置:老龙,即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推拿方式:用拇指甲掐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处,称掐老龙。

功效:可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病症24:惊风

推拿位置:总筋,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推拿方式: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效:可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症。

病症25:强身健体

推拿位置:脊柱,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拿方式: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效: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症。

病症26:烦躁不安

推拿位置:涌泉,即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推拿方式: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效:可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病症27:虚烦内热

推拿位置: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推拿方式: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效: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如何按摩治疗卵巢癌

卵巢癌的基本按摩疗法:

1.患者仰卧、医者坐或立其侧,以单掌揉按其小腹10次,手法应深沉柔和,然后施掌振法3~5分钟。

2.双掌拇指置血海穴上,余4指拿按膝上肌肉,点按拿揉并行,操作3~5分钟。

3.点按、弹拨三阴交、阴陵泉穴各1分钟。

4.患者俯卧,医者单掌按抚于其腰骶部八?穴处,上下搓按,反复揉搓,以热透小腹为佳。

5.医者以单手食、中指并拢,稍钩屈点按患者长强穴5~10次。

6.揉按患者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

卵巢癌的辅助手法:

1.若病人症见带下量多色白粘或黄浊、腥或秽臭,阴痒灼热,舌质红苔腻浊,脉濡滑。基本手法再加:直揉腰背部,以热为度;点按阴陵泉、地机穴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曲池穴各1分钟。

2.若症见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清稀淡白,腰部酸痛,小腹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基本手法加:横擦肾俞、八穴,以热为度;点按关元穴1分钟;揉按百会穴1~3分钟。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是什么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揉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揉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

5、揉中脘

推拿方法:中脘穴在剑突(即胸骨下端)与肚脐的中点。用拇指或掌根按揉100-300次。

6、揉天枢

推拿方法: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横指(宝宝的手指)处,左右各一点揉100-300次。

7、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宝宝咳嗽有痰按摩哪里 不同病症的咳嗽有痰如何推拿按摩

宝宝病情:舌苔白,痰稀、白黏,畏寒怕冷并伴有鼻塞流清涕。

调理原则:疏风散寒。

按摩位置

开天门、分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拿肩井、揉一窝风。

按摩时间

开天门40次、分推坎官40次、揉太阳2分钟、揉耳后高骨2分钟、推三关200次、掐揉二扇门2分钟、揉一窝风1分钟、拿风池3次、拿肩井3次。

宝宝病情:舌苔黄或红,痰黄而黏,出汗发热并伴有鼻塞流黄鼻涕。

调理原则:清热解表。

按摩位置

开天门、分推坎官、运太阳、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捏脊可退肺热、健脾胃。

按摩时间

开天门30次、分推坎宫30次、运太阳2分钟、清天河水100次、揉小天心1分钟、清肺经100次、退六腑30次、捏脊5次。

备注

1、若宝宝咳嗽有痰积食,建议揉板门5分钟、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100次、分腹阴阳30次。

2、若宝宝痰多,建议清肺经200次、揉膻中2分钟、揉肺俞2分钟、分推肩胛骨50次。

3、若宝宝咳嗽夜惊,建议揉小天心5分钟、清肝经100次、补肾经100次、揉二马3分钟。

宝宝夜啼怎么推拿

夜啼多见于初生儿,是指经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啼哭补眠,而白天又如常者。小儿夜啼通过推拿治疗可安神定惊,温中清热。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脾寒型夜啼推拿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虚有寒,或腹部受凉,脾为寒侵,夜间阴寒,寒邪凝滞,气机受阻,发为腹痛,因痛而啼。

主证:啼哭声低,睡喜俯卧,腹喜按摩,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小便清长,面色清白,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则:温中健脾,养心安神。

推拿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揉小天心,揉百会,揉外劳宫。

推拿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中脘,以温中健脾;揉脐,揉外劳宫以温中散寒,止腹痛,揉小天心,揉百会以养心安神。

心热型夜啼推拿

病因:孕妇有伏火郁热,胎儿受之,出生之后蕴有胎热,以致心经积热,心火过亢,故心神不宁,烦躁啼哭。

主证:哭声洪亮,睡喜仰卧,烦躁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尿赤,面赤唇红,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紫滞。

治则:清心降火,宁心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推拿方解: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以清心降火,宁心益志;清肝经,掐揉五指节以清热安神祛烦。

小儿惊恐型夜啼推拿

病因:小儿心气未充,神志祛弱,突受惊恐,则神志受扰,心神不宁,故常夜间惊啼不眠。

主证:睡中时作惊惕,突然啼哭,呈惊恐状,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舌苔多无异常变化,夜间脉多急数。

治则:镇静安神。

推拿处方: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清补脾经,清天河水。

推拿方解:清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以清心除烦;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以镇静安神。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

补脾经:脾经亦称脾土,位于拇指桡侧指尖至指根处,微屈拇指,自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推100-500次。

推三关:三关位于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从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或用拇指桡侧推之,称推三关,推100-300次。

摩腹:用掌心或四指在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抚摩,摩200次,约5分钟。

揉中脘:中脘位于脐上4寸,用指端或掌根按揉,揉100-300次。

揉小天心: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用中指指端揉100-300次。

揉百会:百会在头顶,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用拇指按或揉之,揉100-300次。

揉外劳宫:外劳宫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用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揉100-300次。

清心经:心经位于中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心经,推100-500次。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肝经,推100-500次。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掐五指节:五指节为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用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3-5次;用拇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30-50次。

哪些按摩手法可辅助医治卵巢癌

卵巢癌的基本手法1、患者仰卧、医者坐或立其侧,以单掌揉按其小腹10次,手法应深沉柔和,然后施掌振法3~5分钟。2、双掌拇指置血海穴上,余4指拿按膝上肌肉,点按拿揉并行,操作3~5分钟。3.点按、弹拨三阴交、阴陵泉穴各1分钟。4、患者俯卧,医者单掌按抚于其腰骶部八髎穴处,上下搓按,反复揉搓,以热透小腹为佳。5、医者以单手食、中指并拢,稍钩屈点按患者长强穴5~10次。6、揉按患者肾俞、命门穴各1分钟。卵巢癌的辅助手法1、若病人症见带下量多色白粘或黄浊、腥或秽臭,阴痒灼热,舌质红苔腻浊,脉濡滑。基本手法再加:直揉腰背部,以热为度;点按阴陵泉、地机穴各1分钟;按揉足三里、曲池穴各1分钟。2、若症见带下量多、淋漓不断、清稀淡白,腰部酸痛,小腹冷感,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基本手法加:横擦肾俞、八穴,以热为度;点按关元穴1分钟;揉按百会穴1~3分钟。

小儿惊风推拿手法有哪些

掐天门,掐人中,掐十宣(十王),老龙,端正,二人上马,精宁,威灵,捣小天心,拿曲池,拿肩井,拿委中,拿昆仑;用上法时,不一定全部都用,视患儿惊搐停止即可。

急惊风者:加清心经,清肝经。退洗啊六腑,大清天河水,按天突,推天柱骨,推脊,按丰隆。

慢惊风者:加揉百会,补脾经,补胃经,清肝经,揉小天心,揉中脘,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相关推荐

婴儿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针对症状,服用药物,才能达到止泻的目的。但宝宝年纪小,不能盲目用药。用药之前应咨询医生。目前,市面上小儿止泻药也较多,功效不一。有的妈妈会给小儿吃止泻和促进菌群恢复的药物。 推拿治疗 1、补脾经:宝宝直立坐起或者仰卧在床上,妈妈再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宝宝的拇指,开始推拿,方向为从指尖到指根,次数为300次。 2、补大肠:宝宝直立坐起,妈妈从宝宝食指尖沿着桡侧向指根推拿,次数为200次。 3、摩腹: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用手掌掌面抚摸宝宝腹部,顺时针环形推拿,大约30秒,再逆时针推拿,大约1分钟,注意力

小儿鼻塞推拿的做法

具体做法是: 抱起宝宝,让他坐在你身上,用两只手轻轻握住宝宝的小脚,宝宝脚丫上大拇指内侧第一个骨节和第二个骨节中间的部位,轻轻摩。每次5分钟,每天3次。注意大拇指内侧并非是脚心,而是两脚相对的部位。 这种做法在感冒初期很有效,如果感冒加重,也可以配合打针吃药继续摩,加速病情的好转。这种方法不仅对大人有效,对宝宝也是很有效果的。 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由大人扶抱或俯卧位,家长以手掌蘸少许生姜汁沿脊柱两侧膀胱经,用力推搓背,腰部,以红热为度。 (2)家长以双手拇指在背部风门、肺俞穴分别

小儿推拿治腹泻管用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管用吗 腹泻是宝宝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季节变化时为多。腹泻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使宝宝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本文给您介绍小儿推拿法,帮您巧治宝宝腹泻。 宝宝的腹泻多因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与脾胃虚弱有关,最多见的当然是伤食。喂养不当,饥饱无度,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进食油腻、生冷、不洁食物均可引起宝宝的腹泻。 宝宝一旦腹泻,妈妈们不要惊慌,也不要急着往医院送,只要宝宝不发烧,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大便没有脓血,完全可以通过推拿治疗。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

孩子发烧推拿手法分解图 小儿推拿常见注意事项和说明

1、儿童摩跟成人不同,成人摩要求有力,而儿童推拿摩要求:均匀、柔和、轻快、持久(保证刺激到一定的次数/量);成人摩要精确地找穴位,而儿童摩以点状摩、面状抚摸或线状推为主。对1岁左右的患儿,应以推、等弱刺激手法为主。 2、如果宝宝不是很配合,可以哄睡宝宝,睡后(含夜间)推拿,也是同样的效果; 3、摩后以微汗出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4、在给宝宝推拿时,室内温度要温暖适宜,空气清新,不可过热或过冷,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影响患儿病情。 5、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摩疗效

小儿惊厥推拿

惊风又称惊厥,以抽搐、痉挛、神志不清为特征,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急惊风多突然发生,出现神志昏迷,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脊背强直,四肢抽搐、颤动等症状。慢惊风多发生较缓,出现面色苍白,嗜睡神昏,两手握拳,抽搐无力,四肢厥冷等症状。 对于惊风,特别是急惊风的治疗,强调一个“快”字。家庭中遇到孩子发生惊风时,应马上送医院急诊。但在孩子危重的时候,还应先采取推拿急救手法,以赢得去诊治的时间。 一、急惊风: 推拿治疗原则是开窍镇惊。手法操作可以: 1.掐人中、承浆、老龙、威灵、十王等穴。 2.拿肩井、委中穴。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是什么

推拿穴位及治疗方法如下(推拿时可以用麻油、葱姜水、滑石粉作为介质,宝宝会感觉舒服一些): 1、补脾经 推拿方法:旋推宝宝的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就叫“补脾经”,100-300次。 2、清大肠 推拿方法: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3、板门 推拿方法:手掌大鱼际平面即是板门。用指端100-300次。 4、运内八卦 推拿方法: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

小儿营养不良试试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中有三种简单的手法,可以防治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是推拿四横纹 四横纹是在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从指尖方向数第二条横纹。家长可以让宝宝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这样操作1~2分钟。 二是板门穴 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 三是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50下,再逆时针50下。家长如果能每周给宝宝做三次上述治疗并长期坚持,会帮助宝宝健健康康地成长。

推拿摩助宝宝长高的方法

一、中医推拿真能助长高? 有中医师表示,用中医推拿能够帮助宝宝长高。这事靠谱吗?推拿助长的原理是什么?某小儿推拿科主任解释,中医里说,肾主骨,儿童的长高首先需要骨骼健康发育,而骨骼的健康发育取决于肾气是否旺盛;骨骼的精华在骨髓,而脑为髓海,是骨髓汇集的大海,养肾就能养骨骼,滋养骨髓,最终滋养大脑。也就是说,肾主智,孩子聪不聪明取决于他的肾气是否旺盛,推拿养肾同样也能助长。 中医推拿方法也能助长,这是很多家长都不了解的事情,希望通过介绍,能够通过此方法来促进孩子长高。 二、促进长高的推拿法 通过穴位摩,经

宝宝咳嗽有痰一般多久会好 宝宝咳嗽有痰推拿多久会好

具体看宝宝体质决定,一般推拿1—2周会好。 宝宝咳嗽有痰可通过推拿治疗,但家长要确保自己的推拿的位置和手法正确,建议使用以下方法推拿: 作用: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其定喘。 位置:宝宝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手法: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作用:化痰止咳。 位置:宝宝掌面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 手法:用拇指

轻轻松松摩让高血压降下来

1.擦颞法 单掌依次擦两颞部,各100遍。 2.推桥弓穴法 拇指除外,其余四指伸直并拢,自上而下推一侧颈侧中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左右各100遍。 3.百会穴法 双拇指叠指,百会穴,共5遍。 4.前臂屈侧法 掌根前臂屈侧,自肘至腕,左右各5遍。 5.内关穴法 双拇指分别两侧内关穴,各100遍。 6.擦涌泉穴法 掌根依次擦两侧涌泉穴,各100遍。 7.项肌法 单拇指依次自上而下项部两侧肌肉,各10遍。 8.顺脊法 单拇指干颈椎棘突旁,自上而下做顺法,左右各10遍。 9.拿肩法 双拇指与其余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