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才能长寿
老年人如何才能长寿
1、保持良好的心态。
看电影情节中,常有患癌症的人,在最后一段日子,什么都不管,只做自己开心的事,结果意外地痊愈了。虽然戏中的场景不一定现实,但是也告诉我们,良好的心态是抗拒病魔最大的砝码。
老人到晚年,更应该保持这种心态,顺其自然,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钻牛角尖,这样也能延年益寿。
2、找到生活乐趣
与人相处,有开心当然也有矛盾。我们要学会把矛盾缩小,把开心放大。老人不要把自己禁锢在小圈子里,多出去走走,结交朋友,可以做一些年轻时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找到生活的乐趣,你的生活会变得更精彩。
3、有让自己变得幽默风趣
幽默感一般是天生的,后天培养幽默感也不是不行。老人在这个世道生活了几十年,为人处事自然比别人懂得多,但是跟人相处,也不免会出现矛盾。这里幽默就派上大用场了。幽默的语言能使人放松,更易与人交心,同时也能很好的化解矛盾。
在家里,有烦心事时,老人也可以看一些笑话来缓解自己的心情。从幽默中吸收精神营养平衡心理,这样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能益神健身,使心情舒畅。
4、老人也要美容
人老了,难道就不能打扮了吗?错。老人也有美丑,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不要求多么精致,整洁、干净、舒适是最重要的。如果老人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也应该及时找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这样,你自然就比同龄人年轻得多。
5、书是老人最好的伴侣
很多老人都爱看书,自古就有“书有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老人看书最主要的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从书中领略大智慧,这样,你在与人交谈时,会带给别人更多的营养信息,提升你的自信。
除了看书以外,老人也应当学会看报纸,用电脑,能随时掌握最新消息,这样,跟晚辈交流起来,也不会有代沟。
助老年人长寿的金钥匙
长寿金钥匙———乐观,生活有目标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专家告诉记者,其中,心理平衡的作用超过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总和,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掌握了身体健康的金钥匙。
专家表示,一项在世界三大长寿地区进行的调查,以及上海、北京市长寿老人的调查都得出同样的启示:要健身,先健心。有了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生活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有的老人喜吃肥肉,但有一点却中外都相同,那就是长寿者都心胸宽阔,乐观开朗,心地善良、随和。没有一位老人心胸狭窄,鼠肚鸡肠,这样的人活不到100岁。
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也强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一是要乐观。美国妇女健康研究(whi)调查了10万名妇女,乐观者在该研究的前8年死亡的危险比悲观者小14%。研究者希拉里?廷德尔博士指出:“乐观是重要的保护伞,这种人有强大的社会网络并能很好地处理压力。”二是有目标。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一项涉及1200多位老人的新研究发现,无论是远大目标,还是旅游或读书等近期目标,只要生活拥有目标,生存优势就更大。研究中,生活有明确目标及计划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第二把钥匙———坚持步行“三五七”
世界顶尖心脏病专家、纽约哥伦比亚医学院oz博士表示,保持年轻的最好方法是散步。如果5分钟走不了1/4英里(约400米),那么在3年内死亡的几率会骤增。可能的话,尽量与配偶一道散步,有助增加说话机会;一起打网球还能建立亲密关系。但这并非锻炼的全部好处。更重要的是:生命在于运动,夫妻多活动,双方更能延年益寿。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不仅可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还能降低高血脂,使动脉硬化变软,让人脑子更清楚,防止老年痴呆。那么,怎么步行最好呢?专家表示,掌握好3个字即可:三、五、七。“三”指最好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运动5次左右,只有有规律的健身运动才能有效;“七”指有氧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左右”为宜。这相当于一般人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说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次/分钟,50+120=170。如果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则可以多一些,达到190左右;身体差可以少一些,年龄加心率达到150左右即可。总之,步行运动要量力而行,否则会产生无氧代谢,导致不良影响或意外。
第三把钥匙———多补维生素d,少吃猪肉
一项为期10年、涉及54.5万美国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吃4盎司(约113克)左右牛肉或猪肉的人,早亡危险比更少吃肉的人高30%。虽然早期研究表明,大量吃红肉会导致心脏病和结肠癌,但是这项研究首次以大规模的调查揭示了多肉饮食对寿命的影响。
“这是因为,红肉里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红肉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使肠蠕动减弱,进而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更长,增加直肠癌的风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目前,在几大类食物中,红肉的摄入是最容易过量的,而一旦过量,它对人体的危害又是巨大的。健康的年轻人、活动量比较大的可适当增加红肉的摄入,但老年人、消化能力差的人则要相应减少,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更要减少红肉摄入,可用鱼肉、鸡肉等白肉代替。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水平过低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一项新研究发现,“阳光维生素”摄取不足的成年人早亡危险增加26%。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副教授迈克尔?梅拉米德博士表示,除了喝强化牛奶和适当补充维生素d之外,还应该每周晒晒太阳,每次10—15分钟,最佳时间为上午11点至下午3点,可以达到补充维生素d的理想效果。
核心提示: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养生方式有很多,凡长寿者,必定有其健康养生的秘诀,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助长寿的五把金钥匙。
第四把钥匙———夫妻多牵手
“在街上,经常能见到一个现象,‘海归’夫妇或是外国夫妇散步时会手牵手,而在国内呢,大多数夫妻散步时都相距半米到一米,男的在前边走,女的在后边跟着。”洪昭光提倡,夫妻应该多牵手走路。因为人有一种“皮肤饥渴”,皮肤的接触能产生明显的心理和生理效应,通过生物电传导,让夫妻双方体内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一多,免疫力就提高。
美国一项超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尽管都有压力,但男人和女人如果能用大部分时间去关爱配偶,他们自身死亡的危险性就能减少36%。科学家推测,关爱可以让人释放“结合”催产激素,去对抗能升高血压和干扰免疫系统规律的一种压力激素——皮质醇。研究人员也发现,尽管有压力,但是在7年时间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照顾配偶的人,死亡风险降低36%。
第五把钥匙———人缘好
大量调查资料发现,百岁老人都具有好人缘的共同特点。社交生活越少,大脑里会有越多焦虑引起的化学物质,就越可能生病。一项针对276个18到55岁的成人研究表明,有6个以上朋友的人比更少朋友的人抗击感冒的能力强4倍。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应对紧张的缓冲器,有益于心脏健康。”几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均指出,长期精神紧张会削弱免疫系统并加速细胞老化,最终让人的寿命缩短4—8年。而人缘好的人,心情一般会很好,体内大量分泌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身体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健康长寿。
老年人长寿应适当补铬
铬是人体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机体内胰岛素正常工作的辅助因子。此外,铬还能修复、激活胰岛细胞,调节血糖、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早在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就将铬列为“每日膳食必需的微量元素”,1989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推荐每日铬的摄入量为50-200微克。动物试验证明,血清中铬浓度越高,动物寿命越长。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长寿老人的血铬含量较高。
一般来说,从新生儿到10岁左右的儿童,身体内的铬含量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铬含量会逐步减少。特别是中年之后,若不及时补充铬,体内就可能缺铬,缺铬表现出多汗、手脚发凉、频繁口渴和好吃甜食等。最为严重的是影响肝脏调节胆固醇的作用,由于减少胆固醇的合成、提高胆固醇的排出量,多余的胆固醇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受损的内膜上,形成脂样斑块,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入老年后,这些病理变化进一步加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所以,老年人应注意适当补点铬。
食物中有丰富的铬元素,多吃富含铬的食物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对铬的需要。含铬量较多的食品有:粗粮、小麦、花生、蘑菇、黑木耳、黑胡椒、动物肝脏、牛肉、鸡蛋、红糖、茶叶、酵母、乳制品等。此外,人参、灵芝、黄芪、鳖甲、何首乌等中药均含有丰富的铬元素,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吃一些。
老年人长寿的方法
老人做好身体保健工作,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老年人最好使用冷热水交替的方式洗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增加大脑血液的供应,可以减少皱纹的产生,从而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平时应该要增加钙的摄入量,坚持按摩身体穴位可以帮助延年益寿,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方法有哪些?
由于老人肾气逐渐衰退,肾所主骨也逐渐衰退,骨之余——齿随之损坏、脱落。老年人健齿应该经常做叩齿运动,即每天早上起床和睡觉前刷完牙后,轻柔地将上下牙齿互相叩击,然后用食指按压上下牙龈肌肉,每次5—10分钟。
坚持每天叩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平时还应多吃含钙食物,如牛奶、鱼虾、牛肉等,以及补肾食物,如山药、枸杞等。
用手指梳头有利于血脉通畅,增强脑细胞营养供应,延缓大脑衰老。每天在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时,双手掌心与脸相对,五指张开成虎爪状,由前额发际开始,用指腹慢慢向后梳理至后脑勺,重复此动作3—5次即可。
梳理时,可以用指腹稍用力按压头皮,但不可用力过大,头部有微微压迫感即可。老年人头发多稀疏、少光泽,可常进食一些补血药物或食物,例如大枣、桂圆、黑芝麻、何首乌等,使机体气血充足、头发光泽。
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方法有哪些?想要延年益寿需要做好身体方面的调养工作,适当活动身体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最好用手指梳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增加脑细胞营养的供应,并且能够延缓大脑衰老,平时可以多吃些大枣和桂圆,具有调理身体的功效。
老年人长寿秘诀介绍
1.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据说,美国现有25000名百岁寿星,其中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
2.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很有道理。
3.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着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老年人长寿秘诀介绍
1、动得快活、筋骨永不老
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要选择一两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可以激发身体活力,减缓老化,还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运动对于筋骨也大有裨益,筋骨互相关联,筋对骨有着支撑、保护、缓冲的作用,锻炼时筋骨同练,当筋变得更为坚韧,就能对骨头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防止骨折。
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可以选择运动量稍大的运动,比如做操、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七八十岁的老人要适当减少运动量,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可以在下午三四点外出散步半小时,运动量以感到轻松、愉快为宜。天气不好时,在家里甩臂、弯腰、抬腿,也是不错的运动。
2、吃出均衡、机能永不老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更要想办法做到营养均衡。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每天吃一个苹果,而且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老人也要以此为借鉴,每天吃肉、蛋、奶,但不要太油腻,不要口味太重。
3、主动交流、心情永不老
对于老人来说,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要多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和家人以外的人进行交流,比如去小区、公园散步时,主动和其他人聊天,这样大脑能积极运转,心情也会更好,能防止抑郁。
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亲朋好友间多交流,可以减少患病几率,有助于延年益寿。也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比如书法、摄影、旅游等,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老年人长寿养生的方法
1.按时喝水
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
而且,按时喝水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2.要有超前的健康理念
中医说:生命最宝贵,健康更重要,为了下一代,两者都做好。他认为有病早治是关键,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养成中医养生的习惯。
3.科学饮食
中医列举了芹菜、香蕉、海蜇等属于降压类食品,绞股蓝、山楂、决明子等可以降血脂。他还提出健康饮食要做到四高四低。
四高: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高微量元素。
四低:低盐,低脂,低糖,低碳。
“趣”对老年人长寿的作用
情趣是一种心态的表现。老有所乐是一种情趣,老有所爱也是一种情趣,老有所学又是一种情趣,老有所为更是一种情趣。多点生活的情趣,会使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增强生命活力,不仅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谱写人生晚年的华章,而且能愉悦身心,延年益寿。
兴趣兴趣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枯燥,战胜寂寞、烦恼,调节心态,振奋精神。“花香益寿”、“善弈者长寿”、“运动延年”等,均是百岁寿星的切身体会。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兴趣广泛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2.1%,而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健康状况良好的只占10.6%。
老趣古今中外,有许多老人晚年时期圆了年轻时的梦,可谓“大器晚成”。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念、有毅力,使人从中寻求到精神寄托,避免过于清闲的生活松弛了精神,而锲而不舍地动脑、动手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童趣人到老年,要保持童心不衰、童趣未泯,经常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让童年那份纯真、竹马情趣与日长存;多存童乐,获得童心复萌和青春活力;充分赏心于儿孙之情,在天伦之乐中忘却烦恼和忧愁,使心灵感到极大的慰藉,可以延缓身心衰老。
侃趣人到老年害怕孤独,常与朋友相聚,海侃神聊,聊中寻乐,促进健康。谈天下大事与古往今来,开阔胸怀;谈养生秘诀,添寿开窍;说老伴之爱,儿孙之孝,其乐融融。侃而趣,趣而乐,乐而康,康而寿。
俏趣当今,中外养生学家普遍认为,老来俏有益身心健康。因为适当讲究穿衣打扮能给老人平添青春活力,从而产生一种自我暗示:我不老,还年轻。这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不仅是健康向上的,而且是幸福生活的写照。它是一种精神调节剂,不仅可以活跃自身的脑细胞,消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心态平衡,还可以起到延缓精神老化、减少疾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难怪前不久,世界老年医学会把老年人要讲究服饰和体形美列为“老年健康十要”之—。
野趣越野旅游是一种领略大自然的情趣。走低谷、登山峰,仰望蓝天,远眺大海,看千峰亮秀,万壑藏云,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多姿的花木,绚丽多彩的山光水色,会使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身体轻松,对健康大有裨益。
谐趣幽默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生活中的“去忧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心,使痛苦变为愉快,让你获得发自内心的欢笑,益神健心,延年益寿。
可以看出,其实这八趣的培养主要是让老年朋友们从心理上进行调整,能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心理的健康对身体健康和长寿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出乎意料的。
老年人长寿饮食攻略
每天都要饮食,那么对于老人来说要如何饮食才是健康的饮食呢老人的消化道不好要怎么吃才是最健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一不喜欢喝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上海的百岁老人苏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顿定量为一浅碗,已形成习惯。他们说:“喝粥浑身舒坦,对身体有益。”
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对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荐。《随息居饮食》说:粥为世间第一滋补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补脾、清肺、润下。清代养生家曹慈山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亦能体强健,享大寿。“他编制了粥谱一百余种,供老年选用,深受老年人欢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补品
老人最喜欢小米,把小米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颗粒状粮食,历来就有“五谷杂粮,谷子为首”美称。体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补身体。祖国医学认为,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当主食
玉米,别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与水稻、小麦并称为世界三大农作物,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也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作过普查,发现美国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一个动脉硬化。原来是吃老玉米吃的。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所以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从长寿老人的体质看,他们很少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这与他们把吃玉米当成主食密切相关。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据说,美国现有25000名百岁寿星,其中80%为女性,她们的饮食习惯是普遍喝奶。美国谚言说:“喝奶使骨骼坚。”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营养丰富又比较全面。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吃干酪可以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个鸡蛋
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
百岁寿星,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根据营养学的安排,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
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善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盐、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所以,每天吃1、2个就可以了。长寿老人们从不多吃。
老年人长寿吃什么好
1.最有益于长寿的食物是绿叶蔬菜,因为每天食用1盘蔬菜会减少死亡风险,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人体食物来自于植物占95%,所以,大量的应季蔬菜为老年人提供很好的选择,老年人不妨每天都吃一盘吧。
2.有益于长寿的食物肉要适当的吃,苹果绿天然养生专家介绍吃肉每周不超过两次,大部分长寿家庭都节制吃肉,也会当做配菜,专家介绍在选择肉的时候最好选择农场养殖的肉,因为这样的肉含有更多的欧米伽3脂肪酸,利于身体健康。如果选择吃鱼肉,要注意吃海藻生长的鱼肉,这些鱼肉接触到的汞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较少。
3.鸡蛋有益长寿,苹果绿天然养生专家介绍长寿的人一次只吃一个鸡蛋,但是要注意每周吃三个鸡蛋合适,不要吃的太多,也不要吃的太少,在吃鸡蛋的时候还可以与其他果蔬和全粒谷物一起食用。
4.每天吃两把坚果长寿,苹果绿天然养生专家介绍食用坚果的人死亡率会低20%。因为坚果中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这样就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哦。除此之外,增加水的摄入量也是老人长寿的饮食,每天老人要保证喝七杯水,体内水分充足能降低血液凝块的风险,还能够帮助促进新陈代谢。
老年人长寿的秘诀
1.慢吸快呼
“这不仅指控制吸烟和预防哮喘,”里伯尼斯说,“任何影响呼吸的因素都会对健康和寿命造成负面影响。”你的呼吸也会影响到身体的其他生理功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液循环、体温等。
他认为,首先要学会呼吸,因为呼吸的时候可以让我们腹部的肌肉放松,当我们的腹部肌肉放松之后,就要给给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把气体呼出来。
2.学会加餐
研究显示,不吃大餐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应该学会加餐。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饥饿状态,每2―3个小时,吃一小顿饭。如果是外出吃晚餐,那么就吃一半,把剩下的带回家,作为稍后的夜宵。
第二,在平时的饮食里面要多多食用鱼类食品,并且还要选择比较小的鱼类,比如说野生或者有机的鲑鱼、新鲜的沙丁鱼等。
再次,不要忘记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里伯尼斯推荐,每天摄入25克纤维素食物,如全小麦食物、全燕麦食物、糙米饭等。
其他富含纤维素的还包括豆类、坚果、水果等。后,每天补充复合维生素,尤其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此外,葡萄汁和红酒中的白藜芦醇,以及鱼油都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3.该睡就睡
许多人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观点,那就是每天8小时睡眠才是对身体好的。但里伯尼斯说,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睡眠质量也有好坏之分。
如果你平常需要设置闹钟然后才能按时起床的话,或者在白天都需要睡一会,而且在平时看书看电影或者看电视的时候,都会不经意间睡着的话,那么就说明你的睡眠质量很差。
此时,里伯尼斯建议你可以选择沉思、瑜伽等呼吸运动帮助入睡。同时,保持睡眠环境黑暗而安静。要记住,认真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时,一定要上床睡觉。
4.随音乐起舞
“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里伯尼斯说。“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呼吸也都能在优美的韵律中得到统一。”
不过,你不需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特意去报个舞蹈班。把跳舞自然地融入生活中是件很容易的事,比如你可以随着音乐锻炼身体,或者配合着音乐在卧室中扭动身体。像这样的“跳舞”每周至少需要两次。
5.感情交流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所以我们需要社会接触和交流。这种交流既包括和朋友的,也包括与亲人子女的。
里伯尼斯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告诉周围的人,你爱他们。同时,订阅一本有关爱心的杂志。
当你感到悲伤时,可以翻开这本书看看,就会觉得事物变得美好起来,压力也就会随之消失。
奇特长寿方法
1、职业长寿
乐队指挥、僧侣、画家、牧人等寿命较长。从医学和生理方面讲,写字、作画有利于改善皮质和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精神紧张和神经功能紊乱,排除忧愁和烦恼,消除疲劳和七情劳损。坚持练习书画,对培养审美趣味、陶冶情操、休养脑筋、增进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微饿长寿
喂食很少的老鼠,其寿命比其能吃多少就被喂食多少的同类寿命长一倍。人类采取这种“永葆青春的饮食法”,可以活到120岁。
那么,“轻微饥饿”为何会导致动物与人的健康长寿?因为细胞死亡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轻微饥饿会激发体内的潜能,使之拯救细胞不死。
当然“轻微饥饿”不同于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后者会导致营养不良,而“轻微饥饿”则不是简单、盲目地节食,而是食少而精,如吃低热量、高营养,特别是高维生素的食物。
3、低温长寿
因为环境温度低,生命能量释放较慢。专家指出,若能将人的体温降低2°c~3.5°c,人的寿命可由目前的70岁延长到150岁。例如,生活在寒带的人寿命会长10~30年。因此,延长人的寿命,可用降低体温的方法。
4、多病长寿
百名逾百岁的老人体弱多病者往往长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体弱多病者长寿已成不争的事实。人体患某些疾病痊愈后,反而增强了对该病的抵御能力。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年老后却老当益壮。再者,多病者尝过病痛的滋味,善于保养身体,他们有病就求医,坚持必要的健身锻炼。
因为有病,他们不再放纵,主动与疾病作斗争。此外,作为多病者,他们深知“怒气伤身”,所以不争强好胜,不为小事生气。这样,能量消耗相对缓慢,“细水长流”使他们的生存期限得以延长。
综上,就是四个奇特的老人长寿方法,不过,这些方法都是较为极端的,只适合于一小部分人群。因此,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长寿方法。
老年人长寿有哪些指标
肌肉量一般老人不是体重过重,而是肌肉与油脂的比值太低。所以不要减低体重,而是要改善肌肉与油脂的比值。有多少肌肉主要看你用不用肌肉,如常用就可以维持,甚至还可以增加肌肉,这与年龄无关。老人肌肉萎缩,尤以腿部为甚,后果是失去平衡,行动不便,易于跌倒。
体力年老时整个运动肌与运动神经单元会消失,从30岁到70岁,有20%的运动肌与运动神经单元会消失。
基础新陈代谢(英文简写BMR)年老时BMR降低,意即不运动时所需之热能减少。从20岁以后,每十年降低维持体重每日所需热能24焦耳。70岁时比20岁时每日少需120焦耳。所以70岁的人如果仍照20岁时的吃法,当然会增加体重,除非增加运动量,但这不是70岁的老人办得到的。太多热能太少运动,肌肉萎缩,BMR降低,成为恶性循环,结果是体脂增加。唯一办法是多运动来增强肌肉,维持BMR。
体脂含量即使老人没有增加体重,体脂也会增加,因为肌肉减轻了,藉以代之的是体脂。所以只顾体重没有,要注意增加肌肉、减少肥油才行。
体脂含量不易直接测量,可用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老人理想的BMI应在18~24之间。此外,腰臀比值也是一个简易估计体脂的方法。男性0.9,女性应小于0.85。
如果BMI和腰臀比值都高,则心脏病罹患率会增大。
用氧能力用氧能力是指身体在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氧气。当心肺血管都健康时,用氧能力强。年老时用氧能力降低。65岁的人多半只有年轻人用氧能力的30%~40%。但是经常运动的老人不会减低这么多。无论年轻还是年老,经常的有氧运动都能使肌肉用氧能力增强。
血糖控制老人对血糖控制能力低,血糖高和血压高一样,没有显著征兆。约有20%~30%的70岁老人控制血糖能力降低,很可能罹患糖尿病。这是不容忽视的。老人可以避免下列三件事来维持控制血糖的能力:①过胖;②缺乏运动;③吃太多油。
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冬令进补
人们通过长期对自然界四季气候变化的观察,得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又把人体中五脏中的肾脏作为冬季的主令,因为“肾为封藏而主蛰”,冬季又为收藏季节,此时进补,可以藏而不泄。
所以人们习惯于冬令进补,如服用膏滋药、人参、阿胶、黑白木耳、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和各类成药,以及各种食物进补。由于冬令进补的药品很多,有单味,有复方,可根据病情、体质的不同,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
伏天进补
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
事实上伏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工作辛苦,出汗较多,易感疲劳,体内空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阴两虚之证,特别是老年人更甚,此时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
在药补方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清补以服用人参最为理想,因气阴两虚而人参是补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
尤其对季节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
老年人长寿养生秘诀
一、情志开朗,恬淡虚无
情志影响寿命,情志开朗,豁达条畅,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当然,所谓恬淡虚无,并不是指“清心寡欲、无欲无求、无所作为”,而是让人保持乐观情绪,不应为个人名利患得患失。要做到“六少一多”。即少怒、少郁、少忧、少悲、少恐、少惊,多乐,但不急乐、大乐。并要正确看待生老病死,有病应及早诊治,不要终日惶惶。
二、当有喜好,但不入迷
人老之后,当有一两种或多种喜好,这对于发展情趣、寄托感情、安排生活都是有益的。老年人的喜好,应符合老年的生理特点,以“静大于动”为好。如栽花种竹、书法绘画、吟诗作词、读书钓鱼、下棋集邮等,也可看看电视、电影等,多看一些娱乐节目。如体力较好,亦可适当地去旅游,陶冶情操。但喜好不论是一种或多种,切忌入迷。入了迷,势必劳神耗力,对健康不利。
三、性欲要节,养精宜足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可见节制性欲,保藏肾精的重要了。不过,节欲不等于禁欲,老年人可根据自已年龄及体质情况适当合房。但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症者,更要慎房事,最好能求教于医生。
四、睡眠卫生,亦要讲究
睡眠是人脑休息的最好形式。老年之后,肾虚心弱,更有赖于睡眠以修养。首先睡眠时间要掌握好,古人有“睡子午觉”的说法,意思是夜间零点和午间12点都应当在睡眠中,当然不可太机械。每天睡眠时间一般应满足8小时。年龄高者可适当减少。其中午睡在一小时左右为宜。其次,睡眠姿势也应讲究,提倡“卧如弓”,最好是右侧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弯曲。老年人的床铺不宜太软、太高,枕头可稍高一点,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此外,睡前不可饮酒、吸烟,尤其不要有过分的情绪波动。切忌饱食或郁闷后睡眠。
五、适量运动,掌握恰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使人长寿。用适量的体育活动来调节各部机能,疏通经络,活血理气,对祛病延年是有益的。但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应因人而异,一般每日早晚各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以运动后不感或微感疲乏为宜。老年人最好多人在一起锻炼,以便互相照顾。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肺心病等病者运动时要特别注意,最好能请教于医生。
六、饮食有节,切勿偏食
调节饮食对老年人特别重要。首先要定时定量,老年人脾胃虚弱,尤须定时定量,但次数可增加一次,每次宜吃八成饱。其次要粗细搭配,清淡可口,忌膏粱厚味,不偏食,力求多样化。少食动物脂肪和高盐食品。此外还要注意冷热适中,老年人脾胃阳虚,过食生冷则伤脾胃,过食热品则易蕴积湿热。还要讲究饮食清洁卫生,忌烟少酒。
七、衣着宽带,寒暖适宜
《内经》上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老年人因体温调节机能较差,穿衣要适当偏暖,稍肥大些,内衣应以棉料为宜,因棉布柔软、轻爽、吸水性强。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和衣服的厚薄等方面,亦应有所改变。春夏之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冬之节,“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八、居处宁静,阳光充足
人的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居处度过。调查表明,居住在环境优美、宽阔明亮的住宅中的老人多是长寿的。所以老年人的住处力求安静,周围环境好,噪声小(生活环境的噪声不宜超过40分贝),阳光充足,通风干燥。
九、定期查体,防微杜渐
老年人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患病时往往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所以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症,特别对易发的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等,更要早发现早治疗。
十、服用药物,不可滥投
人老之后,身体虚弱,切不可滥用补药。须知“虚者亦有阴、阳、气、血、脏腑之不同”。所以老年人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摄生保健药物,要根据老人体质、病症,辨证地使用方药。老年人用药一般宜平和温良,慎用或不用泻下功伐之药。老年人尽量少用药,药用多了容易产生“抗药性”。用药剂量也要小,需要时可常服,但每次不宜量大。有些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简便易行,老年人可以自己掌握,有利无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