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感冒的中医偏方
治疗感冒的中医偏方
1、马鞭草羌活
处方组成:马鞭草30克,青篙15克,羌活1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用于流行性感冒。
2、羌活蒲蓝汤
处方组成:羌活、 蒲公英、板蓝根各15-30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2-3次服用。
功能主治:外散表邪,内清热毒。主要治疗流行性感冒。
加减:属于风热型口渴甚者,加石膏30克;咳嗽明显者加桔梗15克。
3、板蓝根金银花
处方组成:板蓝根、金银花各20克,牛蒡子、贯众、连翘各15克,淡豆鼓、杏仁、荆芥、桔梗、前胡各10克,薄荷、苏叶各8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2剂,水煎,分2-3次口服。
功能主治:感冒。
4、柴胡香薷
处方组成:柴胡 、香薷 、银花、连翘、厚朴、炒扁豆各10克,黄岑、焦山栀各5克,淡竹叶、藿香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先用温水浸泡30分钟,水煎,水开后10分钟即可,分3-4次温服。
功能主治:祛暑化湿,退热和中。主要治疗夏季感冒。
中医治疗颅内肿瘤的偏方
中医偏方一:
羚羊角粉(吞)2克,白僵蚕、杭菊、当归、益母草、石斛夜光丸(2次吞),钧藤各9克,全蝎(研吞)、蜈蚣各4条,枸杞子20克,女贞子15克。水煎服,日1剂。
中医偏方二:
丹参、菊花、夏枯草、石菖蒲、莪术、半枝莲、益母草各15克,茯苓12克,三棱、枸杞子、党参各10克,山慈菇、仙灵脾、鹿角各9克。水煎服,日1剂。
中医偏方三: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猪苓、土鳖虫、白术各10克,生地黄、泽泻、石菖蒲各15克,茯苓20克,蜈蚣2条。水煎服,日1剂。
中医治疗老人感冒的偏方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
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
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
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
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中医治疗老人感冒的偏方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抵抗力不足,因此老人感冒在春季是非常常见,那么用什么方法治感冒最好呢?下面给给大家推荐中医治疗法。
有些人体质较差,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冒,这是中医称作“肺卫虚弱”的表现,叫做“正不胜邪”、“虚人感冒”。在病因病机上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对于这些感冒病人,则应在驱除外邪的基础上,再分别补益气、血、阴、阳以扶助正气,达邪外出。
感冒兼气虚用黄芪。体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等气虚感冒的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益气的药物如黄芪等,扶正以祛邪,使疾病尽快痊愈。此外,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预防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感冒兼血虚用当归。如果患者除感冒症状外,兼有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悸头晕等血虚表现,可遵医嘱酌情服用补血的药物如当归等,治以扶正祛邪、养血解表。
感冒兼阳虚用附子。患者除一般感冒症状外还同时出现怕风、四肢冷、小便清长等表现,可能是出现了阳虚。这时可遵医嘱酌加温阳的药如附子、桂枝等。
感冒兼阴虚用玉竹。出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等症状时,可能是出现了阴虚。这时可遵医嘱酌情使用养阴的药物如玉竹、麦冬等。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病邪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来的“表邪”,在治疗时应以解表祛邪为主。如果在外邪还在体内或者还未排尽的情况下就贸然采用补法,就堵塞了邪气外排的道路,从而“闭门留寇”,加重病情。例如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口燥咽干等症状的人群。但感冒时盲目服食补药西洋参,不但不利于外邪发散,反而会滋养病邪,这样感冒就不容易好了。不少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等补益药的说明书上都标明“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即感冒时不适合吃。另外,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因发病急,病势较重,发热也高,则不宜进补,应等待感冒好转后再适当辨证施补。
中医治疗感冒小偏方
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轻微的感冒可以不治自愈,严重感冒时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感冒俗称“伤风”,主要表现有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发烧等症状。下面介绍几种预防感冒的小偏方。
黄豆萝卜防治感冒法
取l把黄豆、3根葱白、3片白萝卜,加水煎汤,趁热服下,可防治感冒。
生姜红糖防感冒法
取5片生姜煎汤,加少许红糖,趁热饮服,可防治感冒。
生姜治感冒法
1.取1片生姜,加1小撮茶叶,放在口中咀嚼后用温水吞服,能治感冒。
2.取5片生姜、适量白萝卜片、少许红糖一同煎汤饮服,服后即睡,可治感冒引起的头痛。
葱白大蒜防流感法
将50克葱白、25克大蒜头切碎,加水500克煎煮,每日3次,每次饮150克汤,可预防流感。
葱白大蒜防流感法
将50克葱白、25克大蒜头切碎,加水500克煎煮,每日3次,每次饮150克汤,可预防流感。
季节交替,温度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感冒,以上介绍的小偏方可以有效的降低感冒的发生,希望大家有所了解,也希望对感冒的预防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风热感冒中医食疗偏方
1、麦冬养阴生津,治暑热感冒
麦冬又称麦门冬、寸麦冬等,它是一味传统中药,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对于因热扰心、伤及气阴以及心阴不足的人来说最适合服用,可养心阴、胃阴,去燥热,缓解口干舌燥、心烦不眠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对症下药。
2、用嗓过度嗓子疼,吃胖大海不如吃鲜橄榄
许多用嗓的职业从业者如老师、导游、客服等,因经常用嗓而常出现咽喉肿痛、嘶哑的症状,许多人在出现咽喉问题时常常选择用胖大海来泡水。但胖大海属于一味中药,性味甘凉,长期饮用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有害无益。相比之下,新鲜的橄榄味甘酸、性平,能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经常服用也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能够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与维生素,何乐而不为呢?泡橄榄喝时如果咽痛严重,不妨再加一小勺食盐,缓解效果会更好!
夏季感冒食疗偏方
1、绿豆茶饮治流感
方 剂:绿豆50克,绿茶5克,冰糖15克。
制作法:绿豆洗净,捣碎,同茶、冰糖放入碗内,用开水冲泡,约泡20分钟。代茶饮用。
功 效:清热解毒。治流行性感冒,症见咽痛、热咳。也可用于预防流感。
2、西瓜番茄汁治风热感冒
方 剂: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作法:西瓜取瓤,去籽,用纱布绞挤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烫,剥去皮,也用纱布绞挤汁液。二汁合并,代茶饮用。 健康生活
功 效:清热解毒,祛暑化湿。治夏季感冒,症见发热、口渴、烦躁、小便赤热、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银翘合剂治风热感冒
方 剂:板蓝根、银花、连翘各30克,荆芥10克(后下)。
制作法:煎成50%脓液,每服30~60毫升,一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 减: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功 效:主治风热感冒,咽红喉痛,目赤发热或咳嗽痰黄等。
备 注:风热外感忌用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偏方
偏方一:
生姜+葱白+白萝卜+红糖,用水煎服,主治感冒、咳嗽痰多。
偏方二:
紫苏叶+生姜+陈皮+红糖,用水煎服,主治感冒、发烧。
偏方三:
荆芥+紫苏叶+生姜+红糖,用水煎服,主治感冒、咽喉疼痛。
偏方四:
金银花+竹叶+桑叶+甘蔗+白糖+白萝卜,用水煎服,主治感冒、咽喉疼痛。
偏方五:
桑叶+白菊花+竹叶+薄荷+淡豆豉,用水煎服,感冒、发烧。
偏方六:
紫苏叶+荆芥+山楂+冰糖,用水煎服,主治感冒、全身疼。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天地龙骨茶益高血压患者
天麻40克、地龙30克,龙骨100克三药捣碎如茶状,小火煎沸10分钟,离火,去渣代茶,分两日口服。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压
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须是以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炒麻豆腐时可放盐适量及葱花、鲜姜等调料。每当血压不稳定或升高时仍可如法炮制,疗效显著。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花生壳可治高血压
将平日吃花生时所剩下的花生壳洗净,放入茶杯一半,把烧开的水倒满茶杯饮用,既可降血压又可调整血中胆固醇含量,对患高血压及血脂不正常的冠心病者有疗效。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不妨试试以上的偏方降压吧。
小儿急性肠胃炎如何治疗
中医偏方1、糖炒山楂:取山楂30g,红糖15g。将去核的山楂与红糖炒5分钟,用开水泡后饮用。山楂有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肉食过多引起的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2、神曲莱菔麦芽汤:取神曲20g,炒莱菔仔10g,炒麦芽10g。将以上3味加水煮20分钟饮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吃面食过多引起的腹胀、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3、槟榔莱菔饮:取槟榔10g,莱菔仔10g,鲜橘皮10g,白糖12g。将槟榔打碎。莱菔仔在小锅中炒香,然后捣碎。取1个新鲜橘皮,剪成细丝状,将以上3味药加水煮10分钟,去渣留汁,加白糖后服用。有利气、消食、除胀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消化不良性腹胀、口臭、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4、莱菔仔(萝卜仔)粥:取萝卜仔10g,粳米50g。先将莱菔仔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细末。将粳米加水煮粥,再加莱菔仔末调和食用。莱菔仔有理气和助消化的作用,适用于8个月以上宝宝伤食性腹泻。
中医偏方5、豆蔻粥:取豆蔻5g,生姜2片,粳米50g。将豆蔻捣碎研末将粳米加水煮沸后加生姜及豆蔻末煮成粥食用。有温胃、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有腹冷、呕吐、虚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6、香姜脱脂奶:取丁香2粒,姜汁5ml,脱脂奶250m;。将姜汁、脱脂奶及丁香同放锅内煮沸,去丁香加少许糖饮用。可温胃有止吐泻的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有消化不良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7、橘饼茶:取橘饼2个。将橘饼切成薄片,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约15分钟可饮用。适用于6个月以上小儿伤食引起的腹泻。
总之,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解的关于小儿急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偏方,又由于此病是肠胃疾病,所以必须知道一些饮食的禁忌,如:忌吃易导致腹胀、含有长纤维、多糖、高蛋白、高脂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