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气性坏疽饮食保健

气性坏疽饮食保健

1、猪蹄。 猪蹄含有丰富的锌、胶原蛋白。 缺锌会使纤维细胞功能下降。 多补充胶原蛋白能促进伤口愈合的速度。

2、鲈鱼。 鲈鱼含有丰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钙、磷、钾、铜、铁、硒等。中医认为鲈鱼性温味甘有健脾胃、补肝肾、止咳化痰的作用。

3、乳鸽。 鸽是禽类唯一的无胆动物,肝脏中储存着丰富的胆素,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骨骼中有大量的软骨素。这些特殊的营养成份,对调节人体大脑神经系统,改善睡眠,增进食欲。

气性坏疽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饮酒类 可使病灶扩散。

(2)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如辣椒、咖喱、川椒、榨菜、韭菜、大蒜、芥末等物。

(3)忌食腥膻之品 如海虾。

急性蜂窝织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丹毒 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及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感染。局部表现为绛红色斑块,指压后退色,皮肤轻度水肿,边缘稍隆起,界线清楚。感染蔓延迅速,但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易反复发作。下肢反复发作者,可有皮下淋巴管阻塞。

2.坏死性筋膜炎 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发病急,全身症状重,而局部症状不明显。感染沿筋膜迅速蔓延,筋膜与皮下组织大量坏死。病人常有贫血、中毒性休克。皮肤可见溃疡、脓液稀薄,脓培养可有多种菌生长。

3.气性坏疽 产气性蜂窝织炎应与气性坏疽鉴别,后者病前创伤较重,常深及肌肉,伴有伤肢或躯体功能障碍;伤口分泌物有某种腥味。脓液涂片检查可大致区分病菌形态。

气性坏疽的一般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与尘埃传播

A.经飞沫传播:当病人呼气、大声说话、嚎哭、打鼾、咳嗽、打喷嚏时,可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病原体的粘液飞沫,体积较小(约15~100μm),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久(

气性坏疽通常不超过几秒钟)。人在说话时,可产生170个左右飞沫,飘扬1米远,最远达1.2米。咳嗽时排出460个左右飞沫,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最多达1万个以上,最远可喷出9米远。在飞沫中大部分是水分,还含有少量蛋白质,脱落细胞和病菌。这些微小的飞沫从口腔排出后,一部分散落于地,较为细小的在空气中随水分蒸发,形成更为细小的“飞沫核”悬浮于空气中,成为传播呼吸道疾病的凶手。

飞沫传播的范围仅限于病人或携带者周围的密切接触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经此方式传播。从卫生角度考虑,交谈最佳距离应为1.3米。这样不会因交谈而感染上飞沫传染的疾病。

气性坏疽病诊断鉴别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鉴别诊断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 :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 :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 :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气性坏疽的临床特点

1、“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厌氧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2、梭状芽胞杆菌在人畜粪便与周围环境中(特别是泥土中)广泛存在;

3、梭状芽胞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需具备缺氧环境,故伤后污染此菌的机会很多,但发生感染者不多;

4、此病发展急剧,预后严重;

5、通常在伤后1-4天发病;

6、患者烦躁不安、杂有恐惧或欣快感;

7、皮肤、口唇变白,大量出汗、脉搏快速、体温逐步上升;

8、患者常诉伤肢沉重或疼痛,有如胀裂,程度常超过创伤伤口所能引起者,止痛剂不能奏效;

9、局部肿胀与创伤所能引起的程度不成比例,并迅速向上下蔓延,每小时都可见到加重;

10、伤口中有大量的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渗出物,当移除敷料时有时可见气泡从伤口中冒出;

11、皮下如有积气,可触及捻发音;

气性坏疽是怎么回事

细菌感染(60%):

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免疫因素(30%):

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发病机理: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气性坏疽有哪些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 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 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空间恐惧症 隐形的心魔

幽闭恐惧症可能会出现于任何情景相似的某一时刻;进入狭小黑暗的空间,比如电梯、船舱、车厢内,会脸红、心跳、出汗、眩晕,甚至窒息。这样的恐慌会持续在空间里的整个时段。

幽闭恐惧症不是一种显见的疾病,和许多心理疾病一样,大多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而彻底的治疗,任何一种和自己童年心理创伤或恐怖记忆相似的情景都会引发不可抑止的恐怖表现。在大灾难中幸存的人,尤其是地震后被掩埋,最后得以生还的妇女和儿童,很可能会终身受到幽闭恐惧症的折磨。

现在对幽闭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高压氧治疗。这种被广泛用于器质性精神障碍以及原发性脑损伤的治疗方式,也在被用于治疗汶川地震幸存者,包括截至5月18日发现的58例气性坏疽病体。这些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交叉感染的气性坏疽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只有高纯度氧气存在的环境才能快速杀死病菌。

问题就在于,高压氧治疗本身需要在封闭狭小的舱内进行。就是说,把那些刚从封闭狭小黑暗埋压地解救出来的人,又被送往封闭狭小的高压氧舱进行治疗,从精神上说,等同于二次伤害。这和很多电视记者,拿着话筒对一个刚刚失去父母的孩子说:你现在心里怎么想,你是不是很悲痛?效果没有任何区别。

当然,比起身体疾病的紧急性,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治疗要相对靠后。除了在挽救生命的排优性考虑外,还因为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的时间更长,使用的方式也更多样。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是一个感染了气性坏疽的幸存者,她/他不幸也成为一个幽闭恐惧症患者,那么医生第一位要做的事,当然还是先杀掉厌氧菌。

电烧伤的表现有哪些

特点一、电烧伤容易并发感染,可发生湿性坏疽,脓毒血症,甚至气性坏疽,造成肢体严重损伤,甚至截肢。

特点二、电烧伤的深部损伤范围常远远超过皮肤入口处,故早期难以确定。

特点三、皮肤损伤分为“入口”和“出口”损伤,(“入口”即触电部位),两者都为Ⅲ°烧伤,入口烧伤程度重于出口处。浅部坏死组织脱落后,损伤的血管外露,可发生严重的反复出血。

特点四、电烧伤24小时以后,入口处周围开始发红,范围逐渐扩大,局部皮肤或肢端发生坏死,肢体肿胀向近侧或外周蔓延。

气性坏疽威胁受伤者

气性坏疽发生在创伤处

梭状芽孢杆菌是厌氧菌中的一类,包括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败血杆菌、溶组织杆菌和产芽孢杆菌。这类细菌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存。正因为这种细菌的厌氧特性,所以平常不容易见到这种感染,一般只发生在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广泛挫伤、挤压坏死后。这些情况下多数都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存在,而坏死组织中由于没有血液循环,也就没有氧气。这时,如果具有产气特点的梭状芽孢杆菌污染,就可能发生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带来剧烈疼痛

气性坏疽一般在受伤或受到污染后三四天左右发生。细菌会在伤口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并致组织水肿,因此会引起伤口剧烈疼痛,有人形容这种疼痛为胀裂样的疼痛,这也是气性坏疽最早和最主要的症状。气性坏疽的伤口也有一些其他特殊表现,如伤口周围水肿、皮肤苍白、紧张甚至发亮,然后很快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灰黑色,并出现内有暗红色液体的大小水疱,伤口内可以流出带有恶臭的浆液性和血性液体。

气性坏疽和普通感染最大的区别是在轻轻挤压伤口周围的皮肤时有“咯吱咯吱”的感觉,类似于用手使劲握雪的感觉,这是因为肌肉组织中有气体的原因。在压迫伤口边缘的时候甚至可以见到气泡和血性液体从伤口流出。由于感染比较重,病人的表现是很虚弱,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快,有时发烧可达40度以上。无论是全身表现还是局部表现,病情发展都非常快,甚至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急剧恶化。

治疗要快速及时

一旦诊断明确,治疗必须紧急进行,手术要在1小时内开始。首先要在全身麻醉下马上完全敞开伤口,用大量双氧水冲洗,这样可以打破组织的缺氧环境,将病变部位做多处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和污染的异物等。同时,全身使用大剂量抗生素。

预防气性坏疽的最好办法是在发生创伤后6小时内将伤口彻底做清创处理,用大量的双氧水冲洗,清除坏死的组织。为了防止气性坏疽传播,病人应当进行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伤口敷料,手术器械等也应该单独收集后消毒处理,以防交叉感染。

没有伤口不会感染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的传播不像传染病一样,对于正常人,只要没有伤口就不会发生感染。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中,人人都可能接触,只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环境,所以没有发生感染。

非特异性炎症的气性坏疽

病因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腐败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梭状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所以易进入伤口,但并不一定致病。气性坏疽的发生,并不单纯地决定于气性坏疽杆菌的存在,而更决定于人体抵抗力和伤口的情况,即需要一个利于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因此,失水、大量失血或休克,而又有伤口大片组织坏死、深层肌肉损毁,尤其是大腿和臀部损伤,弹片存留、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主要血管损伤,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情况,容易发生气性坏疽。

病理生理

气性坏疽的病原菌主要在伤口内生长繁殖,很少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产气夹膜杆菌产生α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溶纤维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血红蛋白尿、尿少、肾组织坏死、水肿、液化,肌肉大片坏死,使病变迅速扩散、恶化。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的分解和明胶的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由于局部缺血,血浆渗出,及各种毒素的作用,伤口内的组织和肌肉,进一步坏死和腐化,更利于细菌的繁殖,使病变更为恶化。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毒素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某些毒素可直接侵犯心、肝和肾,造成局灶性坏死,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

潜伏期可短至6~8h,但一般为1~4天。

局部表现病人自觉患部沉重,有包扎过紧感。以后,突然出现患部“胀裂样”剧痛,不能用一般止痛剂缓解。患部肿胀明显,压痛剧烈。伤口周围皮肤水肿、紧张,苍白、发亮,很快变为紫红色,进而变为紫黑色,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伤口内肌肉由于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刀割时不收缩,也不出血,犹如煮熟的肉。伤口周围常扪到捻发音,表示组织间有气体存在。轻轻挤压患部,常有气泡从伤口逸出,并有稀薄、恶臭的浆液样血性分泌物流出。

全身症状早期病人表情淡漠,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烦躁不安、高热、脉搏快速(100~120次/min),呼吸迫促,并有进行性贫血。晚期有严重中毒症状,血压下降,最后出现黄疸、谵妄和昏迷。

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所以,要尽早作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伤口分泌物检查和X线检查,如损伤或手术后,伤口出现不寻常的疼痛,局部肿胀迅速加剧,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脉搏加速、烦躁不安进行性贫血,即应考虑有气性坏疽的可能;伤口内的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革兰染色阳性杆菌,X线检查伤口肌群间有气体,是诊断气性坏疽的三个重要依据。厌氧细菌培养和病理活检虽可肯定诊断,但需一定时间,故不能等待其结果,以免延误治疗。

气性坏疽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芽胞菌性蜂窝织炎感染局限于皮下蜂窝组织,沿筋膜间隙迅速扩散,但不侵犯肌肉。一般起病较慢,潜伏期为3~5天。虽然也以伤口疼痛开始,伤口周围也有捻发音,但局部疼痛和全身症状较轻,皮肤很少变色,水肿也很轻。

2.厌氧性链球菌性蜂窝织炎发病较缓慢,往往在伤后3天才出现症状。毒血症、疼痛、局部肿胀和皮肤改变均较轻。有气肿和捻发音出现,但气肿仅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筋膜。伤口周围有一般的炎性表现。渗出液呈浆液脓性,涂片检查有链球菌。

3.大肠杆菌性蜂窝织炎可出现组织间气肿,且有高热和谵妄等毒血症状。但局部肿胀发展较慢,脓液具有大肠杆菌感染的脓液特征,即脓液稀薄,呈浆液性。脓液涂片检查可发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在伤后6h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即使受伤已超过6h,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故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生活力的肌肉者,都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作缝合。

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菌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应将病人隔离,病人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在1h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治疗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病人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积极治疗。

1.紧急手术处理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 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气性坏疽抗毒血清对气性坏疽的防治效果不佳,仅能起到暂时缓解毒血症的作用,而且还有使病人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现已很少应用。

气性坏疽怎么办

治疗关键

气性坏疽发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患者常丧失肢体,甚至死亡,故一旦确诊,应市即积极治疗。

治疗方案

1.紧急手术处理

(1)手术处理原则: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 g。手术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做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 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2)考虑截肢的情况:①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②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③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

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每2小时1次,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

3.抗生素应用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 000万U/d)和四环素(2 g/d),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一1.8 g/d,静脉滴注。

4.全身支持疗法

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少量多次输血,纠正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止痛、镇静、退热等。

5.预防治疗

(1)彻底清创: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在伤后6小时内清创,几乎可完全防止气性坏疽的发生。即使受伤已超过6小时,在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下,清创术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故对一切开放性创伤,特别是有泥土污染和损伤严重、无活力的肌肉,都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战伤伤口,在清创后,一般应敞开引流,不做缝合。

(2)伤口的处理:对疑有气性坏疽的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或1:1 000高锰酸钾等溶液冲洗、湿敷;对已缝合的伤口,应将缝线拆去,敞开伤口。

(3)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青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在预防气性坏疽方面有较好的作用,可根据创伤情况在清创前后应用,但不能代替清创术。

(4)患者隔离:患者用过的一切衣物、敷料、器材均应单独收集,进行消毒。煮沸消毒应在1小时以上,最好用高压蒸气灭菌,换下的敷料应进行销毁,以防交叉感染。

6.中药治疗。

预防:

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气性坏疽治疗措施

1.紧急手术处理 在抢救严重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同时,须紧急进行局部手术处理,手术前静脉滴注青霉素200万U和四环素0.5g。一般应采用全身麻醉,不用止血带。术中应注意给氧,继续输血,输液和应用抗生素。在病变区作广泛、多处切开(包括伤口及其周围水肿或皮下气肿区),切除已无生活力的肌组织,直到具有正常颜色、弹性和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敞开伤口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冲洗。术后保持伤口开放,用过氧化氢液湿敷,每日更换敷料数次。

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截肢:a、伤肢各层组织均已受累且发展迅速;b、肢体损伤严重,合并粉碎性开放骨折或伴大血管损伤;c、经清创处理感染仍不能控制,有严重毒血症者。截肢部位应在肌肉未受累的健康组织处。截肢残端不缝合,用过氧化氢液湿敷,待伤口愈合后再修整。

2.高压氧疗法 在3个大气压纯氧下,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内的氧比平时增加20倍左右,可提高组织的氧含量,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的生长繁殖,并使其停止产生α毒素,一般在3天内进行7次治疗,1次/2h,间隔6~8h。其中第一天作3次,第二、第三天各2次,在第1次治疗后,检查伤口,并将已坏死的组织切除,但不作广泛的清创或切除至健康组织。以后,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进行清创。通过这种治疗方法,不少患肢的功能可得以保留。还观察到,凡能完成最初48h内5次高压氧治疗的病人,几乎都能存活,但需要有高压氧舱的设备,野战条件下难于应用。

3.抗生素 大剂量使用青霉素(1000万U/d)和四环素(2g/d),兼可控制化脓性感染,减少伤处因其他细菌繁殖消耗氧气所造成的缺氧环境。待毒血症状和局部情况好转后,即可减少剂量或停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1.5~1.8g/d,静脉滴注。

气性坏疽病怎么办

1.清创:由于擦伤表面常常沾有一些泥灰及其它脏物,清洗创面是防止伤口感染的关键步骤。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可用淡盐水(1000 毫升凉开水中加食盐9 克,浓度约0.9%)。

2.消毒: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沿伤口边缘向外擦拭,注意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否则会引起强烈的刺激痛。也可用20%按叶煎剂代替碘酒、酒精消毒皮肤。

3.上药:可在创面上涂一点红药水(红汞),此药有防腐作用且刺激性较小。但要注意不宜与碘酊同用。

4.包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相关推荐

浅静脉炎的症状

局部缺血期:是以血管痉挛为主。表现为患肢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肢端发凉、怕冷及间歇性跛行等。少数患者可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患肢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皮肤温度低于正常;Buerger征阳性;足背静脉充盈时间延长。 营养障碍期:此期除血管痉挛继续加重外,还有明显的血管壁增厚及血栓形成,常出现静息痛,并伴有趾甲生长缓慢、增厚变形,皮肤干燥变薄、苍白,汗毛脱落和肌肉萎缩等。常有肌肉抽搐,尤以夜间明显。患肢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Buerger征阳性;足背静脉充盈时间进一步延长。 坏疽期:患肢动脉完全闭塞

中老年人走路老腿疼小心是这种血管疾病

人到中年,身体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各种健康问题也变得多起来。如果中老年人走路的时候老腿疼,有时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行走,这可能不是衰老的缘故,而是一种疾病的信号。 这一疾病叫做动脉硬化闭塞症,它的病因就是动脉硬化,多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小腿动脉等处。 此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当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血管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下肢,就会出现“走路老腿疼”的现象,小腿肚会觉得酸痛、抽筋、无力,在医学上被称为“间歇性跛行”。 如果下肢

伤口的处理原则

各种外伤,常常引起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严重时甚至断肢。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创伤的伤口,一定要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 人体一旦遭受创伤,如果处理伤口不及时,便容易使伤口感染。 处理伤口的原则为: 1、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 2、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当。

脚气的饮食保健

脚气的日常保健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好的选择。 4、防鞋柜传染脚气。 5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也对预防足癣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6、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除上述血管方面的病理变化外,尚有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缺血性病理改变,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若继发感染,则呈湿性坏疽。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毒血症:是指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与细菌感染无关,流往某种组织的血流被堵住或是减少,就会发生干性坏疽,当肌肉坏死时会极为疼痛,肌肉一旦死亡,它会变为麻木,并慢慢变成黑色,在坏

教您学会糖尿病足分型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糖尿病足患者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浮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糖尿病足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 2.、性坏疽初期:糖尿病足患者常见皮肤水疱、血疱、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糖尿病足患者的足底、足背等部位。 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糖尿病足患者的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糖尿病足患者的肌肉问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 4、中度湿性坏疽: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尚有神经,肌肉,骨骼等组织的缺血性病理改变,若并发局部感染,可出现发烧,畏寒,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肢端组织缺血更为严重,产生溃疡或坏疽,大多为干性坏疽,若继发感染,则呈湿性坏疽。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毒血症; 毒血症:是指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或其它毒素进入血循环而产生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与细菌感染无关,流往某种组织的血流被堵住或是减少,就会发生干性坏疽,当肌肉坏死时会极为疼痛,肌肉一旦死亡,它会变为麻木,并慢慢变成黑色,在坏死组织及活组织之间,会出现一

伤口感染鉴别诊断

伤口感染的鉴别诊断: 其他厌氧或需氧性细菌,包括肠杆菌和类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属,单独或混合感染,常可引起外伤性或手术后伤口的严重梭状芽胞杆菌样蜂窝织炎,广泛的筋膜炎或气性坏疽。若涂片显示大量的多形核白细胞和大量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则应考虑厌氧性链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 大量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表明系某种肠杆菌或类杆菌感染。测定伤口或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原毒素仅对少数通过外伤获得的肉毒中毒病例有帮助。梭状芽胞杆菌也可出现,但无重大意义。

厌氧菌感染的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局灶性化脓性感染,如脑脓肿和硬膜下积脓常和厌氧菌感染有关,相反,由厌氧菌引起的硬膜外积脓和脑膜炎却很少见。 2.败血症和心内膜炎 3.呼吸系统感染 常见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胸腔内感染,并可引发肺炎、肺脓肿、坏死性肺炎等疾病。 4.腹腔内感染 正常肠道内含有大量厌氧菌,腹腔内感染常与肠道菌丛污染有关,因此具有厌氧菌分离率高,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等特征。并可引发肝脓肿,胆道感染,阑尾炎,肠道感染等。 5.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几乎所有非性传播造成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均包括了厌氧菌感染,常见的

脚气的饮食保健

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生大蒜头20瓣、生花生仁250克、鸡脚爪3对。蒜瓣去皮,与另2味合煮服之,肿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脑磷脂,可治肠塞等病,亦能疏导脚气。 (2)大蒜头5只、龟1只。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头去皮及红糖各200克。上药煮烂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盐,否则无效。本方可治疗脚气病之足背浮肿,延至脚踝,甚则小腿也微感不适者。如肿过膝至股部,则生命垂危,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