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五官长大会变吗 长期不戒奶瓶
宝宝五官长大会变吗 长期不戒奶瓶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了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然而我们国家的宝宝,但凡只要还没断配方奶,绝大部分都会继续用奶瓶喝奶。不少宝宝,甚至两三岁了还在用奶瓶。
不要觉得这是个正常现象,没必要纠正。宝宝一岁后还坚持长期使用奶瓶,会让上颚和舌头受到挤压,牙齿发育时也会被挤向后方,久而久之会造成牙齿和嘴唇变形,形成地包天、马脸等不正常现象。
给宝宝戒奶瓶,记住“中午→早上→晚上”的原则,一天当中,宝宝在晚上对奶瓶的依赖是最大的,其次是早上,此时奶瓶对宝宝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喝奶的工具,更是一个安抚物。
给宝宝戒奶瓶,最好从中午这顿奶开始。一段时间后,早上那顿奶也可以试着用杯子喝了,最后再戒掉宝宝晚上使用奶瓶的习惯。
此外,妈妈在帮助宝宝戒奶瓶的过程中,不能与宝宝发生正面的冲突,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迂回战术”,多鼓励宝宝。可以和宝宝玩“用杯子给布娃娃喂水”的小游戏等,及时表扬宝宝,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过度,绝大多数的宝宝都是可以成功戒掉奶瓶的。
这几件事做晚了会害了孩子
养育孩子最忌揠苗助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急不来的,我们提倡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自然发展。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这几件事如果你不及时去干预,反而会对孩子有害!
及时添加维生素D和含铁辅食
维生素D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婴儿体内最初的维生素D是从母乳中得来的,单靠母乳是无法让宝宝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而且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非常少。因此儿科医生建议,从宝宝出生几天后,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这种预防性维生素D的补充应该至少持续到宝宝1周岁之后。
缺铁性贫血也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在4到6个月之后,宝宝的生长速度加快,体内的铁质也消耗得很快,因此6个月之后的宝宝很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家长在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首选含铁丰富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导致佝偻病,而缺铁则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和大脑发育,如果家长对此不够重视,那么宝宝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第一颗萌牙开始刷牙
注重宝宝的口腔健康,要从第一颗牙齿开始!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牙齿健康,那么等到孩子出现牙齿问题了,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要花费不少。而且不要觉得孩子迟早要换牙齿,就忽视了乳牙的保护,乳牙没长好就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口歪歪扭扭的牙齿不仅不好看,还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
为了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家长应该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越早越好。还没长牙时,每次喂养过后要记得清洁宝宝的口腔;宝宝长第一颗牙齿时,家长可以使用指套牙刷轻轻帮他清洁牙齿牙缝等;3岁左右乳牙基本长齐了,就可以教孩子使用儿童牙刷了。除了帮孩子养成刷牙习惯,家长还要及时纠正他的不良咀嚼习惯,定期带孩子去做口腔检查。
1岁左右逐渐戒掉奶瓶
宝宝的牙齿好不容易都长出来了,然而却是歪歪扭扭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就是奶瓶。即使宝宝戒奶了,好多妈妈还是习惯让宝宝用奶瓶喝水,图个方便。但是长期使用奶瓶很容易使宝宝出现龋齿,吮吸奶嘴会使牙齿受到挤压,造成牙列不整齐,而且还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牙科协会建议,在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了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同样的道理,安抚奶嘴也应该尽早戒掉。
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宝宝的睡眠问题一直令不少家长特别头痛。几个月大的宝宝睡眠没有规律,不过等到开始添加辅食后,宝宝夜间饿醒的次数会减少很多,此时的他醒来,很可能不是因为饥饿的原因,妈妈不要过于依赖用夜奶的方式来安抚宝宝。可以通过拍拍宝宝的背部、跟他说话等方式安抚他,这时宝宝多半是可以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的。一旦养成了依赖夜奶的习惯,以后想纠正就很难了。
早点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有人觉得让宝宝自己吃饭,那不是在捣乱吗?用手抓食物,把食物当玩具,吃个饭弄得一桌狼藉,最后还不能好好地把饭都吃完……让宝宝自己吃饭费那么多时间,倒不如家长自己喂他吃,结果喂着喂着,孩子直到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
其实让宝宝用手抓食物,是在锻炼他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等到宝宝可以很好地用手抓食物喂自己了,家长就可以让他们开始学着用勺子吃饭了。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是培养宝宝独立能力的第一步!
2岁以后开始引导孩子跟父母分床睡
孩子长期与父母同睡,不仅对夫妻生活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孩子的性别认知发展。分床睡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还能让他睡得更好。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孩子2岁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与父母分床睡了。
长期用奶瓶致宝宝龋齿
很多妈妈觉得奶瓶方便,所以6个月之后照样使用奶瓶给宝宝喂水,但婴儿长期频繁使用奶瓶可导致龋齿,影响颌面部发育。还有妈妈甚至用勺子、大水杯给宝宝喝水,这些更不可取,不但起不到促进宝宝发育的效果,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危险!
也许您认为喝水这么简单的事情,用什么不是喝。大人喝水单纯是解渴,宝宝喝水更加重要的其实是锻炼!宝宝自己用杯子喝水,可以训练其手部小肌肉,促进其手眼协调性的发展,锻炼肢体、眼、手、脑的协调发展,这对宝宝的成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选购学饮杯的注意事项
1、可否消毒
现在的学饮杯几乎清一色地采用太空玻璃即PC无毒塑料制成,保证耐高温且耐摔打。只有极少数的品牌供应一次性纸杯式学饮杯。就这一特点来说,爸妈买什么样的杯子都不用担心宝宝拿捏不住打碎伤及自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杯子都可以消毒,购买时务必要看清楚了,外盒上一定有注明:可否机洗与可否消毒。
2、鸭嘴式与吸管式两大派别
虽然各大品牌都拥有自己的专利设计,其实归根到底无非是鸭嘴式与吸管式两种,只是细部造型略有不同而已。再仔细点看,爸妈会发现无论是鸭嘴式还是吸管式,都有软硬的区别。软口(管)一般都是采用活性食用硅胶制成,比较接近奶嘴的感觉;硬口则是无毒塑料,更贴近杯子的称谓。爸妈可根据宝宝的喜好来选择。
3、有无刻度
所有的奶瓶都有刻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杯子上都有,没有刻度的杯子用来冲调配方奶粉就不方便,爸妈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来挑选哦。
宝宝什么时候戒奶瓶
其实宝宝1周岁时就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了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因为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会因嘴部用力吸吮,导致宝宝的上排乳牙推向前,而下排乳牙挤向后,上下腭的牙齿无法接近或顺利咬合,最终使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并且还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宝宝多大不能用奶瓶
一、宝宝多大不能用奶瓶
1、蛀牙。如果宝宝睡觉时嘴里还含着奶嘴,没有吞咽下去的配方奶就会留在嘴里,配方奶里的糖会引起蛀牙,美国儿科学会认为,这种做法还会增加宝宝患耳部感染的风险。如果你的宝宝喝着喝着奶就躺倒了,奶可能会顺着宝宝的嘴巴流进他的耳咽管里,形成滞留,从而引起感染。因此在宝宝入睡前一定要拿掉奶瓶。这么大的孩子在喝完配方奶后,最好再喝点白开水,冲淡嘴里的奶液。
2、咬合不正。两岁后的宝宝还用奶瓶,会引起上牙龈和上颚变形,导致牙齿咬合不正和龅牙。
如果学步期的宝宝还在用奶瓶,最好去医院检查下牙齿的变化,如果牙齿出现问题,最好赶紧断掉宝宝的奶瓶。一般说来,大多数宝宝到9个月左右大时,就已经具备用杯子喝奶的动作技能了,到宝宝大约13~14个月大时,让他从奶瓶完全转变到杯子。宝宝用奶瓶的时间越长,就会对奶瓶越依赖。
二、怎么让宝宝断奶瓶?
1、让宝宝用学饮杯练习喝水,但你要做好他的嘴会漏水,把水洒出来的准备,其实,这也会让他觉得好玩。在几周后,宝宝应该就学会怎么喝了。然后他就会在你不知不觉中,愿意用杯子喝一切他能喝的东西了。
2、宝宝从配方奶粉过渡到全脂奶粉时,只用杯子给他喝奶,这样,当他断了配方奶时,也就顺便断了奶瓶。
3、不要到2岁才开始断奶瓶。在宝宝12-18个月之间,断奶瓶相对容易,喝奶瓶这种习性还没有养成。
4、不要让宝宝拿着奶瓶边走边喝。这样做不仅会弄脏地板,还会对牙齿有害,且很难断除这种坏习性。
三、宝宝多大就不要用奶瓶了
1岁的宝宝要开始训练用水杯喝水了,可改用鸭嘴杯代替奶瓶,长期用奶瓶喝东西对孩子上下颌骨、牙齿发育都不利。口腔科门诊中,大部分牙齿咬合不正都与长时间使用奶嘴有关。另外,长期使用奶嘴会因嘴部用力吸吮,使上颚和舌头受到挤压,牙齿发育时也会被挤向后方。而1岁后,是孩子牙齿发育和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仍没戒掉奶瓶的话,就可能造成说话时的含混不清。因此,建议家长在孩子10个月后,就要慢慢训练他用杯子喝东西的能力,直到戒掉奶瓶。
宝宝1岁后就该戒掉奶瓶
长期吸吮奶瓶,会让上颚和舌头受到挤压,牙齿发育时也会被挤向后方,久而久之会造成牙齿和嘴唇变形,形成地包天、马脸等不正常现象。
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了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因为太晚戒除奶瓶,不仅可能会引起牙齿咬合不正,还会引发以下这些问题:
长期使用奶瓶或引起儿童发胖
长期无法戒掉奶瓶的宝宝,通常会不自觉摄入更多的奶,从而引起肥胖。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1岁后仍使用奶瓶的孩子,到5岁半时的肥胖发生率是22.9%,而不用奶瓶的孩子肥胖发生率仅为16.1%。
含着奶嘴睡会引起蛀牙
宝宝如果过度依赖奶瓶,习惯含着奶瓶边吃边睡,糖分会覆盖宝宝的乳牙,加上没有及时刷牙,日积月累了就容易发生“奶瓶性蛀牙”。
过度依赖奶瓶会影响锻炼咀嚼吞咽
宝宝一岁半后还依然很依赖奶瓶,可能会无法很好地食用一日三餐,从而无法很好地锻炼咀嚼吞咽,进而导致口腔肌肉发育异常,影响说话。
这样一步步让宝宝远离奶瓶
奶瓶不止是宝宝的食物容器,还是一种给他“安全感”的精神依赖。所以,给宝宝戒奶瓶前,先深呼吸一口,这注定是一场漫长的斗争,你需要更多的耐心:
第一步: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想要取代宝宝深爱的奶瓶,宝宝的“新水杯”一定要有几分姿色。建议带上孩子去商场挑选一款合ta眼缘的水瓶,引起宝宝的兴趣。一开始建议选择不易破碎,有紧扣的盖子、小吸嘴、双把手的水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鸭嘴杯。
第二步:让宝宝熟悉新的水杯
杯子买回来了,但是宝宝说什么都不用,怎么办?
首先,可别强迫孩子使用水杯,以免引起他的反感。再来,我们要摆正心态,宝宝从行动到心理上接受新杯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给时间让宝宝熟悉新水杯。爸妈可以在杯嘴沾点水、奶或稀释的果汁,向宝宝示范如何使用水杯;也可以用玩具娃娃做示范,让宝宝用杯子给娃娃喂水,增加宝宝对杯子的熟悉度。
接下来,爸妈们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用杯子代替奶瓶了。先把一天里最不重要的那顿奶(通常是白天那顿)改成用水杯喝,直到睡前的奶瓶也替换掉。将奶瓶藏起来,同时让杯子经常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区间内。
第三步:耍点小心机让宝宝爱上水杯
在水杯和奶瓶混用阶段,你可以耍点小心机,让宝宝渐渐地把“爱的天平”摆向水杯:将稀释的奶装在奶瓶,将非稀释的奶装在水杯里给宝宝喝,让宝宝渐渐地察觉到味道的不同,直到最终自愿放弃奶瓶为止。
最后给爹妈提个醒,宝宝受年龄和动作发育的限制,喝水时可能会笨手笨脚,如边喝边漏、把杯子翻倒。爸爸妈妈不要苛责孩子,也不要出尔反尔把奶瓶送回他的嘴边,这些都对培养宝宝的新习惯非常不利。
* 专家建议:
逐渐戒掉奶瓶
刚开始戒奶瓶时,可改用鸭嘴杯代替奶瓶,给孩子一个过渡阶段,以免因突然戒掉奶瓶引起孩子情绪的极大波动,造成摄入困难、摄入量不足等问题。此时,不妨加些鼓励的话,“你长大了,该用大点的水杯了”等。
从鸭嘴杯过渡到水杯
使用鸭嘴杯时间不要太长,最好在两个月之内。两个月后,如果宝宝还是不习惯直接用杯子,可再改用吸管。使用吸管时,孩子的舌头会前伸,舌头和牙齿的位置更容易摆正。
让孩子自己放弃
如果必须用奶瓶喝奶,可以通过逐渐稀释奶液的方法,让孩子感觉到味道的变化,直到最终自愿放弃奶瓶为止。
TIPS:
一岁后,就需要让宝宝练习使用水杯了,有手柄的塑料水杯较合适。一般2岁后,宝宝就能自如地自己喝水了。
这几件事做晚会害了孩子
及时添加维生素D和含铁辅食
维生素D是人体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婴儿体内最初的维生素D是从母乳中得来的,单靠母乳是无法让宝宝得到足够的维生素D,而且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非常少。因此儿科医生建议,从宝宝出生几天后,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这种预防性维生素D的补充应该至少持续到宝宝1周岁之后。
缺铁性贫血也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在4到6个月之后,宝宝的生长速度加快,体内的铁质也消耗得很快,因此6个月之后的宝宝很容易出现缺铁的情况。家长在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首选含铁丰富的食物。
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导致佝偻病,而缺铁则会影响宝宝的免疫力和大脑发育,如果家长对此不够重视,那么宝宝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第一颗萌牙开始刷牙
注重宝宝的口腔健康,要从第一颗牙齿开始!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牙齿健康,那么等到孩子出现牙齿问题了,不仅孩子痛苦,家长也要花费不少。而且不要觉得孩子迟早要换牙齿,就忽视了乳牙的保护,乳牙没长好就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口歪歪扭扭的牙齿不仅不好看,还会影响面部骨骼的发育。
为了让宝宝拥有一口好牙,家长应该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越早越好。还没长牙时,每次喂养过后要记得清洁宝宝的口腔;宝宝长第一颗牙齿时,家长可以使用指套牙刷轻轻帮他清洁牙齿牙缝等;3岁左右乳牙基本长齐了,就可以教孩子使用儿童牙刷了。除了帮孩子养成刷牙习惯,家长还要及时纠正他的不良咀嚼习惯,定期带孩子去做口腔检查。
1岁左右逐渐戒掉奶瓶
宝宝的牙齿好不容易都长出来了,然而却是歪歪扭扭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就是奶瓶。即使宝宝戒奶了,好多妈妈还是习惯让宝宝用奶瓶喝水,图个方便。但是长期使用奶瓶很容易使宝宝出现龋齿,吮吸奶嘴会使牙齿受到挤压,造成牙列不整齐,而且还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牙科协会建议,在孩子1周岁时,就要开始停止使用奶瓶,而到了18个月大时,一定要完全戒除奶瓶。同样的道理,安抚奶嘴也应该尽早戒掉。
婴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宝宝的睡眠问题一直令不少家长特别头痛。几个月大的宝宝睡眠没有规律,不过等到开始添加辅食后,宝宝夜间饿醒的次数会减少很多,此时的他醒来,很可能不是因为饥饿的原因,妈妈不要过于依赖用夜奶的方式来安抚宝宝。可以通过拍拍宝宝的背部、跟他说话等方式安抚他,这时宝宝多半是可以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的。一旦养成了依赖夜奶的习惯,以后想纠正就很难了。
早点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
有人觉得让宝宝自己吃饭,那不是在捣乱吗?用手抓食物,把食物当玩具,吃个饭弄得一桌狼藉,最后还不能好好地把饭都吃完……让宝宝自己吃饭费那么多时间,倒不如家长自己喂他吃,结果喂着喂着,孩子直到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
其实让宝宝用手抓食物,是在锻炼他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对食物的兴趣。等到宝宝可以很好地用手抓食物喂自己了,家长就可以让他们开始学着用勺子吃饭了。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是培养宝宝独立能力的第一步!(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2岁以后开始引导孩子跟父母分床睡
孩子长期与父母同睡,不仅对夫妻生活造成影响,也不利于孩子的性别认知发展。分床睡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且还能让他睡得更好。因此家长应该注意,孩子2岁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与父母分床睡了。
怎样正确使用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是很多宝宝都喜欢的玩具。为了宝宝品尝“五指山”,或一直哭个不停时,把一枚干净的安抚奶嘴放入他口中,一切麻烦就会立即喊停。
现在,对安抚奶嘴好好坏坏的争议不绝于耳,事实上,安抚奶嘴并非那么不堪。只要你掌握好使用的方法和度,就能让安抚奶嘴安全地陪伴宝宝成长。
哪些宝宝需要使用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并不是每个宝宝都需要的。但是,有一些宝宝还是需要使用安抚奶嘴来过渡一下。
1. 喜欢含着奶瓶睡觉的宝宝
一些宝宝喜欢含着奶瓶睡觉,因为吮吸奶瓶有安抚作用,能使他们安静下来。不过,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宝宝睡着后,奶液滞留在嘴里,与细菌结合,很容易发生龋齿。所以,为了改掉宝宝的这个坏习惯,可以先借用安抚奶嘴来改善。
2.吸吮感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宝宝
吸吮感没有被充分满足的宝宝,喜欢吸吮自己的手指,这特别容易造成皮肤破损、手指变形,也很不雅观,稍大一点如果还有这样的习惯,可能会影响牙床的发育。这些宝宝也要借用安抚奶嘴来改善。
3.低体重的早产宝宝
对于低体重的早产宝宝而言,吸吮及吞咽的能力都比较弱,给这样的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可帮助其口腔、肠胃蠕动功能的完善,同时达到自我安抚的功能。
如何正确使用安抚奶嘴:
1.不要因为敷衍而用
父母在忙碌的时候不喜欢孩子打扰,但千万不能因此而敷衍孩子,随意地给他们使用安抚奶嘴。
2.挑选宝宝适用的款式
并不是所有的安抚奶嘴都适合你家的宝宝,在选购时最好让宝宝亲自试用一下,挑选一款宝宝喜爱并用着舒服的奶嘴。
3.使用前后要清洗干净
为了保证安抚奶嘴的卫生,在宝宝使用前后务必充分清洗干净,并存放在洁净的地方。
4.熟睡后及时拿开奶嘴
睡着吸奶嘴会给宝宝的牙齿发育和呼吸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宝宝熟睡后必须取下。
5.不要将固定带绕在宝宝脖子上
有的父母怕宝宝随意乱丢安抚奶嘴,喜欢在安抚奶嘴上装上固定带,此时应切记,勿将安抚奶嘴固定带围绕在宝宝脖子上,以免发生窒息的危险。
6.不要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安抚奶嘴容易导致牙齿变形,所以,在宝宝2岁之前一定要让他们戒掉。
一招让你的宝宝戒掉安抚奶嘴
黄锦华说,作为口腔医生,建议家长最好别给宝宝用安抚奶嘴。“与长期用奶瓶一个道理,正常含在嘴里还好一点。如果含的姿势不对,就会影响宝宝上下颌骨的发育。也会使宝宝形成高腭弓,导致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形成不美观的嘴唇外观。‘地包天’、‘天包地’、切牙突出、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发音不准、说话漏风的情况。”所以,使用安抚奶嘴的宝宝,家长要及时纠正宝宝的动作,另外戒得越早越好。“最好在戒奶瓶的同时,大约一周岁左右,也把安抚奶嘴成功地给‘戒’了。”
教你一招:顺利“戒掉”安抚奶嘴
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育婴师考评员、高级育婴师王菲给出了以下几个小方法,家长可以试试看。
一、安抚奶嘴主要从白天开始“戒”,当宝宝哭闹要奶嘴时,给他听听音乐、拿出平时喜欢的玩具、带他出去玩等等,以分散宝宝注意力,慢慢宝宝就会习惯。
二、晚上“戒奶嘴”,家长一定要让宝宝吃饱,睡觉前妈妈要多安抚,循序渐进地拿掉。比如一开始,先让宝宝含着,等他睡着了再拿。到后来,就不给含着睡。
三、千万不要采取威逼利诱的方法,强行让宝宝“戒奶嘴”,这会让孩子陷入不安、恐惧、不信任的情绪,给他们的身心带来伤害。所以,家长一定要耐心、细心、慢慢地带着孩子度过这个成长期。
让宝宝爱上奶瓶喂养的高招
如何让宝宝爱上奶瓶,然后通过奶瓶进行喂养呢?对于由母乳喂养向奶瓶喂养的过渡时期,我们给双方都多一点适应时间吧!
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在面临产假结束的时候会试着让宝宝习惯奶瓶喂养,可是妈妈们没有想到,让母乳宝宝习惯奶瓶、接受奶瓶会如此困难。
首先,妈妈要判断宝宝不喜欢奶瓶的真假。挤出母乳在奶瓶里,在宝宝饥饿时喂给他,如果宝宝接受,可能宝宝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种接近母乳味道的奶粉。如果宝宝不接受新,可能是不喜欢奶瓶。
其次,让宝宝接受奶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逐步训练的。妈妈千万不要着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坚持的态度。有研究发现24小时是宝宝能坚持的最长时限,如果渡过这个阶段,部分宝宝能很快地自然放弃对母乳喂养的坚持。同时也要转变观念,不是让宝宝喜欢上奶瓶,而是让宝宝需要奶瓶。
奶瓶喂养小贴士:
1、训练宝宝吃奶瓶时,一定要选择在宝宝比较饿的时候。
2、吃奶瓶最好选在宝宝情绪愉悦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哭闹或生病的时候,那会使你的一切努力变为徒劳,弄不好反而会让宝宝对奶瓶产生反感。
3、选择一个有人在旁边帮忙的日子,这样自己不会太辛苦,宝宝也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4、宝宝与妈妈在长期的母乳喂养中,已经建立起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奶瓶喂养习惯培养的开始,最好让妈妈或熟悉的人来喂,宝宝容易接受。不过要注意喂养姿势的改变,提醒宝宝进食方式的改变。
5、对于区分母乳和奶嘴比较敏感的宝宝,奶瓶喂养开始可以在睡前用奶喂宝宝,等宝宝有朦朦胧胧的睡意时,改用奶瓶喂养。经过多次的尝试,宝宝就会吃奶瓶。
宝宝喝水用奶瓶喝水的弊端
弊端1易患龋齿
宝宝长期用奶瓶喝牛奶,果汁,尤其是入睡时嘴里含着奶瓶,此时饮料中的糖分会残留在牙齿上面,侵蚀牙齿表面和窝沟中的釉质,那些爱钻洞的细菌,趁势侵入牙齿内部,将牙齿中的蛋白质进行溶解而形成龋洞,结果龋齿发生了。
弊端2妨碍学说话
宝宝从10个月左右就开始学习说话了,若是整天嘴里叼个奶瓶,无形中减少了学语言的机会,也影响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可见,及早让周岁宝宝使用水杯,能增加母子的对话,促使语言学习,使宝宝口齿伶俐,也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弊端3影响手眼协调
1岁左右的宝宝就能用水杯喝水了。如果宝宝仍用奶瓶喝水,手不需要动,眼不用看,感官就得不到充分锻炼。从不用杯子喝水的宝宝,训练了小手端杯的动作,又锻炼了手部的肌肉,促使手眼协调的能力变得和谐。
弊端4养成懒惰心理
宝宝用奶瓶喝水,大人省事,宝宝省力,无形中培养了宝宝的懒惰心理,长大了也不爱动手拿东西。用水杯喝水,得自己动手端着,看似小事一桩,却利于宝宝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宝宝吃奶瓶的注意事项
宝宝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戒母乳使用奶瓶喂养了,那么怎么正确使用奶瓶给宝宝喂养呢?以下的一些注意事项是家长们必须要了解的!
第一,奶温要适当,如果一次不小心将宝宝烫伤,宝宝会产生吃奶惧怕的心理,以后都很难让他接受奶瓶了。
第二,在选择奶瓶的时候,爸妈首先得看看奶瓶的透明度如何。一般好的奶瓶透明度很好,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奶的容量和状态。
第三,符合妈妈乳头形状的奶嘴。宝宝在吸吮的时候,嘴唇会抵住奶嘴的底部,因此,这一部位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宝宝喝奶的情形。所以,最好能选择与母乳的乳头和乳房相符合的,且透气性佳的奶瓶奶嘴,如此可以让宝宝在吸吮时较不会吃力。
第四,在选择奶瓶时,爸妈可用手捏一捏,就可感觉出来,太软的材质一遇到高温时就容易变形。
长乳牙保健
◎及早改用杯子喝奶:幼儿对牙刷比较会抗拒,妈咪可以用纱布沾一点含氟漱口水沾湿即可帮宝宝清洁、擦拭乳牙,或使用指套(市面上有贩卖,上面呈颗粒状)进行清洁,一岁以后,大约15个月开始,可使用儿童牙刷帮宝宝刷牙。此外,最慢一岁以后就应该让宝宝改用杯子喝奶,建议使用训练杯帮助戒除奶瓶,并先从睡前那一次开始使用;同时避免含着奶瓶边喝边睡,而每次喝奶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使用沟隙封填剂,减少蛀牙机会:有些牙齿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沟隙尤其是咬合面,家长很难用牙刷清洁,所以蛀牙很容易从这些缝隙开始,建议可请儿童牙科专科医生使用沟隙封填剂(一种透明或有色树脂),把沟隙填平,以利于清洁,减少蛀牙的机会。
◎即便喝母奶,清洁步骤仍不能少:喝母乳和喝配方奶的宝宝,在乳牙的护理上都是一样的,如果无法避免边睡边喝奶,喝母乳的宝宝一样很容易蛀牙,父母绝对不能疏忽。此外,在长第一颗乳牙时带给牙医生检查,可在刚开始发生蛀牙时及时发现,并给予洁牙、涂氟,做好补救措施,同时提醒父母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父母轻忽戒除奶瓶及奶嘴的重要性,孩子已经一、两岁还在使用奶瓶奶嘴,也因此造成嘴巴翘、牙齿咬合受影响,甚至嘴巴闭不起来等问题,宝宝能尽早看牙医,就能经由医生检查,阻止问题的发生。
我国并未像欧美国家实施饮水加氟,因此牙齿珐琅质会比较弱,加上宝宝除了喝奶之外,还会摄取糖果、饼干等糖类食物,所以牙齿对细菌的防御力较差,清洁上更显得重要。
宝宝长大后牙齿长得美不美、健不健康,都与幼儿时期乳牙的保健息息相关,因此,父母要特别谨慎,好好维护宝宝的牙齿,喝奶和吃完东西要立即清洁牙齿、避免过度依赖奶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减少零食摄取、定期检查及涂氟,才能为宝宝的牙齿健康打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