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康复训练
脑积水康复训练
包括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记忆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训练等。
(1)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
外伤后、颅内感染或出血后脑积水患者多有运动障碍,其康复训练可分以下二期进行:
第一期 即早期康复,成年特别是外伤后、颅内感染后、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病人, 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预防关节挛缩与肢体畸形。
①姿势的摆放: 应注意纠正卧位姿势,使患者仰卧位,或健侧侧卧位, 肢体关节应保持功能位,肩关节外展50°,内旋15°,屈曲40°,将整个上肢放在一个枕头上,防止肩内收,肘稍屈曲,腕背曲30°~45°,手指轻度屈曲,伸髋、膝关节,足下放置垫袋,使踝关节背屈90°。另外,仰卧位与健侧侧卧位必须经常交替更换,以免产生褥疮。
②被动运动: 其目的是伸展处于缩短状态的瘫痪肌肉,降低肌张力及兴奋性。被动运动应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其中重点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外旋,腕及手部各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及对掌,髋关节的伸展及内旋,踝关节的背屈等。在做被动运动时幅度宜逐步增大,逐渐达到最大幅度,应几个关节同时联合运动,并避免过快的牵伸,以免加重痉挛。在对瘫痪肢体各关节诸方向的被动运动时,由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容易造成关节半脱位和关节损伤,故被动活动范围要小,开始活动不得超过90°。
第二期 是不完全瘫痪时进行的康复。在此期的恢复过程中,要注意纠正瘫痪肢体主要的功能缺陷,即平衡功能丧失,感觉丧失,肌痉挛,精确动作能力丧失。主要进行主动运动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①主动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各肌群的协调控制,训练各肌群的代偿功能,并舒展紧张缩短的肌肉,增强其拮抗肌功能。基本方法是:a、单个关节运动时,其它关节则顺其自然,如以屈伸肘关节为主时,腕及手指关节可顺其自然,任其屈曲。b、运动其他关节时,维持一个关节于一定的姿势,如运动膝关节时,维持踝关节背屈等。c、逐步学会控制整个肢体,如控制2个关节有进步时,学会控制3个关节,逐渐控制整个肢体。d、棍棒操:两手握住短棒,患肢在健侧上肢帮助下作腕肘屈伸, 举手过头, 将棍放于颈后等动作。
②主动运动还可按以下三方面进行:a.坐起锻炼: 开始时可先将床头摇起30°~60°,如无头晕、恶心、眼花、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即可进行,锻炼可分以下4步:a.侧卧 以患臂支持床上,并使肘部位置与肩之下成180°,以便成为起坐时的支撑点。b .起坐 最初可由他人扶起,然后让患者借助绳带牵拉等坐起。c.坐时的平衡 使膝成直角,脚踏在地上,两臂外旋支撑于床上。d. 转移到坐椅上 最初可由他人帮助,以后可以健臂撑于床上,然后离床,坐椅应稳固,应有固定的托臂与舒适的靠背。b.步行锻炼: 此锻炼应在患者建立平衡之后进行。其重点是锻炼单个肌肉的动作,降低肌肉的痉挛状态,减轻由于不活动、肌肉紧张或关节脱位等造成的疼痛、肌肉萎缩等。步行锻炼可按:步行前的准备,站立训练,迈步训练,上下台阶训练循序渐进,逐步进行。
③关节活动度的锻炼: 在进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时,要在不产生疼痛的情况下尽量增大关节活动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同时健侧、患侧关节均要活动,使四肢所有关节均得到训练。a.上肢关节活动度的锻炼。a.腕关节和掌指关节 上肢向上伸展使肩关节固定在90°屈曲位,肘关节呈伸展位,腕关节背曲,同时手指伸展,拇指伸展,外转位,腕关节背曲80°时,手指屈曲,拇指屈曲,内转位,同时腕关节掌屈,如此反复进行。b.肘关节 有以下3种训练方法:第一,上肢与躯体并拢,肘关节处伸展位,然后将肘关节推压至90°屈曲位,恢复原位,反复进行。第二,上肢外展与躯体呈90°,肘关节伸展位,然后将肘关节屈曲90°,恢复原位,反复进行;第三,上肢伸展与躯体呈90°,肘关节伸展位,然后肘关节屈曲90°,恢复原位,反复进行。c.肩关节 有以下2种训练方法:第一,屈曲训练: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中间位,手指伸展位,将前臂作内外旋转使肩关节向耳旁方向屈曲,当达到最大屈曲状态时恢复原位,反复进行;第二,外展训练: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中间位,手指伸展位,手臂向肩关节的耳旁方向外展,当达到最大外展状态时,恢复原位,反复进行。b.下肢关节活动度的锻炼。a.踝关节:由于踝关节易引起内翻和垂足变形,故训练时先将膝关节固定在伸展位,跟骨向足底方向牵拉的同时作踝关节背屈,踝关节稍外翻,然后恢复原位,反复进行。b.髋和膝关节:第一,从仰卧位两下肢基本肢位开始,一侧下肢髋关节呈内外转、内外旋中间位、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使膝部接近胸位,当完全屈曲后恢复原位,对侧下肢固定在基本肢位。第二,膝关节伸展位,髋关节作内旋,外转,足背屈外翻,作45°以上外展后再恢复原位。第三,俯卧位或侧卧位下固定骨盆,膝关节屈曲作髋关节伸展;或髋关节伸展位,固定臀部作膝关节屈曲,膝关节作最大屈曲后作膝关节伸展,反复进行。
(2)语言障碍的康复。
①运动性失语的康复 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要进行言语肌肉运动功能的训练,包括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练习,模仿发音的练习,如让患者发“阿、依、呜”等音,再学说常用的、最熟悉的单字,然后让患者学双音词、短语、短句及长句话。
②感觉性失语的康复 具有说话能力,但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语言,不能理解训练要求,答非所问,无法进行正确的交谈。因此,康复难度较大,对此种病人的训练,要辅以手势、图片、实物等与声音结合起来,进行反复训练。常用视觉逻辑法,如给病人端上倒满水的茶杯,并告诉病人喝水,病人虽不理解“喝水”的话,但从逻辑上他能够理解你是让他喝水,如此反复使语言与视觉结合起来,促使语言功能恢复。还有手势法,如说让病人洗脸,病人虽不理解“洗脸”一词,但与训练者用毛巾示意抹脸的手势结合起来,这样病人就可以很快理解训练的意思。
③ 混合性失语的康复 此类病人既不具备说话能力,又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语言,故混合性失语康复最难,训练时应将说、视、听结合起来进行。
(3)记忆康复的训练
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词语联想记忆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文化程度,写出关键词或短语,以引起患者联想、加强记忆,最简单方法是在房间内贴上几个日常生活条幅,引起回忆,适应生活。如病人看到“早上起床”这四个字,就会联想到起床后要整理被褥、洗脸刷牙等事情。②图片记忆法: 让病人看一系列图片,以激起病人对往事的回忆。开始时可让病人看着图片,向他讲解该图像的来历和当时的背景等,并让病人复述或启发病人对当时情景的回忆,多次重复进行,最后达到病人能单独讲述。③数字记忆法: 训练病人记数字,如123456,先让病人记123,再记456,以后若提起123,就可联想到456或123456。④顺口溜记忆法: 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或打油诗来帮助记忆。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⑤药物: 有些药物在恢复记忆上有一定作用,可配合记忆训练服用,如都可喜、胞二磷胆碱等。
(4)心理康复: 脑积水病人发病后,常有精神、情绪、行为、智能等心理方面的改变,而这种心理变化,对整体康复有重要影响,因为心理康复与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相互促进。脑积水患者常出现的心理变化有:恐惧,绝望,情绪不稳,烦躁焦虑,行为障碍等。对病人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家属与医务人员密切配合,态度热情和蔼。首先家属对病人要热情亲切,关心体贴,多与他们交谈,热情地为之洗脸、喂饭、翻身、擦浴、处理大小便,要面色和蔼,不要有任何不耐烦表情,不要说有伤感情的话,让病人处处感到温暖。医务人员多深入病房,多问候,热情地与病人交谈,和病人拉家常,并向他们介绍医院治疗好这类病的典型事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以及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此时病人非常敏感,一句不当的话也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给康复带来障碍。②要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说明当前病情及应主动配合的事项。③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社会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增加对生活的兴趣。④注意发挥药物的生理效应。
在整个康复过程中,病人有许多痛苦,因此医务人员要鼓励病人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药物发挥更大的作用。
宝宝发育迟缓或因中枢神经受损
在物质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宝宝的身体肌能往往看起来很健康,但父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如果宝宝出现了晚说话、不走路等异于同龄孩子的情况,那就预示着你的孩子也许出现了发育迟缓的症状。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田喜光主任介绍称,孩子的发育迟缓轻则拖延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重则引发孩子智力下降、肢体残障,影响孩子的一生幸福。
宝宝发育迟缓或因中枢神经受损
田主任解释说,发育缓慢主要是由于大脑中控制语言或行为的中枢神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造成的,这种损伤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禁用药物、受到有毒物质或辐射的侵害而导致宝宝从胚胎时期就受到影响;
二是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遇到难产或剖宫产处理不当而引起婴儿短暂窒息,引发缺氧性脑病。例如脑积水引起的神经压迫程度的轻重,就会影响孩子说话或行动的迟缓或丧失。
田主任建议,如果确定孩子是因为脑积水而引起的发育迟缓,则要视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要实施脑积水分流手术来进行治疗。
坚持长期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如果从生理性上无法查出孩子发育迟缓的原因,那就要到专业的机构对孩子的智商做一个评估,同时要保持观察并帮孩子做一些康复训练,输高压氧等方式进行改善。对于发育迟缓的孩子,坚持长期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田主任最后还呼吁,预防宝宝发育迟缓要从源头抓起。准备怀孕的夫妻要保障各自的身体和行为健康,怀孕后要定期做详细的产检,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不会酿成孩子出生后的悲剧。
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脑瘫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脑瘫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训练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家长也要学会并参与部分常用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的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家庭康复训练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事项:
1、按照医生的计划进行康复。每个脑瘫儿运动功能受损情况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到专科医院求治,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儿发育障碍的具体情况拟定出康复训练计划。训练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复诊,康复医生会分析患儿康复训练的情况,训练效果,存在的问题,完善康复训练计划。
2、训练要循序渐进。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发育年龄,对照正常儿童发育表,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选择训练动作时应由简到难逐步过渡。如果训练动作过难,孩子不能完成,会导致挫败感而失去信心、放弃训练。
3、多方面训练可同时进行。家长可同时进行多方面训练的综合康复。将康复训练内容融入孩子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
4、避免训练中的伤害。家长在帮助孩子进行训练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孩子在做训练动作时应小心保护,慎防跌倒摔伤。
脑瘫儿康复训练
1.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3.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5.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脑梗塞康复训练
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塞复发
脑梗塞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病人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塞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益气活血开窍止痛药物。
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右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4、面对现实,调整情绪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此话用在脑血管病人身上更贴切。面对既成事实,应调整好情绪,积极进行康复以尽早重返社会。严重的情绪障碍患者可请医生帮助,使用抗抑郁剂,如百忧解,对脑血管病后的抑郁焦虑情绪有良好的作用。
5、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 语言障碍的病人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痛苦,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
(2)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多利用家用型的肢体康复治疗仪器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3)口角歪斜 临床上常见病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不能皱额、闭眼、鼓腮、吹哨。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治疗信心。护士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以便取得信任,舒其情志。饮食上宜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针刺颊车、地仓、迎香、四白。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头的控制
可利用俯卧位训练抬头的能力,方法:让孩子趴着,拿一个玩具停在与他的眼睛一般高处,为了让孩子抬头看它,把它一点一点抬高。每天至少俯卧30分钟,以饭后10分钟左右最适宜。
2、翻身及爬方法
让患儿趴在地板上,从背后拉他的衣服帮他转动肩膀翻身;让他趴着,将一条浴巾置于胸前,反浴巾两头提起来,保持只让他手和膝部着地,你一边和他沿地板慢慢地前进,一边鼓励他;一人帮他移动手臂,另一人帮助交替活动他的脚,帮他用力爬向某一个目标。
3、坐起训练
将他双腿分开坐在你的膝上,活动你的膝,使他轻轻向一边倾斜,鼓励他稳住自己。或向下压住他的髋部帮助他坐起,将他倾向另一边。从后方握住其髋部,轻轻将他推向一边,让他把握自己,向不同方向转身坐。将他向另一边倾斜,向一边侧坐。
4、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脑瘫儿一只手,诱使他从座位过度到双腿为脆姿,然后再让他站起来。孩子抓住小床栏杆时家长把双手放在他掖下支撑站立,逐渐减少帮助,让他自己保持平衡。
5、行走
脑瘫儿学走路的关键就是要学会移动身体重心,开始拉双手向前走,渐渐过度拉一只手,最后达到自己独走;也可用学步吊带。
6、上下楼梯
开始让患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大人手,以维持平衡,逐渐让他脱离成人的支持,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两步一个台阶,上下楼梯。大一点的孩子需鼓励他一步一个台阶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可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7、跳跃
跳跃是锻炼下股肌肉的一个重要项目,练习蹲起动作,为跳跃作准备。经常拉患儿双手从台阶上跳下,作为自行跳跃的爆发力的准备,在室内挂上一些鲜艳的纱布和小玩具(在上述两个训练基础上)让几个儿童一起跳跃着去触摸、拍打。
8、平衡协调训练
选择无障碍物的场地或房间,在大人的保护下让患儿闭目直行、走脚印、走直线、坐摇马、荡秋千、骑小三轮车、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滚都是练习平衡协调动作的好方法。
9、精细动作训练
主要是训练手与大脑的协调能力,提高患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的灵活性。训练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要选择适合小孩玩的物品,由方形、长方形逐步过渡到圆形。五六岁时,教患者学习旋拧瓶盖、给玩具上弦、搭积木、握笔写字画图等,为日后上学读书、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础。
脑梗塞的康复训练
脑萎缩病人感觉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为:
1、利用坐位时患侧上肢支撑体重的方法,达到同时训练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目的。在支撑手掌的下面,可以替换放置一些手感、质地不同的材料。
2、木钉盘活动也可以充分运用在感觉训练方面。将制作的一些木块、木棒,在其周围分别缠绕一层各种不同的材料,如丝绸、纱布、海绵等,指导患者拿放。
3、患侧手指伸展平放在桌面上,向各方面滑动,会对手掌产生摩擦刺激。为了便于手掌的滑动,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滑石粉。
4、在一个平阔的容器内放入细沙,指导患者用手指在细沙上写字、随意画一些图案,然后抹掉重来,如此反复多次。容器内还可以选择性的放入米粒、豆粒等,颗粒越大产生的刺激越粗糙,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选择。
5、辨别物体的练习:最初从练习辨别物体的一个特点开始入手。具体方法是:遮住患者的视线,给患者提供需要辨别的物体进行分辨。治疗者可以通过调整辨别物体的相似程度,来灵活掌握作业活动的难易程度。
康复治疗脑梗塞有哪些,以下几点就是关于康复治疗脑梗塞的建议:
一、每天坚持手和足的运动训练:左手练习握拳、伸指、屈指、训练左手捡黄豆、抓扑克牌、端茶杯、拧毛巾、扣衣 扣等。练习双足长时间站立,能站稳以后,再练单腿站立。
二、练习坐起及步行,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人扶着床档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平地能行走后,可加练上下楼梯。训练要循序渐进,运动量可逐渐加大,但每次不宜过疲劳,如有胸闷、头痛等则应暂停。
三、康复治疗脑梗塞,辨别物体的练习,最初从练习辨别物体的一个特点开始入手。具体方法是:遮住患者的视线,给患者提供需要辨别的物体进行分辨。治疗者可以通过调整辨别物体的相似程度,来灵活掌握作业活动的难易程度。
脑瘫康复训练
1、脑瘫康复训练:头部控制的训练
婴幼儿发育期学会抬头是学会其它活动的主要前提。训练时可扶住患儿头部两侧,使头部能稳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时间,头部习惯于保持正确的姿势时,可使患儿躯干前倾,两侧倾斜,让他学会头部的控制,保持头部稳定。
2、脑瘫康复训练:躯干训练
在点阳陵泉穴的基础上,顺序拿、揉、腿外侧肌群;或在点委中穴的基础上,拿、后部肌群直至跟腱;或在点环跳穴的基础上,拿、揉内收肌群。翻、坐、爬、站、走是婴幼儿正常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运动,可以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复杂性功能性动作。训练翻身时,先叫患儿全身放松,以臀部为支点,协助一侧肢体抬离床面,从一边翻到另一边。坐位训练中,首先教患儿用手撑着坐,然后无支撑坐,逐步过渡到坐下可拿身边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平衡。患儿爬行训练中,家长可在患儿的肩、肘、髋、膝部给予适当的支持,鼓励患儿向前爬行。
3、脑瘫康复训练:逗引翻身法
先让患儿侧卧,叫他自己翻成仰卧,然后再叫他向侧面翻身。以后用发声玩具逗引,让其追逐然后再仰卧。同样的方法再向对侧逗引,在完成时给予夸奖。
4、脑瘫康复训练:上肢帮助翻身法
让患儿俯卧,先让患儿脸转向要翻身的方向,让其后头侧手臂向头上抬举,脑瘫的康复治疗是屈曲下肢,同时拉推骨盆,让其向仰卧方向翻动,或是用玩具引逗患儿从俯卧位向仰卧位来翻。注意尽量的让患儿自己来做,必要的时候给予扶持。注意两侧要平均翻动。
脑瘫康复训练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这一点很重要),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如果内收肌张力高还可以扩大到75度,但切忌度数不可过大,正常人股角也就150--160度,小月龄儿童更小),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脑出血的康复训练
这一期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将为您带来脑出血后的康复指导,对于这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康复训练,两者结合才能尽早康复。那么,脑出血的有效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床上练习: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练习。
步行练习: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预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练习中应夸大,必须留意改善步态练习。
站立和站立平衡练习:先作站立预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练习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练习),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脑出血后遗症治疗站立平衡练习,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膝盖积水案例分析
患者很可能是关节内积液。因为从他的损伤机制上看,伴有关节半月板损伤。但是也有可能部分是关节外积液,半月板损伤可能损伤到膝关节内侧副韧带,以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
从原则上来说,他的恢复锻炼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检查腰髋、骶髂关节以及踝关节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调整。其次,根据他的具体功能检查结果制定一个全面个性化的力量、柔韧性、以及平衡能力的锻炼。锻炼最好在体能师或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指导监督下进行,如果没有条件也要在不引起疼痛、不诱发症状的情况下进行。最后,进行功能性的锻炼,如跳跃、跨步、及各种平时舞蹈练习的基本动作。在这一阶段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之后,就可以逐渐恢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但是,期间还要进行积极严密的医学监督和定期全面检查。
认不清“真面目”:头痛!
膝关节积液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没有认清它的“真面目”。从总体上来说,膝关节积液一般分为两种:关节内积液和关节外肿胀。
关节外肿胀一般由劳损或急性损伤等原因引起关节的局部肿胀。急性损伤包括内外侧韧带的损伤引起韧带的部分断裂,软组织的部分撕裂等等。这种情况相对较好处理,好转时间相对较快。
关节内积液就比较复杂,难处理。因为损伤的情况可能比较严重,一般是由急性、慢性、或劳损性损伤引起。滑膜炎是关节慢性损伤的一种常见表现,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内滑膜功能异常和形态改变,从而引起滑液生成过多和吸收障碍,产生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急性的损伤,如落地以后膝盖发生扭转,导致关节内半月板、十字韧带或者关节外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也会造成液体的堆积,包括局部毛细血管破裂造成血液堆积,而形成关节积液。
危害不容小觑:关节疼痛!
对于跳舞的人来说,舞者的膝关节负重、屈伸和扭转比较多。如果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够强,关节本身及其周围其他软组织会承受更大的负荷。这种长期的负荷积累、反复磨损等很容易造成慢性损伤。所以舞者患膝盖积水的几率相对较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发生,这要看预防的程度和身体素质的水平。
这个病症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个很麻烦的问题。一方面,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肌萎缩,屈伸不力等膝盖积水的症状让人痛苦不堪,影响舞者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对专业、大强度训练、有比赛任务的运动员来讲,这个病症很可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和解决,而只能控制症状。这显然会影响舞者的比赛成绩、运动寿命,进而影响舞者的职业生涯。
不慎踩中“雷区”:心痛!
一些舞者在患膝盖积水之后,会采取一些不当的方法,这无疑是让人心痛的。
有异常症状企图自我检测
很多舞者膝盖不适并不会去马上就医,而是去网上查资料、找原因,企图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自我检测。上网查资料是一种很方便的手段,但是网上的资料良莠不齐,非专业人员很难辨别对错。若在网上查到的方法或者手段并不适用于你的问题,反而会造成伤害和不好的影响。
轻信网络上推荐的康复锻炼
很多人都想寻求一些膝盖积水康复训练的小方法。其实这个问题只能比较笼统的从原则上来回答。因为康复训练是非常个性化而有针对性的,谁也没有能力制定一个普适的康复训练。在没有见到患者的情况下,推荐方法是很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些网络会推荐患者做一些锻炼。这是一种误导。因为有些锻炼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搭配,而不是说通过一种锻炼就可以包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