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米饼的起源发展

米饼的起源发展

它具有低脂肪、易消化、口感松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米饼是日式米果的代表,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在我国“煎饼”制法的基础上,用米粉代替小麦粉,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制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日本传统糕点。近年来,我国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米饼。[1]

米饼不使用黏接剂使米粒相连,是低热值的膨化制品。每只饼重9~lOg,主料是籼米或粳米,添加芝麻、粟和盐等配料。若用糙米,营养素含量多且高,又能满足人们对低热量和高膳食纤维的要求。

酥油饼起源

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吴山酥油饼历史悠久,约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与南唐刘仁赡在安徽寿县交战时,当地百姓用栗子面做成酥油饼支援赵军。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经常命御厨制做此饼食用。高宗时,迁都临安(今杭州),也常吃此饼,以后由御厨传到民间,人们在吴山风景点仿照此饼 改用面粉起酥制成吴山酥油饼,被誉为吴山第一点,而流传至今。杭州传统名点。因旧时常在吴山风景区供应,又得到杭州太守苏东坡的赞美而得名。

吴山酥油饼的起源有两种传说。

一说源于宋初问世的名点“大救驾”,后南宋迁都杭州,世人为借故讽政,便仿制“大救驾”,希望南宋朝廷记住开国的艰难,不要丧权辱国。此点以吴山所制最为有名,故得“吴山酥油饼”的美名。

二说起名于北宋苏东坡。当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一天公余兴浓,身披蓑衣,脚着芒履,冒雨游吴山,见众人争购油饼,也买几只,解下酒葫芦,坐在野花丛中,品尝起来。觉得此饼香脆松口,味道特佳。问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无什么美名”。苏东坡细观此饼,一层层、一丝丝,像身上蓑衣一样,便随口说道:“好,既无雅名,就叫它蓑衣饼吧!”因为,苏东坡为此饼取名,从此,吴山“蓑衣饼”,生意兴隆,声名远扬。因为,“蓑衣饼”与“酥油饼”,字音相谐,又加此饼本身又油又酥,后来就改称为“酥油饼”。

酥油饼系由安徽寿县一带栗子面酥油饼演变而来。用油面叠酥制成。色泽金黄,曾酥叠起,上尖下圆,形似金山,覆以细绵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味美,如口即酥。南宋时吴山始制。

月饼的种类有哪些

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广式、苏式、台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相关分类简介如下:

1、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广州莲香楼及广州酒家的白莲蓉月饼。

2、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自来白月饼,还有五仁月饼等。

3、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起源于上海、江浙及周边地区,其主要的特点是饼皮蔬松,馅料有五仁、豆沙等,甜度高于其它类月饼,主要产品有杭州利民生产的苏式月饼等。

4、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目前也逐渐受到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喜欢,其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蔬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主要产品是昆明吉庆祥生产的云腿月饼。

其它月饼。其它帮式的月饼相对量较少,如冰皮月饼、果蔬月饼、海味月饼、椰奶月饼、茶叶月饼等。

保养护肤的起源发展史

古人为保护皮肤,涂抹各种油膏于其上,滋润皮肤、使其免受日晒。

古埃及妇美容护肤女,用黑美容护肤颜料描绘眼之轮廓,用孔雀美容护肤石粉制作之绿色颜料涂于眼皮,用黑灰色锑粉将眉毛描成柳叶样细长,用美容护肤乳白色美容护肤油脂抹身美容护肤,用红色颜料抹唇、脸颊,用橘红色染指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容艺术进一步发展,大量金钱被用美容护肤于涂脂抹美容护肤粉、抹口红、卷发、染发,涂抹东方之麝香于肌肤。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近代美美容护肤容美容护肤院。

我美容护肤国殷商时期,已有捣燕地红蓝花叶美容护肤为脂饰面。

春秋时周郑之女用白粉敷面,用青黑颜料描眉。汉代开始出现妆点、妆扮、装饰类词语。唐代开始出现面膜美容,杨贵妃就使用名贵中药提炼后,添加珍珠、白玉、人参粉,用上等藕粉调和而成之面膜美容。这种古老面膜,可祛除黄斑,使皮肤白嫩,还可去除毛孔深处之污垢、油脂。

现美容护肤代,喷雾、涂抹型化妆品方便使用美容护肤,美容更简单易行。

三皇伏羲时期,《简易经》“简之矩只容能存之,易之规只美能化之。容则容物亦可护物,物之附表也。美其表、愚蠢目、乐而可为也。”这里之容为事物的外表,是可以保护的。

“美其表”即美容。将外表美容一下,可愚弄蠢笨的美容护肤眼睛,于对方内心提高对本物之价值观。可见,美容之重要性。

美容起源与化妆品发展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美容的含义是指人们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经科学和艺术的手段来恢复面部和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同时给面部各部位增添美感,达到完美的形态,通称为美容。

自古以来人们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美容,消除面部皱纹,延缓衰老。最早使用化妆品的国家是埃及和阿拉伯人。妇女在进行宗教仪式时,焚香沐浴,浴后用香水与香油涂于全身,据文献记载,埃及妇女很早就用方铝矿描眉画眼线。埃及艳后特拉就是天天精心美容的美女。

除了埃及,希腊妇女也很早懂得用美容来掩饰其瑕,他们用白铅粉抹脸,用朱砂涂双颊和嘴唇,用黑炭描眉。在14世纪到17世纪,化妆品和医药有了密切关系,后来,赫尼个博士将化妆列为一个专门课题。

他指出,化妆是“创造美丽的处方”。19世纪之后,美容化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在中国,美容历来为妇女重视。唐朝女皇武则天就很善于保养和美容,活到80岁,晚年仍保持细嫩的容颜,据.:新唐书》记载,她一直“善自涂泽”,故“左右不悟衰”。

武则天使用的化妆品,在《新修本草》,《外台秘要》,《御药院方》等书籍中均有所记载,如“天后炼益母草泽面方”,就是用益母草制成。唐朝贵妃杨玉环,使用的面膜,由珍珠、白玉、人参研磨成粉,佐之藕粉调和,涂于面部,半小时后洗去,可以去除皱纹,光泽皮肤;另用杏仁、滑石、轻粉制为细末,加入龙脑,用鸡蛋清调匀,令其面色红润。金代宫女则用白丁香、白牵牛、白茯苓等八种中药,制成化妆品洗面,使人白哲可爱。

慈禧太后的美容方法已进入系列化,规范化。她不但使用美容药物和高级化妆品,还每天服人乳,每10天服一次珍珠粉;另外她还经常用两把镶金的玉棍摩擦面部以求减少面部皱纹。中国历代留下了不少可贵的美容经验。

中国古代化妆品有胭脂、粉黛、澡豆、面脂、膏荆等五类,《齐民要术》、鬈干金方翼》、《本革纲目》中均有详细记载,可见中国古时候就很讲究美容与健康。

从以上记载,还可知美容并非一定用贵重化妆品,水、醋、水果、蔬菜、鸡蛋均可美容。还应该指出,美容与养生有关。

一个人心平气和,情绪稳定,修身养性,排除杂念,才能青春常驻。内运真气,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显得年轻,也就可以达到了养生美容的功能。反之,动则大怒,心中烦燥,就是再用高级的化妆品也无济于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对美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容术、美容化妆品也越发达。

化妆品在我国已日益成为人们增添美的生活必需品。化妆的目的是把人体自身的优美,多加发扬.而把存在的缺陷加以弥补。

美容修饰是人类本能的欲望.我国经过年改革开放,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化妆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以达到美化人体,延缓皮肤老化,治疗某些皮肤和毛发疾病,使之增加魅力,改善容貌的日的。

为此,近几年厂商与医院合作开发厂一系列药物型化妆品.这是一组有美容作用兼有治疗效用的新型化妆品.主要根据皮肤组织的生理需要和病理情况,加入有关物质和药物,既有护肤作用,又有治疗效果。

此类化妆品发展很快.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一般化妆品。如粉刺净、防晒霜、增白霜、防皱霜、防裂霜、防冻霜、止汗露、腋留芳、灰甲水(膏)、祛痱(炎)露、生发乳、丰乳霜、药性发乳,药物面膜、染发香波、药物香皂、减肥皂、减肥霜、还有调节人体内在平衡兼有美容化妆的口服液等等。

展望未来,既有护肤又有防病治病的双重作用的化妆品,对美化人体、延缓皮肤衰老和皮肤病的防治。造福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胶姆糖的起源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咀嚼橡胶状物体的偏好,并通过这种方法保持牙齿清洁和口气清新。考古学家曾在德国南部一处新石器时代旧址发现过9团咀嚼过的桦树脂。古希腊时代已经有记载人们经常咀嚼一种从针叶树中提取的“胶粘剂”,古希腊的狄奥斯科里但斯在他的著作中就作过类似口香糖的介绍。据史料记载,公元50年左右,古希腊的妇女喜欢从乳香树上采集树胶状的物质,用以清洁牙齿;据说美洲的玛雅人喜欢咀嚼从大常青树汁里提取的树脂;古印度人则喜欢咀嚼槟榔树的果实。

1498年,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时,他发现印第安人也有咀嚼树胶的习惯。1993年,人们在瑞典西部埃洛斯附近发现了一团有史以来最古老的“口香糖”,这块距今9000年的树脂含有蜂蜜成分,上面还残留着原始人的牙印。

19世纪,人们开始以糖胶树脂大量制造胶姆糖。1852年,缅因州人约翰·培根·寇蒂斯在波拉德创建了全世界首家胶姆糖工厂—寇蒂斯缅因州立天然云杉胶姆糖公司。寇蒂斯不久又试制了一种以石蜡为原料的胶姆糖,这种产品的创意在于添加了香草和甘草。胶姆糖由此改称为“口香糖”[2] 。 1857年,纽约发明家、摄影师亚当斯发明了一种专门制作口香糖的机器,口香糖从此转入大批量机器生产。1860年,墨西哥的桑塔·阿奈将军和美国的托马斯·阿达姆斯等人把树汁干燥成糖胶,这便是最初的商品化的口香糖。当托马斯在其中添加甜味料出售时,博得了空前好评,迅速传遍全美各地。1891年,肥皂商威廉·莱格雷在推销肥皂时把口香糖作为礼品赠送给顾客时,看到大受孩子们的欢迎,他干脆就改行专门生产口香糖了。第二年,莱格雷和弗里亚等人又在口香糖中添加了薄荷油,奠定了今日口香糖的基础。1928年,美国费城的一个名叫沃尔特·戴默的会计发明了泡泡糖。直到1937年,第一批泡泡糖产品才问世。

20世纪开始,口香糖被不断改良并受到更多人的欢迎,逐渐成为风靡全球的食品。

中国古代也有中国人发明的口香糖——丁香,又名“鸡舌香。

米饼的起源发展

它具有低脂肪、易消化、口感松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米饼是日式米果的代表,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在我国“煎饼”制法的基础上,用米粉代替小麦粉,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制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日本传统糕点。近年来,我国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米饼。

米饼不使用黏接剂使米粒相连,是低热值的膨化制品。每只饼重9~lOg,主料是籼米或粳米,添加芝麻、粟和盐等配料。若用糙米,营养素含量多且高,又能满足人们对低热量和高膳食纤维的要求。

姑息治疗的起源及发展

姑息治疗最早出现于12世纪,安宁院(HOSPICE)原指朝圣途中的驿站。1879年:柏林的一位修女玛丽.艾肯亥将其修道院主办的安宁院作为收容晚期癌症病人的场所。1905年:伦敦的一家修女办的一家圣约瑟安宁院,也专门收容癌症晚期患者。后来逐渐地安宁院就从驿站变成了一个专门收治晚期病人的照顾机构。1950年:西西里桑德丝女士是一位护师,倡导成立更为人性化的安宁院。1967年:西西里桑德丝女士遵从病人的愿望,进修心理、医学,终于在1967年于伦敦建立了世界第一座现代化兼医疗科技及心理照顾的圣科利斯朵夫安宁院。桑德丝女士亲自带领医疗团队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癌症的镇痛研究及灵性关怀。

从1967年圣科利斯朵夫安宁院成立开始,现代姑息医学的模式就此确立,其后,这种模式逐渐地被世界各发达地方接受和推广。1976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成立了美洲的第一家安宁院,此后圣科利斯朵夫模式的善终照顾的安宁院在欧美各地建立。90年代初期,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也开始发展姑息治疗服务。我国的姑息治疗开始于90年代初期,各地的发展不一致。

2010美国麻省总医院发表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加入早期姑息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总生存的研究,关于早期姑息治疗的研究相继发表,早期姑息治疗和全程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

瑜伽的起源

瑜伽真正地起源已不可考了,但是根据传说和考证,现在比较能够想象和描述的瑜伽的起源发展应该是这样的:

在古印度的圣母山上有人,他们或是能够修成圣人,或是成为一名修行者。而对于他们进行修炼的秘密对想要成为追求修行境界的人进行传授,沿袭至今。这是瑜伽最开始的状态。慢慢的瑜伽修行者开始从寺院、喜马拉雅山洞穴、深山老林中走出来,瑜伽讲师们也开始像普通人进行传授讲解,慢慢地这项活动开始在民间传开。而我们现在见到的瑜伽,已经是印度人民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科学化的成果。

荞麦面的起源和发展

荞麦原产于中亚,古代就已经传入中国。荞麦多产于高寒地区,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像山西朔州山区,陕北,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小麦。所以那里自古就有食用荞麦的习惯。

日本人最初食用荞麦时,由于制粉技术落后,只是简单地把荞麦粒做熟了吃,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镰仓时代(1185~1333年),中国的手工制粉技术传入日本,日本有了荞麦粉,于是人们开始长吃荞麦面糕。

荞麦面含有70%的淀粉和 7%-13%的蛋白质,且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苏氨酸的含量较丰富。荞麦面含有脂肪2%-3%,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也很高。

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激素—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荞麦面中的维生素D1、B2是小麦粉的3—20倍,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荞麦面的最大营养特点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备的,即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这两种物质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荞麦面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每100克的能量约为1411千焦。

传统米饼的做法

1、隔夜把红糖煮开,一斤糖兑一碗水。等糖全融化了之后放凉,起码一个晚上。

2、米粉是先把米抄干,之后再磨成粉。

3、把辗好的花生和芝麻加上米粉和红糖搓揉,然后抓团放进饼模里。

4、必须强调的是:搓粉很讲究功夫,而且放的时间不能太长,搓好了马上放饼模,因为怕会粘着不容易敲打,因此,必须先在饼模

5、因为粉用糖搓揉,因此比较容易硬化,必须要尽快揉成团放进饼模。并且要注意手感,多了不太好辗,少了出来又太薄了。

6、用木棍(有的地方称为擀面棒)轻轻辗转。知道饼面光滑即可,要注意力度不能太大,否则不容易敲脱。

7、敲饼的时候可以是背着敲,也可以正面敲,敲旁边的木即可脱饼而出。

8、每次把饼敲出来之后,就要放上干粉在饼模上,再放进饼粉,按照以上工序进行。

9、老人家边说边做,唠叨家常,促进彼此感情。这种传统文化必须靠年轻人传承,希望年轻人能多陪陪老人家,向他们学习学习家乡美食的传统做法。

10、饼从饼模里敲打出来是这个样子的,然后放进锅里以文化干烤。锅里不用放任何东西,但必须是先把锅弄干。

11、上了锅后,只要用手摸摸饼面,饼面热了就可以熄火,带凉却后,把它捡到蓑箕,全数冷却了就可以密封放进罐里,能保持米饼酥脆味道更佳。

起源发展

它具有低脂肪、易消化、口感松脆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米饼是日式米果的代表,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在我国“煎饼”制法的基础上,用米粉代替小麦粉,采用焙烤加工工艺制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日本传统糕点。近年来,我国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米饼。

防辐射服的起源发展

随着微波炉、冰箱、复印机和电脑等电器的普及,电磁辐射的覆盖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充分享受电气化时代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日渐感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防辐射服产业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源于中国,经历了十几年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防辐射面料有:镀膜,多离子,不锈钢金属纤维,银纤维等。防辐射服经历了四代:第一代铜镍等涂层面料,不透气、颗粒易散落,对人体有害,不可洗,已经淘汰;第二代采用不锈钢纤维面料,防护能力较好、透气,可水洗,面料太厚、防护能力有限,纤维丝易断,正逐渐被淘汰;第三代为银纤维面料,防护能力强,面料轻薄,可水洗,以桑 蚕丝银纤维为代表,天然蛋白与银纤维混纺,既保持了超强电磁辐射防护力,又增加了健康亲肤性能和柔软透气的服装穿着性。第四代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采 用纳米技术把传统银微粒从40nm变成0. 1nm,减少气体中的活性分子和蒸发源材料间的化学反应(如氧化等),从而加强致密度、纯度、沉积速率与附着力。导电性能,防辐射效果,抗氧化性获得质的飞跃,也致使其每平米含银量比其他表面镀银面料高出许多,该技术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 银纤维处理技术,也是防辐射效果最为理想的面料。

早期的防辐射服主要以金属纤维混纺的为准,这种材质的防辐射服对10-3000Mhz电磁波的屏蔽率在15DB以上,好的在30DB以上,以金属纤维含量在30%的为最佳比例。银纤维防辐 射服出现于2002年前后, 银纤维面料除具有较好的防辐射作用外,还对人体有一定的抑菌保养作用,银纤维根据含量的不同又分半银纤维和全银纤维、彩银纤维,银离子超精密淬镀纤维、纳米银离子真空高能束流电镀技术纤维等。早期的金属化面料,因为不透气、不宜保养及屏蔽性能不够稳定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已被大多数企业淘汰。

月饼的种类有哪些

当今,商家的商业头脑越来越发达,因此月饼的品种也是异彩纷呈。我国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苏式月饼、京式月饼、广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徽式月饼、衢式月饼、泰式月饼等,那么,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苏式月饼。苏式月饼起源于苏州,传承在苏州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加工工艺,如今已形成了30多个品种,松脆、香酥、层酥相叠,重油而不腻,甜咸适口。

广式月饼: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吸收了西点的制作手法,其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2:8,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突出的代表是广州莲香楼及广州酒家的白莲蓉月饼,还有江门的丽宫陈皮月饼也是代表。

京式月饼。京式月饼起源于京津及周边地区,在北方有一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甜度及皮馅比适中,一般皮馅比为4:6,以馅的特殊风味为主,口感脆松,主要产品有北京稻香村的自来红月饼,和五仁月饼等。

滇式月饼。滇式月饼主要起源并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周边地区,如今也逐渐受到其它地区消费者的喜欢,其主要特点是馅料采用了滇式火腿,饼皮疏松,馅料咸甜适口,有独特的滇式火腿香味,主要产品是昆明吉庆祥生产的云腿月饼。

衢式月饼,可谓自成一体,是浙江省衢州市的地方特色。其特点是以芝麻为重要原料,所以其也被称为“衢州麻饼”。其主要代表有“杜泽桂花月饼”和中华百年老字号“邵永丰麻饼” 。

徽式月饼,其表皮是油酥皮,用上等面粉与素油搅拌加工制成,饼焰采用野菜(苦板菜),经过腌制加工,拌以新鲜猪板油和白糖而成。主要代表是“梅干月饼”。

荞麦面的起源发展

荞麦原产于中亚,古代就已经传入中国。荞麦多产于高寒地区,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像山西朔州山区,陕北,土地贫瘠,不适合种小麦。所以那里自古就有食用荞麦的习惯。日本人最初食用荞麦时,由于制粉技术落后,只是简单地把荞麦粒做熟了吃,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世纪。

镰仓时代(1185~1333年),中国的手工制粉技术传入日本,日本有了荞麦粉,于是人们开始长吃荞麦面糕。荞麦面含有70%的淀粉和 7%-13%的蛋白质,且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赖氨酸、苏氨酸的含量较丰富。荞麦面含有脂肪2%-3%,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油酸、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降低血脂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重要激素—前列腺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荞麦面中的维生素D1、B2是小麦粉的3—20倍,为一般谷物所罕见。荞麦面的最大营养特点是一般食物很少具备的,即同时含有大量烟酸和芦丁。

这两种物质都具有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荞麦面还含有较多的矿物质,特别是磷、铁、镁,对于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每100克的能量约为1411千焦。

眼镜起源发展

1268年,罗吉尔·培根最早记录

各式各样的眼镜

了用于光学目的的透镜。然而,与此同时,将透镜装入框中的放大透镜用于阅读已经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关于眼镜是从欧洲传入中国还是中国传入欧洲一直存在着争论。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由Alessandro di Spina of Florence引入,最早有眼镜的画像《Hugh of Provence》是Tommaso da Modena于1352年绘制的,宋朝之前中国已经出现眼镜雏形。据说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

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相关推荐

米糠油的发展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食用米糠问世,我国也有类似产品被发明,即应用现代食品加工精准碾制技术将米糠中的不益食物质(稻壳、果皮、种皮、灰尘、微生物等)与益食营养物质(胚、糊粉层等外层胚乳)在洁净的生产车间里进行精准碾磨分离,此分离技术可将米糠分级为饲料级米糠和食品级米糠两部分,其中食品级米糠约占米糠总重量的80%,营养的90%以上。因为食品级米糠虽然只占稻谷重量的6%,且占稻谷营养的约60%,是大米碾白过程中的碾下物,所以其也被人们称为“米珍”或是“米粕”。 将来米糠油也将分为食用油与工业原料油两种:新一代

月饼什么馅儿的最好吃

视个人口味而定。 月饼,又称月团、小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月饼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口味也越来越多了,之后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发展出了广式、晋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不同的地区,月饼的口味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月饼的时候,按照个人的饮食习惯进行选择即可。 生活中常见的月饼口味有:核桃仁、杏仁、芝麻仁、瓜子、山楂、莲蓉、红小豆、枣泥等,食用后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玉米的食用价值

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果腹之物。 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 玉米虽然

桂林米粉的起源

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秦始皇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可以捞到,于是秦始皇叫船家赶快弄来了很多鱼,又给了很多钱。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条鲤鱼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急得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

车轮饼的起源

这种饼,吃起来不但香酥脆甜,且有响声。有一位吃过车轮饼的顾客说:“我到过西欧,到过美国,走遍东西南北,未见过比车轮饼更味美的点心。可见它是精美绝伦的妙品”。车轮饼起于泗阳县(原桃源县)洋河镇,名声远扬。 关于它的历史,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洋河古镇有一家小酒店。店主叫张善巧,大家公称他"巧师傅";他的老伴,被人称为"巧大妈";闺女被人称为"巧姑娘"。 巧师傅一家手艺高超,生意兴隆。地方乡亲送他一面"三巧酒店"招牌和一副对联。 上联是:善做淮北面点 下联是:巧作江南佳肴 有一年,

青花菜的有机栽培技术

青花菜又名绿菜花、西兰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档蔬菜。 1.栽培地的选择:水源无污染、土层疏松富含有机质;土壤中六大金属不得超标,有机磷、有机氯残留不得检出。 2.有机肥料沤制和配制:易腐熟的肥料,如人畜禽粪便,直接堆在地面,外用泥土或塑料布密闭沤制;难腐熟的肥料,如杂草、蔬菜残体和玉米小麦秸秆,用沤肥池或微生物分解发酵腐熟,秸秆类需一年左右可彻底腐熟;饼类肥料,如豆饼、花生饼,粉碎后加水,用大缸或水泥池密封发酵,在青花菜生长期用作追肥。 有机肥料混配,动物肥与植物肥数量在1:1为好,施肥总量的百分之八十

手抓饼的介绍

手抓饼原名葱抓饼,起源于中国台湾地区。2004年在台湾夜市被发现并于2005年正式从台湾引进至内地。新鲜出炉后的手抓饼,千层百叠,层如薄纸,用手抓之,面丝千连,其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一股葱油与面筋的香味扑鼻而来,让每个人来不及等待,抓起就吃。 至今一直风靡全国,可搭配鸡蛋、猪肉叉烧、牛肉饼、粮心香肠、藤椒鸡排、培根、方火腿、鸡柳、蔬菜等辅料,也可搭配酱爆汁、孜然香辣酱、番茄沙司、麻辣汁、甜辣酱、甜味沙拉酱、黑椒酱、排骨酱等酱料,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米饭的历史起源

米饭是中国米饭 、乃至东亚、东南亚人民喜爱的一种主食,是用大米和适量的水蒸或焖熟而成的食物。 米饭,又称白饭,或简称饭。 是一种把稻米与水煮成的食物。米饭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米饭的制法为一杯米加一杯半到一杯的水,煮出来的米适当的膨胀,里面全熟,去除水份后即成。 在香港的酒楼和茶餐厅,白饭亦有俗称为靓仔,来源已不可考。 米饭的面世,可追溯至粥。由于烹煮粥水控制水量的要求比米饭低,上古的华夏民众后来慢慢掌握不同水量时的烹煮效果,就发展出较饱满的米饭。现代由于打磨谷粒的技术比古代越趋先进,

月饼的种类都有什么

月饼的种类: 广式月饼流传最广 如果说月饼是让人怀念的家乡味道,那么广式月饼应该是最多人怀念的月饼了。虽然起源于广州,但广式月饼已流行于全国各地,在广东、江西、上海等地都有生产,形成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举国上下皆食广式月饼的潮流,成为目前最大的一类月饼。甚至旅居海外的华侨、留学生等,近至日本、东南亚,远至澳洲、美国,都以广式月饼为中秋赏月必备之佳品。广式月饼的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例为1:4,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他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传统广式月饼按馅料不同可分为果仁型、肉禽型

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 五仁月饼到底该不该滚出月饼界?

事实上,在五仁被黑之前是月饼界的大哥大,每年都带着各种月饼闯荡中秋节,并风靡于两广和北方大部分地区。五仁月饼起源于广式月饼,在广式月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加入了云南的地方口味。正宗的五仁月饼皮薄馅儿大,不易破碎,用料十分讲究,味道可口,一口咬下去,五种干果清香溢口,越嚼越香。由于值此佳节,许多商家深谙“人傻钱多速来”之道,过节时纷纷做起了月饼,作为月饼界的大哥大,五仁成为了首要的被山寨的对象;又加上食品监控力度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各种黑馅料版的五仁纷纷出街,网友误会在所难免。在偶看来,五仁不该滚出月饼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