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识别牙龈癌的早期症状
如何自我识别牙龈癌的早期症状
牙龈癌也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癌,一般下颌牙龈癌较上颌牙龈癌多见,好发于50~70岁,常发生于后牙区。其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但长期慢性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喜欢吃过热或辛辣食物,大量吸烟、饮酒,残留在口腔内的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牙托的慢性刺激等。尤其是目前街头牙摊上打着“新科技、快速镶牙”旗号的游医,用自凝塑料填塞在缺失牙的牙槽突黏膜上,造成不良的慢性刺激,形成致癌因素,更应加倍注意。
牙龈癌的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状、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易出血,若扩展到牙槽突,会使该处牙齿发生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该侧面部肿大,影响咀嚼食物和张口困难。当继发感染时,可以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有些病人由于缺乏口腔医学常识,以为牙龈上长出的小疙瘩不影响吃喝,往往不去重视。还有些病人早期常被误认为普通牙疼或牙龈炎而延误治疗。牙龈癌晚期可能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及肺、骨等处。
自我识别要点: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检查,平时不可轻易或随便用手指、牙刷等抠掉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加重病情。
预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应半年或1年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及时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磨掉锐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变进食过烫的习惯,戒除烟酒,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发现口腔内有红斑、白斑、扁平苔藓和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应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做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
诊断自己是否为牙龈癌的方法
牙龈癌患者总是感觉自己牙痛和牙齿松动常,那是因为牙龈癌好发于磨牙区,下颌龈癌较上颌牙龈多,约为 2 : l 。病变继续发展,发生多个牙齿松动。牙龈癌早期症状为牙痛。肿瘤破坏牙槽突,牙齿松动,影响咀嚼功能。下牙龈癌破坏颌骨,下齿槽神经受累而出现下唇麻木。向舌侧扩展累及口底,颊侧扩展累及龈颊沟及颊部皮肤,甚至穿破皮肤而形成窦道,是为牙龈癌的晚期征象。牙龈癌肿瘤向颊部或向后部扩展累及颊肌及咀嚼肌群,常伴有严重开口困难。
牙龈癌早期和牙周炎的区别是很重要的。两者都产生牙齿松动和牙痛,但二者发生的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由牙龈粘膜增殖变厚并有形成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及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粘膜光滑而无增殖性表现。但临床上我们看到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误拔牙齿,以至拔牙创不愈,促使牙龈癌增长加速。
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最常发现的部位是颌下及颈上深二腹肌群淋巴结,下颌牙龌癌较上颌转移率高。约 20% 的病人初诊时即发现有转移,大多为晚期病例。
牙龈癌x 线平片检查病变破坏的骨质范围是重要的,上颌宜投照通过肿瘤中心的正位体层和通过上颌磨牙列的侧位体层片;下颌宜照患侧下颌侧位片或下颌曲面断层片。 牙龈癌x 线片上的主要表现为溶骨性破坏,无死骨或新生物,有时可见破坏骨周围有硬化型表现。牙龈癌晚期病例可见病理性骨折。
牙龈癌的早期三大症状
1、常出现颌下淋巴结转移,后期则颈深上群淋巴结受累。牙龈癌如位于前牙区(特别是在下前牙区),可出现颏下或双侧颈淋巴结转移。
2、无论起自颊(唇)或腭(舌)侧均可通过牙间向对侧蔓延;向外侧各自向唇颊沟,向内侧则各自向口底及腭部侵袭;向上可破坏上颌窦底,穿破骨质,进人上颌窦,成为继发性上颌窦癌;向下可波及下颌骨,晚期甚至发生病理骨折。牙龈癌侵犯骨质后,X线片可出现恶性肿瘤的破坏特征一虫蚀状不规则吸收。
3、癌肿侵犯神经或有继发感染时有自发性疼痛;如下齿槽受累则下唇麻木;如癌肿侵犯破坏了牙槽骨则牙齿松动、疼痛等都为牙龈癌早期症状;如侵犯口底和颈部或闭口肌群则张口受限;如继发感染或有组织坏死,则会出现特殊的恶臭味。
引发牙龈癌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牙龈上长小疙瘩,很多人认为是很小的我问题,以为没有危害而不在意。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牙龈癌的早期症状通常就是牙龈上长小疙瘩,如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牙龈癌的治愈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1、如果遇到原因不明引起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并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平时不要用手指、牙刷等抠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牙龈癌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容易出血,如果扩展到牙槽突,牙齿会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面部肿大,咀嚼、张口困难等。继发感染时,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
3、预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半年或一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其次要及时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如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磨掉锐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变进食过烫的习惯,戒除烟酒,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发现口腔内有红斑、白斑、扁平台癣和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应提高警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4、临床上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拔除牙齿,致使拔牙创面不愈、肿瘤增长加速。牙龈癌的早期症状牙齿会松动和疼痛,和牙周炎很相似,但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牙龈黏膜增殖变厚并有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黏膜光滑而无增殖表现。
牙龈癌的症状容易于哪些疾病混淆
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活检确诊也很方便。早期的牙龈癌,特别是局限在牙龈缘或牙间乳头部时很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其次,早期特别是弥散性牙龈边缘的溃疡病损伴有疼痛时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临床上在诊断上述疾病时应警惕牙龈癌的可能性。
晚期牙龈癌应与原发性上颌窦癌及下颌骨中心(央)性癌相鉴别,因其在处理及预后估计上都不相同。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牙龈炎的症状
一、牙龈癌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容易出血,如果扩展到牙槽突,牙齿会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面部肿大,咀嚼、张口困难等。继发感染时,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
二、牙龈癌早期和牙周炎的症状相似,牙齿都会松动和疼痛,但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牙龈黏膜增殖变厚并有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黏膜光滑而无增殖表现。临床上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拔除牙齿,致使拔牙创面不愈、肿瘤增长加速。
三、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并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平时不要用手指、牙刷等抠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四、预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半年或一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其次要及时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如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磨掉锐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变进食过烫的习惯,戒除烟酒,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发现口腔内有红斑、白斑、扁平台癣和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应提高警惕,做到牙龈炎早诊断、早治疗。
牙龈癌早期症状与牙周炎相似
许多人以为牙龈上长小疙瘩不影响吃喝,没什么大事。其实,这往往是牙龈癌的早期症状,如能抓紧治疗,愈后还是较好的。
一、牙龈癌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容易出血,如果扩展到牙槽突,牙齿会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面部肿大,咀嚼、张口困难等。继发感染时,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
二、牙龈癌早期和牙周炎的症状相似,牙齿都会松动和疼痛,但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牙龈黏膜增殖变厚并有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黏膜光滑而无增殖表现。临床上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拔除牙齿,致使拔牙创面不愈、肿瘤增长加速。
三、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并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平时不要用手指、牙刷等抠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四、预防牙龈癌,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半年或一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其次要及时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如拔除残根、残冠、错位牙,磨掉锐利牙尖,去除不合适的假牙等。改变进食过烫的习惯,戒除烟酒,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如发现口腔内有红斑、白斑、扁平台癣和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应提高警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牙龈癌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牙龈癌的病症是什么?我们的牙龈是经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但是一般都是一些不严重的症状,所以大家也不怎么担心,但是严重的演绎问题是会发展成牙龈癌的,下牙龈癌较上牙龈癌多见,双尖牙区及磨牙区、唇颊沟处好发,前牙区少见。下牙龈癌多向唇颊侧扩展,沿骨膜向深部浸润,较容易侵及牙槽骨而引起牙齿松动、脱落进而累及下颌骨。那牙龈癌还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
牙龈癌早期症状同绝大多数的口腔癌一样,即表现为溃疡,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这种癌性溃疡同正常情况下的口腔溃疡相混淆。牙龈癌早期症状多发生在上颌部,尤其是在磨牙和前唐牙区六龄齿周围更多。
牙龈癌早期症状以早期溃疡为最常见之外,还有乳头状和结节状也是牙龈癌的早期信号之一。牙龈癌早期症状的特点是不疼痛但发展较快、溃疡的基部及周围较硬,边缘隆起呈堤状,继而表面有菜花样改变。
癌肿侵犯神经或有继发感染时有自发性疼痛;如下齿槽受累则下唇麻木;如癌肿侵犯破坏了牙槽骨则牙齿松动、疼痛等都为牙龈癌早期症状;如侵犯口底和颈部或闭口肌群则张口受限;如继发感染或有组织坏死,则会出现特殊的恶臭味。牙龈癌的病症是什么?
关于牙龈癌早期症状的检查可发现牙龈处有小溃疡,呈表浅、淡红,以后可出现增生,其边缘有小乳头状突起。X线可出现恶性肿瘤的破坏特征—虫蚀状不规则吸收。具体病症如下:
1、牙龈长时间不愈溃疡,增大较快,或有拔牙后伤口经久不愈、肿块突出。
2、病变部位牙松动和疼痛。
3、向后发展到磨牙后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波及下牙槽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麻木。
4.颈部淋巴结肿大。
5、X线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
6、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
1、下牙龈多于上牙龈,生长较慢,多表现为溃疡型。
2、向牙槽突及颌骨浸润破坏骨质可引起牙松动和疼痛。
3、向后发展到磨牙后区及咽部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4、可向颈部淋巴结转移,下颌牙龈癌多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颏下淋巴结,然后转移到颈深淋巴结;上颌牙龈癌则转移到患侧颌下及颈深淋巴结。
5、X线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
牙龈癌有哪些早期表现
对于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癌症专家指出:牙龈癌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状、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易出血,若扩展到牙槽突,会使该处牙齿发生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该侧面部肿大,影响咀嚼食物和张口困难。
当继发感染时,可以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那么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有些病人由于缺乏口腔医学常识,以为牙龈上长出的小疙瘩不影响吃喝,往往不去重视。还有些病人早期常被误认为普通牙疼或牙龈炎而延误治疗。牙龈癌晚期可能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及肺、骨等处。相关推荐:专家论证:蛀牙引起口腔癌
就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的问题,其实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检查,平时不可轻易或随便用手指、牙刷等抠掉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加重病情。
牙龈癌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牙龈癌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一:出现肿块,易出血
对于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癌症专家指出:牙龈癌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状、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易出血,若扩展到牙槽突,会使该处牙齿发生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该侧面部肿大,影响咀嚼食物和张口困难。
二:剧烈疼痛
当继发感染时,可以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那么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有些病人由于缺乏口腔医学常识,以为牙龈上长出的小疙瘩不影响吃喝,往往不去重视。还有些病人早期常被误认为普通牙疼或牙龈炎而延误治疗。牙龈癌晚期可能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及肺、骨等处。
三:溃疡
就牙龈癌早期症状有哪些的问题,其实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糜烂或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口长期不愈合,或牙龈上出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检查,平时不可轻易或随便用手指、牙刷等抠掉牙龈上新生的肿块,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牙龈癌在早期的时候可能出现的症状,但是并不是说出现上述的症状就一定会患上牙龈癌。专家提醒:如果您的身体健康出现了疾病的症状,千万不要耽误诊断,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向我们在线的医生咨询吧。您的健康,我们的责任!
口腔癌的四个早期须警惕
口腔癌(oral cavity 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几乎全为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癌,位于头部及颈部皮肤。对于口腔癌,早期的时候是比较容易治愈的,到了中晚期治愈的可能有难度,所以我们就要在口腔癌还在成长的时候,把它扼杀在早期。
口腔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
1、 疼痛:
早期口腔鳞癌一般无痛或仅有感觉异常或轻微触痛,伴发肿块溃疡时始发生较明显的疼痛,但疼痛程度不如炎症剧烈。因此当病人主诉疼痛,特别是牙龈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若疼痛或舌痛时应仔细检查疼痛处有无硬结、肿块与溃疡。苦疼痛局部有上述体征,应高度怀疑该处有癌症。
口腔癌中舌癌与牙龈癌早期主诉疼痛者较多。若疼痛部位与口腔肿块溃疡的部位不符,则需要考虑肿瘤有向其他部位扩散的可能。牙痛可因牙龈癌引起,亦可因颊粘膜癌、硬腭癌、口底癌或舌癌扩散侵犯牙龈或舌神经所致。耳痛、咽痛可以是口咽癌的症状,亦可以是舌体癌侵犯舌根或颊、硬腭、牙龈,或侧口底癌向后侵犯咽侧壁而引起。
2、斑块:
口腔鳞癌位于浅表时可呈浅表浸润的斑块,此时不作活组织检查难与白斑或增生性红斑相鉴别。
3、溃疡:
口腔鳞癌常发生溃疡,典型的表现为质硬、边缘隆起不规则 、基底呈凹凸不平的浸润肿块,溃疡面波及整个肿瘤区。
4、肿块:
口腔鳞癌起源于口腔粘膜上皮,其肿块是由鳞形上皮增殖而成。无论向口腔内溃破形成溃疡或向深部浸润,其形成的肿块均较浅表,其粘膜上总可见到癌组织病变。另外,口腔癌多先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灶很小,甚至症状还很不明显,颈部淋巴结已有转移、变大。故如突然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应仔细检查口腔部位
总是牙疼和口腔溃疡警惕牙龈癌的出现
牙龈癌,一种常见的口腔癌,发病仅次于舌癌和颊癌居第3位。多发于后牙区,一般下颌牙龈癌较上颌牙龈癌多见,好发于50~70岁。病因不明确,但“长期慢性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如经常性口腔溃疡、牙疼等,就需要尽早检查是否患上牙龈癌,晚期可能转移到附近淋巴结及肺、骨等处。
溃疡:牙龈癌早期症状同绝大多数的口腔癌一样,即表现为溃疡,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这种癌性溃疡同正常情况下的口腔溃疡相混淆。牙龈癌早期症状多发生在上颌部,尤其是在磨牙和前唐牙区(六龄齿周围)更多。
乳头状和结节状也是牙龈癌的早期信号之一:特点是不疼痛但发展较快、溃疡的基部及周围较硬,边缘隆起呈堤状,继而表面有菜花样改变。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状、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易出血,若扩展到牙槽突,会使该处牙齿发生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该侧面部肿大,影响咀嚼食物和张口困难。
侵犯神经导致疼痛:癌肿侵犯神经或有继发感染时有自发性疼痛。如下齿槽受累则下唇麻木。如癌肿侵犯破坏了牙槽骨则牙齿松动、疼痛等都为牙龈癌早期症状。如侵犯口底和颈部或闭口肌群则张口受限。如继发感染或有组织坏死,则会出现特殊的恶臭味。
癌症的病因复杂,即使专业的医生通常也难以在微小症状中敏锐的发现癌前端倪。作为癌症高危人群,除了定期检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也是预防保健的有效方式。
牙龈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一、鉴别
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活检确诊也很方便。早期的牙龈癌,特别是局限在牙龈缘或牙间乳头部时很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其次,早期特别是弥散性牙龈边缘的溃疡病损伴有疼痛时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临床上在诊断上述疾病时应警惕牙龈癌的可能性。
晚期牙龈癌应与原发性上颌窦癌及下颌骨中心(央)性癌相鉴别,因其在处理及预后估计上都不相同。
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如何区分牙龈癌与牙周炎
牙龈癌早期和牙周炎的症状相似,牙齿都会松动和疼痛,但原因有本质上的不同。牙龈癌是牙龈黏膜增殖变厚并有溃疡的倾向,而牙周炎主要是牙周袋溢脓、齿槽骨吸收,牙龈肿胀,黏膜光滑而无增殖表现。临床上不少病例将牙龈癌误诊为牙周炎而拔除牙齿,致使拔牙创面不愈、肿瘤增长加速。
牙龈癌早期大多没有自觉症状,起初在牙龈上发生溃疡、乳头状或结节状的肿块,容易出血,如果扩展到牙槽突,牙齿会疼痛、松动或脱落,继续发展可侵犯周围组织,造成面部肿大,咀嚼、张口困难等。继发感染时,产生剧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