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别用内疚感控制孩子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做功课,妈妈在旁边做家务,并不时停下来敲敲自己的背,神情有些痛苦。孩子站起来说,妈妈我来吧。这时,妈妈就会说,不用,只要你听话,妈妈累点没关系,因为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孩子这时候就只好埋头努力做功课,因为他的心里有了内疚感。为了逃避这种让人不舒服的内疚感,他就必须去报答那个使他内疚的人。但是,他想帮妈妈干活的念头已经被剥夺了,于是他只能想,我要为妈妈努力学习。
孩子为了回避内疚感做出了努力学习的行为,而父母就这样控制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去做功课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内疚感控制。
内疚感控制的结果往往是,孩子经常性地去做取悦或者报答你的事情,而不是原本他想去做的事情。这个因为内疚而去做功课的孩子,他似乎显得很乖很听话,但事实上,他学习的动机已经不单纯了,是在内疚感控制下,“为了妈妈”所做的行为。
你或许因为孩子听话而心里舒服了,但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自己,因为他已经没有空间去做自己了。
我们的传统似乎倾向于这种“孝顺”的培养,而这个培养过程往往就是给孩子制造内疚感的过程。这个过程带来的后果,或许就是培养出只为“报答、补偿”的愚孝子,失去自己;也或许是另一个极端——彻底逃避内疚感的纠缠,放任自流。
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不压抑孩子的“自我”,孩子就可以完全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用为自己的过失感到内疚。这种“应该的内疚感”也要有限期,不应该持续存在,更不应该持续地受到内疚感控制。否则,孩子便会一直处在内疚与逃避内疚的怪圈中,处在“内疚控制”中,一直在做许多自己不愿意,却必须做的事情。
而人生的本质便会因此发生变化:本来是自由追求快乐的过程,为了逃避内疚,变成逃避痛苦的过程,整个行程都是小心翼翼的,宛若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鲜有快乐可言。
适当的内疚感所促使的行为或许可以使你的过失有所补偿,但持续的内疚感并不能给人际关系带来实质性好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亲子之间,除了不存在所谓权力,没有亏谁欠谁,平等相处才是健康的。
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内疚感,尤其是本不属于他的内疚感。即使他有了过失,也请允许他在做出弥补的行为之后,让内疚感从此结清账目。这样才能让他成为他自己,也才能重新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几大妙招
幼儿园放暑假了,妈妈给3岁半佳琳制定了一份《电视协定》用来限制她看电视的时间。那么,这份协定能奏效吗?爸爸妈妈怎样才能有效管理电视时间呢?
佳琳3岁半,平时就是一个电视迷。
周一到周五,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要趁妈妈做饭的时间看一个半小时电视,晚饭后散步回来还要再看30分钟的卡通片才肯洗澡睡觉。到了周末,她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每次都要从早上8点看到爸爸妈妈带她出门。如果恰巧这一天爸爸妈妈有事,不能带她出门,那么电视就几乎要从早上一直开到午睡之前……
15天+户外炎热难当+好说话的爷爷奶奶……天哪,佳琳妈妈想想都恐怖:女儿不变成一个沙发土豆才怪呢!想到这里,她拿起纸笔三下两下就拟定了一份《电视协定》——
佳琳的暑期电视协定
1、每天必须保证1小时游泳、1小时画画或者做手工,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
2、每天保证吃足够的水果和蔬菜。
3、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游泳、画画或者不好好吃水果、蔬菜,就缩短看电视的时间作为惩罚。
妈妈把《协定》交给佳琳的爷爷奶奶,而我们则把它送给了儿童媒介专家。专家看过之后,做出如下点评:
1、妈妈对于孩子的媒介消费时间是有计划和设计的,对暑期活动也有初步的安排。
2、以缩短电视时间作为惩罚方式,说明妈妈准确把握了孩子最重视的东西。
3、孩子的暑期安排比较单调,几乎都在家中和室内活动。
4、作为惩罚的电视时间没有明确标准,这是该协定明显的漏洞。
专家提醒我们:和孩子的协定签得越明确就越容易实施,如果协定可以有多种解释,就会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中变得面目全非。
事实证明,佳琳妈妈草拟的协定因为内容模糊,执行得很不理想。
第一周过去了,佳琳的暑期生活可谓乱作一团:她以各种理由,比如外面太热了,红颜色的蜡笔用完了,甚至坐在小椅子上屁股疼等等压缩了每天游泳和画画的时间,而当这些妈妈明文要求的任务不能完成之后,看电视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填补空余时间的活动。而本应作为惩罚方式看电视时间,反而成为佳琳吃水果和蔬菜的先行条件,爷爷奶奶把“不吃水果蔬菜就不能看电视”理解为“只要吃水果蔬菜就能看电视”,于是佳琳可以握着一根香蕉看一上午卡通。
此外,长时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佳琳看上去萎靡不振,整天懒洋洋的。而每天消耗不掉的精力,又转化成无理取闹的动力,佳琳制造各种事端发泄情绪、消耗体力……
媒介专家细化条文、量化奖惩,再借助工具,重新颁布的协定让电视生活变得可控又有趣。
我们再次找到媒介专家,请她帮我们修改这份俨然已经成为废纸的《电视协定》。最终,我们得到了下面的建议:
在时间控制方面:
1、变整体控制为分段控制。与其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如规定每看完30分钟(或2集动画片后)必须关上电视,休息15分钟再说,全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
休息的时候要彻底离开电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孩子长时间用眼的疲劳,另一方面,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启动别的活动,使孩子忘记了重新回到电视前面。
2、尝试发行电视票的形式。孩子每天有2张电视票,每张能看1小时。孩子随时可以看电视,看前交票,票用完了就没权力再看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电视票:把图画纸裁成小方块,画上漂亮的图案,摁上自己的小手指印。这样,为了节省电视票,孩子会少看那些可看可不看的节目,控制了收看时间。
3、量化的奖励措施:可以实施游泳圈数换电视时间的做法。每天必须游泳7圈,超过7圈的话,每多游1圈能换5分钟电视时间。
在具体执行当中:
1、提前提醒,延后结束。不去生硬地打断孩子看电视的乐趣,往往能更顺利地使他们按照规定的时间执行计划。所以,如果30分钟是一个看电视的时间段,家长可以在25分钟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还有5分钟”,到了时间后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不妨允许她再多看5分钟,5分钟之后,彻底关掉电视。
2、借助计时器。给孩子一个造型可爱的计时器,通过玩具来监督时间。
3、每次关掉电视时测量视力。经常用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检查视力,特别是在看完电视之后。这样不用说教,孩子自己就能感觉到视力下降的危害和保护视力的重要。
在暑假第二周到来之前,佳琳妈妈把重新修改的《电视协定》交给了爷爷奶奶,并且把相关的建议也告诉了老人。虽然可爱的爷爷奶奶还是会采取宽松态度,但是毕竟“有法可依”,佳琳的生活变得有序又有趣了。
TIPS:如果你也想制作一份家庭电视协定
1、制定计划。
制定合情合理的媒介消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孩子最好能参与制定计划,这样的计划往往能得以顺利实施。制定计划要尽量细致、符合实际情况,并有激励措施。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来讨论、协议计划是值得的。
2、 执行计划。
考虑到这是家庭内部的假期计划,执行计划时要有温情和一定的弹性。孩子总是爱占便宜的,让孩子经常得到一些优惠和奖励,不但有利于顺利执行计划,也能提高孩子的快乐指数,让家庭充满温馨的气氛。
3、 安排更丰富的暑期生活。
假期生活单调是孩子依赖电视的主要原因,安排更丰富的暑期生活,引导孩子用更主动的方式寻求生活的乐趣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4、 不要让看电视的环境太舒适。
如果你希望控制孩子收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让看电视的环境过于舒适。如果没有宽大的沙发和柔软的靠垫、抱枕,他更容易离开电视机。
5、看电视的同时不能提供零食。
电视和零食是一对魔鬼组合,孩子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看一整天电视,消灭所有食品。所以千万不要让电视+沙发+零食的组合在你家出现。
产后抑郁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消积悲观
产后抑郁症的产妇会过度的贬低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都进行批判,会出现强烈的内疚感、自责感、无用感,严重的会觉得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念,产生自杀的念头。
控制孩子看电视的几大妙招
1、每天必须保证1小时游泳、1小时画画或者做手工,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
2、每天保证吃足够的水果和蔬菜。
3、如果没有按照要求游泳、画画或者不好好吃水果、蔬菜,就缩短看电视的时间作为惩罚。
妈妈把《协定》交给佳琳的爷爷奶奶,而我们则把它送给了儿童媒介专家。专家看过之后,做出如下点评:
1、妈妈对于孩子的媒介消费时间是有计划和设计的,对暑期活动也有初步的安排。
2、以缩短电视时间作为惩罚方式,说明妈妈准确把握了孩子最重视的东西。
3、孩子的暑期安排比较单调,几乎都在家中和室内活动。
4、作为惩罚的电视时间没有明确标准,这是该协定明显的漏洞。
专家提醒我们:和孩子的协定签得越明确就越容易实施,如果协定可以有多种解释,就会在不断的讨价还价中变得面目全非。
事实证明,佳琳妈妈草拟的协定因为内容模糊,执行得很不理想。
第一周过去了,佳琳的暑期生活可谓乱作一团:她以各种理由,比如外面太热了,红颜色的蜡笔用完了,甚至坐在小椅子上屁股疼等等压缩了每天游泳和画画的时间,而当这些妈妈明文要求的任务不能完成之后,看电视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填补空余时间的活动。而本应作为惩罚方式看电视时间,反而成为佳琳吃水果和蔬菜的先行条件,爷爷奶奶把“不吃水果蔬菜就不能看电视”理解为“只要吃水果蔬菜就能看电视”,于是佳琳可以握着一根香蕉看一上午卡通。
此外,长时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佳琳看上去萎靡不振,整天懒洋洋的。而每天消耗不掉的精力,又转化成无理取闹的动力,佳琳制造各种事端发泄情绪、消耗体力……
媒介专家细化条文、量化奖惩,再借助工具,重新颁布的协定让电视生活变得可控又有趣。
我们再次找到媒介专家,请她帮我们修改这份俨然已经成为废纸的《电视协定》。最终,我们得到了下面的建议:
在时间控制方面:
1、变整体控制为分段控制。与其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不如规定每看完30分钟(或2集动画片后)必须关上电视,休息15分钟再说,全天累计不超过2小时。
休息的时候要彻底离开电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孩子长时间用眼的疲劳,另一方面,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启动别的活动,使孩子忘记了重新回到电视前面。
2、尝试发行电视票的形式。孩子每天有2张电视票,每张能看1小时。孩子随时可以看电视,看前交票,票用完了就没权力再看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电视票:把图画纸裁成小方块,画上漂亮的图案,摁上自己的小手指印。这样,为了节省电视票,孩子会少看那些可看可不看的节目,控制了收看时间。
3、量化的奖励措施:可以实施游泳圈数换电视时间的做法。每天必须游泳7圈,超过7圈的话,每多游1圈能换5分钟电视时间。
在具体执行当中:
1、提前提醒,延后结束。不去生硬地打断孩子看电视的乐趣,往往能更顺利地使他们按照规定的时间执行计划。所以,如果30分钟是一个看电视的时间段,家长可以在25分钟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还有5分钟”,到了时间后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不妨允许她再多看5分钟,5分钟之后,彻底关掉电视。
2、借助计时器。给孩子一个造型可爱的计时器,通过玩具来监督时间。
3、每次关掉电视时测量视力。经常用游戏的方式给孩子检查视力,特别是在看完电视之后。这样不用说教,孩子自己就能感觉到视力下降的危害和保护视力的重要。
在暑假第二周到来之前,佳琳妈妈把重新修改的《电视协定》交给了爷爷奶奶,并且把相关的建议也告诉了老人。虽然可爱的爷爷奶奶还是会采取宽松态度,但是毕竟“有法可依”,佳琳的生活变得有序又有趣了。
四川人地震心理 内疚感
为什么就只有自己一个人活了下来,而亲人却死去了?为什么就自己比较幸运,死去的什么不是自己?因为独自存活,会造成一种内疚感。
解决办法:
与共同幸存的人组成小组,互相帮助分享,与心理医生交流。帮助救援,做出自己的贡献。
怎么才能治好阳痿疾病呢
物理疗法。腔道介入疗法是目前阳痿的治疗方法中较先进的物理疗法,该疗法通过高频电磁场的作用,炎症消失的同时也疏通了堵塞的腺管管口,解除了性神经的压迫。高频电磁场有独特的功能,激活性腺细胞调节性神经,刺激关元,中级,会阴等穴位。
针对原发病治疗。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早期病人,如适当地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常能使性功能迅速改善这也是有效的阳痿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阳痿的治疗要克服内疚感和失败预感。有些患者在夫妻生活中偶然产生了阳痿,便产生或加重内疚感。另外,多数患有阳痿的男子,对每次性活动的可能结局产生的预感,与性行为紧张,担心或者害怕失败密切相关。
男人出轨后的心理变化有哪些 内疚感
这个时候的他会显得比平时更加关心你,尤其是对以前不感兴趣的一些事情,比如逛街,比如开始和你身边的朋友关系变得开始密切,莫名其妙的开始给你买礼物,这都是发生在变心早期阶段的一种潜意识补偿心理,这样做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
应该让孩子感到羞愧和内疚吗
康康妈最近很苦恼,来到育儿专家的诊室这样讲述:康康由于爷爷奶奶的娇惯,越来越霸道。一天他的小表弟(1岁半)来家中玩,每个孩子都分到3个草莓,可是康康竟然将小表弟的草莓抢过来吃了。当时我批评了康康,让他马上给小表弟道歉,康康就是不肯,还大哭起来。奶奶说:“干吗让孩子感到不好意思!不就是多吃了几个草莓吗!他才3岁!”对于康康的霸道行为,难道不应该让他感到羞愧和内疚吗?专家这样解答了康康妈妈的疑问。
专家解答:必须指出的是,羞愧和内疚虽然是负面的情感,但是它是孩子情感生活中的正常部分。适度的羞愧和内疚感对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孩子在1岁至1岁半时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开始的社会交往,逐渐产生羞愧、内疚等情感。这是与社会性需求有关的情感体验。当孩子做出了感到羞愧和内疚的事情时,孩子还没有理会,家长就应该启发他的羞愧感和内疚感,这种情感虽然让孩子处于一个痛苦状态中,但这种情绪体验让孩子能够纠正自己的行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这种情感的体验甚至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关键是让孩子产生一定的羞愧感和内疚感后,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很快从羞愧感中解脱出来,回到兴奋的情绪中去。从事脑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专家也明确指出:一些羞愧的情绪,有助于刺激右脑更快地建立有关情感体验的神经通道的连接,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及时地从羞愧中复原过来,那么孩子在感情和自律能力上都能均衡地发展。如果长期处于羞愧中,神经通道也就做了错误连接,造成孩子自闭、激怒甚至产生暴力倾向。
综上所述,专家认为康康妈做法还是对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
教你4法帮孩子克服内疚感
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孩子总是不可避免犯一些错误。知错就改让家长感到欣慰,这里有一个隐患问题需要各位家长注意,那就是孩子的内疚感。不要认为孩子犯了错有内疚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要知道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避免孩子内疚是解决问题最健康的一种方式,父母要试图阻止你的孩子感到失望或内疚。按照以下这四个策略,帮助孩子克服往往没有必要的愧疚感。
1.提醒孩子为什么纪律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开始感到内疚,是因为我们已经设置了明确的界限,请提醒孩子,为什么纪律和规则非常重要。这可能意味着新的教学,以防止你的孩子再今后做出错误的选择,帮助孩子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感到内疚的时候哭了,因为他没有做到的事情,或者自己感觉不好,家长要教孩子着眼于长远的目标。让他告诉你为什么要内疚(感到内疚的原因),以及今后他的想法是什么,帮助孩子了解只有日后的行动才是重要的,过去的错误只是铺垫。
2.学会容忍你的孩子
为人父母是快乐的,你必须让自己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这是教学所必需的技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是教导孩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意味着你将花时间体会孩子的愤怒、悲伤和失望。但要记住只是因为你的孩子不舒服,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做不同的事情。事实上,这时是让儿童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不舒服的感觉的最佳时机。如果你给孩子指导或者忽略,都不会有助于他找到满足需求的好方法,他也不会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3.找到策略来应对内疚感
制定一个计划,以帮孩子应对负罪感。调用一个朋友、深呼吸或者用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时间都填满,任何能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都值得尝试。
看到孩子感到难过父母应该很心疼。但是,重要的是你不用花很多时间试图证明你的情绪,孩子才最重要。你只要给一些简要的解释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孩子哼唧、回避或者发脾气,使用选择性忽略,并且不提供任何积极的强化建议,直到您的孩子的行为得体。
4.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也许,你有的时候对孩子太严厉了。没有任何一个孩子非常完美,正如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是完美的。试着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多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避免内疚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