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后高考时期的方法
渡过后高考时期的方法
考生在高考时精神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负荷,考试结束后突然彻底释放,容易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进入所谓的“后高考时期”。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任何人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时候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而学生在压力面前往往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甚至做出一些过激举动。”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焦虑会一点点地扩大,考生通常会出现忘乎所以放纵型、情绪暴躁型、内疚型、挫败型等4个类型的反应。考生需要自我调节,家长也要留心观察,配合考生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忘乎所以放纵型
表现:高考后考生通常会有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书包一扔就出去了,或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或出去聚会游玩夜不归宿,或暴饮暴食等。
支招:高考后,考生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是,放松绝不是放纵。而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的后果。另外,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有很多大学会进行入学测试。
情绪暴躁型
表现:“考得怎么样?”“你觉得能考多少分?”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有不少考生还是轻松不起来,不知不觉中陷入“心理高考”,烦躁、抑郁等情绪接踵而来。追求完美的考生更容易放大焦虑,家长随意的一个眼神、漫不经心的一句问话,都可能为考生戴上沉重的心理镣铐。
支招:无论是平时的优等生还是成绩一般的普通考生,都要正确认识自我,摆正位置。许多人虽然上了重点大学,但一生仍很平庸;有些人虽然上的是普通大学,但却取得了成功。高考成绩或好大学都非成功的唯一因素。获得成功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努力争取。
内疚型
表现:考前得到了各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是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由此产生愧对家长老师的内疚心理。一些过度内疚的同学还会因此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与人交往,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孤独抑郁症。
支招:这些考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室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挫败型
表现:有这种心态的考生一般都把高考的失败看做前途的终结,将人生的路看得过于单一。当感觉自己考得不好时,有的考生会出现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等心理问题。
支招:应对这种心理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评估自己,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同时不妨转移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
每年高考后,总有一大批考生落榜。考生应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填报志愿,做好考上和落榜两种心理准备,正确对待“名落孙山”,避免失望、悔恨、忧郁、沮丧,甚至精神失常,酿成悲剧。
成才之路并不唯一,除了高考,还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理想。如果感到心情压抑,可以找家人或亲朋好友倾诉释放出来,减轻思想负担。家长和朋友需要做的是认真、耐心地聆听,适当地鼓励和疏导。
孩子高考时家长如何正确护理
心态平和快乐陪考
马上高考了,家长想帮孩子提高成绩已经不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创造一个良好的临考环境。
过来人说:考试期间,家长首先要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少说话,其实,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此外,来自各方关于高考的动态,家长务必要冷静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应考前 五招减压让考生赢在考场
让孩子少喝碳酸饮料
高考前最忌讳的就是改变平日的饮食规律,特别是高考这几天,有的家长精心为考生准备丰盛的大餐,导致暴饮暴食,结果闹肠胃病进了医院,直接影响应考状态。
过来人说:一日三餐要注意荤素搭配,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少,品种多样才能保证营养全面。另外,补充水分的最佳方式是喝白开水或矿泉水,碳酸饮料会增加肾脏负担,使人产生困倦感,尽量不喝或少喝。
切忌使用“激将法”
很多家长对学习差的孩子喜欢使用激将法,希望通过言语上的刺激收到特殊效果,但也很可能打击到孩子自信心。
过来人说: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树立信心,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呵斥。其次,通过暗示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优点,告诉孩子“你行”,教会孩子对自己说“我行”。
家里准备一个药箱
孩子备考期间身体可能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不适等。
过来人说:家里要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能减少孩子心理上的波动。
高考不建议复读的两类学生
高考就像是战场一样十分的残酷,不管你是否会不会都只会看你的成绩,就是这样。许多因为学生心理压力大,在高考时发挥失常而导致成绩不理想而选择去复读,但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复读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样的的学生不建议去复读呢?
“来复读的学生大概有如下几种:非名校不上的、不认可专科和三本的、志愿没填报好的、发挥失常的。”北京四中高考复读学校校长王占峰介绍,“他们的心态很复杂:既想通过复读来改变命运,又对复读前景忧虑,充满了矛盾。”
近日,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考成绩不理想的考生中,53.4%的考生有强烈复读愿望,有七成学生对复读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有清楚的了解,近六成学生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到底应不应该复读,因人而异。”“考生一定要仔细审视自己,分析复读目的、决心、知识积累情况、学习方法与考试心态,看能否总结出自己的弱点,并攻破弱点,只有这样,复读才会成功。”
调查也显示,63.9%的考生对当年高考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分析,超过九成的人通过老师分析和自我审视,认为自己还有成绩上升的空间和潜力。
适合复读的学生都是成绩相对有保证的。“从成绩来看,他们大多在三本线或三本线下50分左右,一般通过复读涨几十分没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对他们都比较有信心。还有的学生平时成绩稳定,高三遇到特殊情况如家庭变故,重大疾病等,或是高考时出现意外,发挥失常。”
有两种人不太适合复读:“一种是头脑不太灵活,但比较踏实努力型的,这种类型的人成绩很难有大的飞跃。
第二种是迫于家长压力,选择了复读。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来,否则只是浪费钱财和时间,即使复读了,高考成绩不会提高。”复读学生对自己应有一个合理评价,并对复读有一个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
如何应对后高考时期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走出去,走进别人的心灵,也可以通过书本。假期是学生多读书的好时光,做些札记,写一点读后感。通过假期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词汇和信息。美国的学生没有假期作业,但是他们都注重阅读。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读书是他们的习惯。假期初始,制作一张读书计时表,要求每天读书半个小时。
喜欢旅游的同学,可以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进行一次旅游。旅游可以开阔眼界,舒展身心,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品尝当地美食。年纪越大越会发现,旅游带给你绝对是一笔无形的财富。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合理安排寒假,有结合高考反思自己的进退得失。高考只是一个起点,而并非终点。不要误以为一次成功就等于永远成功,一次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科学性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计划和安排。
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希望每个人在暑假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思考生活的得失。尽管假期可以轻松一点,但一定不能浑浑噩噩的,若沉迷电视、游戏、上网或暴饮暴食,应当把自己的暑假当成一个赶超他人的大好时机,当成一个抖擞精神的调整期,当成一个补充能量的充实期,天天有梦想,天天有事做,天天出效果。这样的假期才能从容而富足。这个暑期是高三毕业生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发展一项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高考这样吃既健康又能调节紧张情绪
1、多样化
高考饮食要多样化,不仅局限于固定食物,汤点、粥类都是不错的饮食选择。因为高考这几天气温虽然不算炎热,但温度也不低,即便如此各位家长也不给孩子提供大量冷饮,因为天气较热时摄入大量冷饮,很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影响考生考试状态。
另外,食物荤素搭配适宜,最好能够在食谱中加入新鲜水果和蔬菜,这样能够更好的为考生补充营养。
2、饮食适量
许多家长认为,考试对于脑力消耗较大,因此要多多补充能量,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饮食适量就好,多吃反而会影响考生大脑发挥,让考试状态下降。
因为,摄入大量食物,身体血液会转向胃部消化食物,此时大脑供血不足,恢复的速度就会变慢,对于接下来的考试造成影响。
因此高考时千万不能让考生摄入大量食物,正餐营养均衡适量就好,加餐可以选择一些新鲜水果或者几块饼干即可。
孩子高考时家长的注意事项
忌语一:12年苦读,就为了这一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家长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前途。这种“重任”其实谁都担当不起。忌语二: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忌语二:这次考不好不要紧,2014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宽心。但这却会让孩子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失去了信心。
忌语三:什么事你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做任何事。因此,一些考生不洗衣服不叠被子,不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四: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搞不好别说超常发挥,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五:某某考上了名牌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考生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做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六:坚持到最后,好好把试考完,你和爸妈就都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情绪的稳定。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
高考紧张怎么办 放松
高考时身体一旦出现慌乱紧张的症状,应立即暂停作答,闭合双眼后轻轻对自己说“放松”,重复6次后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先全身紧绷10秒后突然放松,可比较有效的消除慌乱感。
高考后“真空期”如何调节?
高考结束能否成为疯狂放纵的理由
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身心疲惫的考生和家长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从历年情况来看,突然卸下重担的考生,往往会出现过度放松、情绪抑郁、为分数焦虑等“考后综合症”。专家表示,从考试结束到发布录取通知书的一段时间,是“考后综合症”的高发期。
从往年高考结束后的情况看,从考试结束到发布录取通知书的一段时间,是“考后综合征”的高发期,有不少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后高考时代的“非常现象”。
过度放松 易降低免疫力
高考结束后,“考后综合征”最多的表现就是过度放松、纵情玩乐。高考后,许多考生倾向于选择做不用动脑的事情:看影碟、打游戏、上网聊天,或蹦迪发泄,甚至集体酗酒,有时通宵不回家。而有的考生则成天埋头大睡,恶补睡眠。他提醒考生控制这类行为,因为从考前的高度紧张到突然过度放松,身体会一下子难以适应,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大幅下降,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建议考生考后还是要合理安排休息与户外活动。
高考后的“真空期”如何调节
高考后,考生们普遍失去了目标,做事缺乏目的性。在长时间的精神和身体高度紧张后,放松一下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应该选择恰当方式。专家建议,家长在这段“真空”时段不要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如果孩子过度放松,进入大学后紧张不起来,对大学生活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考生们在考后“真空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多参加集体活动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也可以选择外出旅游,在自然风光中放松心情。而高考后的饮食一定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男生别逞能喝酒。
从往年高考结束后的情况看,从考试结束到发布录取通知书的一段时间,是“考后综合征”的高发期,有不少考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后高考时代的“非常现象”。
木耳玫瑰花缓解痛经
大部分女考生都不希望自己特殊的日子与高考时间重合,但用药物避开经期还是有一定危险的。其实,痛经才是女生最担心的问题。
在这段期间,关键是让经期顺畅度过。木耳、玫瑰花(加鸡蛋)都可缓解普通月经疼痛。如果经痛严重,最好求诊解决。
饮食中要大量摄取高钙镁的食物,菜肴要清淡少盐,并拒绝罐装食品、薯片、皮蛋、板鸭、鲱鱼、动物内脏、贝类、红肠、火腿、豆腐脑、香干、豆干、蜜饯、橄榄、烤过的花生以及牛皮菜、萝卜、茼蒿、大白菜、菠菜等含钠较高的蔬菜,以减少月经期水滞留现象。同时要保证排便通畅,痛经时常与便秘相共存。
高考紧张睡不着怎么办 晚餐别吃太多
高考时期不需要刻意的大补特补,正常的饮食就好,尤其是前一天以及考试几天的饮食,不要过于油腻,过于重口味,前天晚餐不要吃太多,七八分饱就好,吃得太丰盛会影响夜间睡眠。
如果临近高考的这一段时间都感觉睡眠质量不好,可以通过喝牛奶,小米粥,桂圆红枣粥,酸枣仁汤等等食物来调理,这些都能清心、除烦、镇静、安神。
专家提醒:高考期间五大注意事项
提醒家长:家长别陪考
高考期间是否送考,应根据考生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孩子认为,家长不离左右陪着,自己底气可以更足些,紧张感也可消除不少。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提醒家长:莫问答题事
家长情绪稳定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有助于考生情绪稳定。家长情绪不稳定,心情紧张,不利于考生良好心态的建立。这两天,家长不要和孩子谈论高考的事,不要问孩子考得怎么样。
提醒考生:午睡半小时
上午考完后,休息一会儿,吃午饭。午饭后不要马上睡,稍微活动活动,散散步,听听音乐。午睡30到40分钟即可。家长一定要提醒考生,以免考试迟到。
提醒考生:考完别对题
考完就完,考一科少一科,不对题,不与同学讨论答得对还是错。同学如果主动跟你讨论,也最好婉言谢绝,这样对双方稳定情绪都有好处。
提醒考生:关注下一科
每科考试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经验,调整考试对策和考试心态,以利于再战。考得好的,要防止骄傲自满,不要以为“高考就这样了,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会掉以轻心,影响到以后几门考试。考得不好也不要灰心,后头还有好几门呢,把后面几门考好,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