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感染人体,主要侵害人体什么细胞、哪些器官
弓形虫感染人体,主要侵害人体什么细胞、哪些器官
弓形虫可感染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因为人体内仅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弓形虫病变好发部位为淋巴结、脑组织、眼、心脏、肺、肝脏和脾等器官。
弓形虫病真的能导致不孕吗
弓形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性传染病,我国感染率占总人口的5%一20%,弓形虫病是可以导致不孕,危及胎儿。此外,弓形虫还是肿瘤患者、艾滋病人致死的原因之一。家畜感染后则容易导致成批死亡。弓形虫是分布于细胞内的寄生虫,在猫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有性繁殖时产生卵囊,随粪便排出,感染人类。弓形虫病感染的途径有:
一、经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人类,常见于外科、口腔科工作者、助产士、屠宰工人、饲养员等。
二、经空气、尘埃(含卵囊)传播,常见于环卫工人。
三、胃肠道,如进食含卵囊的水果、蔬菜等。
四、接触传播,如接吻、性交等。
五、经输血传播。
六、孕妇经胎盘传至胎儿。
弓形虫在人体内只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滋养体。滋养体在肌肉、脑等细胞内形成包囊,可长期存在 于宿主(人体)的组织内。人食用含包囊的未熟的肉、乳、蛋 等,也可感染。人和动物的血、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弓形虫 的滋养体,也可在短期内引起人畜感染。妇女感染弓形虫病后 因80%一90%无症状而被忽略,出现症状也无特征。起病时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经2—4周,出现低热、全身不适、咽痛、淋巴结肿大,重者有斑疹,肝脾大。慢性弓形虫病可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壁损害、间脑损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故而致不孕、重复流产。
养宠物可能弓形虫感染引起不孕
病因:
病原体为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猫为终宿主,寄生在猫体内繁殖生长。
急性感染阶段在猫的组织中形成包裹,其卵子在猫的肠道中随猫粪排出。其他家畜的肌肉中也可以有弓形虫包囊。人被感染患病,是经口食入病原体或虫卵所致。
被传染途径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食入未熟的肉类,食入弓形虫包囊;
②饮污染的水或吸入病畜排泄物的飞沫;
③接触抚摸受感染的猫;
④蔬菜或餐具被猫粪污染。
临床表现:
病原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致胚胎死亡或致成畸胎,对人类危害较大。弓形虫在细胞内寄生和增殖,以致细胞被破坏,速殖子逸出后又侵犯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破坏,因而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水肿,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胞浸润。
弓形虫经血流散播可侵犯多种器官及组织。弓形虫抗体广泛存在于人群中,但临床上弓形虫病患者却不多见。说明绝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
孕妈妈要少吃羊肉串和涮羊肉
近年来,我国羊体弓形虫感染率大幅度上升。
许多人喜欢吃味道鲜美的“嫩”羊肉,即半生半熟的涮羊肉和羊肉串。
如此吃法会将羊肉含有的弓形虫也吃进体内,羊肉在通过消化道的过程中,所含有的弓形虫也趁机侵入了淋巴组织与血液,从而散布到全身,包括子宫。
如果孕妇正值怀孕期,子宫内的胎儿便受感染。
不仅仅胎儿,弓形虫侵入人体后,男女老少都可能深受其害。
据调查,爱吃涮羊肉、羊肉串的人感染弓形虫的占70%以上。感染了弓形虫后,将终生带虫。
一旦免疫力下降,从患流行性感冒的一般病人,到癌症、艾滋病及器官移植的重症病人,弓形虫都会在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发生弓形虫败血病和弓形虫脑炎,导致死亡。
孕期感染弓形虫的,有70%会引起死胎、流产、弱婴,或导致新生儿脊髓积水、无脑、抽搐,发生癫病、黄疸、肝脾肿大等。
感染了弓形虫的妊娠女性产下的新生儿30%—40%患有智力障碍、耳聋、失明、瘫痪、癫痫等身心疾病。儿童患淋巴结肿大有60%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
5岁以内的幼儿患眼病,75%与弓形虫有关。
研究发现养猫或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期科学家研究发现,养猫会导致孩子记忆力和阅读能力的下降,影响孩子在校成绩,主要原因是受到猫身上携带的寄生虫的感染,同时科学家指出,维生素E也许能减轻这种寄生虫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这种潜藏在猫身上的寄生虫称为弓形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会引发轻微的流感,进而进入潜伏期并慢慢在脑细胞中形成囊肿。弓形虫生长在猫的肠道内,可以影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大脑。
全世界30%的人都会携带有寄生虫,在一些国家寄生虫感染率甚至高达70%。寄生虫的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未清洗的水果蔬菜,清理猫的粪便等等。寄生虫在大多数人身上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
在研究中,寄生虫阳性的儿童在认知测试中的阅读和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弓形虫的儿童往往来自贫困的家庭或者没有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家庭。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安吉利科•曼迪(Angelico Mendy)和其同事们还发现维生素E似乎能减轻这种寄生虫的影响,可以修复寄生虫给言语记忆带来的损伤。专家称未来的研究实验会进一步对维生素E的这种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目前,芝加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疗法来对抗弓形虫,他们已经发现一种可以粘附到弓形虫囊肿内细胞的分子能释放药物来杀死弓形虫。这种疗法将会非常有效,但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研究。
弓形体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弓形体为孢子纲球虫目原虫,1971年Hutchison确认弓形体有双宿主生活周期,其中间宿主广泛,包括爬虫类、鱼类、昆虫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和人;终宿主则仅有猫和猫科动物。按发育形态分为:①滋养体(又称速殖体),呈新月形,大小(4~7)×(2~4)μm,近钝圆端有一核,另一端有一小副核。②包囊,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组织内发育,囊壁富弹性,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③假囊,在组织细胞内,内含速殖体。④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在猫等终宿主肠腔黏膜上皮细胞内发育。卵囊大小约10μm×12μm,球形或卵圆形,成熟的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各含4个子孢子。
卵囊在猫科体内产生,内含的孢子囊对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可存活1年以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肠内子孢子逸出,穿过肠壁随血流或淋巴系扩散至全身,可侵入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内,以内二裂殖法进行增殖,继则形成多个虫体的集合体假囊,内含虫体即滋养体,滋养体为急性感染期常见形态。当宿主细胞破裂后,可释放出多个滋养体,再侵入其他细胞,如此反复增殖,所导致的病理损害,可引起临床发病。弓形体不仅可以在细胞浆内繁殖,也可侵入细胞核内繁殖。宿主的免疫力抵抗能减缓虫体繁殖速度,并因之虫体分泌形成富弹性囊壁的包囊,内含多个虫体称缓殖子,包囊多见于脑及骨骼肌,为弓形体在中间宿主的最终形式,可存活数月到数年甚或宿主一生,呈隐性感染状态。近年发现人类弓形体病的弓形体株基因型有三类,Ⅰ型株以先天性弓形体病为多见、Ⅱ型株主要见于一般弓形体病包括艾滋病患者、Ⅲ型株主要见于动物。
(二)发病机制
弓形虫的毒素有:弓形虫毒素、弓形虫素、弓形虫因子。其中弓形虫素具有致畸作用。弓形体直接损害宿主细胞,宿主对之产生免疫应答导致变态反应是其发病机制。弓形体滋养体能分泌穿透增强因子,主动攻击使细胞壁发生变化而进入细胞内,使其受损。宿主对之可产生一定免疫力,消灭部分虫体,而部分未被消灭的虫体常潜隐存在于脑部、眼部,并形成包囊。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时,包囊破裂后逸出的缓殖子进入另一些细胞进行裂殖,形成新的播散。包囊可因内含的缓殖子增殖而膨大挤压周围组织器官,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弓形体在感染后,可使宿主的T细胞、B细胞功能受抑制,以致在急性感染期虽存在高浓度的循环抗原,但可缺乏抗体。且特异性抗体的保护作用有限,其滴度高低对机体保护作用并无重大意义,仍有再感染可能。由于细胞免疫应答受抑制,T细胞亚群可发生明显变化,症状明显者,T4/T8比例倒置。而NK细胞活性先增加后抑制,但所起的免疫保护作用不明显。近年研究发现IFN、IL-2均具有保护宿主抗弓形体的作用。免疫反应Ⅱ、Ⅲ、Ⅳ型在弓形体病变中均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病理改变
从虫体侵入造成虫血症,再播散到全身器官和组织,在细胞内迅速裂殖,可引起坏死性病变与迟发性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样炎症,多沿小血管壁发展而易引起栓塞性病变。弓形体入侵主要部位肠道一般不引起炎症。最常见的病变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增生;肝脏间质性炎症或肝细胞损害,黄疸、肝脏肿大;急性心肌炎、早搏、心绞痛;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早期见脑部散在多发性皮质的梗死性坏死及周围炎症,小胶质细胞增生可形成结节,血栓形成及管室膜溃疡,以致导水管阻塞,形成脑积水,此外还可引起脑钙化。视网膜脉络膜炎较常见。尿路感染时尿中可出现红细胞。
弓形虫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hasma gondi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
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主要经口感染:食入被猫粪中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或未煮熟的含有包囊和假包囊的肉,蛋或未消毒的奶等均可受染.猫,狗等痰和唾液中的弓形虫可通过逗玩,被舔等密切接触,经粘膜及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
弓形虫病该注意什么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世界各地的弓形虫感染非常普遍,而弓形虫普遍存在于各种家养的宠物狗或宠物猫的身上,因此我们要多加注意,要做到防患于未然,自己要多加注意,对自己的小宠物也要做到避免感染。
我们尽量不要吃未煮熟的肉类食物,因为那是重要的传染源,宠物狗它们的粪便和排泄物都没有传染性,只要不吃未熟的狗狗肉既可避免,但在猫的身上时携带这种弓形虫的,他们的粪便中就含有这种病毒,所以我们要多加注意,尽量处理好宠物的卫生问题。
我们尽量不要与自己的小宠物过分的亲密,因为即使你处理的卫生再好,病毒也会或多或少的携带的还有要尽量的不要喂给他们生食来吃,避免宠物感染进一步感染自身,要经常的给宠物们换吃食物的小盆,防止病毒积聚,还要注意宠物的卫生,只要做到病毒是可以预防的不要过于担心
弓形虫感染是不孕的高发原因
病原体为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猫为终宿主,寄生在猫体内繁殖生长。急性感染阶段在猫的组织中形成包裹,其卵子在猫的肠道中随猫粪排出。其他家畜的肌肉中也可以有弓形虫包囊。人被感染患病,是经口食入病原体或虫卵所致。被传染途径有以下几种途径:①食入未熟的肉类,食入弓形虫包囊;②饮污染的水或吸入病畜排泄物的飞沫;③接触抚摸受感染的猫;④蔬菜或餐具被猫粪污染。
【临床表现】
病原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致胚胎死亡或致畸胎,对人类危害较大。弓形虫在细胞内寄生和增殖,以致细胞被破坏,速殖子逸出后又侵犯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破坏,因而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水肿,单核细胞和少数多核细胞浸润。弓形虫经血流散播可侵犯多种器官及组织。弓形虫抗体广泛存在于人群中,但临床上弓形虫病患者却不多见。说明绝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临床上弓形体病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
1、先天性弓形虫病 是经胎盘转移的,只发生在母体原虫血症的时候。母体在妊娠前感染弓形虫的,一般不会传染给胎儿。据报道,在怀孕期母亲获得感染者,约有50%的胎儿得到先天感染。孕早、中期感染者,除可引起流产外,还可引起胎儿多发性畸形,如脑积水、无脑水、小眼、无眼症、先天性白内障、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肛门闭锁及肢体畸形等。孕晚期感染者,可出现早产、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娩先天性急性弓形体病患儿、分娩先天性弓形体病处于静止期的新生儿。经感染而能存活的儿童常有脑部先天性损害而遗留智力发育不全或癫痫。部分先天感染的婴儿无明显症状而仅表现为血清抗体阳性,这类婴儿可在成年后才出现脉络膜视网膜炎。受到感染的母亲在产下一胎先天性感染的婴儿后,因本身已成为慢性感染者,故罕见有次胎再出现先天性感染者。
养猫或会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据了解,这种潜藏在猫身上的寄生虫称为弓形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会引发轻微的流感,进而进入潜伏期并慢慢在脑细胞中形成囊肿。弓形虫生长在猫的肠道内,可以影响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大脑。
全世界30%的人都会携带有寄生虫,在一些国家寄生虫感染率甚至高达70%。寄生虫的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未清洗的水果蔬菜,清理猫的粪便等等。寄生虫在大多数人身上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症状。
在研究中,寄生虫阳性的儿童在认知测试中的阅读和记忆能力相对较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弓形虫的儿童往往来自贫困的家庭或者没有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家庭。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安吉利科•曼迪(Angelico Mendy)和其同事们还发现维生素E似乎能减轻这种寄生虫的影响,可以修复寄生虫给言语记忆带来的损伤。专家称未来的研究实验会进一步对维生素E的这种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目前,芝加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型疗法来对抗弓形虫,他们已经发现一种可以粘附到弓形虫囊肿内细胞的分子能释放药物来杀死弓形虫。这种疗法将会非常有效,但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研究。
弓形虫感染可能引起男性不育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于人体及动物有核细胞的原虫。弓形虫感染对男性生殖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者可能引起男性不育。
有研究表明,男性不育患者血中弓形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生育能力正常男性的弓形虫感染率,提示弓形虫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因素。另有报道称,一些急性弓形虫感染患者的精液中可见大量弓形虫滋养体,却没有活精子,这一点更证明了弓形虫感染可能引发男性不育。男性不育伴弓形虫感染的患者精液质量较差,经抗弓形虫治疗后,精液质量明显好转。弓形虫感染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因为弓形虫在有核细胞内发育繁殖,可严重损害组织细胞,特别是在急性期,若弓形虫侵入生精上皮细胞,可造成细胞破坏,甚至坏死,从而阻碍精子形成;二是因为若弓形虫感染睾丸和附属性腺,可造成机体对精子的自身免疫,从而产生抗精子抗体,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
弓形虫感染不但会影响女性妊娠,引起早产、流产、死胎、急性等,还能使男性精液质量变差,进而诱发男性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