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眼睛斜视
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眼睛斜视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可以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玩具多角度悬挂
在宝宝的小床上悬挂的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应该在40厘米以上,而且应该在多个方向悬挂,避免孩子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发生斜视。
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
将婴儿放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父母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斜视应早治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斜视只是影响孩子的外貌,等他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变好。这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应该及早诊治,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
一般人的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复了。
小孩子眼睛斜视是怎么回事
1、先天异常:这种斜视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也有的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造成婴儿头面部损伤或母亲生产时用力过度致胎儿颅压升高产生大脑点状出血,而出血刚好在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处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2、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人的单视功能是后天逐渐发育的,这种功能建立与视觉功能一样是反复接受外界清晰物像的刺激,逐渐地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婴儿出生后2个月只有大体融像,精确融像功能的建立要持续到5岁以后,立体视建立最迟,6~7岁才能接近成人。所以说5岁前双眼单视功能未完善期间,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3、眼球发育:由于儿童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及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向内转产生了过量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这种内斜视称调节性内斜。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避免斜视
预防要点: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如何预防新生儿斜视
斜视即两眼视物不协调。新生儿早期因眼肌调节功能不良,常有一时性斜视过程(又名:生理性斜视),如不及时纠正,长期如此有可能发展成为斜视。
下列方法可以防治新生儿斜视:
1、注意儿头位置,不要使其长期偏向一侧。
2、小儿对红色反应较敏感,所以可在小床正中上方挂上一个红色带有响声的玩具,定期摇动,使听、视觉结合起来,有利于新生儿双侧眼肌动作的协调训练,从而起到防治斜视的作用。
想要BB视力棒,这些事情要做好!
1.晚上睡觉的时候关灯
让孩子处于一个黑暗与光明相转换的环境中,就可以导致孩子的眼睛在早期时有眼睛和焦距调节功能的发育。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对于黑暗的恐惧心理,那么家长就会在孩子入睡之前开着灯。但是如果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将灯开着,就会减弱眼睛和焦距的调节功能减弱,那么就容易导致孩子近视。所以家长在早期的时候要培养孩子在黑暗中睡觉的习惯。
2.照相时不使用闪光灯
家长喜欢在孩子小的时候使用相机给孩子留纪念,但是我们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减少给孩子照相的习惯。因为相机的闪光灯会刺激到宝宝的眼睛,这种行为就会给孩子眼睛的视网膜造成一定的伤害。
3.更换孩子喂奶的位置
妈妈不要总是用一个固定的姿势给孩子喂奶,因为这种喂奶的方式很有可能会造成孩子眼睛斜视的现象。在妈妈喂奶的时候,孩子喜欢朝着一个固定的地方或者事物盯着看,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斜视的产生。所以妈妈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更换位置,不要经常保持同一个姿势给孩子喂奶。
4.有眼屎要及时治疗
当细菌进入到眼睛的泪囊时,细菌就会在泪囊中不断繁殖,化脓的时候,那么孩子的泪囊就会被脓性物填满。当这些脓性物顺着泪囊的方向一直排放时,就会最终排到眼中,形成最后我们所见到的眼屎。这种现象一旦变严重会导致孩子患上先天性泪囊炎,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诊治。
以上四种现象,家长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一定要进行防治,不能让它们恶化,影响到孩子的视力。
哪些习惯可能伤害孩子的眼睛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位5岁的男孩因为长期玩手机,导致眼睛斜视,黑眼球完全偏到了一边。事实上,生活中很多习惯都可能伤害孩子的眼睛,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男童玩手机3年 黑眼球没了
据媒体报道,4月5日,家住汉川的5岁男孩小鹏一觉醒来,发现家里的门窗桌椅统统变成了双份,不由被吓哭。应声赶来的奶奶更是被眼前的一幕吓坏,只见孙子的黑眼珠完全偏到了一边,眼睛里几乎只剩下了眼白。
心急如焚的老人赶紧带着孙子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其为斜视。原来,小鹏的父母因为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就买了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供孩子消磨时光。小鹏从两岁开始就成了“手机一族“,三年来成天对着电子产品看动画片,打游戏,已成习惯。
好在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目前孩子的眼睛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但要彻底治愈,仍需要继续治疗。
这些做法让孩子眼睛很受伤
其实,关于手机、IPAD伤眼睛的报道我们已经看了很多,但很多家长并没有重视起来,也就造成了很多像小鹏一样的孩子依然被伤害。除了手机、IPAD,这些做法也让孩子的眼睛很受伤。
1.戴墨镜
很多80、90后爸妈们,总想把孩子打扮成小潮男小潮女,墨镜更是成了扮潮利器。但是儿童的视觉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需要更多的明亮光线和清晰物体刺激,而墨镜的颜色较深,阻碍了孩子视觉的正常发育,长时间佩戴墨镜会导致孩子弱视。而如果不小心购买了劣质的墨镜,对孩子的眼睛伤害更大。
2.看3D电影
现在很多儿童电影也做成3D效果,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看,但是长时间观看3D电影可能会使孩子的视力下降。因为在观看3D电影时,孩子的眼睛一直不停地自动调节来适应屏幕上的内容,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孩子的眼部结构很脆弱,很容易导致近视。
此外,现在的3D眼镜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缺乏标准,常常会导致画面不清晰,3D图像变形等,对眼睛伤害极大。而且3D眼睛都公用的,极易传播传染病。
3.吵杂的噪音
有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噪音还会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因此,有小宝宝的家庭不要摆放高噪音的家用电器,看电视或听歌曲时,不要把声音放得太大,宝宝居室里要注意环境的安静。
4.刺眼的光
宝宝多晒太阳能够补维生素D,但过于强烈的眼光会伤害宝宝眼睛,因此,带小宝宝晒太阳时应选择阳光不太强烈的时段,并适当遮挡宝宝的眼睛,对于较大的孩子,应提醒他们不要直接看向太阳。除了太阳光,其它强烈刺眼的光都会伤眼,如浴霸、照相机闪光灯等。
5.床上的吊挂物
很多家长喜欢在小宝宝床上吊挂玩具,宝宝的眼光总喜欢追随着可爱的小物体,如果挂的位置一成不变,可能会造成宝宝眼睛斜视。因此,挂玩具时一定要挂对位置: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和方向。此外,用玩具逗宝宝,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
6.受感染的洗漱工具
孩子的洗漱用品一定要专人专用,如果共用洗漱工具,很容易使父母与宝宝之间产生交叉感染。同时,宝宝的洗漱用品一定要定期消毒。
通过以上的介绍,希望为爸爸妈妈们正确照顾孩子带来帮助。
小儿斜弱视的保健方法
1、小儿斜弱视时,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3、对有斜弱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4、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让小孩的毛巾、手帕、脸盆跟大人分开使用,以免染上急性结膜炎、沙眼等传染性眼病;教育小孩不用脏手揉眼睛;不要给小孩玩弄剪刀、针等锐利坚硬的东西,以免伤及眼睛。
5、教育小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小孩在玩玩具、看连环画或画画时不要距离太近,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岁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6、少年儿童正值生长育时期,应鼓励孩子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零食、不要偏食。还应鼓励孩子们多到室外活动,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注意眼睛的营养供给。
斜视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斜视
斜视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应重视孩子的用眼卫生,尽量避免孩子用手或其他脏物擦揉眼睛。
2.尽量避免孩子玩细小的玩具,或危险性较高的玩具,以免损伤眼睛。
3.避免以不正确的姿势看书、看电视,确保光线的明亮适度。
4.孩子三岁左右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如果有眼疾,应及时治疗。
怎样预防斜视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睛,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防措施如下:
1、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
2、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灯光照明要适度,印刷品的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
3、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到医院检查。
4、一般在3岁时应到医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有无斜视,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5、对双眼视力不等或差别较大时,应立即行散瞳验光,以明确有无屈光不正,以便及时矫正。
儿童斜视如何远离
1、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2、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3、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4、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斜视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斜视要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的协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要经常注意孩子的眼部卫生或用眼卫生情况。如灯光照明要适当,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可长时间看电视及打游戏机与电脑,不看三维图等。
对有斜视家族史的孩子,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有无远视或散光。
斜视的预防还包括孩子看电视时,除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外,不能让小孩每次都坐在同一位置上,尤其是斜对电视的位置。应时常左中右交换座位,否则孩子为了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6条眼肌的发育和张力就不一样,失去了原来调节平衡的作用,一侧肌肉老是处于紧张状态,另一侧则松弛,就会造成斜视。
怎么防治孩子眼睛斜视方法
斜视有外斜和内斜之分,外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斜白眼”,内斜就是通常所说的“斗鸡眼”,小孩子的斜视以内斜居多。
人的眼球壁附着有六条肌肉,这些肌肉受神经支配,相互牵拉配合,以协调眼球的动作,使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婴儿的眼球发育还没有成熟,直径很短,缺乏用双眼注视物体的能力,这样就会出现暂时性的两眼斜视。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
先天性的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的斜视多是由抚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现斜视。
斜视简易测试法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时会有斜视的状况,你可以在家里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以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斜视。
具体的方法是:准备一把手电筒,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让孩子仰卧,然后在距孩子的双眼大约50厘米的正前方用小手电筒照射双眼。
如果光点同时落在孩子的瞳孔 中央,说明孩子没有斜视,或者为假性斜视;如果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央,另一个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说明孩子为斜视,父母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