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心慌胸闷气短是什么病
一直心慌胸闷气短是什么病
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如果患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因为受阻会使肺泡增大,并且出现弹性减少的现象,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肺功能受损。这种情况常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以及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患者经常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若是过于激动就会出现咳嗽加剧的现象,因此也会导致胸闷气短。对于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早的进行治疗。
心脏神经官能症
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心律失常
一般来说,出现胸闷气短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心跳节奏都非常规律,心跳的频率也特别适合生理的需要。在休息的时候心跳会比较慢,运动的适时候心跳就会快些。因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心脏是充满规律的跳动。但是只要信号出现传导问题,心跳就会出现太慢、太快以及不规律的情况,从而引起胸闷气短,这就是心律失常。
高血脂有哪些症状 高血脂较重时症状
高血脂较重时症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老年左心衰的七大征兆
征兆一:心慌、胸闷、气促。稍活动或劳动,即感心慌、胸闷、气促。
征兆二:处于失代偿状态。尿量减少,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若无肾脏疾患,多提示心脏功能已处于失代偿状态。
征兆三:憋醒、呼吸急促、喘息。夜间突然憋醒,或伴有呼吸急促或喘息,坐起来后症状很快消失。
征兆四:平卧不适。不能 平卧,平卧后即感到胸闷气短,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才舒适。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心衰症状已进一步加重。
征兆五:咳嗽、咯白痰。咳嗽、咯少量白痰。当发生急性左心衰时,主要表现为咯大量白色泡沫或洗肉水样痰,并伴有口唇或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喘息等。
征兆六:心情烦躁、焦虑、恐惧、嗜睡。心衰发生以后,因大脑供血不足,不少老年病人会出现精神症状,如心情烦躁、焦虑、恐惧、嗜睡等。
征兆七:出现静脉淤血症状。当病人发生右心衰或全心(左、右心功能不全)衰时,因全身静脉回流不畅,会出现颈部血管(静脉)明显充盈或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或全身水肿等静脉淤血症状。此时,病人可能感觉不适症状较以前有所好转,但实际上却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什么是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并引起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
胸闷气短的原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另一种是由心脏神经官能症造成。
功能性胸闷
是指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
心脏神经官能症
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快速缓解胸闷气短方式 疾病引起胸闷气短的缓解方式
1.按压左手心的劳宫穴一分钟或按压左手的神门穴一分钟,均可缓解心慌、胸闷、气短。
2.饮食调理使用下列食物可缓解
黑木耳汤
材料:黑木耳10克。
做法:将黑木耳加水先泡发,发开后再以水煮汤,熟后加红糖1匙调食。
功效:主治咳嗽胸闷气短。
山楂红糖饮
材料:山楂10枚,红糖30克。
做法:将山楂打碎,加红糖、水煎服,或制成糖浆服也可。
功效:主治胸闷气短。
蜂蜜姜汁水
材料:蜂蜜15毫升。
做法:水调蜂蜜,顿服;或加少量姜汁,顿服。
功效:主治胸闷气短。
及时就医,不要考虑可以通过一些简单办法缓解症状,因为引起胸闷气短的疾病严重的可随时危及生命,早一步送达医院就多一份希望。
高脂血症是什么症状 较重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较重时,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导致冠心病、脑卒中(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心慌、胸闷、气短的按摩方法
中医点穴按摩解决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脏问题,点按什么穴位效果好呢?有经验的中医都认为:按至阳穴效果最明显,疗效最为独特。至阳穴为督脉经阳气隆盛之处,按摩刺激该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等特殊功效。实践证明:经常按摩和刺激至阳穴能治疗很多疾病,特别是改善肝功能和心脏功能有独特的疗效,如果是心中有事,心脏不好,出现心慌、胸闷、气短、心律不齐等症状时,一按至阳穴很快就能缓解,中医称至阳穴是宽心第一穴。
至阳穴在什么位置?至阳穴是督脉上穴位,位于后背正中心线第七胸椎之下。第“七”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比如阳气从子时开始升发,到午时达到极点。第七支“午”在这里起着兴衰转承的作用。至也就是极、最的意思,至阳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一个顶点。
如何取准至阳穴?给大家发一张背后经络穴位图,红点的位置就是至阳穴。要取准至阳穴很容易的,在我们的背两侧有两块鼓起来的骨头,叫肩胛骨。在肩胛骨的下角,就是最下面的那个点,将两个点结合起来画一条直线,与后背正中线交叉的地方就是至阳穴。
另外,如果能配合按摩内关穴。解决心慌胸闷气短效果更好。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有很好的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效果。心脏有问题的人,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内关穴在什么地方?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按揉内关穴力道要适当,不可太强,以酸胀为佳;以左手拇指螺纹面按右手内关,以右手拇指螺纹面按左手内关,交替进行。
胸闷气短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起胸闷气短,很多人表示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确胸闷气短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感受,一般可自行缓解,但是要注意很多疾病也会引起胸闷气短。那么,胸闷气短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胸闷气短?
胸闷气短是一种主观感受,在青少年和中老年身上都会出现,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胸闷气短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某些疾病的早期症状。胸闷气短出现时,一般是感到呼吸困难,心里像压着块石头一样难受,通过深呼吸可能会有所改善,但不一定每次都有效。
导致胸闷气短的原因有什么?
功能性胸闷:指的是一种生理原因引起的胸闷,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如在密闭空间产时间呆着、情绪激动、气压偏低等都有可能导致胸闷气短,但是只要到开阔的空间或者调解情绪,深呼吸就能马上恢复。
病理性胸闷:指的是一种体内某些器官病变导致的胸闷。如心脏疾病、肺部疾病、呼吸道受阻、膈肌病变、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都有可能导致胸闷气短。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怎么办?
经常出现胸闷气短的患者,一定要在治疗过程中要仔细加以辨别,区分是功能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功能性胸闷气短,则应该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彻底消除症状。
一般对于胸闷气短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肝功能、X线胸部透视、腹部B超、心电图等检查。通过以上检查项目,可以明确原因,确定是无病变还是病变导致,以利于治疗。
以上就是“胸闷气短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相关介绍,希望您有所了解,如果您出现胸闷气短一定能够要辨别原因,在进行治疗。还要注意的是定期检查身体非常有必要,如果身体有病变,通过体检都能查出来。像病理性胸闷症状本身就不太明显,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这可以避免被动接受治疗的情况出现。此外,还要注意选择专业的体检 机构才能保证体检结果的准确性!
心悸气短是什么意思
心悸心慌气短是自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俗称“心慌”、“心跳”,即心悸。中医又称之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动悸以心悸为主要特征。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
心悸心慌气短可见之于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肺心病、心功能不全、各种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之人。
辨证施治
1.心血不足
证候:常表现为心慌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2.心气虚弱
证候:常感心慌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治则:补益心气。主方: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3.阴虚火旺
证候:经常心慌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治则:滋阴降火安神。主方:黄连阿胶汤加枣仁、生地等。
4.痰火上扰
证候:常感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治则:清化热痰、安神定志。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5.气滞血瘀
证候:心慌,胸闷如窒,心胸刺痛,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宽心。主方:桃仁红花煎加减。
本文不但对心悸心慌气短是什么病做出了介绍,还为您介绍了对应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如果说您已经确诊是因为某种疾病引起的,可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疾病症状,不过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治疗,所以建议您最好是可以选择专业中医来为自己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