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诊断鉴别和检查方法
中耳炎的诊断鉴别和检查方法
一、中耳炎的鉴别诊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上以耳痛、耳内流脓、鼓膜充血或穿孔为特点。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但是也应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有以下这些。
急性外耳道炎、疖肿: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内疼痛和明显的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口和耳道内会发生肿胀,晚期可局限成疖肿,但鼓膜表面炎症轻微或正常。一般患者听力正常。
急性鼓膜炎:急性鼓膜炎患者往往并发于流行性感冒和耳部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剧烈耳痛,很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没有耳漏,听力下降不明显。检查可发现鼓膜充血形成大疱。患者一般不出现鼓膜穿孔。
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二、中耳炎的检查方法
医生会使用耳镜来检查患儿的耳朵。假如耳内有渗出物,那么可收集它们,以鉴别引发症状的微生物;还可能会让患儿服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在孩子发生中耳炎的3个月后,医生会复检孩子的听力,以确认是否恢复正常。假如孩子的听力仍然有问题,那么其病因可能就是湿耳。
(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小儿中耳炎的分型和诊断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儿童中耳炎通用检查
小儿中耳炎诊断
一、耳镜及鼓气耳镜检查
二、听力学评估
听力评估检查项目包括各个年龄段行为测听和客观听功能检查,其中客观听功能检查至少包括听觉诱发电位(骨气导阈值)和中耳声导抗(6个月以内患儿用1000 Hz探测音,大于6个月患儿用226 Hz或1000 Hz探测音)。
不同年龄患儿检查项目:①6个月以内:行为听觉反应测听+客3i【|l听功能检查;②7个月一2岁5个月:视觉强化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③2岁6个月~5岁:游戏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④5岁以上:纯音测听+客观听功能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可行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扫描或颅脑磁共振成像。
急性中耳炎
一、定义
48 h内突然发生的中耳急性炎性反应,可伴中耳积液。
二、分型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可伴中耳渗出。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的急性化脓性炎性反应。
三、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孑L后症状减轻;②耳痛;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中耳炎的诊断鉴别方法
1、鼓气耳镜检查鼓膜受损状况。中耳炎的产生具有内外夹攻的多种可能性,像鼓膜受损就是由外耳道方向进入中耳道引发中耳炎的原因之一,因为鼓膜一旦受损,一些细菌、病毒、污水等感染就会没有阻碍,长驱直入进入耳朵里。所以需要用鼓气耳镜来检查下鼓膜的受损状况,一旦发现损伤严重,或药物使其愈合,或做鼓室成形术等进行手术修补。
2、CT扫描。此检查是中耳炎治疗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检查之一,通过它可以清晰的观察出中耳内的病变情况,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3、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说明中耳已经严重发炎。
4、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可显示听力损失程度,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膀胱炎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膀胱炎:
症状多较典型,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尿频、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脓细胞,尿细菌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计数超过10万即可明确诊断。
慢性膀胱炎:
诊断方面除全身一般检查外,最重要的是查明致病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寻找引起感染持续或复发的原因。慢性非特异性膀胱炎须与其它类型膀胱炎相鉴别,如结核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化学性膀胱炎等。
怎么检查食道癌
食道癌的诊断鉴别:
诊断鉴别1: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检查食道癌的一种常见方法,采取这种方法可诊断准确,准确诊断率较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诊断鉴别2:食管CT扫描检查
CT扫描可以清楚的观察食道周围器官和食管的情况,可及时的发现病情并做相应的治疗。
诊断鉴别3:X线钡餐检查
钡餐检查也是检查食道癌的常见方法之一,早期食道癌患者通过钡餐检查能有效鉴别食道癌的发病症状,是对患者有利的检查方法之一。
食道癌的诊断检查可较好的诊断出发病部位和病情程度,对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食道癌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严重疾病,及时诊断鉴别有助于早期的治疗。
食道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要想避免食道癌的发病,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的预防,任何时候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能够避免疾病出现的,一旦出现了食道癌症状就要立即去医院治疗,食道癌患者早期治疗是可以得到治愈的,也避免了该病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伤害,错过了早期的治疗只会加重病情,突发癌变,治愈率较低。
胃炎诊断鉴别
诊断
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胃癌:慢性胃炎之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X线征与胃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关,易误诊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
应和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鉴别。
内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解析
很多晚期胃癌患者都是因为不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发现不及时,耽误了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掌握一些早期胃癌鉴别诊断的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一、隆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对于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就是判断胃部是否出现了良性息肉。当大于10mm的时候,很大的可能为恶性,若大于20mm,则大多数为恶性。癌肿细胞基底的宽度要大于其高度,则出现恶性现象的可能性较大。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很可能是恶性,或有恶变的可能。
二、凹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仔细观察凹陷癌肿细胞周围的粘膜皱襞情况,如果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时候,良性龛影非常的少见。一般情况下,良性的溃疡龛影是呈直角形、火焰状,可以以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鉴别检查。早期胃癌的特点是,向平面扩散,一般不会向纵深的部位蔓延,龛影周围粘膜皱襞会出现僵硬、中断,呈杵状。
希望通过以上对两种鉴别方法的具体介绍,各位朋友能够增加对早期胃癌疾病诊断鉴别的常识了解,生活中提高对胃癌疾病的预防意识。爱心提示,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定期到医院作身体检查的习惯,更好的防范疾病的侵袭。
渗出性中耳炎的检查
耳镜下检查鼓膜,急性期鼓膜松弛部充血,紧张部周边有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纹,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时,鼓膜色微黄或桔黄色,鼓膜活动受限,可见线形液平面或气泡。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出现“蓝鼓膜”样改变,注意要和外伤后鼓室积血相鉴别。声导抗图对渗出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本病的典型曲线,高负压型(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负压>200daPa,大多示鼓室内有积液。
根据病史及对鼓膜的仔细观察,结合声导抗测试结果,渗出性中耳炎诊断一般并不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4个月以内婴儿机械-声学传导机制与大龄儿童不同,故4月以上的儿童作声导抗时,采用标准 226Hz探测音,4月以内的儿童,则采用较高探测音频率。成人患者,纯音测听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纯音听力图多为轻度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为主。必要时作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
咽炎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症状以咽部干燥、梗塞异物感为主:
有痒、胀、灼热和疼痛感觉,空咽时或多说话症状明显,为减轻症状或欲吐出“粘痰”常以用力“吭”、“咯”清嗓动作,亦有反复吞咽或频频饮水试图消除不适。
2、检查局部表现分3种类型:
(1)咽部慢性充血伴散在性淋巴滤泡增生称单纯性咽炎。
(2)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突起,咽侧索呈条状突起,时伴悬雍垂肥厚增长者称慢性肥厚性咽炎。
(3)咽粘膜干燥,变薄,苍白发光和时附干痂者,称慢性干燥性咽炎。
3、诊断需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相关检查:
以排除咽异物感为主要症状的重要疾病,如咽喉及食管上端癌肿早期,胃酸食管返流,茎突综合征,舌扁桃体肥大和舌咽神经痛等。
4、对慢性咽炎病因调查中,真菌性咽炎不容忽视:
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应用此型咽炎有所增多。偶有淋病性咽炎亦应引起警惕。
小儿中耳炎诊断有哪些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1.中耳炎诊断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中耳炎诊断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中耳炎诊断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中耳炎的诊断误区
很多时候中耳炎很容易有诊断的错误。这种疾病很容易跟其他疾病相混淆,而且患者很容易走进诊断治疗的误区。所以对于这些误区的认识,患者一定要清楚了解,下面我们看下中耳炎的诊断误区有哪些?
中耳炎的诊断误区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一、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低、危害小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不亚于化脓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不明显,常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显而易见的化脓性中耳炎相比,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容易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危害更大。隐匿性胆脂瘤型中耳炎还会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二、只要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耳道出水、流脓,原因很多。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专家建议:到正规医院诊断,正确治疗!
治疗中耳炎的误区三、中耳炎手术可以完全恢复听力并消除耳鸣中耳炎病程多较漫长,长期的炎性刺激会影响内耳系统,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及耳鸣。中耳炎鼓室成形手术虽可完全清除病灶和重建听骨,但仅能部分或大部分恢复因听骨损害、鼓膜穿孔引起的听力下降,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害无效,也不能直接减轻耳鸣症状。不过,病灶的清除对耳鸣的间接恢复还是有帮助的。
中耳炎不是什么小病,患者一定要做好中耳炎的诊断,避免中耳炎诊断的误区,另外如果想要彻底治愈中耳炎,就要有耐心,因为中耳炎治疗是需要漫长过程的,最后希望广大中耳炎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早日康复。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鉴别
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1、传导性耳聋须与鼓室硬化、听骨链中断等鉴别。
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听骨链中断外,头部外伤也可引起。如鼓膜完整,听骨链中断者声导抗图呈超限型(AD型),纯音测听骨气导差大于40dB。鼓室硬化是中耳黏膜在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下,鼓膜及鼓室黏膜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局部钙质沉着乃至骨化,听骨链固定等。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中耳炎均可导致本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听功能检查示传导性聋,听阈可提高35~65dB。鼓膜大多有穿孔,残余鼓膜增厚、内陷。局部有大小不等的钙斑;鼓室内壁有时可见粉红色或灰白色高低不平的硬化灶。少数鼓膜完整。紧张部可见萎缩性瘢痕、钙斑、鼓膜混浊、增厚。
2、蓝鼓膜者须与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相鉴别。
胆固醇肉芽肿亦称特发性血鼓室,病因不明,可为分泌性中耳炎晚期并发症。本病鼓室内有棕褐色液体聚积,鼓室及乳突腔内有暗红色或棕褐色肉芽,内有含铁血黄素与胆固醇结晶溶解后形成的裂隙,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鼓膜呈蓝色或蓝黑色。乳突X线拍片示气房模糊,颞骨cT片见鼓室及乳突内有软组织影,少数有骨质破坏。鼓室体瘤或颈静脉体瘤为血管性肿瘤,可突入鼓室。病人有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瘤体巨大者有明显骨质破坏,颞骨CT扫描有助于诊断。
3、鼓室积液须与脑脊液耳漏、外淋巴漏鉴别。
颞骨骨折并脑脊液漏而鼓膜完整者,脑脊液聚集于鼓室内,可产生类似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根据头部外伤史,鼓室液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颞骨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可资鉴别。外淋巴瘘不多见。多继发于镫骨手术后,或有气压损伤史。瘘管好发于蜗窗及前庭窗,耳聋为感音性或混合性。
4、需排除鼻咽部肿瘤。
对成人的分泌性中耳炎应注意有无鼻咽部肿瘤,特别注意有无鼻咽癌的可能.仔细的鼻咽部检查及血清中EBV—VCA—IgA抗体测定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必要时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和鼻咽部活检。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听力检查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一般并无困难。
关节炎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检查、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由于关节炎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治疗原则各异,因此对关节炎进行鉴别非常重要。
1.类风湿关节炎:该病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以双手小关节(手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多见,并表现为双侧受累。患者同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脏器受累。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为其特异性抗体。绝大多数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活动度无绝对的相关性。
2.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和肥胖密切相关。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简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各关节均可受累。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为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临床可见患者远端指间关节出现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现晨僵,但时间小于半小时。该类患者血中类风湿因子常为阴性。
3.痛风性关节炎:该病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出减少有关。过多的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关节炎。其发病非常急,常由饮食过量或应激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大脚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也很迅速,不治疗或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至两周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再次复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可以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而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
4.强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发,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现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
5.银屑病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银屑病关节炎关节病关节受累部分特点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但双手小关节受累时多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但骶髂关节和脊柱受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少见。部分患者可能在关节炎出现时尚未出现皮肤病变,此类患者容易误诊。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阴性。
6.反应性关节炎: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关节(尤其是下肢)非对称性受累。骶髂关节及脊椎也可累及。关节外可表现为眼炎、尿道炎、龟头炎,8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7.肠病性关节炎:溃疡性结疡炎患者可合并关节炎。关节症状轻微,并常有其他肠外表现包括眼炎、皮疹等。
8.感染性关节炎: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发病机制包括直接细菌感染所致和感染过程中细菌释放毒素或代谢产物致病包括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等。直接细菌感染所致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并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下肢负重关节不对称受累。大关节受累多见,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关节腔穿刺液常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结核杆菌感染的关节炎好发于青年,有其他部位结核的证据包括肺或淋巴结结核。可有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细菌代谢产物或毒素所致的关节炎1-2周可以自愈,关节症状呈游走性。
9.创伤性关节炎:与关节创伤有关。
10.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关节: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及肿瘤等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常常出现关节炎的表现。该类关节炎多为非侵蚀性关节炎,在原发疾病控制后部分关节炎可缓解。多不遗留关节功能障碍。
肠炎诊断鉴别、诊断
肠炎诊断鉴别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中耳炎疾病的诊断鉴别
1、耳流脓。中耳炎恶化为胆石瘤中耳炎时,会长期流脓不愈,呈豆渣样或鳞屑样物,并有恶臭味。
2、听力下降。中耳脱落的上皮堆积像的胆石瘤会压迫中耳传音结构的破坏,引起传导性聋。中耳传音结构是指将声音传导至内耳的精细结构,包括鼓膜、听骨链、圆窗和卵圆窗。这些结构中如果有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异常,就会影响声音传导的效能,引起听力下降。
如果胆石瘤长期治疗不彻底,细菌毒素和代谢产物就会进入内耳,破坏到内耳的结构,造成传导性聋,到晚期会全聋。
其他:可因胆石瘤对周围结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引起不同的并发症,如耳鸣,眩晕,面瘫,耳后脓肿和瘘管,化脓性脑膜炎和脑脓肿,乙状窦血栓形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