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偏高是为什么
新生儿血小板偏高是为什么
血小板偏高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小,这些小红细胞在仪器计数时被当作了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另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好了以后还可以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低和淋巴细胞高是小孩的统一的表现,大人这个样子不正常,但小孩这个样子是正常的。
人体内的正常范围(100-300)*10的9次方/升。它的生理功能是止血、凝血、修补破损的血管、防止血液外流。 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
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阿斯匹林长期应用。 建议去大医院做个彻底的检查~免的误事~
新生儿体质太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入侵,幼儿感染疾病是很正常的,如果幼儿一旦出现什么特别不正常的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带新生儿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即使是没什么毛病,也要带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排除隐患。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的增高一般有两种情况,原发性增高和反应性增高。原发性增高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反应性增高主要多见于急性感染、溶血等情况。要确定具体原因,应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查明情况尽快治疗。
血小板计数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主要有原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两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的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而伴有质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或血栓的形成。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是由于其他病症所引发的血小板增多的症状,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小儿血小板正常值是什么样
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即没有染色体。
作用功能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小,直经为2~4微米,呈双凸圆盘状,易受机械、化学刺激,此时便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电镜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在出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儿童血小板的参考范围是100-300,,新生儿血小板偏低,3个月后达成人水平。
血小板对身体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人体内所有元素都有一个正常值,这是让我们的身体处于正常的平衡所持有的数值,一旦这个数值不在正常水平内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多加注意了。最好是能去医院检查。
幼儿血小板低怎么回事
1.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
2.炎症、服用磺胺药、血液病及先天性遗传缺陷等:但多数原因不明。
3.血小板数量异常:往往也伴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都是典型的血小板功能低下的疾病,但在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肿瘤及外科手术中,血小板功能增高,是血栓产生的重要原因。了解体内血小板是否异常的最简单手段就是作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并根据血小板计数结果,初步判断其功能情况。进一步检查血小板的功能。对于血小板低的症状来说吧,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比如卷柏紫癜方。治疗的相对彻底,没有什么副作用。
以上就是 幼儿血小板低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血小板有个正常值,孩子也会遇到血小板偏低的情况,往往血小板偏低对人体都有一定伤害,尤其是婴儿,婴儿的免疫力本来就不如成人,生的病越多,孩子的抵抗力也会越低,对于治疗血小板,家长们可以用食疗试试。
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是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原发性血小板增高主要是由于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较多,血液中血小板的量会大大增加,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1岁宝宝血小板偏高怎么治
血小板正常值为 100到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一般来讲,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目的是让婴儿自身的血小板减少或者向正常值靠拢,因此,服用药物是很多血小板增高症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骨髓抑制性药物是最常使用的血小板增高症诊治方法,但由于婴儿自身免疫力不高,因此婴儿不宜食用过多药物。
血小板分离术是治疗婴儿血小板增高症治疗十分常见的手术方式,血小板分离术能够逊色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对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症状有所减缓,不过其最佳效果适用于一些类似于胃肠道出血及分娩等一些选择性手术前进行。干扰素是目前医疗行业最新兴起的治疗血小板增高症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可以成功的抑制血小板生存期限,从而降低血小板的数量,除此之外,消炎止痛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也对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儿童血小板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你先注意观察,过阵子再检查依次,如果还是高那就要找出怎么因起的。人在某种炎性因素作用下的炎性反应可导致血小板的升高,而其他值均正常.
人正常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L,略高于正常值的人,如果其他值正常及没有症状,一般不会有问题.只是血小板参与凝血,于是值较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宝宝血小板偏高347,为轻度增多,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其实有多身体上面的炎症也是可以很容易引起我们儿童血小板高的,因为儿童本身身体就比较弱,抵御疾病的能力相对于大人差一点,那么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治疗,定期带孩子去医院体检,才可以保障孩子身体的健康哦。
什么是血小板低
人体血液当中的血小板,一般来说,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至30万个血小板,它们的寿命平均是八到十二天。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值下限的就是血小板减少,比较低。
血小板低的原因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①先天性:包括非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②获得性:非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流感、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感染(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弓形虫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等均可引起;免疫性疾病,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减少
①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如桡骨缺血伴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素缺乏症、骨髓浸润性疾病(先天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新生儿风疹等。
②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肿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髓硬化症、物理作用(如放射线)、化学因素(如药物)、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菌感染、营养缺乏、饮酒及溶血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或阻留在脾内过多
肝硬化、血吸虫病、脾淋巴瘤、海绵窦状血管瘤、骨髓纤维化等所致的脾大,导致脾脏内血小板滞留过多引起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婴儿血小板偏高的治疗方法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变态的骨髓异常,引起了血小板过多,本身与免疫系统的基因缺陷有关的,目前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临床以控制症状为主,生存时间在十年左右的,北京中科血康血液血液病研究院专业研究以中医药治疗此病取得成功,成功发明的中医药DBT免疫平衡修复疗法运用于临床,在北京华军中医院血液病专科的诊疗中得以证实。
中医的治疗原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节免疫平衡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药物,如气滞者可加理气药,肝郁者如流肝解郁药,寒凝者加温阳药,阴虚者加滋补肝肾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应用中医药DBT免疫平衡修复疗法治疗血小板增多症,重用破血逐瘀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认为水蛭、蜇虫是关键药,其剂量按普通的活血药的常规剂量使用,未见有任何副作用。
对脾切除引起的血小板增多症疗效难以持久,需连续服药。根据中医的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的理论,在破血逐瘀药中,适当配伍桂枝、仙茅、向苁蓉、补骨脂等温补之品,可以增强疗效。另外,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血小板增多症,不要为出血现象所迷惑,这种出血多为瘀血阻络,新血不得归经所致。故仍可放胆应用破血逐瘀之品,若配伍紫草、茜草、花蕊石、蒲黄等活血止血之药,效果更佳。
上述关于婴儿血小板偏高的治疗方法的分析,希望帮到患者,可以采用中医的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疾病,中医对于幼儿的伤害相对较小,其治疗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用药。
新生儿血小板偏高是为什么
1,血小板正常值为 100~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宝宝血红蛋白低,这是贫血的表现,建议明确一下贫血的原因与类型,如为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则血小板轻度升高多与缺铁性贫血,引起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有关,只要治疗与纠正了贫血,血小板也会恢复正常。另外,看有无急慢性炎症或感染存在,这也是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
2,血小板数超过400称为血小板增加多。 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继发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肿瘤患,但多在500以下
血小板高应排除下列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血小板清除术;放射性P32口服或静注;化疗。 继发性(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出血,组织炎症与坏死,恶性肿瘤,缺铁,脾切除术后,川琦病等。
川琦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除化验血小板增高以外尚有:发热5天以上;双侧结膜充血;草梅舌,口唇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大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阿斯匹林长期应用。
新生儿血常规的平衡方法
新生儿血常规检查的主要特点就是:白细胞高,红细胞高。不过刚出生2-7天的新生儿平均正常值跟其他人群都不同,我们来看新生儿血常规的正常值:红细胞RBC5.7~6.4×1012/L,血红蛋白测定180~195g/L,白细胞WBC 20×109/L,中性粒细胞0.65N%,淋巴细胞0.20L% ,血小板150-250×109/L。
而出生两周之后的额新生儿血常规又有了变化:红细胞RBC5.2~5.7×1012/L,血红蛋白测定163~180g/L,白细胞WBC 15×109/L,中性粒细胞0.40N%,淋巴细胞0.40L% ,血小板150-250×109/L。
血小板偏高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容积内血小板的数量,这个值反应的是血小板能否正常发挥功能,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血小板过少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而且出血之后都伴有止血困难,这样的患者在手术时风险极高。
宝宝血小板数目偏高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宝宝血小板偏高,多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等,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经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会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
血小板偏高还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引起的红细胞体积小,这些小红细胞在仪器计数时被当作了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另一方面是缺铁性贫血可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等贫血好了以后还可以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低和淋巴细胞高是小孩的统一的表现,大人这个样子不正常,但小孩这个样子是正常的。
另外,看有无急慢性炎症或感染存在,这也是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除此之外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小儿缺铁性贫血多数发病的原因是饮食不当,故必须改善饮食,合理喂养。有些轻症病人仅凭改善饮食即可治愈。在改善饮食时,首先应根据小儿的年龄给以合适的食物。
由于患儿消化能力较差,改善饮食更换和添加辅食必须小心。一般在药物治疗开始数天后,临床症状好转地,逐渐添加辅食。
等到孩子长大到一定阶段以后一定要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就会因为孩子缺铁而引起贫血。正常情况下,等到孩子满一周岁以后就可以适当吃一些蛋类、菜泥等食物。如果孩子有偏食的情况,那么则需要及时帮孩子改正这类情况。
小儿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1、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的正常人一般一天有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略高,春天较低冬天略高,高原地区较高月经后增高,运动后增高。病理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
2、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
3、必要的话可以做个骨穿检查,看看骨髓造血有没有问题。这种病的根本病因是人体免疫机制缺陷,免疫系统失衡紊乱导致的发病。
4、西医用药一般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病情的作用,但达不到治本,而且毒副作用很大,长期使用激素等药物也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5、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中草药调理可以达到治本的,但中医全国各地都有,只是每个中医专家的治疗方案不同,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也是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很重要的。
血小板偏高的问题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孩子还处于生长身体的阶段,一旦发现出现了问题,就是应该治疗,否则以后的问题会加重,严重的危及到生命。所以在小编分析了原因之后,家长一定要注意,要控制好血小板的数量,预防以后的疾病出现。
小孩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1、血小板的定义
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100~300)×10^9个/L,直径为2-3微米。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没有细胞核结构,即没有染色体。
2、小孩子血小板增多的原因
继发于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或溶血、恶性肿瘤、骨髓纤维化等,亦可继发于缺铁性贫血、各种炎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核、肝硬化、慢性肺脓肿、骨髓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病等。
外科切除脾脏或功能性脾缺失的患者, 血小板计数可增多。因而对于这类脾缺失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计数增多属正常。
3、引起血小板增多的药物
某些药物亦可引起血小板增多,如长春碱类及抗真菌药miconazole等。注入肾上腺素可以在保持血小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机体内血小板从脾脏动员入血而产生短暂的血小板升高。免疫抑制药如氨甲蝶呤所致血小板减少停药后,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血小板减少治疗纠正后,约于10~17天内血小板数上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强的松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血小板增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