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肌酐的比值意义
尿肌酐的比值意义
临床上常有人将尿浓缩和尿稀释混为一谈,有的将Mosenthal试验直接说成是尿浓缩试验,也有作者仅做了尿浓缩试验,但是其结论却包含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所以有必要区分肾脏的浓缩功能与稀释功能,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在区分这两者在临床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尿崩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和Fanconi综合征主要是肾脏的浓缩功能障碍而出现多尿,而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明显水钠潴留的患者主要是肾脏的稀释功能障碍而出现少尿。
本研究通过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只需要测定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就可以了解肾脏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功能,方便快捷,且检测项目少,受到的影响因素就相对减少,比较准确。与上面的方法相比,尿肌酐与血肌酐比值检测具有省时、方便、准确、经济的优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便快捷的途径。
尿肌酐偏低,可以采用中医进行调节。由于尿肌酐降低是因为患者肾脏内发生了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肾脏固有细胞损坏,破坏了肾脏固有细胞的组织结构,损伤了肾功能。由于固有细胞受到损伤,固有细胞本来具有的排毒功能受到了破坏,体内大量的代谢毒素不能有效的排除出体外而在体内大量聚集,所以才会导致尿肌酐下降。所以要调节尿肌酐偏低这种状况,首先要阻断肾脏纤维化,修复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组织结构,恢复其排毒功能。但是这个修复过程比较漫长,要想让反映肾脏排毒功能的血肌酐下降,就必须在修复好受损的残存固有细胞之后才能实现,所以使尿肌酐升至正常值是中医全息疗法治疗肾脏病的远期效果。
治疗后血肌酐及24小时尿肌酐排泄率变化
肾病怎么检查
1. 尿素氮 (BUN)
正常参考值:1.75—8.05mmol/L
临床意义:尿素氮产生过多,即肾前性氮质血症。糖尿病性酸中毒、高热、饥饿、某些癌症及脓毒血症等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或胃肠出血后消化蛋白质的重吸收使血浆尿素浓度增加。尿素排泄障碍,急性肠炎,烧伤、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引起肾供血不足时;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实质损伤时;尿路结石、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增生等造成排尿受阻时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升高。重症肝脏疾病,尿素产生量下降时,血浆尿素浓度降低。
注意事项:标本溶血对测定有干扰,血清升高使血清BUN测定偏高。
2. 肌酐 (CR)
正常参考值:44—115μmol/L (苦味酸法)
临床意义: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清肌酐浓度与肌肉量成比例,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时,血清肌酐浓度升高;相反,肌肉萎缩性疾病时血清肌酐浓度可降低。透析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测定可用于选择透析指标,判断透析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黄疸标本对测定肌酐有影响。
3. 尿酸 (Ua)
正常参考值:142—416μmol/L
临床意义:尿酸增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尿酸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肌酐的正常值是多少?临床意义是什么
血肌酐正常值
男性:53-106μmoI/L
女性:44-97μmoI/L
尿肌酐正常值
男性:1.0-2.0g/24小时尿
女性:0.8-1.8/24小时尿
血肌酐的临床意义
检验肾小球滤过功能
血清肌酐升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因为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可根据其浓度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期。
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
器质性肾衰竭肌酐值常超过200μmoI/L,而肾前性少尿,如心力衰竭、脱水等导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从而导致肌酐浓度上升,大多不超过200μmoI/L。
尿素与肌酐同测更具意义
如两者同时升高,说明肾有严重损害。在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方面,血肌酐比尿素灵敏度低,但血肌酐受饮食、运动、激素、蛋白质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诊断特异性比尿素好。
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通常尿肌酐作为间接反映一定要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肌酸含量,尿肌酐测试广泛应用与运动员科学训练和科学选材上。
肾功能正常值
那么,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值是多少?
1、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2、血肌酐(S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3 、血尿素
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4、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5、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6、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
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9、尿素清除率
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 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 成人 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
肾功能检查项目
1、 血尿素氮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正常成人空腹时血尿素氮为3.2-7.1mmol/L(9-20mg/d1)。而患有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尿素氮都是增高。
2、 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女70.7~106.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3、 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l/L、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当血尿酸超过390μmol/L,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超过420μmol/L升时,高尿酸血症已十分明确,
4、尿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儿童44~352μmol•kg-1/d;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当血肌酐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尿肌酐偏低,肾脏也会发生病变。
5、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
6、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SPI0.1~0.2表示选择性一般、SPI>0.2表示选择性差。
临床意义:当尿中排出大分子IgG的量少时,表示选择性好。相反,表示选择性差。
7、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临床意义: 增高时肾小管损害。
8、尿素清除率
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临床意义:尿素清除率增加可体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降低,体现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
9、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参考值:正常情况下成人血浆0.80~1.20ml•s-1/m2,尿液男0.45~1.32ml•s-1/m2、女0.85~1.29ml•s-1/m2,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临床意义: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0.5~0.6ml•s-l/m2(52~63ml/min/1.73 m2)时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同样,慢性肾炎肾病型者,由于肾小管基膜通透性增加,更多的内生肌酐从肾小管排出,其测得值也相应增高。
10、尿素氮/肌酐比值
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临床意义:增高会肾小球病变,降低则急性肾小管坏死。
11、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
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30min0.13~0.24(0.17)、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120min总量0.63~0.84(0.70)。
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损害0.50(50%)时,开始表现有PSP排泄率的下降。
肌酐偏低的原因
1、肌酐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肌酐偏低可能与贫血、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白血病、尿崩症等疾病有关。如肌酐测定值比肌酐正常值稍偏低,可再复查一次。
如尿素氮与肌酐值升高,且尿素氮/肌酐比值偏低,这是肌酐低的原因就是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的可能。
肌酐低的原因有很多,尿素氮的数值容易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无法单纯反应肾脏功能,在明确血肌酐低是怎么回事后,我们也就明确知道了,肌酐的数值在没有肌肉疾病时,则比较单纯,可与肾脏功能同步升降。
当血肌酐高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的一些有害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先是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发生表型转化,形成病理变化,刺激肾脏内成纤维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
2、肌酐是什么
肌酐其实是分为血清肌酐和尿肌酐。肾功能检查中的“肌酐”说的就是血肌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科主任医师冯婥表示,血肌酐是反映肾小球功能的可靠指标,因而是健康体检中了解肾功能的检测基本项目之一,但并不是早期诊断指标。
肾功能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功能。人体血肌酐的生成可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肌酐是人所进食的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成人体内所含肌酐98%都存在于肌肉内。
而在肉类食物摄入量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时,血肌酐的含量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血中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
肾功能检查项目都包括哪些
血内生肌酐清除率 血尿素氮血尿素 血肌酐 血尿酸尿肌酐 尿蛋白 菊粉清除率 选择性蛋白尿指数 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尿素清除率尿 素氮/肌酐比值 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 浓缩试验稀释试验对氨马尿酸清除率等...
肾功能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3 .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 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7.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PI)参考值:正常情况:SPI<0.1表示选择性好 spi="">0.2表示选择性差。
8.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参考值:正常情况:23~62μl/min
9.尿素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标准清除值 0.7~1.1ml?s-1/1.73 m2 (0.39~0.63ml?s-1/m2) 最大清除值 1.0~1.6ml?s-1/1.73 m2 (0.58~0.91ml?s-1/m2)。
10.血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正常情况:血浆 一般情况下成人 0.80~1.20ml?s-1/m2 尿液 成人 男0.45~1.32ml?s-1/m2 女0.85~1.29ml?s-1/m2 50岁以上,每年下降0.006ml?s-1/m2。
11.尿素氮/肌酐比值(BUN)参考值:正常情况:12:1~20:1
12.酚红(酚磺太)排泄试验(PSP)
参考值:正常情况:15min0.25~0.51(0.53) 30min0.13~0.24(0.17) 60min0.09~0.17(0.12)120min0.03~0.10(0.06) 120min总量0.63~0.84(0.70)。
有些肾功能损害可以出现在症状之先,肾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病,并且可了解肾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还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但是,肾脏病时不一定有肾功能损害,因为肾脏的储备能力很大。有些肾功能异常在肾脏损害明显时才出现。
胎盘老化的表现 怎么判断胎盘老化
需要到医院做产检,才能判断胎盘老化,除了做B超检查看胎盘钙化点,还要看羊水多少,彩超看脐动脉血流速度是否正常,胎心监测,尿检查雌三醇和肌酐比值,查阴道壁上脱落细胞等等,都能反应胎盘状况,必须综合考量后确诊。
肌酐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通常尿肌酐作为间接反映一定要肌肉的发达程度和肌酸含量,尿肌酐测试广泛应用与运动员科学训练和科学选材上。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测定是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的一种新的可靠方法,正常范围是小于0.10~0.20,临床上最常采用的24h尿蛋白测定法,具较高的准确性(正常值小于0.15g/24h),但因尿样收集过程时间长,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尤其在低龄患儿中收集24小时尿样很困难。所以,即时测定尿蛋白/肌酐比值,来预测24h尿蛋白量就方便得多。
1、尿微量白蛋白MALB:[参考值]为0—30mg/24h,正常人的24小时尿量在2000ml左右,要根据您的尿量。所以,您的微量白蛋白可以换算为:
2、尿肌酐Cr:[参考值]—1 小时尿,相当于: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1dL(分升)=(升)=100ml(毫升)您的尿Cr值为227mg/dl,偏高。
3、尿肌酐高的可能是:糖尿病、感染、感冒、甲状腺功能减低、休息不好。熬夜、进食蛋白过多、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建议:进一步检查,查血液。在生活中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
4、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上文中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是怎么回事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是很正常的,但是数值偏高就要抓紧想办法来控制住了,肌酐检测也是如此,都是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
尿肌酐偏低的原因
肌酐的监测分为血肌酐和尿肌酐,主要取决于您的类型,但是血肌酐一般不会降低,只有升高后才存在一定的临床意义,您这应该是尿肌酐,尿肌酐偏低常见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由于尿肌酐的偏低可见于多种的原因,建议您进一步的检查,如血肌酐、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等等,同时结合您的整体情况,明确诊断,早期诊治。
血肌酐与尿肌酐的区别
肾内科门诊常用的检查抽血表现为血肌酐,尿检为尿肌酐。
血肌酐意义比较大。参考范围为小于110umol/l左右是正常的。而尿肌酐意义不大,一般没有正常范围。临床上测定尿肌酐一般是和尿蛋白一起检查,我们测尿蛋白/肌酐比是有临床意义的。
肌酐分为两类,血清肌酐和尿肌酐。正常人的血清肌酐在53—140μmoI/L。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过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出的肌酐。 【参考值】8.4—1 3.25mmol/24小时尿或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
什么是血肌酐?
临床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那么血肌酐是怎么一回事呢?内生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肌酐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j、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血浆肌酐的正常上限值为100微摩尔/升左右。
什么是尿肌酐?
尿肌酐检查可测定血液经肾滤过排出的肌酐含量。单独测定尿肌酐浓度对于评价肾功能很少有帮助,但与血肌酐一起测定,可作为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指标。其增高可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尿肌酐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血肌酐能较准确的反应肾实质受损的情况,并非敏感指标。因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人1/3时,血肌酐才明显上升。意思就是说,因为人体肾脏代谢能力强,当肾脏损伤较轻时一般人不适感觉不明显,所以很多人当真正出现恶心、呕吐、头晕时,其实肾脏已经损伤严重,此时血肌酐也开始明显上升。
血肌酐超过707umol/L为尿毒症,此时血肌酐积蓄在人体内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夜间不能平躺的症状,此时最明智的选择及时适当的采取透析,将体内毒素排出体外,然后在及时的选择适当的肾脏治疗方法,修复受损的肾脏功能,最终拉长透析间隔。
血肌酐正常值是人为的界定值,血肌酐偏高、血肌酐上升有一种可能是肾功能损伤,肾脏出现了问题,但是单纯的血肌酐偏高还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等。所以当血肌酐上升时,一定要相关性的做其他关于肾脏方面的检查,以免误诊或者是延误病情。血肌酐降低一般常见于妊娠、肌肉萎缩性病变及肝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