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营养不良的瘦人都容易患上脂肪肝
长期营养不良的瘦人都容易患上脂肪肝
“很多身材较瘦的人不敢相信被检查出有脂肪肝,有的还认为是不是误诊了。其实,一般瘦人大多喜好素食,使营养摄入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范建高说。
其实道理很简单,营养过剩属于原材料太多,而营养不良属于加工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够,同样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就会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引起脂肪肝。如有人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形成脂肪肝。所以肥胖的人可以引起脂肪肝,减肥之后的人、长期营养不良的瘦人都容易患上脂肪肝。
范建高说,对于一些查出有脂肪肝的胖人来说,存在着减肥速度过快的误区。有些人采取“饥饿疗法”,使体重在短期内迅速下降,这是非常有害的,因为减肥实际上也是一个脂肪运动的过程,脂肪运动过快过猛,超过了机体的代谢能力,脂肪就会“跑”到肝脏。快速减肥会使脂肪酸大量释放,沉积在肝脏、心脏等脏器,加重肝脏炎症,可能使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严重时诱发肝纤维化,并损害其他重要脏器,渐进性减肥是最有效的。
“脂肪异位”堆成脂肪肝
对于内脏油脂的堆积过程,医学界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范建高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油脂主要是堆积在脂肪组织中的。但是,超过脂肪组织吸收的限度,就会发生一种叫作‘脂肪异位’的现象,导致内脏脂肪堆积。”
“脂肪异位”造成的内脏器官油脂堆积,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很多的危害。“脂肪异位的发生,会导致脂肪毒性,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以及葡萄糖毒性。另外,内脏油脂过多会损伤内脏的功能。”范建高说。
黄炜燊也认为,脂肪沉积一方面会造成就地功能损害,比如脂肪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在胰腺堆积会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另一方面,脂肪可能会移位,造成系统性损害,比如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脾肿大等疾病。
“收支平衡”防治脂肪肝
专家认为,科学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收支平衡”,是日常生活中避免内脏油脂堆积的最基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摄入量与消耗量保持平衡。如果没有完全消化掉,就需要额外的运动和锻炼。人体多余的热量,只能转化为脂肪的形式。”范建高建议道。
他说:“从医学角度,减少和抑制内脏脂肪堆积,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减少脂肪从脂肪组织向非脂肪组织移位和分流。要认真对待肥胖问题,要减肥。第二,帮助细胞代谢。因为如果过多的脂肪从细胞内向细胞外分流,对人体的损害更大。第三,必须减少有毒的脂肪酸。脂肪内基本物质脂肪酸,分为无毒脂肪酸和有毒脂肪酸。要做到减少有毒的脂肪酸,就必须保持人体内饱和脂肪酸和非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协调。饱和脂肪酸来自于动物,非饱和脂肪酸来自于植物。因此,多吃水果和蔬菜有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最可能堆积脂肪的肝脏,范建高提出了防治建议,通过饮食途径额外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等,有助于防止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也会饿出来
大家都知道,肥胖的人更容易得脂肪肝。的确,脂肪肝患者中70%以上存在超重或肥胖。但是,脂肪肝患者的队伍中也不乏瘦人。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由于酒精干扰了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消瘦,而长期营养不良,致使蛋白质缺乏、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无法转运,会进一步加重脂肪肝,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一些过度节食、只吃素食、不按时进餐等经常饥饿者或过快减重者,由于脂肪摄入过少,体脂分解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也会得脂肪肝。所以,脂肪肝与胖瘦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机体内代谢紊乱的结果。
只吃素食的人除了因上述原因导致脂肪肝加重之外,其蛋白质摄入不足,也会因脂蛋白合成减少、脂肪转运障碍而加重脂肪肝。因此,想通过素食达到消除脂肪肝的目的是行不通的,只有能量适宜、搭配合理的膳食才能有助于治疗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吃水果也应该有所选择。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这些都能够促进脂质代谢。但有些水果糖含量较高。当人进食过多水果时,也就摄入了过多的糖类,这一方面会扰乱糖代谢,对血糖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过多的糖在体内可以转换为脂肪,也会加重脂肪肝。
脂肪肝并不是胖人的专利
脂肪肝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蔓延,脂肪肝(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现代疾病排名中“数一数二”的常见肝病。在上海一般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大约达到30%左右,白领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已高达50%。
脂肪肝本身并不传染,且发展缓慢,早期也无明显症状,但被称为“无声杀手”的脂肪肝危害性还是很大的,如果不早期干预,脂肪肝可能变成脂肪性肝炎,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纤维化,25%的患者经过20到40年还会发展成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发展至肝癌、肝衰竭而危及生命。其中因为过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大约占到脂肪肝的6%至7%。70%至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且发展至肝硬化的比例大大上升。
“没什么大不了”严重影响健康
目前绝大多数患者仍将脂肪肝视为“亚健康”状态,抱着“没什么大不了”态度,甚至置之不理。但事实是脂肪肝是代谢综合症中一个分支,除了脂肪代谢紊乱,还可影响糖代谢、嘌呤代谢的紊乱,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脂肪肝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危害除直接对肝脏的损害;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人体免疫功能等。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日常的头晕、气短、精力不支、体力下降、乏力、性功能减低、胸闷、肝区痛、记忆力下降、烦躁不安、常发无明火等症状,影响家庭生活及幸福指数。许多患者大腹便便也有损整体形象。
添加剂也会导致脂肪肝发生
现在已知脂肪肝的诱发因素主要有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使肝脏脂肪合成过多、血脂增高;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70%至95%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肥胖,缺乏运动,使肝内脂肪输入过多。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本身的损害,脂肪肝也较正常人群比例更高,丙型病毒性肝炎本身可以合并脂肪变性,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脂肪肝大于50%。
此外,某些药物和食物添加剂、防腐剂都可以导致脂肪肝的发生,一些果冻、方便面、香肠和罐头食品中含有对人体不利的食品色素与防腐剂等,其中含有大量的苯甲酸、苯甲酸钠,经常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诱发脂肪肝的发生。
瘦人也会患上脂肪肝
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尽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同样也可以患上脂肪肝。有些瘦人由于长期饥饿、节食或肠道病便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供应低下,或者吸收不良都能引起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用,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最终导致肝内脂肪积蓄,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临床证实,许多瘦人的脂肪代谢都不正常。
全素、少油并不能不患脂肪肝
很多人认为全吃素就不会得脂肪肝,其实是非常不合理。其一,会因摄入蛋白质不足而影响身体健康;其二、脂肪代谢过程必须有胆固醇的参与,完全吃素不利于脂肪代谢。认为只要少食油腻就不会患脂肪肝同样是误区。
肝脏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脂类的合成、运转、利用。不仅动脂肪和植物油能转化为三酰甘油,而且蛋白质和淀粉在肝脏内通过生化反应,同样也可以转化为脂肪,尤其是这些营养物质过剩,超过代谢需要,就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形成脂肪肝。同时喝酒也是引发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长期饮酒者即使只吃素食也很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
健康饮食不主张全素。结构合理最重要。常见的单纯性脂肪肝常常以肥胖为根基,长期过食肥甘厚味是病之本,缺乏运动则是由头。
脂肪肝病人的饮食要偏清淡,但不是要吃全素,必须适量吃一些荤菜,可以选择低脂低油的,最重要的是饮食结构一定要合理。酒精性脂肪肝则与酗酒相关致使肝失疏泄,戒酒则是主要的。
防治脂肪肝应注意12大误区
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做B超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目前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大约为10%~15%。尤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程一般比较长。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约20~30年后,将有2%~5%的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
脂肪肝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等都与其密切相关,嗜酒、高脂饮食、滥用药物等则是相关的危险因素。防治脂肪肝,应注意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1:脂肪肝是亚健康状态,不是病。脂肪肝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应该重视。这是因为:其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现已明确为隐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变,并为肝功能衰竭的少见原因;其二,即使是单纯性脂肪肝,肝脏也要比正常肝脏脆弱,较易受到药物、工业毒物、酒精、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伤害,从而导致其他类型肝病发生率增高;其三,对于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现可能提示“恶性肥胖”,这种人很容易发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发生冠心病、脑中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误区2:只有血脂高的人才患脂肪肝。有些人在被诊断患有脂肪肝后,发现血脂不高,就以为是诊断有误。血脂高的人的确易患脂肪肝,但如果病人的脂肪肝与用药不当、酗酒、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其血脂就不一定高。
误区3: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似乎只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不会患上脂肪肝,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尽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同样可以患上脂肪肝。由于长期饥饿、节食或肠道病变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蛋白质供应低下或者吸收不良,都能引起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分解和动用,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最终导致肝内脂肪积蓄,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误区4:脂肪肝病人应吃素食。许多人认为,既然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可诱发脂肪肝,那么,脂肪肝病人就应该吃素食。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长期吃素,其体内就会缺乏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从而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因此,即使病人的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也不能靠“一点荤腥都不沾”这种因噎废食的方法来治疗。实践证明,祛除病因,注意饮食平衡,加强体育锻炼,必要时服用药物才是治疗脂肪肝的关键。
误区5:治疗脂肪肝减肥就可以了。用减肥的方法治疗脂肪肝,对合并有肥胖症的脂肪肝患者是有好处的。但如果病人的体质瘦弱,则无“肥”可减。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减肥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短时间内使体重骤减,反而可能诱发肝细胞坏死等严重病症。
误区6:脂肪肝根本不可能治愈。事实上,单纯性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如能及时去除病因和控制原发疾病,肝内脂肪沉积在数月内就可完全消退。例如:酒精性脂肪肝戒酒绝对有效;多数药物和工业毒物性脂肪肝,在及时停药或脱离有毒工作环境后亦可康复;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在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后即可好转;而肥胖性脂肪肝如能有效控制体重和减少腰围,则肝内脂肪沉积亦可很快消退。但是如果单纯性脂肪肝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则病变完全康复常需半年乃至数年以上时间,少数患者即使去除病因仍可进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
误区7:治疗脂肪肝主要依靠保肝药物。至今,国内外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灵丹妙药,而防治肥胖性脂肪肝这类现代都市病,通过节食、锻炼等措施减肥比保肝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尤其是单纯性肥胖性脂肪肝。对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减肥则是确保保肝药物起效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脂肪肝的综合治疗中,保肝药物仅仅是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主要用于伴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性肝炎患者,是一个短期的强化行为。而需要病人长期高度重视和调整的,是病人的饮食、运动和不良行为的修正。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需要贯彻终身,否则脂肪肝就是治好了也会复发。
误区8:有了脂防肝就得服用降血脂药物。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至今国内外尚无降血脂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的正规临床试验结果。目前认为,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脂血症,那么就不要用降血脂药物。有脂肪肝又有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要用降血脂药物。
误区9: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不能多活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肥胖性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与饮食结构西化和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而在节制饮食的同时,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量的有氧运动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脂肪肝伴有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非但不要加强休息,反而需要增加锻炼。脂肪肝患者最好的锻炼是大步快走,每次至少数公里,每周5次以上。
误区10:吃素的人不会患脂肪肝。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吃较多的油腻食物,可诱发脂肪肝,但吃素的人也有可能患上脂肪肝。这是因为肝脏不仅可将油腻的食物转化为脂肪,也可将体内过多的蛋白质和淀粉等素食成分转化为脂肪,过多的脂肪堆积肝脏中,就形成了脂肪肝。由于喝酒也是引发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长期饮酒者即使只吃素食也很容易患上酒精性脂肪肝。
误区11:水果多多益善。新鲜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经常食用无疑有益于健康。然而,水果也并非越多越好。因为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长期过多进食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甚至诱发肥胖,因此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患者不宜过多吃水果。我们应时刻考虑膳食热量过剩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应尽可能选用柑橘、梨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且量不能太多,必要时以萝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代替水果;两餐之间饥饿时可进食水果,以减少正餐进食量。
误区12: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者有传染性。不少人发现脂肪肝时,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很多患者和家属都不无担心:我的病有没有传染性?搞清了脂肪肝的发病过程,就会明白,脂肪肝是由于脂肪过多沉积于肝细胞而非病毒性肝炎病毒所致,没有活的生物介入,因此没有可能会传染,这类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总之,对于温饱解决以后的广大群众而言,缺少的不是营养,而是运动;急需的不是补品和药物,而是科学的生活方式。当前只要我们做到“少吃、多动,少饮酒、慎用药”,就一定能够有效控制脂肪肝。
盲目减肥当心惹上脂肪肝
肝病专家孟庆华教授说,不要以为营养过剩、脂肪过多才会得脂肪肝,营养不良、减肥过度或减肥过快也会患上脂肪肝。她强调,造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种,在我国主要还是以营养过剩型为主,但是像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脂肪肝也不在少数,有些是因为当地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所致,而在都市,则多半和人们的过度减肥有关,尤其是女性,这种原因造成的脂肪肝患者比男性多很多。
盲目减肥当心惹上脂肪肝
伴随天气的转暖和春节长假的结束,减肥的话题有成为了年轻人生活的主题。这不,小丽二十出头,刚刚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年轻白领,为了追求骨感美,本来身材适中的她依然拼命的减肥,每天不吃主食,三餐基本上以水果加维生素片为主。几天前的一次集体体检,其结果不仅让她吃惊,更让她茫然,体检单上医师的诊断结果是三个字“脂肪肝”。
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一、长期酗酒:这种行为是导致很多人发生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所以这种行为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所以人们对酗酒的行为要注意避免。
二、营养过剩: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人们发生脂肪肝,现在有很多人由于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所以人们了解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后,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三、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如果不重视起来,也会导致人们出现脂肪肝这种疾病,因为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所以人们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饮食的充足。
脂肪肝是如何形成的
病因之1、营养过剩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食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高血脂和脂肪肝。
病因之2、长期酗酒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
病因之3、营养不良肥胖者容易得脂肪肝,但并不是说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临床上也常发现有的人很瘦但也患有脂肪肝,这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样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如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从而使肝内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病因之4、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脂肪酸显着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就会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60%肥胖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他们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要多2倍。
病因之5、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占成人肝炎的1/10,脂肪肝是常见类型。有数十种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都可以导致脂肪在肝内积聚。
病因之6、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TG(甘油三酯)血症关系最为密切,绝大多数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
脂肪肝症状 瘦怎么也有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储存的「中转站」。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体内缺少蛋白质,而肝脏中的一些蛋白质是用来向外「运输」多余的脂肪,蛋白质不足的话,这些脂肪就可能堆积在肝脏,造成病变。
因此,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减肥等的人,出现脂肪肝,也并非不可能。
严重营养不良会危害什么
1、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容易贫血,这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危害。2、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最常见。3、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各种疖子等。4、营养不良还容易造成低血糖,血糖严重低下的甚至会危及生命。5、小孩儿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